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疗流程

颈椎病诊疗流程

颈椎病诊疗流程
颈椎病的诊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及导致疼痛的可能因素。

同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以及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颈部活动范围的检查,包括转头、低头等动作。

医生还可能检查颈椎的稳定性以及触摸颈椎区域是否有压痛等。

3.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计算机断
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
解颈椎的结构和有无异常情况,如骨质增生、脊椎间盘膨出等。

4.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肌电图(EMG)、颈椎功能评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辅助检查,
以进一步评估颈椎病的病变程度和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5. 诊断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或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颈椎病的诊断,并评估病情的轻重程度。

6.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推拿按摩、腔内减压术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7. 随访和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
效果,并根据患者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医生也会建议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预防复发和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肩背部不适以及上肢放射痛等症状。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依据以下的标准进行判断和康复。

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疼痛程度以及疼痛部位,并结合体格检查来确定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 或 MRI。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颈椎的变化,并确定颈椎病的程度和类型。

3. 保守治疗:对于颈椎病的早期或轻度患者,通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椎病的中、重度患者,如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压迫神经和稳定颈椎。

5. 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手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按摩等。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颈椎保护,改善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应该根据临床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
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颈椎功能。

颈椎病查体步骤及方法

颈椎病查体步骤及方法

颈椎病查体步骤及方法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导致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一旦发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

通过进行颈椎病的查体,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颈椎病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颈椎病的查体步骤及方法。

1. 查体前准备:首先,医生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情发生的时间、病情发展过程、症状的频率和强度等。

其次,医生应询问患者的一些相关情况,如有无晨僵、有无受伤史、有无劳累史等。

2. 仔细观察乘位: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乘位,注意是否有肌肉萎缩、脊柱弯曲、肩膀高低不一致以及头部姿势等异常表现。

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口唇颜色和精神状态等。

3. 触诊检查:医生应通过触诊患者的颈椎部位,了解颈椎的结构和功能。

触诊时应注意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是否有僵硬和疼痛感觉。

触诊还可以检查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观察是否有肌肉紧张和肿胀等。

4.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

检查时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肢体力量、感觉、反射和肌腱反射等方式,来判断颈椎病是否引起了神经系统的损害。

5. 影像学检查: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医生还需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以帮助确诊颈椎病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结构和椎间盘的异常变化。

以上就是颈椎病查体的一般步骤及方法,医生在进行查体时应仔细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颈椎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颈椎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有助于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患者一旦出现颈椎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的查体和检查。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明 张璐《张氏医通》:“肾气不循故道,气逆 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 痛”。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 变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椎间盘 退变后,椎体间松动而失稳,椎体缘或小关 节产生骨赘,或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 脊髓和椎动脉而引起各种症状。此为主要原 因。
外伤
约5~10%的病人有急性外伤史,多为诱因。
慢性劳损
长期的低头工作,姿势不良,不当的枕头和 睡姿可造成颈部劳损,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促使小关节的增生和退变,从而导致颈椎病 的发生。
外邪侵袭,先天性 畸形(椎管狭窄)
西医分型 中医分型
局部型(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 脊髓型 痹痛型 眩晕型 瘫痪型
1、颈项强痛,或颈部不适。
手握力减退或肌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椎间孔挤压试 验阳性。
X线检查:正位显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节 变窄;侧位显示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 有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显示椎间孔变 窄。
CT:可显示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椎间 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
椎动脉型 占(15%)
脑供血、供氧不良的表现:头痛、眩晕 或猝倒,且多因转颈、颈后伸或侧弯而 加重。
眩晕型: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痰瘀交阻:温胆汤
气血两虚:归脾汤
痿软证:补阳还五汤
痛点封闭:适于颈型、神经根型 椎管内封闭(硬膜外封闭):适于各型颈椎病
适应症:1、经系统长期的非手术疗法确实无效者;2 、 (脊髓型)有脊髓压迫症状且进行性加重者;3 、严重影响 病人生活的,已确诊的颈椎病。
交感神经受压征象:耳鸣、耳聋,视物 不清、记忆力或智力下降,头部昏沉、 头脑不清感。
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是临床医生指导诊断和治疗颈椎病的准则,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适用于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
的程度、部位和性质,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征象,如肌力减退、感
觉异常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颈椎、测量颈椎的活动度等。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X线、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颈椎病的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和椎间盘的状况。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休息、生
活方式调整、理疗、药物疗法等。

