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学第1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证据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 第一,证据中保留着事实发生和存在的信息,因此, 证据提出者可以提供证据来主张或反驳某种事实,这是一 个运用证据的证明过程。 第二,事实认定者可以通过对双方证据的判断来认定 事实,这是一个运用证据的经验推论过程。 第三,证据如何证明或反驳一种主张 A.证据所表征的信息必须与案件事实相关。证据的相关性是
第五版块即第八章+第九章为证明和认证篇 第八章论述了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证明责任—— “诉讼的脊梁”,包括举证责任、说服责任和不利后果的 承担责任,是权利、义务、责任和后果的统一。在证明责 任中,“分配”是核心,“倒置”是重新分配,“转移” 是行为意义上的改变,“免除”需要一定条件。证明标准 既是证明所应达到的程度,也是事实认定者作出裁判所需 被说服的程度。——说服责任是教学难点 第九章证明、法院取证和认证。第一节论述了证明 “三要素”(证明主体、待证事实和证据)有机结合而构 成证明活动,论述了举证和质证的性质和方法。第二节将 法院取证作为事实认定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了论述。第三节 认证方法=采纳+排除证据。第四、第五节将推定和司法 认知作为认证方法分别作了论述。
C.证据有真伪之分。事实只有一个,但事实主张却可 能截然对立。在审判中,控辩双方都试图提出“看似可信 的”所有证据来说服事实认定者,但事实认定者会用自己 对证据的判断、解释和思考来作出决定。——通过评估双 方所主张事实存在的可能性来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个 经验推论问题。
第四,证据所证明的事实真相,一般是一个概率问题, 达不到绝对确定性! 而且,存在着发生错误的巨大危险性!
质上是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具体化,筛选出六个基本原则。
第二板块即第四章,证据类型和证据开示。本教材 将证据类型缩为一节,表明了对其轻视的态度。——法定 证据种类的迂腐
第三板块第五章+第六章,称为举证姊妹篇 第五章论述了物证、书证等证据的出示、辨认或鉴真 和鉴定。——展示性证据的举证方法 第六章对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和作证特免权作了论 述——言词证据的主要形式和举证方法(直接言词原则的 要求)。 第四板块是第七章,论述了作为证据法(学)核心或 典型内容的证据排除规则,包括非法证据、传闻证据、意 见证据、品性证据等排除规则。——排除规则是教学难点
1.真实性
(1)事实是特定事物及其关系的真实存在。真 实性是事实的本质特征。假的东西不是事实。 (2)事实发生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时间维 度上,事实只有过去时和现在时,没有将来时。 例如,如果只有犯罪动机而没有犯罪行为,就不 是犯罪事实。 (3)事实的真实性表现为一种“既成性”。 “木已成舟”, “生米做成熟饭了”,就是指事 实不能更改的不变性。——井冈山会师
因此,关于客观存在的知识是一种“可知”的理论知 识。“可知”(的存在)不等于“真知”(的事实)。
3.可陈述性
(1)从知识表达的角度看,事实作为真实存在,总是以某种判 断的形式被人们所把握,不可能脱离语言而赤裸裸地存在,不能陈 述的东西不是事实。维特根斯坦:“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 的总和。” “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言词)证据有真假之分。
事实就是事实,澄清以下两个概念: “客观存在”——不以人的认识为前提! “客观事实”——“主观事实”?
