从_红楼梦_的翻译看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达意传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楼梦》的翻译看小说
人物对话翻译的达意传神
张志远 盖梦丽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220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学部 北京 100024)
摘 要: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话描写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文学翻译的实践中,对话的翻译也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楼梦》译本中对话译例的分析,探讨小说翻译中如何把原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从而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对话美。

关键词:对话翻译;《红楼梦》;精神实质;风格韵味;再现
[中图分类号] F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39(2006)04-0006-04
Abstract:Dialogue is an im portant writing device em ployed by novelists in characterization.Therefore,great im portance is at2 tached to dialogu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he paper is intended,by analyzing s ome dialogue sam ples selected from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 A Dream o f Red Mansions,to explore how to convey the essence and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in translation,thereby reproducing the verbal beauty of the original.
K ey w ords:dialogue translation;A Dream o f Red Mansions;essence;style and flav or;reproduce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而对话可以说是小说的灵魂,没有精彩的对话描写,就无法展示精彩的人物,精彩的情节,从而也就无法让人产生强烈的参与和共鸣感。

因此,小说家往往都会竭尽全力为书中的人物设计出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从而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鲜活,使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而一部译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原文的对话美在译文中是否得到了再现。

也就是说,译文中的对话是不是做到了达意传神。

总的来说,达意传神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把原文的精神实质移注到译文;(2)把原文的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

《红楼梦》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这部以封建贵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为中心的作品,写出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描绘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鲜明的性格。

其语言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而其中的对话描写,更是栩栩如生、精彩纷呈。

要对这部艺术巨著做透辟的理解,已相当不易;而把其译成英文,其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

目前《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即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译作The Story o f the Stone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作A Dream o f Red Mansions,在读者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堪称经典之作。

其中关于人物对话的翻译,更是恰如其分地再现了原作的对话美。

本文将通过分析以下译例,就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达意传神问题谈谈笔者个人的一点看法。

例一: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
[作者简介]张志远(1979~ ),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盖梦丽(1977~ ),女,河北行唐人,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
文学研究。

6
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红楼梦》第3回)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Well,”she cried with a laugh,“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t eyes on such a ravishing beauty.Her whole air is s o distin2 guished!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 on2in2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 ore like a Chia.N o w 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 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 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 ou. But poor ill2fated little cousin,losing y our m other s o y oung!”
例二:
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

”……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头了。

可知一报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红楼梦》第19回)
霍克斯的译文:‘Allusion?’said Dai2yu.‘Y ou vilify s omeone else and then call it an allusion?’...‘N ow praised be!’said Dai2yu.‘I have a nice,kind cousin to stick up for me.Y ou’ve met y our match now,’she said to Bao2yu.‘N ow y ou are g oing to get as g ood as y ou give!N ow we shall see y ou paid in y our own coin!’
例三:
……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

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红楼梦》第20回)
霍克斯的译文:…‘C outhin Bao,C outhin Lin:y ou can thee each other every day.It’th not of2 ten I get a chanthe to come here;yet now I have come, y ou both ignore me!’
Dai2yu burst out laughing.
Lisping doesn’t seem to make y ou any less talk2 ative!Listen to y ou:“C outhin!”“C outhin!”Present2 ly,when y ou’re replaying Racing G o,y ou’ll be all “thicktheth”and“theventh”...
‘I shall never be a match for y ou as long as I live,’X iang2yun said to Dai2yu with a disarming smile.‘All I can thay ith that I hope y ou marry a lith2 ping huthband,tho that y ou have“ithee2withee”in y our earth every minute of the day.Ah,H oly Name!I think I can thee that blethed day already before my eyeth!’
一、对小说人物对话精神实质及风格韵味的把握
翻译的实践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即理解和表达。

对于小说人物对话翻译这一实践过程来讲,理解就是探求原作中对话的精神实质及风格韵味;而表达则是用译文语言形式使其得到再现。

我们先来研究理解过程,这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

许多译文中含糊不清、语焉不详的地方,正是译者自己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

若译者不能很好地把握原文,他就无法在译文中传达出原文的“意”和“神”,他的翻译活动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把握好原文呢?这就要求译者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原文的“意”
(1)正确理解原文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
普通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对某一文本的理解可深可浅、可多可少。

