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
微型小说《公主》英译分析
第20卷第7期2020年7月Vol.20No.7Jul.2020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6-3874(2020)07-0124-04微型小说《公主》英译分析陈千飒(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商丘476113)摘要:微型小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传播快,受众广,对它的翻译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拟以微型小说《公主》为依托,从对话语言、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再现三个角度分析英译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对话语言;人物心理;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H315.9近年来,我国文学翻译和研究蓬勃发展,为国内外文学作品传播助力。
但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比较关注中长篇小说的研究,短篇小说尤其是微型小说关注甚少。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类APP和公众号想尽千方百计,吸引读者。
短、精、快的微型小说是快餐文化中的佼佼者,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类型。
微型小说原名Flash Fiction,顾名思义,给人“闪电般”的阅读体验,为繁忙的都市人上下班路上和茶余饭后增添一抹文艺色彩和快速进行角色转换的机会。
微型小说篇幅多为2500字内,一般多1500字,通常具有以下文体特点:(1)人物少而性格闪光;(2)结构单纯而情节巧妙;(3)文字少而精;(4)普通叙述而寓意深刻叫微型小说篇幅短,传播快,受众广,因此,翻译和研究此类小说具有现实意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
微型小说翻译属文学翻译范畴,翻译要忠实通顺,还要兼顾原作的风格O一、小说内容概述微型小说《公主》由黎军所写,英语译文选自居祖纯先生199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语篇翻译》⑵一书。
小说全文770个汉字,17个段落,其中8个自然段是人物对白。
小说语言洗练,作者采用补叙手法,短短几百字描述了三个人文献标识码:A物的丰富内心世界,结局别出心裁、出人意料。
文中共出现三个人物——“我”、男人、女人;情节简单,语言简洁生动,描述了“我”的一次所见所感。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隐身”与“显形”——以《第十个人》翻译中人
智库时代·130·智库观察翻译指的就是将一种语言成另一种语言,要求语言翻译的准确且通顺,更好的表达出语言的意思[1]。
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的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提出“隐身”与“显性”两种不同的概念;“隐身”是指译者在对文章进行翻译的时候不可以自作主张,而“显性”是指译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表现原著的语言特色。
基于文学翻译的“隐身”与“显性”对《第十个人》这部文学翻译进行理解分析,其翻译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了意大利著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相关翻译理论,书中提到“隐身”与“显性”两种不同的角色[2]。
作者以优秀的文笔配合上译者“隐身”“显性”相结合的翻译方式,将《第十个人》这部作品更好的呈现给广大读者,并予之更深的体验和印象。
一、理论概念(一)《第十个人》简介作为众多创作中一部比较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短篇小说,格雷厄姆·格林在《第十个人》一书中,主要讲述了“夏韦尔”在监狱中抓阄不幸成为了将被处死的十个人之一,于是他用自己全部的财产与“詹弗耶”换得了一个活下去的机会,出狱后他履行对“詹弗耶”的承诺用自己全部财产基于他的家人并且给予很多的照顾,在相处的过程中他化名为“夏洛特”并且深深的爱上了“詹弗耶”的妹妹泰雷兹,随后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与先要霸占泰雷兹的住宅的卡罗尔进行了一番搏斗,最后在搏斗中去世的故事,这本书从最初的用金钱买命到良心发现,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罪与爱”的主题,并且很好的阐述了“人性”二字。
(二)文学翻译著名作家矛盾层提出相关见解:“文学翻译的意义就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形式,遵循原文内涵,将原作艺术境界表达出来,为不同地区的学者创造一致的读书启发、美的感受。
”学者许钧曾提出:“文学翻译就是一种以符号转化为基本手段、以文学意义再现为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文学翻译指的是文学性和忠实性的辩证统一,[3]在文学作品里面原著的作者将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会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文字营造出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优美的语言也会使书籍的魅力增大很多。
顺应理论视角下小说对话翻译研究——以余华《兄弟》英译本为例
03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兄弟》是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曾于2002年获得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被誉为“一首闪耀着生命悲欢的史诗”。
