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资源”的一篇申论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善应对复杂局面,要求环评管理工作既要发挥好环保倒逼经济转型的作用,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又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还要广泛、扎实、深入地做好公众参与工作,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环评审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重项目环评、轻规划环评的现象具有一定普遍
性:“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不愿意主动开展规划环评。前几年在四川,往往是工业园区临近重大项目引入,需要规划环评支撑,才匆忙开展规划环评,难免造成论证不充分、决策不科学。近年来,四川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有所改观,但城市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发展等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方面还有所滞后。二是工作不到位,不愿意主动响应规划环评。一些地方对规划环评的约束性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执行规划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建议和要求。导致项目环评阶段不满足规划环评要求,影响了项目落地和当地经济发展。三是一些部门与环保部门扯皮。规划环评推动困难、执行不力,未能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鸣。现在的状况是修修补补,需要什么才补什么。个别地方政府及部门甚至认为环保部门管得太宽、问得太细。
(二)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只重视审批环节,对于建设环节和验收环节没有有效监管。在建设环节,如果管理上靠业主自觉,需要投入大量金钱,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增加企业运行成本,企业没有内在动力;靠环保部门监管,建设项目数量庞大,人员、力量杯水车薪,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在验收环节,历年来验收项目仅占环评项目数的一半不到。除去部分项目没有实施的因素,还有一大部分项目没有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
(三)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仍然突出,环评报告书的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环评编制任务逐年增加,环评工作深度加大,有些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不符合审批要求,总体上环评单位的编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川要求省内评价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证书管理、质量控制、档案资料等,但是在2011年省环保厅完成审批的558个项目中,仍有25个报告书、12个报告表由于环评编制质量不合格被暂缓审批,占到审批总数的7%。
(四)公众参与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深入、细致:现阶段,部分项目公众参与工作流于形式,公众参与调查没有代表性。有的虽然开展了调查工作,但是没有重点针对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到的群众,如卫生防护距离、工程搬迁范围内的群众开展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维护环境权益的作用。
(五)纵向、横向的联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合力没有很好地发挥:环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把握产业政策方面需要发改、工信部门支持,在把握规划、选址符合性方面需要与国土、建设部门沟通。环评工作还要得到各级人大、政协、媒体支持,主动接受监督。在内部,也有一个监察、监测、污防、总量、生态等相关部门联动的问题。目前,还存在相关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衔接不到位、相互扯皮等现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准确把握当前环评工作的新要求
全国环保“两会”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环评工作。为此,环评工作要以更加积极作为的态度,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意识。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中央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好环评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科学研判经济运行态势,把握好工作方向。既要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投资增长;又要加强准入把关,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动
结构调整。
进一步强化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措施。环评是不欠新账的重要关口,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结论要作为环评文件的重要内容,明确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始终把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做到公开透明。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积极稳妥地应对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进一步提升做好环评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环评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环评工作要调整思路、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工作中勇于担当、善于处理,努力用超常之力显非常之功。坚持在守住底线和不留硬伤的前提下,切实把好事办好,尽最大可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提供好支撑和保障。
把握机遇实现环评管理工作“五个转变”
分析问题,把握形势,最终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和环评工作者进一步把握机遇,尽快适应环评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实现环评管理工作5个转变。
实现由重项目环评、轻规划环评向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并重转变。通过规划环评,把环境因素真正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流域的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环保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把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推动规划环评,主动参与综合决策。严格依法监管,保障规划环评落实到位。
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全面重视环评工作整体链条每个环节的转变。一要在环评阶段堵住漏洞,精心组织专家论证,对比同行业有无遗漏的污染环节和避重就轻的现象;二要加强建设期间的环境监管,努力实施从项目建设到建成投产全过程跟踪管理,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各项
环保措施,建立健全项目环保日常监管制度。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投入生产进行全程监管,并形成长效机制。三要严把项目试生产关口,未实现“三同时”的不准投入生产。四要加大打击力度,对未落实“三同时”、久拖不验、久试不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产的进行专项整治,并依法严格处罚。五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提出处罚措施,指导金融部门进行绿色信贷。
实现环评报告书由“次品”向“产品”转变。如果把环评报告书比作产品,那么可划分为精品、产品、次品、废品。从报告书“出炉”到通过环保部门审批整个流程来分析,不难看出,环评单位、专家、环保部门只要认真把关,环评质量都不应该出问题。但是,现实中偏偏出现了很多质量不高的环评文件。对此,各级环保部门要监督落实环评单位承担责任,对环评机构违反环评法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确保环评客观、公正;要明确评审专家责任,建立健全评审专家库、专家准入门槛和责任制度,并实现动态管理。
实现由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向扎实、深入、全面落实转变。防止公众参与流于形式,树立没有公众参与就不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理念。要使公众参与工作扎实、有效,关键是把握好以下环节:
在环评调查阶段,评价机构应当以独立公开、公正诚实的原则开展公众参与,不得委托任何第三方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并对公众参与的过程和质量负责。评价机构应当针对拟建项目情况、拟采取的工程环保措施,区别不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调查对象还应具有代表性,并覆盖评价范围内所有可能受直接影响的敏感目标。对评价范围内非敏感目标及确定可能受间接影响的敏感目标,也应视情况进行调查,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评价机构要及时收集整理调查意见,对调查对象持有明显不同意见的,要及时与调查对象沟通,并告知当地政府及环评审批部门,以供决策。
在环评公示阶段,对已进行技术评估的项目、对评估审查提出的修改意见,环评审批部门应协助业主和当地政府积极催办环评机构修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