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康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体自身一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脉、骨以及精、气、神等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要想发挥出最佳的生命效应,有赖于人体各部分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功能上的高度协调一致,这就是人体自身的统一观。
①五脏系统的协调统一
②形气,形神的协调统一(形气的统一,形神的统一)
③机体常,变状态的统一
(3)人与社会一体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除了有自然属性外,社会性更是其根本属性,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社会对人的影响从出生时就已存在并发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又以家庭对人的影响尤为深重。
权衡观
6养生的基本法则:内因为主正气为本
天人相应内外统一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三因制宜审因施养
知行并重持之以恒
体、防老抗衰的养生方法。
(2)膳食养生的方法要求:
①谨和五味平衡营养(辛甘酸苦咸)
②饮食有节勿使过偏(饮食适量,过量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害)
③三因制宜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④注意膳食卫生(选择食物要新鲜,提倡熟食讲究进膳卫生)
②社会因素指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欲望追求和心态环境是产生众多疾病与寿天不同的直接原因。
③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作用于人体,形成不同的体质差异,也是影响寿天因素之一。
④疾病损伤与寿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疾病促进衰老,衰老诱发疾病两者难分难解。
整体观
养生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与白然一体、人自身一体、人与社会一体三方面。养生必须
(3)清静养神真气从之
养生学认为只有遗静,精神方可得以养藏,强调清静养神。
(4)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养生学认为邪气是疾病损正伤身的触发因素,强调避邪安正,通过避免六淫入侵、七情内伤、饮食劳伤、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气安和、不受损耗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天人相应内外统一
养生法则的天人相应、内外统一则是根据整体观所提出的,强调养生应顺从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律,通过主动的人神调节,维系和协调内外关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②命门元气说“立命之门”,内藏元精、元气、元神,为生命活动的三大物质要素,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是决定人体寿天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疾病损伤等。
①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在饮食、起居、劳逸、嗜好、欲望等方面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适度则有利于健康,不适度则有损于健康,甚至导致天亡。
从这三方面着手,合理调养,才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1)人与自然一体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人与此三者互相通应、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与之协调一致,才能尽终天年。
①天人一体:一元精气论,阴阳五行论
②天人相应
a.人与气候环境的相应统一
b.人与地理环境的相应统一
c.人与自然生物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生物共生于天地之间,二者在互利互用却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达到平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统一体。
4养生目的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对于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5养生的学术观点:生命观,夭寿观,整体观,权衡观
生命观
养生学的生命观是其对生命存在性质、生命活动特点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观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观两方面的的内容。
(1)生命的物质观、
1养生(又称“摄生”)之养,含有保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生,就是指人
的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保养生命的一
2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体生长发育、寿天衰老的成因、规律以及如
何保养身心健康、却病延年的一门学科。
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养生的根本意义
生命在在的性质是物质性的:生命由物质化生,生命活动就是物质的运
动。
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精精,是构成生命个体的最基本物质
②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一气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形成生面活动的根本保证。
③生命的主宰——神神,是生命的主宰,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生命是天地运动的产物,生命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个体,生命永恒地运
动变化着,直至终结。
①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
②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理精、气、神的运动具有永恒性和有序性。
夭寿观
探索寿夭衰老的原因,过程和机理。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强弱,是人体寿天衰老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体质说和命门元气说。
①体质说由先天察赋因素所形成的体质特点,决定了人体的寿夭衰老
只有五脏坚固,形气协调,血脉和畅,各部器官合匀称,体质壮实坚强,才能长寿,反之则夭亡。
(1)因时制宜
①顺时调养
②审时避邪
(2)因地制宜
①顺应地理环境
②改良生存环境
③优化生活环境
(3)因人制宜
①注意性别差异
②针对不同体质
③根据不同年龄
知行并重持之以恒
7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怡神、调志摄神、节欲安神、静心养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等多种途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
(1)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2)协调内外调内为主
(3)因时之序顺应天时
①顺应四时变化
a精神情志
b脏腑组织
c四时发病
②顺应月廓变化
③顺应昼夜变化
(4)异法方宜适应地理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提出生命需要适宜的运动,倡导适宜运动的“小劳之术”
(1)动静适宜
(2)动以炼形
(3)静以养神
(4)保形全神(5)调神安形源自三因制宜审因施养(1)修德怡神
①仁德常驻爱心永存
②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③乐善好施豁达开朗
(2)调志摄神
①以情制情
②移情法
③升华超脱法
④暗示法
⑤开导法
⑥节制法
⑦疏泄法
(3)节欲安神
①纯正思想大公无私
②知足常乐淡泊名利
③节性欲断嗜欲
第四节静心养神
第五节积精全神
第六节四气调神
8膳食养生
(1)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性能特点,合理地调配膳食,以强身健
内因为主正气为本
这一法则强调以人为中心,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的人神调摄,保养正气。
(1)护肾保精扶正固本
精是生命的根本,而肾主藏精。因此,养生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扶正固本当从肾入