理疗包括颈部牵拉、物理疗法、
康复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选择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旨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部功能、减轻疼痛和恢复生活能力。

总之,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颈椎病,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有效。

因此,患者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颈椎疾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长时间的坐姿工作、不良习惯以及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介绍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1. 颈部僵硬和肩背酸痛颈椎压力过大或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出现颈部僵硬感。

同时,紧张的颈肩部肌肉可能向上延伸至头部,引起头部局部或整体酸胀感。

2. 头晕和眼花当颈椎受损严重时,可能会对周围血液循环产生影响。

这将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不适感。

3. 上下肢麻木与无力受累的颈椎可能压迫或损伤神经根,导致颈椎病患者出现上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头痛和眼睛不适颈椎错位或受伤时,可能对周围软组织产生压迫,导致颈部的血液循环紊乱。

此外,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和眼睛不适也是颈椎病的常见表现。

二.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1.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和缓解颈椎疼痛的重要措施。

注意坐姿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睡觉时使用符合人体曲线的枕头;避免突然转动脖子等动作。

2. 加强锻炼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颈肩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周围支撑结构稳定性,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推荐的运动包括颈部伸展、转头运动和肩部放松训练等。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纠正相关问题。

非处方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减轻颈椎周围组织的发炎反应,从而改善相关的不适感。

但应注意不长期滥用药物。

5. 矫形器具使用对于某些弓背型或后突型颈椎病患者,佩戴专业设计的颈托或者其他支撑设备能够起到辅助稳定脊柱、减少压力集中等作用,帮助改善局部骨骼问题并缓解相应的不适。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方法缓解的颈椎病情况,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
活动受限等症状。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一系列的临
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颈椎病的诊断
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
现颈部疼痛、僵硬、头痛、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些症状的出现可以提示医生患者可能患有颈椎病,但并不能作为确
诊的唯一依据。

其次,医生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来帮助确认诊断。


见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
帮助医生观察颈椎的结构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比如椎间盘突出、骨
质增生等。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神经
系统功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除此之外,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比
如颈动脉疾病、颈部肌肉劳损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症状是否与颈椎病相关。

在诊断颈椎病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只有在明确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才
能最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颈椎病。

总的来说,诊断颈椎病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只有
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才能最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颈椎病。

希望本
文对您了解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谢谢观看
定性。
全身运动
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可以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缓解颈椎
疼痛和僵硬感。
04
颈椎病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包 括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和放射痛。治疗方法包括保守 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过程需注意颈椎保护和功能锻 炼。
详细描述
病例三:混合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
总结词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颈 椎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 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过程需注意颈椎保护和 功能锻炼。
详细描述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 病,如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同时存在。这种类型的 颈椎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如颈椎间盘退 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炎症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和颈椎牵引等,手术治疗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 术方式。康复过程需注意颈椎保护和功能锻炼,以促进 颈椎功能恢复。
病例二: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手术
总结词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症状包 括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详细描述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 等原因引起的脊髓受压,导致一系列症状。主要症状包 括四肢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 瘫痪。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等 。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植 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术后 需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指南

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指南

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指南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身体不适逐渐出现,其中骨科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

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脊柱骨骼的疼痛、僵硬、羸弱等不适,严重的会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以下是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指南。

一、颈椎病颈椎病是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手臂麻木无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颈椎病的诊断通常采用CT、MRI等检查技术,治疗方面则采用手术、物理治疗、中药等方式进行。

手术:主要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等病变。

手术方式包括开颈椎手术、微创手术、经皮椎动脉镜手术等方法。

物理治疗:主要采用牵引、按摩、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善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松弛状态,从而缓解颈椎疼痛和手臂麻木无力的症状。

