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燃剂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前言 I
一、阻燃剂产品分析 1
(一)阻燃剂定义 1
(二)阻燃剂分类 1
(三)阻燃剂概述 2
(四)磷系阻燃剂情况介绍 8
(五)氮系阻燃剂情况介绍 10
二、阻燃剂行业、市场分析 11
(一)阻燃剂应用情况 11
(二)三大类阻燃剂的比较 11
(三)阻燃剂市场总体情况 12
(四)阻燃剂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3
(五)有机磷系阻燃剂未来市场容量 15
(六)国内阻燃剂行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16
(七)主要生产厂商 19
一、阻燃剂产品分析
(一)阻燃剂定义
又称难燃剂,耐火剂或防火剂: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阻燃剂是阻燃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是一种用于改善可燃易燃材料燃烧性能的特殊的化工助剂,广泛应用于各类装修材料的阻燃加工中。

经过阻燃剂加工后的材料,在受到外界火源攻击时,能够有效地阻止、延缓或终止火焰的传播,从而达到阻燃的作用。

(二)阻燃剂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阻燃剂分为以下几类:
1、按所含阻燃元素分类
按所含阻燃元素可将阻燃剂分为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磷-卤系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等几类。

卤系阻燃剂在热解过程中,分解出捕获传递燃烧自由基的X及HX,HX能稀释可燃物裂解时产生的可燃气体,隔断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接触。

磷系阻燃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磷酸酐或磷酸,促使可燃物脱水炭化,阻止或减少可燃气体产生。

磷酸酐在热解时还形成了类似玻璃状的熔融物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促使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起到阻燃作用。

在氮系阻燃剂中,氮的化合物和可燃物作用,促进交链成炭,降低可燃物的分解温度,产生的不燃气体,起到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

磷-卤系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主要是通过磷-卤、
磷-氮协同效应作用达到阻燃目的,具有磷-卤、磷-氮的双重效应,阻燃效果比较好。

2、按组分的不同分类
按组分的不同可分无机盐类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和有机、无机混合阻燃剂三种。

无机阻燃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阻燃剂,它的主要组分是无机物,应用产品主要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铵、硼酸等。

有机阻燃剂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物,主要的产品有卤系、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

还有一部分有机阻燃剂用于纺织织物的耐久性阻燃整理,如六溴水散体、十溴-三氧化二锑阻燃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洗涤的阻燃性能。

有机、无机混合阻燃剂是无机盐类阻燃剂的改良产品,主要用非水溶性的有机磷酸酯的水乳液,部分代替无机盐类阻燃剂。

在三大类阻燃剂中,无机阻燃剂具有无毒、无害、无烟、无卤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领域,需求总量占阻燃剂需求总量一半以上,需求增长率有增长趋势。

3、按使用方法分类
按使用方法的不同可把阻燃剂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

添加型阻燃剂主要是通过在可燃物中添加阻燃剂发挥阻燃剂的作用。

反应型阻燃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阻燃基团,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燃性,起到阻止材料被引燃和抑制火焰的传播的目的。

在阻燃剂类型中,添加型阻燃剂占主导地位,使用的范围比较广,约占阻燃剂的85%,反应型阻燃剂仅占15%。

(三)阻燃剂概述
1、有卤阻燃剂情况介绍
含卤阻燃剂( 特别是溴系阻燃剂) 被广泛用于高分子阻燃材料, 并起到了较
好的阻燃作用。

卤系阻燃剂主要以终止链自由基反应机理和隔离膜机理发挥阻燃效果。

(还包括稀释机理)
国内阻燃剂市场的主流品种,主要有溴系和氯系两种。

溴系阻燃剂是目前效能最佳品种最多的卤系阻燃剂,与氯系阻燃剂相比,同
质量的溴系阻燃剂阻燃效能是氯系的2倍。

目前市场上溴系代表产品有十溴联苯醚(DBDPO)、八溴联苯醚(OBDPO)、
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