手,强调将护肾保精作为养生的基本措施。
(2)调理脾肺益气扶正
养生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为气之本,益气扶正当从肺脾入手。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脉、骨以及精、气、神等组成的
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要想发挥出最佳的生命效应,有赖于人体各部分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功能上的高度协调一致,这就是人体自身的统一观。
①五脏系统的协调统一
②形气,形神的协调统一(形气的统一,形神的统一)
③机体常,变状态的统一
(3)人与社会一体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除了有自然属性外,社会性更是其根本属性,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社会对人的影响从出生时就已存在并发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又以家庭对人的影响尤为深重。
权衡观
6养生的基本法则:内因为主正气为本
天人相应内外统一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三因制宜审因施养
知行并重持之以恒
体、防老抗衰的养生方法。
(2)膳食养生的方法要求:
①谨和五味平衡营养(辛甘酸苦咸)
②饮食有节勿使过偏(饮食适量,过量对胃肠的消化功能有害)
③三因制宜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④注意膳食卫生(选择食物要新鲜,提倡熟食讲究进膳卫生)
②社会因素指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欲望追求和心态环境是产生众多疾病与寿天不同的直接原因。
③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期作用于人体,形成不同的体质差异,也是影响寿天因素之一。
④疾病损伤与寿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疾病促进衰老,衰老诱发疾病两者难分难解。
整体观
养生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与白然一体、人自身一体、人与社会一体三方面。养生必须
(3)清静养神真气从之
养生学认为只有遗静,精神方可得以养藏,强调清静养神。
(4)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养生学认为邪气是疾病损正伤身的触发因素,强调避邪安正,通过避免六淫入侵、七情内伤、饮食劳伤、金刃外伤、虫兽灾害等,使正气安和、不受损耗而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天人相应内外统一
养生法则的天人相应、内外统一则是根据整体观所提出的,强调养生应顺从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律,通过主动的人神调节,维系和协调内外关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②命门元气说“立命之门”,内藏元精、元气、元神,为生命活动的三大物质要素,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是决定人体寿天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疾病损伤等。
①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在饮食、起居、劳逸、嗜好、欲望等方面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适度则有利于健康,不适度则有损于健康,甚至导致天亡。
从这三方面着手,合理调养,才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1)人与自然一体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人与此三者互相通应、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与之协调一致,才能尽终天年。
①天人一体:一元精气论,阴阳五行论
②天人相应
a.人与气候环境的相应统一
b.人与地理环境的相应统一
c.人与自然生物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生物共生于天地之间,二者在互利互用却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达到平衡,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统一体。
4养生目的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对于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5养生的学术观点:生命观,夭寿观,整体观,权衡观
生命观
养生学的生命观是其对生命存在性质、生命活动特点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观和生命的运动变化观两方面的的内容。
(1)生命的物质观、
1养生(又称“摄生”)之养,含有保养、培养、调养、补养、护养等意:生,就是指人
的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保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保养生命的一
2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体生长发育、寿天衰老的成因、规律以及如
何保养身心健康、却病延年的一门学科。
3“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是养生的根本意义
生命在在的性质是物质性的:生命由物质化生,生命活动就是物质的运
动。
①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精精,是构成生命个体的最基本物质
②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一气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生命的动力
形成生面活动的根本保证。
③生命的主宰——神神,是生命的主宰,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生命是天地运动的产物,生命体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个体,生命永恒地运
动变化着,直至终结。
①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
②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理精、气、神的运动具有永恒性和有序性。
夭寿观
探索寿夭衰老的原因,过程和机理。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强弱,是人体寿天衰老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体质说和命门元气说。
①体质说由先天察赋因素所形成的体质特点,决定了人体的寿夭衰老
只有五脏坚固,形气协调,血脉和畅,各部器官合匀称,体质壮实坚强,才能长寿,反之则夭亡。
(1)因时制宜
①顺时调养
②审时避邪
(2)因地制宜
①顺应地理环境
②改良生存环境
③优化生活环境
(3)因人制宜
①注意性别差异
②针对不同体质
③根据不同年龄
知行并重持之以恒
7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是在养生学基本观念和法则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修德怡神、调志摄神、节欲安神、静心养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等多种途径,保护和增强人的精神健康,力求达到形神高度统一的养生目的。
(1)积极主动顺应自然
(2)协调内外调内为主
(3)因时之序顺应天时
①顺应四时变化
a精神情志
b脏腑组织
c四时发病
②顺应月廓变化
③顺应昼夜变化
(4)异法方宜适应地理
动静结合形神合一
提出生命需要适宜的运动,倡导适宜运动的“小劳之术”
(1)动静适宜
(2)动以炼形
(3)静以养神
(4)保形全神(5)调神安形源自三因制宜审因施养(1)修德怡神
①仁德常驻爱心永存
②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③乐善好施豁达开朗
(2)调志摄神
①以情制情
②移情法
③升华超脱法
④暗示法
⑤开导法
⑥节制法
⑦疏泄法
(3)节欲安神
①纯正思想大公无私
②知足常乐淡泊名利
③节性欲断嗜欲
第四节静心养神
第五节积精全神
第六节四气调神
8膳食养生
(1)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性能特点,合理地调配膳食,以强身健
内因为主正气为本
这一法则强调以人为中心,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的人神调摄,保养正气。
(1)护肾保精扶正固本
精是生命的根本,而肾主藏精。因此,养生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扶正固本当从肾入
手,强调将护肾保精作为养生的基本措施。
(2)调理脾肺益气扶正
养生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为气之本,益气扶正当从肺脾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