以顺应理论为视角,从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方面对《兄弟》英译本中的对话进行分析,并探究顺应理论在小说翻译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顺应理论;对话翻译;语境;交际顺应理论视角下小说对话翻译研究——以余华《兄弟》英译本为例刘 昭一、顺应理论与内涵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论(Jef Verschueren)于1987年在其文章《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中提出的理论。
其后在1999年的语用学专著《语用学诠释》(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该理论走向成熟(Verschueren,2000)。
该理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2000),即语言使用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满足一定的交际需求, 所进行的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这种选择不仅取决于语言结构的层次, 而且必须符合交际语境(Verschueren,2000)。
顺应理论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特性四个方面。
在顺应理论视角下,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两种。
交际语境通常为使用者使用语言的情境,如地点、对象、场合等,是语言的外部因素;而语言语境作为语言内部因素,往往指语言发生的上下文背景,如语篇、词语、短语等前后的关系。
一个成功的对话翻译往往需要让源文读者与目的语读者均能接收到大致相同的信息,能够传达出作品的交际意义,因此只有顺应语境,目的语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源文本。
从_红楼梦_的两个英译本中对话片段看小说翻译中对话美的再现
从《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对话片段看小说翻译中对话美的再现王 涛 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对话描写能达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客观环境、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效果。
小说翻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原文的三个要素是否被完好无损地移注到了译文中。
而对对话语言的翻译成功与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移注过程是否“完好无损”。
一部优秀译作的成功之处,往往在于原文的对话美在译文中得到了再现。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封建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其语言精练、传神。
特别是其中的对话描写,可谓栩栩如生、精彩纷呈。
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的译作《T he Sto ry of the Stone》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作《A D ream of R ed M an si on s》均可称为经典之作。
其中关于对话语言的翻译,更是恰如其分地再现了原作的对话美。
本文将引用其中的某些译例,就小说翻译中对话美的再现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管之见。
一什么是对话美?对话美的“美”,体现在它的艺术效果上。
对话美的艺术效果在于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客观环境和推动情节发展。
对话美不仅能增强小说语言的生动性,而且可以使小说的篇章结构更趋于合理,主题思想的表述更加明晰、透彻。
(一)对话美能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亚里斯多德说过,“不同阶级的人,不同气质的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个性化对话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及文化修养,而且能揭示其心理状态,更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灵魂的挖掘。
例一: ……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
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阿弥陀佛,那时才现在我眼里呢!”(《红楼梦》第20回) 霍克斯的译文如下: …“Cou th in B ao,Cou th in L in,youcan thee each o ther every day.It’th no toften I get a chan the to com e here;yetnow I have com e,you bo th igno re m e!” …“L isp ing doesn’t seem to m akeyou any less talkative!L isten to you:‘Cou th in!’‘Cou th in’!P resen tly,w henyou’re p laying R acing Go,you’ll be all ‘th ick theth’and‘theven th!’” …“I shall never be a m atch fo r youas long as I live,”X iangyun said to D aiyuw ith a disar m ing s m ile.“A ll I can thay iththat I hop e you m arry a lithp inghu thband,tho that you have‘ithee2w ithee’‘ithee2w ithee’in you r earth everym inu te of the day.A h,ho ly N am e!Ith ink I can thee that b lethed day alreadybefo re m y eyeth!”在这里,黛玉的敏捷不饶人的性格、湘云的活泼娇憨的形象,以及两人轻松幽默相互取笑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9年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范文