氯系主要产品为氯化石蜡(氯烃-42,52,70)和全氯戊环癸烷。

溴化联苯醚(PBDPO)类阻燃剂燃烧时产生苯并二鄂瑛、苯并呋喃类致癌物质
卤系阻燃剂发烟量大,释放出来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往往形成二次灾害,尤其是对人的肺部产生毒害,有逐渐被其他无卤系阻燃剂取代的趋势,国内外已部分禁用。

2、无卤阻燃剂情况介绍
无卤阻燃剂具有环保、安全、抑烟、无毒和价廉等优点, 因而无卤阻燃剂的
开发已经成为当前阻燃剂研究领域的热点。

无卤阻燃剂主要以无机阻燃剂、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为主。

这三类阻燃剂燃烧时不发烟, 不产生腐蚀性气体, 被称为环保型阻燃剂。

(1)无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具有稳定性好, 低毒或无毒, 贮存过程中不挥发、不析出, 原料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等优点, 兼具阻燃、填充双重功能; 并对环境友好, 是很有前途的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包括Al( OH) 3,Mg( OH)2 , 无机磷系等。

①金属水合物
在高分子材料阻燃的长期研究中,人们发现适合作为无卤阻燃剂的金属水合物以Al( OH )3 和Mg( OH)2 为主。

这是因为Al( OH)3 和Mg ( OH)2具有填充剂、阻燃剂、发烟抑制剂三重功能。

当其受热分解时释放出结晶水, 吸收大量的热量, 产生的水蒸气降低了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并使材料与空气隔绝;同时生成的耐热金属氧化物Al2O3 和MgO 还会催化聚合物的热氧交联反应,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炭化膜, 减弱材料燃烧时的传热、传质效应, 从而不仅起到阻止燃烧的作用, 还起到了消烟的作用。

Al( OH)3分解温度范围为235~350℃, 吸热量为968 J/ g。

由于其分解温度较低,因此, 作为阻燃剂通常只适用于加工温度较低的高分子材料。


Al( OH)3相比, Mg ( OH)2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更强的促进基材成炭和提高氧指数的能力;分解温度高达340~ 490℃,能满足许多塑料树脂的混炼和加工成型,并可使添加Mg( OH)2的高分子材料能承受更高的加工温度,利于加快挤塑速率,缩短模塑时间;同时在制备过程中无有害物质排放, 因此,可在许多场合替代
Al( OH)3。

Al( OH)3和Mg( OH)2都属于无机填充型阻燃剂。

一般需要高填充量( 50%以上) 才能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

另外,与高聚物相容性也差,不易在高分子材料中分散,这些往往都会较大程度恶化高分子基体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目前对无机填充型阻燃剂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超细化。

阻燃剂粉体经过超细化后,粒子变小,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增大,从而粒子表面的反应活性增强。

这不仅有利于粒子在高分子基体材料中的分散,而且能提高阻燃剂与高分子材料间的界面结合力。

因此, 不仅会使阻燃剂充分发挥其阻燃作用,而且还可能会改善基体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和制品的力学性能。

表面改性处理。

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粉体应用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各种表面改性剂与阻燃剂颗粒表面化学反应和表面包覆处理来改变阻燃剂颗粒的表面
状态, 以提高阻燃剂表面活性, 使其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功能,从而改善阻燃剂与基体聚合物之间的亲和力, 有利于阻燃剂在基体中的分散,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复配处理。

阻燃剂的复配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阻燃剂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 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燃剂进行复合、混配, 制成复合阻燃剂使用,使它们相互增效, 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降低阻燃剂的用量, 提高材料阻燃性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目的。