但是作为译者,他必须完全弄明白原文的每个细节,弄明白每个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他必须比任何读者都细心周到,决不能马马虎虎,不求甚解。

下面,我们就译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谈一谈翻译理解过程中对词语含义的把握。

首先,对多义词的理解。

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在浏览一段文字时,读者碰到的绝对生疏的词语可能不多,但要着手翻译,就会发现好些“熟面孔”词语却无法一下子理解透彻精确。

如例一中的“怨不得”一词。

它本身有两个含义:①“不能责怪”,如:这是你自己造的孽,怨不得别人。

②“难怪”,例一中的就是该义。

我们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起初王熙凤一直在夸奖黛玉,后来又讲到老夫人对黛玉念念不忘,这里存在着一个因果关系,所以应理解为“难怪”。

因而杨氏夫妇把它译作:no w onder,合情合理,非
7
常准确;而霍克斯却把它理解为第一种意思,误译为:I don’t blame y ou for...。

其次,对文化负载词的理解。

文化负载词是指在其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一种手段,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两种文化信息交流的过程。

《红楼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语言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如例一中的“老祖宗”一词,它的意思不仅仅是“老祖母”,还触及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个词在贾府里是与“小祖宗”(贾宝玉)相对使用的,特指受到整个贾府尊崇并有很高权威的贾母。

因此,笔者认为杨氏夫妇将其译作our Old Ancestress,突出了贾母受尊崇、有权威的深层含义,比霍克斯的译文G ranny dear更胜一筹。

其三,对词语情感色彩的理解。

在任何一种语言内,词语都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主要表现在词语的褒贬和轻重上。

而译者主要是根据上下文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例二中的“骂”字。

它一般是指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或斥责别人。

而在该例中,“骂”字的语气显然要比这轻得多。

从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为了让黛玉打起精神,一直在和她说笑话。

而黛玉说宝玉骂人,是因为他把自己比作“香芋”。

可见,这里把“骂”字理解为“戏谑”比较恰当。

因此,霍克斯把“骂”译作“vilify”,把原文“骂”字的语气加重了,并不十分贴切。

(2)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主要意义
由于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种种差异,大部分文学作品的译文只能得到原文的近似。

而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所以翻译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传译出来。

这就要求译者在认识原文“意”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小处着眼,正确理解原文词语的具体含义,更重要的是要登高望远,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主要意义。

2.充分体会原文的“神”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意”主要包含于原文的内容,那么下面要讨论的“神”则是通过原文的形式共同表现的。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大家可能都很清楚,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但也反作用于内容,形式的优劣制约着内容
的表达。

所以,在翻译活动中,意义的传达固然是最重要的,形式的作用却也不容忽视。

有时由于原文与译文语言外壳的差异而使形式上不可能做到忠实于原文。

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抛弃原文的形式美。

事实上,翻译时译者始终受原文形式美的制约,总是想尽可能地把原文形式上的诸种审美要素用相应的形式在译文中保留下来。

所以,译者要想使译文达意传神,还必须要搞清楚原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使原文生动形象。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前两个例子的“神韵”主要体现在词汇及句法层面上,即口语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的灵活多变。

如例一中的“今儿”,“怨不得”,例二中的俗语“一报还一报”。

口语词汇的应用及句式的变换,使对话显得生动、形象、流畅。

而例三则主要体现在语音层面上,即咬舌音ΠaiΠ和ΠerΠ的应用。

它们的使用使整段对话显得幽默生动、情趣盎然。

二、对小说人物对话精神实质及风格韵味的表达
表达是译者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正确、充分而又自然地传送给译语接受者的过程。

在理解过程中,译者注意力的焦点是原作者:他要弄懂原作者在原文中用什么手法表达出了什么意义。

在表达过程中,译者注意力的焦点则是译语读者:他必须考虑如何用他们能够自然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们原作者所说的东西。