2019年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范文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部成功的作品,书中人物的对话应占很大比重。
这样的作品读起来,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感觉。
记得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一些中外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平实时而又精彩。
读者通过人物对话认识、了解了所有的人,人物的形象也通过对话显得更加生动鲜活。
“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古今中外人物性格,刻画最成功的作品非《红楼梦》莫属,上千人物性格各异,都是通过对话彰显的,尽管有的人物只有一两句话,也能够在书中占一席之地,他们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令人读之难忘。
如果我们读的书只有作者的叙述与介绍,即便语言再流畅,再洗练,也没有那种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感觉,更没有令人难忘的魅力。
它只是让读者感到看到的是一场故事会,只有作家一人在讲故事,这样的作品即便再好也缺乏精彩,更不会令人难忘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语言描写一天,风阿姨经过一片黄色的大地,她心想:咦,去年我经过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绿地,怎么现在变得……于是她就问大地叔叔:“大地,你怎么变得光秃秃的,又脏又难看?”大地叔叔叹了口气说:“我也很烦恼呀,你有没有看到旁边这些工厂,他们排出的废水使前面的小河变得黑不溜秋;排出来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使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人们有的乱扔垃圾,有的乱砍树木,有的乱摘花草,让我失去了漂亮的外衣,变得又脏又难看。
浅析小说The Great Gatsby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技巧
易懂 , 传 神 的 口语 去 表 达 真 情 实 感 。 因此 , 何 在 泽 文 中最 大 用 如
程 度 地 复 制和 再现 原 文 作 者 所 刻 画 的 人 物 形 象 的 口吻 、情 感 和 态度 , 成 为翻 译 研 究特 别 是 文 学 翻 译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课 题 。 换 就
上例 是 乔 丹 ・ 克 对 汤 姆 的 情 人 在 晚 餐 时 分 打 来 电 话 一 事 贝
的激 愤 之 词 。 为黛 茜 的好 朋 友 , 显 然 对 汤 姆及 其情 人 的 不 当 作 她 举 动 有 所 不 满 。巫 氏的 译 本 措 辞 平 和 , 气较 弱 。而 高 氏 的译 本 语 则 增 加 了 两个 表 示 不 屑 和 吃 惊 的 副 词 “ ” “ 然 ”和 表 示 愤 慨 真 、居 的一 个 四 字 短 语 “ 有 此 理 ” 把 贝克 对 汤 姆 情 轻 蔑 鄙 视 的态 岂 , 度 表 达 得 淋 漓 尽 致 , 罢 译 文 , 感 其 神 情 溢 于 言 表 。通 过 运 用 读 更
里 行 间 的 含 蓄 、 张 和 褒 贬 , 至 谈 话 和 行 文 的 节 奏 、 调 和 神 夸 以 色 韵 。 疑 , 有 文 学 作 品 才 能 在 这 方 面 供 给 我 们 机 会 充 份 发 挥 翻 无 只 译 的本 领 ; 无 疑 , 有 文 学 作 品 的翻 译— — 假 如 译 得 够 好 — — 也 只
重 视 文 学 作 品 中对 话 的 翻 译 ,“ 译 工 作 中 最 大 的 挑 战 , 味 无 翻 趣 穷 的一 面 , 乃 是你 怎 么 译 人 家 的一 句 话 — — 怎 样 揣 摩 人 家 的说 法 而 用 自 己 的说 法 来 正 确 的 表 达 — — 怎 样 描 摹 语 气 和 声 口 , 字
《《牧羊人的妻子》(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牧羊人的妻子》(1-4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牧羊人的妻子》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引言本次翻译实践的源文为一则古老的东方寓言故事《牧羊人的妻子》。
作为一项跨文化传播任务,该翻译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寓言故事准确而生动的翻译,传递原作的内涵,展现故事的深度与独特魅力。
本次翻译将源文本由中文译为英文,涉及的内容涵盖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及寓意道德等多方面主题。
在本次翻译实践中,本报告遵循“理解原文、合理转换、文化传达”的原则,以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文化内涵的再现。
二、翻译任务分析在《牧羊人的妻子》这一故事中,首先需明确的是故事的主题与核心情节。
该故事讲述了牧羊人的妻子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与理解,通过一系列生动、朴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类生活中简单而又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价值取向。
考虑到原文语言的优美性和隐含寓意,我们采取了增译法与减译法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使译文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更加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三、翻译过程与方法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原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理解,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色彩。
随后,我们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如直译、意译、归化等。
在处理语言和文化差异时,我们特别注重保留原文的意象和意境,如“草原的静谧”、“夕阳的余晖”等。