中药治疗: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的方式,调整人体的气血和经络,促进颈椎创伤部位的愈合,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二、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进展严重的还会出现骨折等情况。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为骨头易碎、骨疼痛等,主要通过骨密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通过药物、手术和生活调整来控制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抑制骨质疏松发展的药物,如骨钙素、雌激素、磷酸盐等。

其中雌激素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副作用较大。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已出现骨折等情况的病患。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改善骨密度的瑞迪西琼等。

生活调整:主要包括锻炼、改善饮食、戒烟、戒酒等,注重补充钙质,增强骨质密度,从而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降低。

三、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科疾病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患有髋关节疼痛、髋关节骨质疏松、髋关节变形等疾病的病患。

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其手术方式已经较为成熟,手术后的康复期较短。

总之,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依据具体疾病的类型和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也应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损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延长身体的健康寿命。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一、颈椎病的常见症状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受到不良姿势、过度使用或损伤而引起。

颈椎受限可以导致许多不适和身体的功能障碍。

了解其常见症状有助于及早识别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颈椎病症状:1. 颈部或背部僵硬:颈椎受限会导致肌肉紧张和僵硬感,使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患者可能会感到肩膀和背部酸软,甚至无法自由转动头部。

2. 头晕或头昏:当神经根或血管被压迫时,颈椎问题还可能导致头晕或头昏情况。

这种不适可能会发生在突然转动头部、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或睡觉过程中。

3. 颈部或上肢放射性疼痛:颈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压迫神经可以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手臂和手指放射。

这些疼痛通常呈现为刺痛、麻木或针刺样感觉。

4. 头痛:颈椎问题还可能导致头痛,尤其是紧张型头痛。

头痛可能从颈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头部和眼睛周围区域。

5. 视力模糊或耳鸣:颈椎受限对神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视力模糊或耳鸣等问题。

患者会感觉到视野模糊不清,眼前似有幕布蔓延;或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听觉异常。

二、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改变不良习惯是预防和缓解颈椎问题的第一步。

确保正确的坐姿、站姿以及使用正确高度的办公桌和椅子。

2. 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不良姿势。

进行颈部肌肉的适量运动,有助于舒缓紧张的颈椎肌肉。

3.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常用于颈椎病的康复过程。

通过按摩、理疗、温热敷等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4.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能够缓解颈椎炎症引起的不适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

对于急性期的剧烈颈项部疼痛,也可采用一些止痛镇静药物来缓解扰乱。

5. 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被认为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

这些传统中医技术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调整气血流通及神经兴奋性,并有助于舒缓颈椎症状。

颈椎病自我诊断与治疗方法PPT

颈椎病自我诊断与治疗方法PPT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颈椎病自我诊 断与治疗方法
PPT
目录 颈椎病自我诊断 颈椎病自我治疗方法 就医建议
颈椎病自我诊 断
颈椎病自我诊断
颈椎病的症状:颈部疼痛、颈 部僵硬、头痛、肩膀疼痛等
自我诊断方法:观察症状是否 与颈椎病相符,注意是否有颈 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出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颈椎病自我诊断
确认诊断: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 建议就医进行专业诊断
颈椎病自我治 疗方法
颈椎病自我治疗方法
休息与保护:避免长时间低头 、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避免 颈部受凉等
热敷与冷敷:使用热水袋或热 毛巾敷在颈部可缓解疼痛,冷 敷则适用于急性疼痛或肿胀
颈椎病自我治疗方法
颈部运动:进行颈部伸展、旋转、侧屈 等运动,可缓解颈椎病症状 中药熏蒸:可选用适合个人情况的中药 进行颈部熏蒸,有助于缓解症状
颈椎病自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选用非处方药物 如止痛药进行疼痛缓解,但需 遵医嘱使用
就医建议
就医建议
如果症状严重或自我治疗无效,建议就 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医生建议: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身体 检查,推荐适合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就医建议
物理疗法:如针灸、理疗等, 可辅助治疗颈椎病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 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诊断与护理

