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名词解释
认知学徒制名词解释
1、认知学徒制名词解释: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迁移。
2、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
3、知学徒制克服了传统学徒制中专家思维不可视和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教学脱离其动用情境的缺点,从而将学徒制的优点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将学习者浸润在专家实践的真实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认知学徒制教学具体例子
认知学徒制教学具体例子认知学徒制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下面列举10个认知学徒制教学的具体例子。
1. 个性化学习计划认知学徒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导师制导师制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担任学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学习日志学习日志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6.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7. 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8.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9. 学习评估学习评估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一、认知学徒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认知学徒制理论是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学徒制理念为基础,提出的一种教育教学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模仿、参与和合作的方式,习得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认知学徒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反思,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获得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在应用型院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一线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丰富而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接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但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应对实际教学问题时无法灵活应对。
2. 教学方法单一而缺乏创新意识。
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实践的意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 缺乏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4.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工作需要与其他教师、教务处和学生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而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导致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以上问题反映了部分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亟待加强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1.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
应用型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实习实训等形式,营造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使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教学经验。
2. 引导教师积极实践教学方法。
应用型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方法创新大赛、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应用型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效果评估等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摘要:一、引言1.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特点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二、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情境设计的原则2.情境设计的实践策略三、具体情境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课堂导入情境设计2.案例二:课堂活动情境设计3.案例三:课堂复习情境设计四、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1.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五、结论1.认知学徒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2.教师在情境设计中的角色和责任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本文首先介绍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讨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策略,并通过具体情境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总结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二、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情境设计的原则认知学徒制强调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情境设计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
(2)目标导向性原则:情境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3)参与性原则:情境设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程度。
2.情境设计的实践策略(1)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风格的情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情境的表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情境。
三、具体情境设计案例分析1.案例一:课堂导入情境设计在学习Unit 7“Future plans”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活动。
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从而将学徒制的优点和学校教 育结合起来,将学习者浸润在专家实践的真 实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问题 解决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特征
• 认知学徒制重视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将知识 运用于解决复杂现实生活任务、问题时所 关涉的推理过程与认知策略。
• 将原本隐蔽的内在认知过程显性化——这 一过程是专家完成问题求解和现实任务的 关键。亦即表现思维过程,使之可视化 (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
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 和布朗等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 学习环境,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和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 的获得和知识的迁移。
含义
• 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 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 认知技能。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实 践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
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模型
• 教师示范、指导 • 脚手架设计(即教师提供一定意 见和评价等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 清晰表达 • 反思 • 探究
Thank you!
特征
• 将学校课程中的抽象任务,内容置于对学生有 意义的情景之中。 • 在变化的、多样化的情景中,鼓励学生反思并 清晰表达不同任务之间的共同原理,从而使学 生能独立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到新 颖的问题情景中。 • 允许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参与不同的认 知活动,通过讨论、角色扮演、 及小组问题 求解等方法将复杂的认知过程外显化,以促进 自我修正和自我监控等认知技能的发展。
基本构成
• 认知学徒制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构成:内容、 方法、序列和社会性。
• 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控制策略、 学习策略; • 方法包括建模、指导、搭建脚手架、拆除脚手架、 清晰表达、反思、探究 • 序列包括知识技能的复杂性递增、多样性递增、 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的策略; • 社会性包括情景学习、社会性交互、专家实践文 化、内部动机激发、合作和竞争。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的研究。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它起源于对传统学徒制的深入研究,并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
本文将首先介绍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随后,将重点分析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如何在工作坊中融入认知学徒制的理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认知学徒制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认知学徒制在教师研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结合具体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案例,分析认知学徒制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教师研修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研修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认知学徒制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的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一种新的研修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改进。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认知学徒制的理论体系,为未来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一种基于情景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的成人教育和学习模式。