同时,我们还根据语境适当调整了句式结构,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四、案例分析以下为《牧羊人的妻子》中部分句子的翻译案例分析:1. 原文:“牧羊人的妻子坐在家门口,望着远方的草原。
”译文:“The wife of the sheep herder sat at the door, gazing at the vast grassland in the distance.”(解析:该句直译了主要信息并适当地处理了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情感。
)2. 原文:“她明白,生活的美好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
”译文:“She understood that the beauty of life often lies in its ordinary moments.”(解析:该句在翻译时采用了意译法,使译文更加贴近英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毕飞宇小说中的“性话语”与翻译再现——以《玉米》及其英译本为例
115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 2期
后,毕氏小说不断向其他语种传播,形成了全球 20多种语言共振的格局。《青衣》和《玉 米》译入英文后,得到了英语世界的高度认可。前者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后者 一举赢得 2011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桂冠,得到亚马逊网站和《出版周刊》等美国主 流媒体的关注(吴,2013)。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走出去”的代表,毕飞宇(2006)承认自 己喜欢许多东西,其中有一样叫关系,也就是男女关系的关系。性,作为男女关系的支点 与视点,在毕氏小说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通过形形色色的“性话语”表现出来,给翻译 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译介研究打开一扇窗口。
2.0“性话语”概念的提出
话语是连结自我和别人的桥梁,是说话者跟对话者共有的领地。对“话语”的研究产 生于语言学领域。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Harris)在 Language期刊上首次提出“话 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这一术语,将“话语”置于语境中来考察。产生于英国的批评 语言学(CriticalLinguistics)认为语言不只是社会过程和结构的反映,它同时也建构了社 会过程和结构,批评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透过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遮蔽,在社会文化 生活中解读、诠释或重现文本与话语的真实意义(费尔克拉夫,2003)。洛杰·弗勒(Roger Fowler)把话语视为个人进入意识形态领域、经验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工具,将话语所处的 语境扩大到社会层面,从社会对“话语”的运用上来认识话语(转引自吴瑛,2014:13)。
“没有任何东西比性更伟大,没有任何东西比性更美好,没有性就没有任何拯救可 言”,哲学家萨德突出了“性”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李银河,2009:290)。关于“性”的 话语弥漫在各个领域,成为意义的根源、社会和政治地位的根源、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根 源。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个体必须摒弃以母亲为核心的情感关系,只有在成长中完成自我 与世界的分离、男性与女性的分离,才能建构自我和超我。以米利科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 把性和性别区分开来,认为前者内涵是生物性的,如性关系、雄性,后者则具有心理性和文 化性。性被视为一种 政 治,是 一 种 从 属 和 支 配 关 系;性 是 与 “阶 级 ”对 等 的 一 个 范 畴,在 “阶级压迫”之外还有更普遍的“性别压迫”。福柯把性从生物学事实变成话语。他发现 性不是一个自然生理机制,不是性话语所指涉的客体对象,而是社会机制、实践和话语机 制的产品,是权力用来控制身体及其内在构成的最佳方式。另外,性别是虚幻的,身份必 须与行为同时在场。通过述行(performativity),巴特勒(2009:182)指出身份不再是一种 稳定的“存有”,而是一个可变的疆界,具有偶然性和可塑性,同时身体也成为“一个被管 控的表面和社会文化场域的一项意指实践”。综上,性从一种生物学事实和文化源头变 成了话语建构的产物。
_骆驼祥子_语言特色的再现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再现1.引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方言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中国的文坛增光添彩。
许多经典小说都恰当运用了方言,例如《骆驼祥子》和《红楼梦》的作者在行文中使用了方言,从而使小说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骆驼祥子》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的修饰,而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给人以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感觉,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使老舍成为“京味”小说的始祖。
这些都是老舍该小说的语言特色所在,即风格所在。
风格是一个作家对作品表达方式的体现或者是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也正是这些超乎寻常的特色和个性使得文学语言风格产生了一些违反常规的变异,以求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落俗套,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谢建平2002)。
再现原作的风格,即保存了原作的生命,反之无异于断其生命之源(许钧2005)。