颈椎病的诊断与护理

避免自行诊断与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 复杂的疾病, 需要专业医生 的诊断和治疗。
自行诊断可能 会导致误诊, 延误治疗时机。
自行治疗可能 会加重病情, 甚至导致严重
的并发症。
如果出现颈椎 病的症状,应 及时就医,听 从医生的建议 进行治疗和护
理。
关注并发症的预防
颈椎病可能导 致头晕、头痛、 肩颈疼痛等症 状,需要及时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用于缓 解疼痛和炎症
肌肉松弛剂:如 氯唑沙宗、乙哌 立松等,用于缓 解肌肉紧张和痉 挛
神经营养药:如 甲钴胺、维生素 B1等,用于营养 神经和促进神经 修复
中药:如川芎、 白芍、甘草等, 用于活血化瘀、 舒筋活络、止痛 等
物理治疗
颈椎按摩:通过按摩手法放 松颈椎肌肉,缓解疼痛
定期调整坐姿和睡姿,保 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
注意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颈椎病的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症状观察:注意观察颈椎病的症状, 如疼痛、麻木、无力等,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 个姿势等,以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 颈椎操、游泳等,以增强颈椎的稳定 性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
颈椎牵引:缓解颈椎疼痛, 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操:增强颈椎肌肉力 量,改善颈椎活动度
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颈椎矫正器:纠正不良姿 势,减轻颈椎压力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等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饮水: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VIP专享】曲度颈椎治疗仪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

【VIP专享】曲度颈椎治疗仪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

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一、定义: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

通过对颈椎病全程的分析与全面观察,已经表明本病主要起源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概述 (一)发病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在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条件下的退行性变,其他因素包括劳损、畸形、外伤与炎症等则可视为诱发因素或称为次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依据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及以后的发展,可将其发病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述。

1、早期 椎间盘变性及椎节位移阶段椎间盘退变 → 髓核突出或脱出 → 刺激局部窦椎神经(出现颈部症状)→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和/或脊髓 → 后纵韧带和骨膜撕裂 → 韧带椎间盘间隙 → 局部创伤性反应及血肿形成。

2、后期----骨刺形成(骨质增生)阶段(1)骨刺的形成是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表明颈椎的退变已经达到难以逆转的阶段。

此期病理变化特点如下: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骨膜下血肿)→ 机化、钙化、骨化 → 形成骨赘(骨刺)两侧钩突、椎体后上缘→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2)此期治疗原则是: ①无症状者应注意预防各种可增加退变及诱发疾病的因素。

②有症状者则必须设法积极治疗、以使其停止进展及消除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与刺激。

(3)外科手术仅仅可以切除骨刺以促使局部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但不能彻底改变患节退变所造成的病理结果。

三、 颈椎病的分型和诊疗程序 (一)颈型颈椎病1、诊断标准: 1)临床特点: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影像学改变:X线侧位片上颈椎曲度变直或轻度梯形变,MR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

3)除外其它疾患:主要是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及其它非颈源性的颈、肩部疼痛。

2、治疗原则: 1)避免与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应注意睡眠及工作体位,避免长期曲颈、头颈部外伤、劳损及寒冷刺激。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第一节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因疼痛活动受限2.体征: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影像学表现:x线像改变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上可显示椎间关节不稳定与松动,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片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一部分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 消除致病因素。

3.适当活动锻炼。

4.药物治疗非甾体类镇痛药物。

第二节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1)神经根受压所致症状:①上肢放射痛;②手麻木;③手力弱。

(2)颈椎病一般症状。

2.体征颈神经牵拉试验可出现阳性;spurling征阳性,颈部僵直,活动受限,颈部肌肉痉挛,受累节段棘突压痛,感觉、肌力减退。

3.影像学表现(1)X线像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间关节失稳、椎间孔狭窄、病变椎间孔可见钩突增生突入椎间孔内,生理弧度改变。

(2)CT或MRI:水平面示椎间孔狭小变形。

4.临床物理检查(1)肌电图。

(2)体感诱发电位。

5.排除其他疾病(1)糖尿病性神经炎。

(2)周围神经损伤。

(3)动脉硬化症。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基本疗法,90%以上病例可获得疗效,尤其因颈部不稳所致者,包括牵引、理疗、按摩、对症及体位控制等。