二、证据概念
(一)证据的特征 证据是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信息,具有信息表征特性, 因而对事实主张具有证明作用。
“表征”作为信息的特性在证据中得到充分体现。案 件事实一旦发生,就成为无法重演的既成事实,但它总以 证据形式留下某些存在痕迹,保留事实发生或存在的形态、 结构、属性和含义。 ——化石便是古生物存在的“痕迹”或证据; ——初一早晨满街的爆竹皮,是除夕夜火树银花的痕 迹或证据; ——从犯罪现场获取的血斧子,保留着凶杀事实发生 的痕迹。
指信息的相关性,即信息中包含着与待证事实联系的“密码”, “我们依据与这个世界相关联的密码来理解这个世界”( [美]欧 文•拉兹洛)。
B.证据必须证明一种事实主张。证据因为有表征特性 而具有证明作用,但不一定用于证明活动,如果其不用于 证明什么,它就不能称为证据。比如,一把斧子,一双手 套,如果不在法庭上展示以证明某种事实主张,它们就是 日常生活用品,而不是证据。但是,证据所证明的是一种 事实主张,而不是事实本身。——相反的故事
Black’s Law Dictionary
“证据中的事实,或简称证据,表示由法庭作为说服他们自 己对待证事实形成合理信念的数据而考虑的任何事实。这种由法 庭从证据中的事实到待证事实的推理思考过程被称作推论。” 【威格莫尔:《证据法》教科书7(1935年)。】
“A fact-in-evidence, or briefly, evidence, signifies any facts considered by the tribunal as data to persuade them to reach a reasoned belief upon a probandum. This process of thought by which the tribunal reasons from fact to probandum is termed inference.”
二、结构“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即前三章为理论篇: 第一章以事实为证据法学的逻辑起点,论述了事实与 证据的关系,证据三性,证据法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考察了神示—法定—自由证明三种证据制度的 历史沿革,以西方两大法系为主要坐标对不同证据制度的 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重构中国大 陆现行证据制度的思路。 第三章前三节分别考察了证据法的认识论、价值论和 概率论基础,阐明了证据法“求真”与“求善”两种功能 的竞合(竞争/合作);第四节揭示了证据法基本原则本
(3)事实具有真实性,命题却有真假之分。
命题表达判断,判断反映着思想内容,这会产生两种情况:一 方面,哈贝马斯:“如果这种思想是真的,表达这个思想的句子就 报告一个事实。”另一方面,如果一种思想是虚幻的,表达这个思 想的句子就并非报告一个事实。—— 一个命题既可以表达事实判 断而构成真命题,也可以表达虚假判断而构成假命题。 如果有两个相反命题:“张三那天下午3点去了李四家”和 “张三那天下午3点没去李四家”。如果其中一真,必有一假。
2.经验性 ——事实与存在的区别: (1)存在和事实具有可知和真知的差别。 (2)存在之普遍性和无限性,事实之特殊性或具体性
“马某贩毒”这个事实至少包括三个要素:特定时间(2001 年2月10日),特定地点(云南省巍山县被告人马某家中),特定 行为(马某以5万元价格贩卖给梁某523克海洛因)。 假定,2001年2月10日云南巍山县客观存在10个人贩毒,其中 9个人却没被发现,没人知道它们发生的特定时间、地点、交易对 象和交易方式。——事实?存在?