作者独特的遣词造句方式、言语技巧不仅是原作风格的重要标志,也是读者识别原作风格的可感、实在的标志,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完全再现原作的风格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难以实现与不予实现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许钧2005)。
译者必须竭尽全力将原作与译作的风格差异降到最低程度。
当然了,这些鲜明的语言特色也给译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以施晓菁的英译本为例,来探讨语言特色再现的问题。
2.小说的语言特色2.1选词凝练,生动形象古人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在文学作品中,炼字一直是古往今来作家所推崇的。
同样,在翻译界,翻译家们也非常重视词语的正确选择,鲁迅就曾经提到翻译如同开箱子与钥匙,比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毛容贵2005)。
当代小说外译中的误译、改写及删减——以《天行者》英译本为例
易翔刘军平武汉大学当代小说外译中的误译、改写及删减——以《天行者》英译本为例【提要】本文以中英文本对比分析为基础,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人物对话翻译以及情节删减和改写等三方面评析刘醒龙小说《天行者》的英译本。
结果显示Emily Jones的译本总体忠实通顺,但文化负载词删减过多致使文化内涵缺失,“合作原则”理解不到位致使部分对话中的“会话含义”消失,情节改写幅度过大致使人物形象刻画及小说情节推进受损。
【关键词】《天行者》,文化负载词,会话含义,翻译操纵【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648(2021)01-0001-081.引言《天行者》是刘醒龙在其中篇小说《凤凰琴》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民办教师在转正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心酸故事,谱写了一曲“乡村启蒙的赞歌与挽歌”(洪治纲、张婷婷2010:102)小说出版后引发文艺界强烈关注:011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获《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
2019年9月,小说入选由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8家出版社推出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再次印证了该作品的影响深远。
2017至2018年,《天行者》英文版The Sky Dwellers分别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和英国欧若拉出版公司于海内外发行,译者为供职于中国文学海外推介网站"Paper Republic(纸托邦)”的英国汉学家Emily Jones(钟佳莉)。
比对原作后发现,钟氏译本存在多处情节改写及较大规模删减,其中删减比例达21%。
基于覆盖全章节的文本分析,结合小说作者和译者对相关问题的回复,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对话翻译以及情节改写和删减三方面来探讨钟氏译本的效果,以期充实我国当代小说外译的描写性研究。
2.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culture-ioaded terms)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232)。
小说对话翻译论文小说风格论文
小说对话翻译论文小说风格论文摘要: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文学作品中对话翻译的几点原则。
巫宁坤与姚乃强的两个译本各有千秋,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正如傅雷所说,是“文字上的口语”,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忠实原文,传神达意,还需力求简洁,避免“翻译腔”。
文学作品的对话翻译并非易事,若想做到“信、达、雅”,除了把握原文的精神实质与风格神韵,还需要译者留意汉英用语习惯的差异,并不断更新自己的语料库。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对话描写能达到塑造人物环境、描绘客观环境、推动情节发展的艺术效果,因而对话是小说的灵魂。
对话描写往往可以精彩地展示人物、情节,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此文学翻译中如何准确传神地传达话语中的信息,把握对话特点,再现原作人物的语言风格和个性显得尤为重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他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无情地宣告了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也有许多译本,本文就巫宁坤和姚乃强的两个译本作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把原文的语言风格、人物个性、精神实质移注到译文中。
二、忠实原文翻译的灵魂及基本要求是准确,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一方面必须在意义上将原文的信息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另一方面在内容的量上不可超出或缺失了原文所固有的会话含义。
例1 “No, old sport, I’m not. But Miss Baker has kindly consented to speak to you about this matter.”巫译:“不是,老兄,我没有。
可是承蒙贝克小姐答应我跟你谈这件事。
”姚译:“不,老兄,我没有。
但是,贝克小姐欣然同意跟你谈谈这件事。
”两人在对谁谈这件事的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巫认为是“我”来跟“你”谈这件事,而姚认为是贝克小姐来跟“你”谈这件事情。
从《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的话语翻译看李继宏的翻译风格
