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西苑中学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合肥市西苑中学张慧琳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对策
摘要:针对初高中教学内容难度的巨大差异,研究切实有效的方法,做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的衔接。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以至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所以我仔细研读了新课改后初、高中教学大纲,认真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分析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
1
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加上总复习的时间普遍较长,造成有些教师赶进度,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由于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中考不考,学生了解不够,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
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坚持已有的学法,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分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没有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二、如何衔接
1、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
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
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
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
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
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
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
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
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
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3、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
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
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课堂上教学
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
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共享对策
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做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
在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的前提下,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2、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终身受用的各种能力。
这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材中“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具体教
合肥市西苑中学
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
我们可以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结合实例,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要重视原理的教学,如在本节课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的操作顺序等很多实验原理都跟热涨冷缩有关;除杂顺序可以和除杂原理结合在一起,并联系相关的旧知识,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生还没有认真、细致地思考,就听到了答案,这是老师对学生最大的伤害。
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习惯,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夕礼,有效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