②无机磷
无机磷系阻燃剂主要指红磷。

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燃剂, 具有高效、抑
烟、低毒等阻燃效果。

其阻燃机理为:受热分解后形成具有极强脱水性的偏磷酸, 从而使燃烧的聚合物表面炭化;炭化层既可以阻止可燃气体的放出,又具有吸热作用。

另外,红磷与氧形成PO自由基进入气相后, 可捕捉大量H和HO自由基。

但在使用时存在着以下缺点:( 1) 由于红磷在使用时稳定性差, 易燃易爆炸, 易氧化成酸;与空气长期接触会放出剧毒的磷化氢( PH3 ) 。

( 2) 本身为红色, 易使制品着色。

( 3) 容易吸潮, 与聚合物兼容性较差, 从而限制了其作为阻燃剂的广泛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 微胶囊化红磷是红磷作为阻燃剂研究最主要方向之一。

红磷经微胶囊化处理后,一是可克服红磷性能上的缺点,消除红磷在贮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隐患;二是白度化, 淡化红磷的颜色,拓宽红磷的应用范围;三是可改善与基材的相容性,减小对基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四是可通过对囊材的选择,实现多种阻燃剂的复配,提高阻燃抑烟效能。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国家均有多种型号微胶囊红磷产品
推向国际市场, 如英国的Albright & Wilson 公司的AMGARD CRP 和AM GARD CPC 系列微胶囊红磷, 用于各种合成材料领域中。

国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如国内湘潭大学、深圳益通生物化工公司、晨光化工研究院、天津阻燃技术研究所、杭州化工研究所等单位均有相关产品推出。

③其它无机阻燃剂
其它无机阻燃剂包括阻燃增效剂、阻燃抑烟剂以及一些用量较少的阻燃剂等, 主要有: 钼系化合物、硼酸盐、层状硅酸盐、锡系化合物( 锡酸锌和羟基锡酸锌) 等。

钼系化合物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好抑烟剂。

通常使用三氧化钼和钼酸铵。

美国开发出不其它无机阻燃剂包括阻燃增效剂、阻燃抑烟剂含铵的系列钼酸盐抑烟剂, 能耐200℃以上的加工温度。

目前钼类化合物作为阻燃剂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硼酸盐阻燃剂主要是指硼酸锌,早期主要作为锑系阻燃剂替代品用于含卤材料中,目前可作为阻燃抑制剂和消烟剂, 并与其他阻燃剂复配用于聚烯烃。

硼酸锌具有热稳定性好、粒度细、无毒、低水溶性、分散性好等优点, 并且具有较高的脱水温度, 在250℃以上仍能保留结晶水。

近年来,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阻燃高分子材料, 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与纯的聚合物材料相比,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杂化材料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及阻燃性能等都显著提高。

当层状硅酸盐在高分子材料中处于剥离状态时, 少量的层状硅酸盐使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及质量损失速率大大降低。

然而, 由于此类材料中层状硅酸盐的添加量通常都较小( 质量分数小于5%) , 难以有效地阻止燃烧,氧指数相对于纯聚合物没有明显提高, 甚至会出现某些体系( 如PP 和聚苯乙烯等) 的引燃时间比纯聚合物提前、平均燃烧热略有增加等现象。

另外,层状硅酸盐属天然产物, 在组成上较为混杂, 难以实现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控制。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层状硅酸盐材料迄今仍未能成为独立使用的阻燃添加剂, 而只是作为一种协效剂与其它阻燃剂复配使用。

(2)无卤膨胀型阻燃剂
无卤膨胀型阻燃剂( IFR) 是以磷、氮为主要成分的无卤阻燃剂。

它具有高阻燃性、无熔融滴落、对长时间或重复暴露在火焰中有极好的抵抗性, 无卤、无氧化锑, 低烟、无毒、无腐蚀性气体产生等优点。

因此, IFR 基本上克服了传统阻燃技术存在的缺点, 被誉为阻燃技术的一次革命。

IFR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酸源又称脱水剂或炭化促进剂。

通常为无机酸
或无机酸化合物, 如磷酸、硫酸、硼酸、磷酸铵盐、磷酸酯及聚磷酸铵( APP) 等, 可与树脂作用, 促进炭化物的生成。

( 2)炭源又称成炭剂, 主要为一些含碳量较高的多羟基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 如淀粉、季戊四醇( PER) 及其二聚体和三聚体
等。