该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杰·西蒙(Roger C. Schank)和戴维·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旨在通过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专业实践,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景学习理论: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应嵌入到真实的、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这种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和资源,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迁移能力。
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强调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尤其是与专家的互动,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认知学徒制举例
认知学徒制举例
1. 医学实习: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跟随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通过观察和参与实际病例,学习医生的思维模式、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2. 师徒制: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如木工、陶艺、刺绣等,新手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师傅合作,学习他们的技巧和经验。
师傅会逐步指导徒弟,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技能。
3. 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团队协作和专业知识。
实习期间,学生通常会有导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
4. 体育教练:在体育领域,新手运动员会与经验丰富的教练合作。
教练通过示范、指导和反馈,帮助运动员学习技巧、战术和比赛策略。
5. 艺术学徒制:在艺术领域,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学生可以与专业艺术家或导师合作,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技巧和艺术风格。
这些例子展示了认知学徒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与专家或有经验的从业者互动,学习者可以获得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加速他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认知学徒制
Ⅲ.理论引领(二):认知学徒制上节课我们提到: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情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注重构成学习环境的四个维度: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四个要素。
一、内容维度内容指从新手到专家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首先要掌握的是领域知识,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例如物理概念、公式、实验步骤等。
要成为专家,光有领域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利用领域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成为策略性知识。
目前研究已经区分出三种策略性知识:1、启发式策略是指完成任务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例如,探索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者最优的解法。
2、控制策略是指控制执行任务的过程,包括监控、诊断和补救三个要素。
这一策略要求我们既要分析当前的困难,也要分析解决困难可以使用的领域知识和启发式策略。
例如,在语文阅读中要求学生陈述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种监控策略,如果无法陈述,说明对课文内容掌握不足,需要重新阅读原文。
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和控制策略的一种元策略。
例如,为了学会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学习课本中的原理、公式和例题的每一步解题步骤,并通过实验运用相关原理和公式,在不断练习和反思中获得进步。
二、方法维度方法指认知学徒制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获得专家领域知识和策略知识的途径。
广义上讲,使用不同方法来促进学习都可以称作教学支架的范畴。
在这里我们采用狭义概念,认为教学支架是使用具体的学习资源、工具和合作来支持学生完成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教学支架也是认知学徒制的设计原则之一。
例如,使用半开放填空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或者使用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等。
除了教学支架,认知学徒制还有其它5个设计原则:1、示范:教师演示专家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以便学生能进行观察并对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形成概念模型,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和讲解例题的解题过程,来说明如何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概述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由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徒制教育理念结合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护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正是以实践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临床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护理能力。
3. 提倡合作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意见来完善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4. 注重反思和总结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护理操作或处理病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审视和提高。
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护理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1. 学生个体差异大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老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应对的策略。
2. 教师指导要求较高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而这对老师的指导能力和临床经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质疑。
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在参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合作的方式,逐渐掌握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者主导: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2. 任务驱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指导: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反思和指导。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师则通过指导和评估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育。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此外,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指导和引导能力,而传统教师的角色转变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培训。
浅谈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效果,许多学校开始采用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浅谈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基于学习者与引导者互动,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者在认知学徒制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与引导者共同探索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学徒制的核心原则1.学习者参与感强:学习者在认知学徒制中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2.引导者引导学习:引导者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习者理清学习内容和思路。
3.合作学习: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学习来分享知识,相互帮助和促进学习。
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兴趣。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认知学徒制中,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实践提升学习效果认知学徒制强调实践性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注重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总结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认知学徒制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并通过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将更加有效和有趣。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探索和合作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1.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特点认知学徒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情境的教学模式。