然而,由于原语与译语多方面的差异,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它需要译者既要有艺术家的灵感与创新,也要有工匠的技巧与汗水。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译例来探讨一下译者在表达过程中是如何做到达意传神的。

例一的对话要传达的主要意义是凤姐的善于逢迎。

在杨氏夫妇的译文中,这一意义得到了准确而充分的传达。

这一点在翻译“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据我国封建家庭的传统,嫡亲的孙女儿要比外孙女儿亲。

黛玉本是贾母的外孙女儿,但是凤姐见她很受贾母的喜爱,就说了这番话来讨好老祖宗,而决无贬低她史家的意思。

霍克斯在翻译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y our side of the family,G rannie.She’s m ore like a Jia.直接提出y our side,在效果上就多少贬
8
低了老祖宗,所以该译法并不可取。

而杨氏夫妇在翻译时做了视点转换,改从黛玉的父亲入手,译成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 on2in2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 ore like a Chia.从而避免冒犯老祖宗,确实比霍译更胜一筹。

例三的对话把两个小姑娘的唇枪舌战写得极为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其中的“爱”字在翻译时却非常棘手,因为它本身就涉及了三个因素,一是湘云的“咬舌子”,二是“爱”的词义对黛玉的刺激,三是构成了湘云反唇相讥的线索。

在英语中,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对应词,所以就需要译者作出取舍。

杨氏夫妇保留了“爱”字的语义love,放弃了“咬舌子”的效果,这样,下文译到湘云说希望黛玉嫁个说love的丈夫,就很难传达出原文的幽默诙谐了。

而霍克斯在翻译时放弃了“爱”字的语义,采用了英语中的两个咬舌音ΠθΠ和ΠSΠ从而保留了“咬舌子”的效果。

放弃“爱”字的谐音自然是一个损失,但这一谐音在文中仅是一个暗示,对情节的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是经过这番调整后,黛玉的敏捷不饶人,湘云的娇憨可爱,以及对话中的轻松幽默,俏皮风趣,都能生动地再现在译语读者面前。

总之,在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过程中,要做到达意传神,首先要尽可能把握好原文的精神实质与风格神韵,以求对原文的主要思想与语言形式有较为充分而正确的了解,然后再运用译语中相应的语言形式尽可能实现原文精神实质及风格神韵的再现。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译者对原作的的理解和感受只能是近似的,译文也就不可能绝对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实质及风格神韵。

而且,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语和译语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也不可能完全对应,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完全等同。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在把握好原文的“意”和“神”的基础上,采取变通手法,相对地再现其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The Story o f the Stone[M].Penguin
G roup,1973.
2.Y ang,Hsien2yi and G ladys Y ang.A Dream o f Red Mansions
[M].F 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3年。

4.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

,1996年。

5.金:《等效翻译探索》[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998年。

6.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1年。

7.袁锦翔:《名家翻译研究与欣赏》[M],湖北教育出
版社,1990年。

8.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M],漓江出版社,
1982年。

9.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13页)
9.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英汉语篇翻译》
第二版前言[J],《中国翻译》,2003年第4期。

10.罗进德:“翻译单位———现代翻译学的一个研究课
题”[J],《翻译通讯》,1984年第12期。

11.罗选民:“论翻译的转换单位”[J],《外语教学与研
究》,1992年第4期。

12.吕俊:“谈语段作为翻译单位”[J],《山东外语教
学》,1992年第1期。

13.司显柱:“论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J],《中国翻
译》,1999年第2期。

14.王秉钦:“话语语言学与篇段翻译”[J],《中国翻
译》,1987年第3期。

15.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年。

16.王云桥:“谈段落作为语篇翻译的操作单位”[J],
《中国翻译》,
1998年第5期。

17.西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C],北京语言学院
出版社,1992年。

18.杨雪燕:“‘语篇’概念与翻译教学”[J],《中国翻
译》,2003年第5期。

19.杨自俭:“语篇与语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3年第2期。

20.张美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