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七色光》。《七色光》是“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前面三课的深化与延伸,起到鼓励学生将光与生活相联系的作用。本课有“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制造彩虹”、“红、黄、蓝三色光的混合”三项活动,分三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完成活动1、2。

二、目标分析

l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l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阳光有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探究彩虹的奥秘,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三、重点难点:能想出制造彩虹的方法,分析彩虹的成因,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制造彩虹活动很感兴趣。五、教法学法 1、教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参与其中,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自己探究、自己总结,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动手实践细心观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六、课前准备

肥皂液、水、油、镜子、小喷雾器、光盘、三棱镜、制作关于彩虹课件等。七、设计方案与意图 1、教学流程图

2、设计方案与意图

八、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活动探究、自己归纳总

结”,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这些不同的实验,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成功经验。

整个学习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篇二: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七色光之歌》是六年级教材里第七课的一首歌,本单元以“七色光彩”命题,是让学生在演唱、聆听、编创与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教学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教学准备:电子琴、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4 1 3∣5 3∣ 1 —‖(2)1 3 ∣5 —‖呜

--- 呜呜呜

过程与方法:

全班分为三声部(教师参与第二声部),在练唱过程中要求字正腔圆,并将时值保持准确,。

评价内容:

(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字正腔圆,时值保持)

二、导入

谜语导入,直奔主题。天上一座桥,颜色真漂亮,雨后才会有,能看不能走。你知道是什么吗?(彩虹)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人们叫它“七色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三、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听歌曲:说这首歌的速度和情绪?拿出画纸,画出你们心中的彩虹。

2、抓住难点,学唱歌谱。

3、视唱歌谱,歌曲中主要句子学唱。

4、学唱全曲。

5、处理歌曲装饰音的演唱。

四、小结

拿出我们画出的美丽彩虹,写下你们七彩的梦想,愿同学们的未来,都能像你们画的彩虹一样绚烂,美丽。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设计初衷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节奏训练,视唱训练将歌曲一步步潜移默化的吸收和掌握。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并不受用。主要原因我反思了下,第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概念里对音乐课就是玩一玩唱一唱就可以了,讲过的知识也只是听一听而已,并不会刻意的去记一记。学生们的底子也比较薄弱,所以在课堂上所提到的知识点,学生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使练习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在课堂上我太过注重将本课设计内容全部完成,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情况。第三,在教学中,很多地方太过于专业,使学生上课觉得与知识产生的距离感,导致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减弱。对于以上那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音乐基础知识会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法在每节课一点点渗透,让他们在无形之中掌握。课堂上会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切实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课,受益于音乐课。

《七色光之歌》说课稿

杏林小学

刘艺篇三:三年级科学下册七色光 1说课稿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七色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冀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0课第1课时。

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光的传播、光的色散与合成设计了四课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本课教学内容从光的折射角度设计了“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和“制造彩虹”两个活动,从光的合成角度设计了“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活动。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和“制造彩虹”部ok 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半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

还仅限于表象化的认识,对于探究实验更是所知甚少。所以,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勤于探究、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本部分内容原为小学自然学科五年级的课程,现在前移到三年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则性的要求,学生只要大体了解即可,而对折射的概念也不要求具体掌握,对折射的角度不再进行深入的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活动的乐趣。而难点在于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为了有效的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我在课前从实验器材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引领、合作探究、动手实验、趣味比赛等多种形式,以此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的?”导入教学,然后引导进行讨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在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演示、讲解后,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继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彩虹。最后,通过旋转陀螺比赛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彩虹的形成原理(即光的色散),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梯次展开,使学生获得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五、教法、学法的运用:

1.导入部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习好,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的?”导入教学,然后紧接着又问“想不想自己动手制造彩虹”,这种从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事物入手的方法很容易腐败无能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学习。

2.实验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所提供的三棱镜一般来说成像质量不是太好。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自己动手做了几个三棱镜模型,既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对学生们更会起到自主创新的示范作用。在学生动手进行彩虹实验时,我向学生提供了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二来扩大了实验的范围,增强了对比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开放的探究模式,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拓展延伸部分。

因为本节课是本课的第1课时,玩陀螺比赛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对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有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为下节课作一个铺垫,所以在本节课不对光的混合作更多的讲述,只要学生通过“七种颜色变成了白色或灰色,七色光又还原成了自然光”,对“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即可。本环节采用比赛的形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非常乐于投入其中,这在一节课的收关阶段是非常适合的。

六、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我在本节课安排了两项课后作业:一是让学生“在课下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实验方式,将彩虹的秘密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重复实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能从向他人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第二个作业题目是让学生用各种色光做混合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七、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把知识点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省掉了教师书写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