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ition)
(三)法律意义 定义:证据是与案件事实相关的,用于证明所主张事实之存在 可能性的信息。 “信息是同世界的物质过程、能量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普遍 现象,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通过相互联系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 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 “表征”特性:案件事实一旦发生,就成为无法重演的既成事 实,但它总以证据形式留下某些存在痕迹,保留事实发生或存在的 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 证据中的事实:法庭为了得出一个结论而考虑的事实;在审判 或听审中被采纳为证据的事实(又称证据性事实)。
问题:缺乏案例,给阅读思考带来一定困难。 解决办法:1.修订第二版。2.编写《证据法案例研究》 配套教学参考书
第一节
一、事实概念
事实与证据
事实是证据法学的逻辑起点。
(一)事实的特征(事实三性)
《布莱克法律辞典》对事实有三种解释,其中第一种 解释说事实是:“某种实际存在的东西;现实的某个方面”
定义:事实是人通过感官和思维所把握的真实 存在。
三、如何使用本教材 本教材尝试在证据法学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探索。 1.各章每一节都列出学习要点、思考题,每章后列出 参考性阅读文献,对知识来源作了比较系统的引用。 2.使用本教材时,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先布 置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章节,仅用2/3课时进行引导性讲 授,1/3课时组织学生提问、研讨、答疑。 3.书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进行18周54学时教学的预 习阅读教材计划。
证据法学
第一讲 证据法的理论体系
中国政法大学 张保生 2011年1月17日 厦门
本《证据法学》教材的特点
(2009年版)
一、内容“三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性与司法实践、法官审判经验相结 合,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证据法则不能违背生活常识和逻 辑,事实认定是经验推论活动,法庭里的事实认定与日常生活中的 事实认定无本质差别。——证据科学取向 2.应然与实然相结合。 “证据法学”≠“证据法”,不是法 律实务读本,只讨论实然之事及其合理性,而应具有前瞻性,帮助 学生把握证据法学的发展趋势,保持学术对现实的引领作用。 3.中国与世界相结合。“证据法学” ≠“中国证据法学”, 不应局限于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司法 是人类司法实践的一部分。证据法学应当研究证据规则基于人类实 践和认识活动共性的普适性,同时也考虑不同法系、不同国家证据 法的差别,吸收各国通行的证据法则,促进相互融合。
什么是“知识”?“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今天上午9点发生的那场车祸吗?
(2)从知识理解的角度看,人们能够学习知识是因为命题与 事实之间具有同构性。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是由系词把主 词和宾词联系而构成的句子。——“海洛因是毒品”。 维特根斯坦说:“命题是现实的形象,因为只要我们理解这个 命题,则我就能够知道它所叙述的情况。”——我们理解了一个命 题,就可以知道它所叙述的事Baidu Nhomakorabea。
一种事实主张存在的可能性(概率) 证据——经验推论——待证事实
讨论题:
事实与证据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事实的可陈述性。
案例: 人民诉辛普森[People v. Simpson (Cal.1994)] 争点是辛普森是否有实施犯罪的机会。与该争点有关的证据: (1)1994年6月12日晚10:15-10:20,邻居富恩特斯听到一只狗的 “悲鸣”。(2)大约在晚上10:45分,邻居施瓦布发现妮可的秋田狗 爪子上有血迹。(3)大约同时,辛普森家一位客人凯林听到卧室外墙 上有三声重击。他走出来,沿着房后小路走了一圈,但没看到任何 东西。 (4)帕克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接辛普森去洛杉矶机场赶晚11:45 去芝加哥的飞机。他晚上10:40和10:49两次在大门口按喇叭,但没 有回应。10:55分,他看到一位穿深色衣服的非洲裔美国男人走进 房子。他10:56分再次按响喇叭,这次辛普森回应说他正在淋浴, 过几分钟就出来。凯林打开大门,帕克开车进院子看到房子台阶上 有两只黑粗呢袋子。在11点,辛普森走出来。他穿着一条砂洗牛仔 裤,一件白衬衫,臂上搭了一件外套和一只手提袋。帕克与他握手。 他没有看到他手上有什么割伤和血迹或任何非同寻常的情况。 (5)按照侦探万纳特的说法,从妮可家开车到辛普森家,以最高 时速驾驶的话,大约要花5分钟时间。
思考题:
1.依据上述每一事件和观察报告的案情,是
否可以建构一个证明:辛普森几乎肯定能够 谋杀妮可和高曼?
2.依据上述每一事件和观察报告的案情,是
否看以建构一个证明:辛普森几乎肯定不可 能谋杀妮可和高曼?
第二节
证据属性
一、证据概念
(一)词源考察 (二)词义考察 1、汉语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 事实或材料。” 2、英文词义(evidence ) 某种有助于证明或反驳一项所称事实之存在的东西(包括证 言、文件和有形物)。 Something (including testimony, documents, and tangible objects) that tends to prove or disprove the existence of an alleged fa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