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因素理论给我们得启示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 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
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
们的工作行为。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
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
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
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
素”。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惟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
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
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
二、双因素理论的核心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
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
“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
比如就销售从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
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
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
所以,将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运用于管理,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质的分析与划分,明确或创造出保健与激励因素两部分;其次,再进行量的分析与划分,既保障保健因素的基本满足程度,又尽量地加大激励因素的成分,从而最终由此最大程度激发员 1 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转化的关键就是是否与工作特征相联系。
例如员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平均分配不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就纯粹是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如果福利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就会显示出激励效果。
在员工表彰上如果标准不严,表彰变成了论资排队,就使荣誉激励这个激励因素变成了保健因素,发挥不了作用。
五、双因素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1)采取了某项激励的措施并不一定就带来满意,要提高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得注意保健因素,以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和对抗,但保健因素并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因此,企业如果只考虑到保健因素而没有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就只能使职工感到没有不满意却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则企业就很难创造一流的业绩。
(2)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欲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必须使奖金与职工的工作绩效相联系。
如果采取不讲部门和职工绩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做法,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奖金发得再多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对某一个岗位而言,如果长期为一个人所占有,又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该职工的惰性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工作质量随之下降。
企业为了激发职工的工作潜能,应设置竞争性的岗位,并把竞争机制贯穿到工作过程的始终。
(3)双因素理论是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与我国的国情不尽相同,因而,在企业管理中,哪些是保健因素,哪些应属于激励因素也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职工进行激励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
(4)双因素理论诞生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美国,而在当前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企业里,工资和奖金并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工资和奖金的多少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如果运用得当,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激励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工资、奖金制度,防止僵化和一成不变,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革中既注重公平又体现差别。
3(5)激励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就组织工作而言,对职工激励至关重要,但对职工进行激励的时候必须注重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的起来。
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合理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是企业激励职工、留住人才的基本方略。
同时,企业更要注重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
学习型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精神激励模式:
通过培养员工自我超越的能力,打破旧的思维限制,创造出更适合组织发展的新的心智模式,在这种更为开阔的思维中发展自我,并朝着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共同愿景努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