它将学习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技能的培养。
在知识学习层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和合作等方式获取知识;在技能培养层面,学生则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操作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认知学徒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情境性:学习发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2)实践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合作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和分享,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化:认知学徒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2)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情境设计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将认知学徒制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2)挑战性: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适应性:情境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情境设计的实践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情境设计:(1)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认知学徒制研究
参考内容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备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师傅带徒 弟的方式,促进学习者认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的提升。本次演示旨在回顾过去二十 年来认知学徒制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关键词: 认知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师傅、徒弟
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作 坊式学习。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认知学 徒制才逐渐受到广泛。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
2、结合具体学科内容,选择合 适的认知学徒制策略
认知学徒制注重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 应根据具体学科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 式理论、阅读理解教学等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制定可操作性的任务,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
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以下是认知学徒制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分析:
1、采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根据已有知 识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组织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文本信息的框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 一篇关于“环保”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认知学徒制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新 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认知学徒制将更多地与在线学习、 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其 次,随着技能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认知学徒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与融合,以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方式
认知学徒制[优秀范文5篇]
认知学徒制[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教学自身的局限性认知学徒制自提出已有 20 年的历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的时候教学效果比正式教育还要好,但是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推广运用,究其原因,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例如,它需要较小的师生比例以及强调真实的学习环境,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导致目前运用认知学徒制来指导教学的模式还不成熟。
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认知学徒制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是积极地知识建构者和意义提供者,即学习者积极建构或创建自己对于客观事实的主观意见。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要求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学习必须是在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或是政治下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意义的。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还倡导反思性学习,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向他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分析,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技能,朝着专家的方向不断进步。
认知学徒制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反思性、探究性等等是和建构主义理论不可分的社会文化学习观世纪80 年代,受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影响,兴起了社会文化学习观。
其基本假设是,人的心理功能是处于文化、历史和制度情境之中的。
该学派注重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为此,“他们提倡一种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专家活动的观察、模仿进行主动学习”。
社会文化学习观认为知识获取本质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特别注意认知所嵌入其中的社会与文化的情境脉络。
融入认知学徒制的科学写作实践
创设真实情境
在开始科学写作实践之前,应明确学习目 标,包括掌握科学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应创设真实的科学写作情境,如模拟科研 项目、撰写科技新闻等。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分阶段实施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优秀的科学 写作范例、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在线课 程等,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可读性和传播性
科学写作需要注重可读性和传播 性,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研究思 路、方法和结果,促进学术交流
和知识共享。
03
融入认知学徒制的科学写作实 践
基于案例的学习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写作案例,如论文、报告 、科普文章等,供学习者分析和模仿。
案例分析
引导学习者分析案例中的写作技巧、逻辑结构、 语言表达等方面,提高其科学写作能力。
0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融入认知学徒制的科学写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
挑战和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不均、学生基础差异等。
展望
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针对现有问题,进一步优化融入认知 学徒制的科学写作实践教学模式,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建设更加丰富、多样化的 科学写作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
案例三:研究报告整理
总结词
研究报告整理是科学写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入认知学徒制,提高学生的信息 组织能力和科研素养。
详细描述
在研究报告整理实践中,学生需对实验数据、文献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结构清 晰、逻辑严谨的研究报告。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报告的整理技巧和 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组织能力和科研素养。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培养学生的
认知学徒制教学具体例子
认知学徒制教学具体例子认知学徒制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下面将列举一些具体的认知学徒制教学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教学模式。
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认知学徒制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互相讨论和辩论,促进彼此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2.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参与和合作。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们需要自主选择项目主题和研究方向,通过实践和探究,不断地积累和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3. 视频学习视频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在视频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观看和分析视频,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4. 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是一种基于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在课堂演讲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和内容,并通过演讲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5. 学习笔记学习笔记是一种基于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在学习笔记中,学生需要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通过学习笔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建构。