2.手术疗法(1)指征:①有明显感觉运动障碍者;②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①颈椎不稳所致者给予前路植骨融合术;②后路小关节松解术。

第三节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缓慢或继发于外伤后。

2.开始多见双下肢无力、发软、行动缓慢易摔倒或伴双手麻木、行动不灵活。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3.临床体征常见锥体束征,四肢生理反射亢进。

Hoffman征(+)、Babinski征(+),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亢进。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颈椎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按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五型:1.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麻木。

2.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和颈部发僵,有些患者还有颈部及肩胛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可以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

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的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痛或枕区痛,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及视物模糊等,有时可出现肢体感觉障碍,持物不稳及猝然晕倒,往往因头部转动而发作,改变为正常位时迅速好转。

少数病例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绞痛等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走快。

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患者双足有踩棉花感。

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常感觉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二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

性功能减退。

5.交感型颈椎病(1)头部症状: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3)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暧气及咽部异物感等。

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我打满分!

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我打满分!

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这篇文章我打满分!神经脊柱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关节因为它保护脊髓上方关注来源好医术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颈椎病的分型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颈型颈椎病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

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

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

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男性多于女性1倍。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

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

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

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

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

通过对颈椎病全程的分析与全面观察,已经表明本病主要起源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二、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概述(一)发病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在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条件下的退行性变,其他因素包括劳损、畸形、外伤与炎症等则可视为诱发因素或称为次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依据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及以后的发展,可将其发病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述。

1、早期椎间盘变性及椎节位移阶段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局部窦椎神经(出现颈部症状)→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和/或脊髓→后纵韧带和骨膜撕裂→韧带椎间盘间隙→局部创伤性反应及血肿形成。

2、后期----骨刺形成(骨质增生)阶段(1)骨刺的形成是椎间盘退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表明颈椎的退变已经达到难以逆转的阶段。

此期病理变化特点如下:韧带—椎间盘间隙血肿(骨膜下血肿)→机化、钙化、骨化→形成骨赘(骨刺)两侧钩突、椎体后上缘→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2)此期治疗原则是:①无症状者应注意预防各种可增加退变及诱发疾病的因素。

②有症状者则必须设法积极治疗、以使其停止进展及消除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与刺激。

(3)外科手术仅仅可以切除骨刺以促使局部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但不能彻底改变患节退变所造成的病理结果。

三、颈椎病的分型和诊疗程序(一)颈型颈椎病1、诊断标准:1)临床特点: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影像学改变:X线侧位片上颈椎曲度变直或轻度梯形变,MR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

3)除外其它疾患:主要是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及其它非颈源性的颈、肩部疼痛。

2、治疗原则:1)避免与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应注意睡眠及工作体位,避免长期曲颈、头颈部外伤、劳损及寒冷刺激。

2)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理疗、按摩、颈围外用、轻重量(1-1.5kg)的牵引疗法等均可使症状缓解。

急性期以棘间及棘突旁神经阻滞疗法更为有效。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1、概述:本型发病仅次于前者,临床上亦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2、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5点: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

3)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隐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R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

4)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一致。

5)应除外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腔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均有一定疗效,急性期应用神经阻滞疗法效果明显。

髓核突出与脱出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上的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在节段上一致,经正规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无效者,可考虑行胶原酶溶解疗法。

2)手术疗法凡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及神经功能障碍者可考虑手术。

术式以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为宜,不仅疗效佳,且对颈椎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伴有椎节不稳或根管狭窄者,亦可同时选用椎节间界面内固定术,将椎节撑开及固定融合。

通过切开小关节达到减压目的的颈后路术式虽有疗效,但因术后易引起颈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渐为大家所放弃。

4、预后1)因单纯性颈椎髓核突出所致者,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后少有复发。

2)髓核脱出已形成粘连者则易残留症状。

3)因钩椎关节增生引起者,早期及时治疗预后多较满意。

如病程较长,根管处已形成蛛网膜下腔粘连时,则易因症状迁延而欠满意。

4)骨质广泛增生患者,不仅治疗复杂,且预后较差。

(三)脊髓型颈椎病1、概述:虽较前两者明显少见,但因其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之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