( 3) 气源又称发泡源, 可释放出惰性气体, 为含氮类化合物, 如尿素、三聚
氰胺( MEL) 、双氰胺、APP 等。

IFR 主要通过形成多孔泡沫炭层对高分子材料起阻燃作用。

多孔炭层可以同
时阻止热解产生的气体扩散以及外部氧气扩散到未裂解高分子材料表面, 使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热能而自熄, 是典型的凝聚相阻燃机理。

多孔此炭层经过以下步骤形成的:( 1) 在较低温度下由炭源释放出能酯化多
元醇和可作为脱水剂的无机酸;( 2) 在稍高于释放酸的温度下发生酯化反应, 而
胺可作为催化剂;( 3) 体系在酯化前或酯化过程中熔融;( 4) 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和由气源产生的不燃气体使熔融体系进一步膨胀发泡;( 5)反应接近完成时,体系胶化和固化,最后形成多孔泡沫炭层。

在国外,美国Celanese 公司销售的ExolitIFR-10 和Ex olit IFR-11 两种
新型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当添加量为30%时,可使低密度聚乙烯的氧指数上升到25. 9%,,高密度聚乙烯的氧指数则可上升到28. 0%, 燃烧性能达到UL94 V-0 级, 而
拉伸强度只下降10% ~ 20%。

在国内, IFR 还处于开发与研究阶段。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应用最广的技术
是以APP,PER 为主要原料的IFR。

(3)有机硅阻燃剂
有机硅阻燃剂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防熔滴、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剂, 也
是一种成炭型抑烟剂。

有机硅阻燃剂在赋予基材优异的阻燃性能之外, 还能改善基材的加工性能、耐热性能等。

目前, 有机硅阻燃剂主要有硅树脂阻燃剂和聚硅硼氧
烷阻燃剂。

阻燃的方法可以是直接将有机硅阻燃剂加入到高分子材料中, 也可以是将一些带官能团( 如端羟基、氨基或环氧基) 的聚硅氧烷链段嵌入到一些聚合物中。

一般认为, 有机硅阻燃剂是按凝聚相阻燃机理, 即:通过生成裂解炭层和提高炭层的抗氧化性实现其阻燃功效的。

高分子材料中添加有机硅阻燃剂后, 有机硅阻燃剂多半会迁移到材料表面, 形成表面为有机硅阻燃剂富集层的高分子梯度材料。

一旦燃烧, 就会生成聚硅氧烷特有的、含有Si-O键和( 或) Si-C 键的无机隔氧绝热保护层。

这既阻止了燃烧分解产物外逸, 又抑制了高分子材料的热分解, 达到了阻燃、低烟和低毒等目的。

①硅树脂阻燃剂
硅树脂是以Si-O-Si 为主链, 硅原子上连接有机基的交联型半无机高聚物。

硅树脂分子的侧基为氢键或有机基时称为纯硅树脂。

硅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阻燃性和电绝缘性等。

②聚硅硼氧烷阻燃剂
聚硅氧硼烷是指分子主链上包含Si-O-Si键、S i-O-B 键和B-O-B 键的聚合物。

将硼元素以化学键的形式与硅氧烷形成共聚物, 可实现B和Si 在同一分子链上的协同阻燃作用。

(四)磷系阻燃剂情况介绍
磷系阻燃剂是阻燃剂中的一个大家族,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阻燃,包括塑料、橡胶、纸张、木材、涂料及纺织品等,在阻燃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用量仅次于卤系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为促使塑料初期分解时的脱水和碳化,这一脱水碳化过程必须依赖塑料本身的含氧基因。

此阻燃剂对本身结构中含氧的塑料阻燃效果
好,而对于不含氧的PE、PP等塑料,单独使用效果不好,应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一起协同使用,才会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磷系阻燃剂包括无机磷系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剂。