2512020年51期总第543期ENGLISH ON CAMPUS从《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的话语翻译看李继宏的翻译风格文/严佳圆 邵心怡 蒋敬贤it!(Jane Austen, 2005 :408)”孙译:“真不凑巧,你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回答,而我偏偏又合情合理地接受了你这个回答! (孙致礼, 2014 :375)”王译:“真不凑巧,你的回答总是这样有道理,我又偏偏这样懂道理,会承认你这个回答! (王科一, 2010 :424)”李译:“讨厌,你总是能够自圆其说,而我又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李继宏, 2016 :329)”。
原文中“reasonable”出现两次,孙译为“合情合理的”也出现了两次,王译成“懂道理”也重复了两次,但比起孙的“合情合理”略显逊色。
李的翻译不同于两人,没有重复,也没有完全按照原文的语序来翻,前半句用了成语“自圆其说”,意思是伊丽莎白觉得达西说的话是让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矛盾,与原句中“reasonable”“合理的”这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处,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原文的含义又体现了汉语的优势,将整句话丰富的韵味浓缩在了一个成语当中。
由此可见,其双语功底优秀,后半句李继宏没有直接翻译出“reasonable”这一词,而是将这句话译为“我又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有道理!”这和孙王两人的译文相比来说,李继宏用词显得更加口语化和朴素。
二、句式结构1.句式结构局部变化。
如:“Who that knows whathis misfortunes have been, can help feeling an interest in him?(Jane Austen,2005:210)”作者在此使用了定语从句,“knows what his misfortunes have been”是修饰“who”的,指那些知道他经历过不幸的人,所以这句话正常的翻译是:“知道他经历过不幸的人谁不会对他感兴趣?”王科一和孙致礼的翻译几乎一样:“凡是知道他的不幸遭遇的人,谁能不关心他?(王科一,1980:218)”二位按照原文的句式对此句进行翻译,而李继宏的翻译为:“了解他的悲惨遭遇后,谁还能无动于衷?(李继宏,2016:169)”他没有将这个从句表现出来,而是将它转换成陈述句,这样更浅显易懂。
语域理论视角下《你好!宝贝儿》中的人物对话翻译实践报告
语域理论视角下《你好!宝贝儿》中的人物对话翻译实践报告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
原文本选自美国作家和插画家杰瑞特·克罗索茨卡的短篇自传体小说《你好!宝贝儿》。
该小说属于青少年文学作品,掺杂着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冲突、友情和学校活动等情节。
讲述了小主人公缺少父母关爱,但一直追求热爱的艺术,
最终有了一番成就的励志故事。
原文本主要以大量的对话来展现不同人物的身份以及人物之间关系,口语特征明显。
词汇上多用通俗的口语色彩词,语法上频用短句。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域理论研究的是语言的形式和变体。
语域包含三个主要的变量:语场、语旨、语式,分别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本报告通过案例分析,证实了语域理论对指导小说对话翻译的适用性。
通过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视角,译者总结了既使译文言语贴切、情感表达准确,又能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的翻译策略。
从语场的角度分析译文如何再现小说中的对话场景以及体会独白的心理;从语旨的角度分析译文如何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影响说话方式,人物关系影响情感表达,人物性格影响词汇的选择;从语式的角度分析译文如何采用合适的口语体,即使用短句强调口语特征,增加语气助词来表达说话人语气,使用修辞手法来使
行文更流畅。
译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真实地再现作者的童年生活。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小说对话的翻译——以《还乡》三译本中对话的
词, 张 老 用 这 样一 个 方 言 词 “ 圈定 ” 了苏珊的身份 , 精 妙 传 达 了
原作 中 的这 一 人 物 形 象 。 在小说 中。 这 些 人 物 的 对 话 中出 现 了 很 多 拼 写不 规 范 的威 塞 克 斯 方 言 , 张老用山东方言对译 ,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了作 者 风 格 和 译 者 风 格 的 冲突 .达 到 了二 者 的 和 谐 统一。
无损 ”
( 2 ) “ 这 样结 婚 真 比最 穷 的 人 还 要鄙 陋 。 而且 。 我 也 不 会 喜 欢 那样 一个 男 人 , 虽 然有 些 人 许 会 说 他 是 很 好 看 的 。 ” ( 3 ) “ 这 连最 最 穷 的人 家 都 不 如 。 至于那个男人 , 虽 然 有 人 说 他 长得 帅 。 我 可 不 太喜 欢 的 , 爱 敦 荒 原 上 一 个 没有 文 化 的 胖 农 妇 , 她外 表粗俗 , 更 心 直 口快 。
■匪 曼
从 文 学 文 体 学 角 度 谈 小 说 对 话 的 翻 译
以《 还 乡》 三译本 中对话的翻译为例
周 宁
( 宁波 技 师 学 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0 3 2 )
摘 要 : 本 文结合《 还 乡》 三 译 本 中 的 对 话 实例 , 从文学 文 体 学 角 度谈 了 小说 对话 的 艺 术 效 果 。 文 学 文 体 学 的 理 论 为 研 究 小 说 对 话 翻 译提 供 了有 益 思路 , 从词 汇、 句法、 修 辞 等 层
2 . 对 话 能 达 到 描 写 客观 环 境 的 艺术 效 果
