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经典影评十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静的顿河》经典影评十篇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由谢尔盖·格拉西莫夫执导,彼得·格列博夫 / 叶林娜·贝斯特里茨卡娅 / 济娜伊达·基里延科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静的顿河》影评(一):坚毅、血性
拍摄画面真实再现那个战乱年代的普通哥萨克人的生活状态,剧中主角格里高利是大时代的的小人物,他徘徊在妻子和情人之间。每次的相爱与决绝都那么真实。由衷佩服作者肖洛霍夫对人性的深刻解读和无限悲悯。感谢导演,在1957年拍出这样大背景的电影,画风真实自然震撼人心,虽然没有看过原著,可以通过这部影片走近那个遥远的民族,走近那条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影评(二):静静的顿河
先看电影,1个上午看完,看书用了3个月。经典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哥萨克家庭的描述,让人细腻的体会整个哥萨克阶层历史,以及在社会变革中的无奈。思及以往,这种战乱在我国也一样,那一次改朝换代不是如此,历史不仅仅是冷酷的车轮,碾压着人的血肉和思想前进。又有谁替那些被碾压的而且无法呻吟的生命呐喊。24部正史中记述的都是英雄人物,有几人是无辜的平民。
《静静的顿河》影评(三):无题
格拉希莫夫擅长拍摄大制作的长片,这部《静静的顿河》将近6个小时,是格拉希莫夫拍摄过的影片中最长的一部。花了好
几天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若说是史诗,恐怕是谈不上,但依然有其波澜壮阔的一面。大时代下各色人物的命运完全不能自主,所谓的墙头草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不这样还能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电影跳出了非白即黑的脸谱化的模式,对于苏维埃和白军的描绘并无太多的偏倚,这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可贵的。
《静静的顿河》影评(四):波澜壮阔
《静静的顿河》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代表作改编,长达5个半小时,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片名了。战争让一个普通家族家破人亡,原本朴素的人际关系因阶级立场而扭曲。男主人公格里高利放在哪个年代都是有魅力的男人,他在妻子和情人之间的反复,就像他在红军和白军之间的犹疑,因为红、白都不是符合他标准和想象的阵营,又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最终只能被裹挟在战争和时代的洪流里,既不能独善其身,又茫然无所适从。
《静静的顿河》影评(五):俄国往事
一部关于民族、爱情、战争、革命的电影史诗
改编自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著名长篇小说
影片共分三部
第一部,片长1小时43分56秒
第二部,片长1小时50分10秒
第三部,片长1小时56分27秒
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顿河哥萨克人的爱情、生活和斗争
每个人都向往追求更舒适一点的生活
奈何时局却让人为生存而颠沛流离,甚至自相残杀
电影音乐沉重而悲凉
影片中的革命斗争显得真实可信
《静静的顿河》影评(六):并不能反映原著
对比新世纪新拍的一部,只能说西方人真的演不出俄国味。格里高利是老了一点,但是觉得这就是格里高利。
演员选得好,电影也颇有史诗感,但是和原著比起来,还是很不足的。我并不擅长语言,更不擅长影评,这么说吧:原著我从没有一字一句读完过,因为后面太血腥太恐怖,实在无法忍受。
在别处写过,格里高利是个好人,甚至他对阿克西尼亚的感情,看了原著,都会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他是个有正义感,正派的人。他的乡亲们热衷抄布尔什维克的家,抢劫俄罗斯腹地“庄稼汉”的财产,而他对这些是一种蔑视的态度。。。可是就这么一个五好青年,在时代的洪波中,却成为刽子手-寻求正义和真理的结果。这种荒诞吊诡,我觉得才是肖洛霍夫想说的,而不是什么革命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云云。
《静静的顿河》影评(七):关于革命、人性、爱情、家庭……
1、哥萨克,意思是“自由的人”,他们向往“无政府主义”,反对剥削与控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因此无论是白军还是红军,都无法真正控制他们。
2、政治的实质是权力分配,背后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革命就是打破原有的分配机制。
3、道德与秩序并不会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性的
光辉在50年前的作品中依旧闪光,而且历经风霜更显珍贵和纯朴。他们热情、善良、勇敢、礼貌、真诚,坦然面对恶劣自然条件和残酷战争,现代人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见得有他们那种人性品质。
4、敢爱敢恨,敢于冲破藩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电影刻画的深刻,让人为之感动、震撼。
5、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人生有悲欢离合,但应争取“四合”:天和、地和、人和、己和,演好人生大戏。
《静静的顿河》影评(八):回到原著去
长达五个半小时的片子,却让人没有中途暂停的想法,前苏联《静静的顿河》其波澜壮阔之处,与美国影片《飘》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原著中有太多的人物和情节在影片中并没有一一交代清楚,略为遗憾。
肖霍洛夫的原著是八卷长篇巨作。人物鲜明、众多,历史背景介绍、顿河草原风光和哥萨克民族风情的描写都非常精彩,这些在改变为电影后均没能完整呈现。尤其1917至1922前苏联内战期间,哥萨克族群和主人公在红军、白军和匪帮间或左或右,或离或和的过程没有交代清楚,使得没有阅读过原著小说,直接观看影片的观众不免产生困惑感。
在我看来,《静静的顿河》并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故事片。其对原著的剪裁过度而且简单化、碎片化。但另一方面,本片的表现手法朴实,对原著的内涵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却成就了自己。
另外,要了解真正的顿河草原和哥萨克文化,我的建议是去读肖霍洛夫的原著,但需注意的是,那可是部八卷本的鸿篇巨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虽然苦,但绝对值得。
《静静的顿河》影评(九):徘徊
五个半小时,却一点也不拖沓。
看得过程很纠结,忍不住思考如果当自己身处在意识形态的夹缝中,该何去何从?选择相信的,还是选择有利的?幸好年代久远的电影有种过强的戏剧感,微微有些夸张的表演适时地打断无尽的联想。一度希望布尔什维克被击溃,可能多少带点自私的历史能被改写的幻想。
爱情戏深得我心!对于这种出发点就带着些罪恶和反世俗的男女之情,对我有着莫名的吸引。阿克西尼亚的泼辣、炽热、忠于自己内心的离经叛道都让我不得不爱她。葛利高里被吸引,从而与家庭抗争,再到被伤害,最终还是无法抵御阿克西尼亚引发他心里的蠢动,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真爱的范本。也许生活中太多琐碎,太多需要妥协,太多怨念必须埋藏心底,电影的情节多多少少让情绪得以释放。
与女人们对于家庭和命运的坦然相对的,男人们在战争中徘徊不定的情绪和被历史裹挟的无奈以及牺牲让人叹息。无法谈对错,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本来就是注定要做少数人达到目的的工具的。可能有些宿命论,但是当面对煽动、情绪和既得利益时,谁能独善其身。
《静静的顿河》影评(十):这样的片子,好到无需评论了
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巨著!三部曲全面反映了俄国参与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