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谓脊髓型颈椎病。

2、诊断标准本型的诊断主要依据:(1)临床上具有脊髓受压表现,锥体束征是主要特点。

锥体束在髓内的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依次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神经纤维,视该束神经纤维受累之部位不同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中央型(又称上肢型):是由于锥体束深部先被累及,因该神经纤维束靠近中央管,故称为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波及下肢。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沟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出现双侧症状。

②周围型(又称下肢型):指压力先作用锥体束表面而下肢先出现症状,当压力持续增加波及深部纤维时,则症状延及上肢,但程度仍以下肢为重。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椎管前方骨赘或脱出之髓核对硬膜囊前壁直接压迫的结果。

③前中央血管型(又称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

此主要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引起,通过该血管的支配区造成脊髓前部缺血而产生症状。

该型特点是患病快,经治疗痊愈亦快;非手术疗法有效。

以上三种类型又可根据症状之轻重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指症状出现早期,虽有症状,但尚可坚持工作;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者;如已卧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则属重度。

一般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压物,仍有恢复的希望。

但如继续发展至脊髓出现变性甚至空洞形成时,则脊髓功能难以获得逆转。

(2)肢体麻木此主要由于脊髓丘脑束爱累所致。

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前者相似,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神经纤维。

因此其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

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因而受压迫的程度亦有所差异,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可能完全正常。

此种分离性感觉障碍,易与脊髓空洞症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3)反射障碍主要表现为:①生理反射异常:视病变波及脊髓的节段不同,各生理反射出现相应的改变,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桡骨膜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

此外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②出现病理反射:以Hoffmann征及掌颏反射出现的阳性率为最高;病程后期,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均可出现。

(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出现尿潴流或大小便失禁。

(5)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椎节不稳(梯形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压征及脊髓信号异常等各种影像学所见。

(6)应除外其他疾患包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

注意两种以上疾患共存之病例,临床上常可发现。

(7)其他可酌情选择脑脊液穿刺、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具体方法同前),尤以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

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

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行手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2)手术疗法1)、手术病例选择要是: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磁共振、CT扫描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2)、手术入路及术式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①手术入路: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人路。

而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

两种症状均较明显者,视术者习惯先选择前路或后路,l~3个月后再根据恢复情况决定需否另一入路减压术。

②手术术式:因髓核突出或脱出者,先行髓核摘除术,之后酌情选择界面内固定术、或植骨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植入术。

因骨刺压迫脊髓者,可酌情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

4、预后因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所致者预后较佳,痊愈后如能注意防护则少有复发者;中央型者对各种疗法反应收效较快,预后亦多较满意;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伴有较大骨刺或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较差;病程超过一年且病情严重者,尤其是脊髓已有变性者,预后最差;高龄者,特别是全身伴有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亦差;对前两者选择手术疗法时应持慎重态度,操作时更需特别小心。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1、概述其发病率与前者相似,因其中大多由于椎节不稳所致,易为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故住院及施术者较少。

本型易与多种疾患相混淆,在椎动脉影像学检查前常难以确诊。

其诊断问题常成为各有关科室之间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2、发病机制本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3、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以下诸要点:(1)有椎—基底动脉缺血征(以眩晕为主)和(或)曾有猝倒病史者;(2)旋颈诱发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椎体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一般均有较明显之交感神经症状;(5)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6)除外椎动脉第1段(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之椎动脉)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7)除外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8)本病确诊,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MR、DSA或椎动脉造影;经颅多普勒、椎动脉血流图及脑血流图可有参考价值。

4、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为本型之基本疗法,90%以上病例均可获得疗效,尤其是因颈椎不稳所致者,大多可痊愈而不留后遗症。

(2)手术疗法具有以下3种情况者方考虑手术:①明显之颈性眩晕或猝倒发作,至少2次以上者。

②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又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者。

③经血管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或MRA证实者。

5、预后本病预后大多良好,尤以因椎节不稳所致者。

症状严重经手术治疗之病例预后亦多满意。

(五)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因本病较少见,故从略。

(北京天坛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刘延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