6.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4.社会性
在认知学徒制中,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孤立的、隔离的课堂,而是实际的工作场所。学生作为认知学徒,通过观察、练习、实践、交流、反思等学习方式,在真实情景的技能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和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随着技能的进步,学生作为新手逐渐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边缘向中心行进,在对共同体实践与文化的不断参与之中,专家的“身份”逐渐形成。认知学徒制的社会性问题包括情景学习、社会性交互、内部动机激发、专家实践文化、合作和竞争等方面。
6.拆除支架。当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逐渐拆除支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上述基本步骤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扮演相应的角色,实现和谐互动。对教师来说,要精心设计教学以表现专家实践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示范必要的策略,再放手让学生尝试,并在学生需要时予以指导。对学生来说,通过对特定领域专家实践能力的模仿、参与、讨论、交流和阐释,获得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策略和能力,并随着支架的拆除,逐渐独立探究、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
3.提供支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架”,如概念支持、元认知支持、过程支持、策略方法支持等。
4.清晰表达。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评价或修正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
(1)情景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能反映他们知识的多样性运用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和解决问题。
(2)社会性交互。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教学和学习应当发生在专家与新手的交互之中。
认知学徒制
2020/5/1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三续)
(1)复杂性的递增(任务越来越复杂,复杂的任 务越来越多) 复杂性的递增涉及到任务序列和任务环境 或微环境序列的建构,在这样一个序列中需要 越来越多的为专家作业所必需的技能与概念。 但这并不意味根据复杂性的简单递增,来对技 能和任务进行排序。事实上,如果学习者所需 要的不仅是对内在相关的一整套技能或活动的 学习与整合,而且还有对这些活动的管理与指 导,那么所谓复杂性的递增也许可能是跳跃性 的。
2020/5/1
4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一)内 容
学科领域知识 启发式策略 控制策略 学习策略
2020/5/1
5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一续)
1.领域知识 被某一学科领域清晰识别的概
念知识、事实知识及程序知识。 这些知识通常是通过教科书、
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形式加以说明的。 只有当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
学校教育
当学习与教学成为学 校的专利时,作为教 与学的对象的知识与 技能被人为地从它们 实际运用地情境中抽 象出来,造成理论与 实践的严重脱节。
2020/5/1
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如 果使学徒制的方法适应学习者的思考和问题 解决技能等认知技能的培养,如果将学徒制 方法中的核心技术(建模、训练、搭建脚手 架等)置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之中,那么这 种新的认知学徒制将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在改造传统学校的物质设施、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尤其是在消融 传统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界限方面掀起一 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革命与教育革命。
2020/5/1
27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四续)
总之,学生作为认知学徒是在 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在由专家 关注和确定的文化中,通过持续地 观察、练习、尝试、交流、反思、 概括、实际应用等方式进行学习的。 因此,随着技能的进步,认知学徒 对于共同体的参与性增强并最终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从业者。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摘要:一、认知学徒制概述1.认知学徒制的定义2.认知学徒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二、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1.认知学徒制与中学英语教学的结合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3.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案例三、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成效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四、总结与展望1.认知学徒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2.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正文:一、认知学徒制概述认知学徒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学习者通过实践、观察和反思等途径,在专家指导下,逐渐内化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认知学徒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二、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1.认知学徒制与中学英语教学的结合结合认知学徒制理念,中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原则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活化、实用性和真实性。
教师应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在教授英语购物对话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实际对话练习。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符合认知学徒制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成效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基于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情境设计,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提高。
2.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认知学徒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从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基于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学徒制教学自身的局限性认知学徒制自提出已有20 年的历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的时候教学效果比正式教育还要好,但是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推广运用,究其原因,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例如,它需要较小的师生比例以及强调真实的学习环境,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导致目前运用认知学徒制来指导教学的模式还不成熟。
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认知学徒制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是积极地知识建构者和意义提供者,即学习者积极建构或创建自己对于客观事实的主观意见。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要求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学习必须是在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或是政治下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意义的。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还倡导反思性学习,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向他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分析,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技能,朝着专家的方向不断进步。
认知学徒制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反思性、探究性等等是和建构主义理论不可分的社会文化学习观20 世纪80 年代,受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影响,兴起了社会文化学习观。
其基本假设是,人的心理功能是处于文化、历史和制度情境之中的。
该学派注重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为此,“他们提倡一种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专家活动的观察、模仿进行主动学习”。
社会文化学习观认为知识获取本质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特别注意认知所嵌入其中的社会与文化的情境脉络。
它强调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它将群体放在个人之前,视个体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首位。
因此,社会文化学习观关注的是这样一些社会关系的范型,如协商、合作、冲突、角色、社会场景等。
基于此,社会文化学习观要求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情境的、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协作、思考问题解决的活动;支持学习者并提供机会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这对认知学徒制强调的指导、示范、搭建脚手架以及合作学习、清晰表达、反思等具有明显的启示作用,为认知学徒制的提出提供了一片沃土。
2.1.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1978)提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概念,意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即描述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之间的距离。