无机磷系阻燃剂:红磷、磷酸酯、磷酸铵盐、多磷酸盐及聚磷酸铵等。

有机磷系阻燃剂: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丙苯系磷酸酯、丁苯系磷酸酯。

1、无机磷阻燃剂
无机磷阻燃剂很早就应用于纤维素织物的阻燃,其品种主要包括红磷、磷酸铵、磷酸钠、磷酸铁等。

早在1786年,磷酸铵就已被用作阻燃剂使用。

磷酸二氢铵和硼酸组成的混合物用于织物纤维的阻燃,效果不错;磷酸二氢铵、硼酸和钨酸钠组成的混合物对织物的阻燃也非常有效。

这些无机阻燃剂价格低廉,易溶于水,因此整理方法简单,但也有添加量大、手感差、耐洗性差等缺点。

无机磷阻燃剂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就是聚磷酸铵盐,聚磷酸铵盐可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两种,前者在纤维素纤维的阻燃中应用较为广泛。

低分子量的聚磷酸铵盐为可溶性盐,对纤维素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时,它经常和尿素混合使用以增强阻燃效果。

红磷是一种无机聚合物,分子式为(P4)n,因为只含磷元素,它的阻燃效率非常高,含红磷7.5%的聚胺的氧指数(LOI)可达35%。

红磷的缺点是易吸潮,与树脂兼容性差,要产生PH3气体,使被阻燃制品染色,这些使得红磷直接应用于聚合物阻燃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有人采用在红磷表面包覆保护膜的方法,制备出微胶囊化的红磷阻燃剂,它不仅阻燃效率高,对聚合物其它性能影响较小,而且与树脂兼容性好,不再有吸潮和产生PH3气体的缺点,同时低烟、低毒、热稳定性也很好。

目前,微胶囊化红磷已应用于阻燃棉织物等。

2、有机磷阻燃剂
和无机磷阻燃剂相比,有机磷阻燃剂对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并且和聚合物的兼容性好,因此成为近年来倍受青睐的阻燃剂。

国外已有一系列的有机磷阻燃剂产品投入使用,并有新产品不断问世,我国目前对有机磷阻燃剂的开发和研究进行的较多,但真正能投入生产形成产品的尚不多见,因此,有机磷阻燃剂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有机磷阻燃剂包括磷(膦)酸酯、亚磷酸酯、有机磷盐、氧化膦、含磷多元醇等,但应用最多的则是磷(膦)酸酯及其齐聚物。


Fyrol76是由乙烯基膦酸二(2-氯乙基)酯与甲基膦酸酯缩聚生成的一种齐聚物,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N-羟甲基丙烯胺并用,以过硫酸钾为催化剂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使N-羟甲基接枝于纤维素上,使含纤维素的织物,如棉或其混纺织物获得阻燃性。

氧化磷阻燃剂在天然纤维中也有使用,三(氮杂环丙烯基)氧化膦(APO)是一种用于棉织物的阻燃剂,它不仅赋予棉织物以阻燃性,而且使棉织物获得免熨性能,但氮杂环丙烯基的安全卫生问题限制了APO的工业应用。

而一些含两个反应基团的苯基氧化膦,如二苯基-2,5-二(羟乙氧基)苯基氧化膦、甲基二(3,5-二溴-4-羟乙氧基苯基)氧化膦等则用于阻燃聚脂纤维。

磷氮阻燃剂在天然纤维织物的阻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作为一类阻燃剂,单独列出。

磷氮阻燃剂多用于棉纤维的阻燃整理,磷元素能促进棉纤维脱水成碳,而氮元素对提高磷元素的阻燃性能具有协同效率,因此许多磷氮阻燃剂用于棉纤维的阻燃都有不错的效果。

磷氮阻燃剂主要包括含氮磷酸盐(酯)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磷氰阻燃剂。

磷氰阻燃剂由于高含量的磷和氮而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目前,已有多种多样的含羟基、胺基、卤素以及碳羰基等各种功能基团的磷氰阻燃剂被合成并用于各种材料的阻燃研究,但由于磷氰阻燃剂的合成工艺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多数尚处于研究阶段。