目前 , 哈代 的《 还乡》 总共 有 七 个 全 译 本 , 本 文 选 取 其 中影 响较 大 的三 个 译 本 . 分 别 是 张 谷若 译 , 人 民 文学 出 版 社 1 9 8 0 年 版; 王 实 味译 . 岳麓书社 1 9 9 4 年版 ; 王 守 仁译 , 南 京 译 林 出 版社 1 9 9 7 年版 。 1 . 对 话 能 达 到 塑 造人 物 形 象 的 艺术 效 果 在绝大多 数小说 中, 对话 ( 直接 引语 ) 是 最 常 用 的 一 种 形 式。 “ 它( 直接引语 : 笔者注) 的 直 接 性 与 生动 性 , 对 通 过 人 物 的 特 定话 语塑 造 人 物 性格 起 着 很 重 要 的作 用 ” ( 申丹 , 1 9 9 8 : 3 2 3 ) 亚里 士多 德 说 过 : 不 同 阶级 的人 , 不 同气 质 的人 , 都 会有 他 们 自 己 的不 同的 表 达 方 式 。个 性 化 对 话 描 写 不 仅 能表 现人 物 的性 格 特 征 、 社会地位及文 化修养 , 做到 “ 言 如其 人 ” , 而 且 能 揭 示 其 心 理 状 态 .更 有 助 于 人 物 形 象 的塑 造 和人 物灵 魂 的 挖掘 。 例 l : “ T i s w 0 r 8 e t h a n t h e p o o r e s t d o . A n d I s h o u l d n ’ t h a v e
名著翻译的“等效原则”——以《傲慢与偏见》三种译本为例
名著翻译的“等效原则”——以《傲慢与偏见》三种译本为例黄玮【摘要】《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都重视译文的表达力、感染力: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通过调换句式、巧选词汇,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气氛和神韵;而张经浩译本词语的选择、衔接不够自然,带有翻译的痕迹.因此,译者应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语言风格,在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不拘泥原文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对原文进行对应而传神的表述,才能将原作的意境、风格很好地再现,以达到“等效”和“神似”的效果.【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11【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翻译;"等效原则"【作者】黄玮【作者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州3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简·奥斯丁的小说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与爱情风波。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写成于1796年,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四对男女不同类型的爱情与婚姻,深刻揭露了物质因素在婚姻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小说格调轻松诙谐,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富有喜剧性冲突。
文风细腻生动,英国乡间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
这部世界名著已有多个中文译本出版,其中,王科一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后文简称为V1),孙致礼译本(译林出版社,1990年版,后文简称为V2)和张经浩译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后文简称为V3)可谓各具特色。
一灵活对等,调换语序句式(1)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1〕1V1: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的《聊斋志异》对话翻译研究都媛;陈吉荣【摘要】The pragmatics mainly study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 condition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e dialogue translation of novel is the indirec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n a specific scene, the translator to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the dialogue and then pass them to the readers.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alogue not only: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but also affect the read smoothly of readers and so on. So in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translation of novel,the transla-tor should combine the context of source text to infer and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and the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s,then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and words to transfer the information of source text. From as-pects of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context,by comparing thetwo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of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by Pu Songling,the paper states the effect of pragmatics in the dialogue translation.%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
评萧伯纳《卖花女》中的人物形象