“最近发展区”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体系。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检测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然后选择学生通过成人的辅助能够完成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好比我们的比喻“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的说法不谋而合,活动的设计既要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给与学生鼓励;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同伴或教师,也就是认知学徒制中“能干的他人”提供教学支持,这里,研究人员借用了建筑行业中“脚手架(scaffold)”这一术语,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把学习者的发展过程从他所在的地方引导至引至他还未达到的地方。
很显然,认知学徒制从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如示范、指导、搭建/拆除脚手架等,反过来,认知学徒制也能使最近发展区最大化,Aziz 曾用图 2.2 表示最近发展区与认知学徒制之间的联系。
2.1.4 莱夫和温格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数百年来,去情境化教学一直占据主导,并仍“把持”大局,近些年,情境化教学设计思想才占了研究的上风,呼声日渐高涨。
以莱夫(Lave)、温格(Wenger)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从人类学的视角,在对非洲的裁缝店学徒的研究中发现了传统学徒制的中心特征(观察、指导、实践、情境性),并提出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他们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学徒的身份进入实践共同体,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然后逐步走向“中心”并获取身份的过程。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自提出就备受青睐,因为它支持有意义的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运用和转化。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知识和学习的情境性知识是由学习活动发生的情境来表征和索引的,其内容是由真实世界的对应物及情境决定的(Brown et al.,1989)。
好比我们想了解一个人,首先必须了解他所处的环境。
人类的任何学习行为都是处于社会中的,受到文化、历史和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如果学习的知识是去情境化的,则它是“惰性的”,是无法迁移到相关情境中去的。
传统教育往往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外部教学的结果,忽略了它是周围环境文化的产物,从而很少提供给学生实践相关领域知识的机会,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倡导按照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的方式创设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即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
2.真实的活动和参与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Jonassen,1999)。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和活动是彼此交互和依赖的。
从情境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习是一种与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表达、磋商和互动的过程(Lave,1988),强调交互性和实践性的重要。
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认知学徒制是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创设有效学习环境为己任的认知学徒制正是试图通过在学习中嵌入逼真的环境和学习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真实活动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转移。
很显然,认知学徒制受到了情境认知理论的影响。
莱夫对学徒制的研究,对柯林斯等人提出认知学徒制理论的启发最大,布朗和柯林斯都特地指出了这一点并向她表示了致谢。
认知学徒制教学与传统学校教学的比较1. 传统学校教学受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影响,认为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
所以,教师选择知识内化的方式大多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大量的机械练习来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在需要时抽取出来加以运用的即可。
而认知学徒制受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在与社会文化的交互过程中发生的,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强调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反思来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2.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传递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学习规范的一个副产品,不但脱离了它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情境,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认知学徒制认为在真实的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更有利迁移,不同的个体建构的过程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注重个性化和情境化。
3.传统学校教育只注重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和低级的问题解决技能;而认知学徒制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领域的积极参与来获得和使用认知与元认知工具,帮助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培养高级认知技能。
4.传统学校教育将知识分类为原理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而且以教授原理性知识为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获得“惰性的”的知识;而认知学徒制将知识分类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更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得,并且认知学徒制本身就有利于学生获取隐性知识。
认知学徒制中的策略性知识和专家实践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专家”的隐性知识,让学生在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逐步走向“中心”的过程中,不断与共同体互动,通过观察、清晰表达、反思、探究等方法来获得隐性知识。
综上所述,认知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及传统教育的超越。
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是建立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之上的,融入学校教育元素的一种模式,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清晰表达,以使思维活动可视等。
柯林斯等人提出的认知学徒制的构元包括以下四方面,3.2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
李克东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家更加强调“在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即尽力创设为教学服务的情境、提供教学可用的资源来完成教学实践,这更符合认知学徒制的核心内容。
以上定义虽然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教学模式”这一术语,但是它的本质都是理论的操作化和操作的规范化。
教学模式一般包含五个部分,即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部分,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在一定理论指导之下;(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表现为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主张教师是魔术师,不束缚教师的手脚,让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的说法并无错误,但当具体教学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固定化结构手段,那么教学亦只成为一种理想化“师法自然”的纯概念。
教师依据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是必要的。
在“面向新课程的高师院校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践研究”和“大学校园网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的项目研究中,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目标明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究的,这样学生才能高度投入学习。
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学习共同体等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反思和探究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发展。
据此,笔者结合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理论,构建了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一个针对教学的宏图,为教学提供了结构和方向:教师根据认知学徒制的基本构元设计学习环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起到自己作为主导者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来选用认知学徒制提供的方法去教授,学生则相应地做出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主要从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再根据评价进行反思,以此构成了评价—反思—反馈的循环迭代的过程,直到学生获得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为止。
在该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呈现复杂问题并创设与之相关联的情境,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机。
随后,教师不仅要演示问题解决过程,还要大声说出思维监控过程和策略选择的方法,学生观察、加工教师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