在阻燃纤维素织物中,也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而且有不错的效果。

如六羟甲氨基环三磷杂三氮三烯(HHMAPT),它由六氨基环三磷杂三氮三烯(HACTP)与甲醛反应制得,用其对棉织物进行浸轧—干燥—固化工艺整理,再对织物进行洗涤,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有了较大改善,而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也很小。

纤维素织物中现在使用较多的磷氮阻燃剂是含氮磷酸盐(酯),例如目前广泛应用于棉
麻等纤维素织物的阻燃剂PyrovatexCP,用它整理得织物阻燃性,耐洗性,手感都非常好,穿着舒适,对色度影响也不大。

还有目前研究较多的集酸源、炭源或集酸源、炭源和气源于一身的膨胀性阻燃剂,它们多为含氮的磷化合物。

三的磷酸盐(酯)化合物经各种实验证实也是一种阻燃性能优异且耐洗的阻燃剂。

(五)氮系阻燃剂情况介绍
主要为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

它具有多重反应功能,稳定性、耐久性和耐候性优异,无卤、低烟、光稳定,阻燃效果好,同时价廉。

缺点为加入氮系阻燃剂的复合体系加工性不好,与树脂分散性差。

常用品种有三聚氰胺、三聚氰氨脲氯盐酸(MAC)等,往往需加入协同剂,用于PAPUPOPETPSPVC等树脂中。

氮/磷为最常用的协同阻燃剂系。

二、阻燃剂行业、市场分析
(一)阻燃剂应用情况
图1 阻燃剂应用领域及占比
(二)三大类阻燃剂的比较
表1 三大系列阻燃主要性能比较:
(三)阻燃剂市场总体情况
1、国际阻燃剂总体市场情况
随着现在化工合成工业迅速发展和防火安全意识的提升,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 60 年代即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在主要行业推行阻燃材料的使用。

近二十年来,世界上阻燃剂产量和消费量均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测算,2007 年全球阻燃剂总消费量为 170 万吨左右。

从区域分布来看,阻燃剂的消费和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世界三大阻燃剂市场,2005 年全球阻燃剂销售额约为 35 亿美元,美国约占全球阻燃剂消费总量的40%,西欧约占 30%,日本约占 20%。

这些国家及地区也形成了一些阻燃剂生产的跨国公司,如美国雅宝公司、美国科聚亚公司和以色列化工集团工业品部。

据美国市场咨询机构Freedonia的研究报告,全球阻燃剂需求将以年均
4.8%的速度增长,2011 年将达到 240 万吨,市场价值达 55亿美元。

其中,欧盟市场阻燃剂需求年均增速约 3%,预计到 2011 年需求量达到 54 万吨;北美市场年均增速预计为 3.4%,到 2011年需求量达 77 万吨。

未来 5 年亚太市场阻燃剂需求将以年均 7%的速度增长,到 2011 年需求量将超过 90 万吨,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阻燃剂消费市场。

图2 近10年全球阻燃剂市场容量变化趋势
2、我国阻燃剂市场总体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强制的阻燃标准,所以与欧美日相比,国内阻燃剂产品的消费量还很低,以塑料制品为例,美国阻燃塑料制品占塑料总量的 40%左右,而中国还不到 2%。

生产商普遍规模较小且科技含量较低、技术工艺水平较为落后,一般产能在几百吨至几千吨,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阻燃剂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0-2004 年间,依赖电子设备和汽车等制造行业的发展,我国阻燃剂年均消费增长率是全球的 4 倍,超过 20%。

2007 年我国阻燃剂的年产量约为 25万吨,表观消费量约为 24 万吨/年。

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阻燃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预计可达到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