评萧伯纳《卖花女》中的人物形象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讽刺剧,通过教授希金斯与卖花女莉莎的交往,展现了英国社会等级意识的荒谬和腐朽。
在这部作品中,萧伯纳成功塑造了希金斯和莉莎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生活经历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希金斯是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自命不凡,高傲自大。
他对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但同时也是一个只看中社会地位和名誉的虚伪人士。
在躲雨的屋檐下,他遇到了莉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花女。
希金斯对莉莎的出身和言行举止感到不满,但又被她的美丽所吸引。
为了证明自己的语言学成就,他决定训练莉莎,使她成为一个能出席任何高贵场合的名门小姐。
莉莎是一个善良、聪明、坚韧的女性,虽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她有着高尚的情操和追求。
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并不渴望依赖别人。
在希金斯的训练下,莉莎改变了自己的语言和外表,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以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赢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甚至让希金斯和皮克林这样的人都为之倾倒。
在《卖花女》的结尾,萧伯纳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莉莎并没有选择和希金斯在一起,而是选择嫁给了一位没落的资产阶级。
这个结局展现了萧伯纳对英国社会等级意识的批判和讽刺。
虽然莉莎在希金斯的帮助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她并没有选择依附于希金斯或者任何一个男人,而是选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
希金斯在剧中的形象是一个虚伪的资产阶级代表,他对莉莎的改变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因为她学习了所谓的“正规说话方式”等简单技巧。
然而,在莉莎成功改变后,他却又被她的优雅谈吐所吸引。
当莉莎以礼貌而犀利的言语对他进行语言反击时,希金斯暴露出一系列不符合他身份的语言和行为,这是喜剧的讽刺性达到了一个高潮。
此时,观众可以看到一个虚伪的资产阶级人士在卖花女面前成了一个语言粗俗、毫无礼貌的小市民。
而与卖花女的优雅谈吐无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对比与讽刺。
希金斯在该剧结束时说了一句:“一片烂菜叶,还想开花店。
语义翻译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
语义翻译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作者:王红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王红霞(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吴江 215200)摘要:语义翻译是纽马克在翻译方法上的主要贡献之一。
语义翻译力求传达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语境含义,充分传达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独特的构思,才能展示异国文化与语言的魅力;在合适之处进行意义上的让步,使得最终的译本不会因为原文的文字游戏和重复而产生不和谐,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运用这一翻译策略行之有效。
作者在语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翻译小说《玉牡丹》时通过探索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解决了翻译难点,重现原作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了源语言读者一样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语义翻译;《玉牡丹》;词语;句群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153-03翻译关注的不仅是转换的内容,也包括言说的方式。
陈福康在《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一文中指出,在中国翻译发展史上,严复以“归化”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译者与“他者”对话的立场,鲁迅则取“硬译”来传达他对“原作风姿”的青睐(2000)。
翻译的方法有许多,纽马克(Newmark)指出语义翻译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而交际翻译是“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在翻译中采取何种方法要根据原文文本类型而定。
语义翻译强调忠实于原作,主要用于表情功能型文本的翻译,这些文本中内容与形式密切相关,歪曲了形式就破坏了内容,所以运用语义翻译可以使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更为接近,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过程,最大程度保持原作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发挥语言的表情功能。
交际翻译主要用于信息功能型文本的翻译,目的是更好地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感受,充分发挥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
但是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上,都要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要服从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