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的西藏饮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的西藏饮食文化
古代社会,科学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在自己的生存发展历史,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实际上人们所熟知的主要是农耕民族饮食和游牧民族饮食。而藏区居民是介于游牧民族饮食和农耕民族饮食之间。①
一,西藏地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的食物来源
西藏处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都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成为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地理区域。高原边缘高山环绕,高原内部纵横着许多巨大的山脉,山,构成了高原的主体地貌。高原山地使土壤发育中物理作用强烈,生物化学作用弱小,只有1%的土地为种植业可耕地。同时,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干旱,寒冷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低。②。但是西藏地区的水资源还是很丰富,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发源于这,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等。这里地高天寒,人口稀疏,耕地大多数集中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谷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据所处于的自然地理环境,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选择种植只适宜在高寒地带生长的青稞,除青稞以外,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豌豆等作物。
据文献记载:吐蕃时期藏族其稼有小麦,青稞麦,荞麦,豆(《新唐书.吐蕃传》)《隋书.附国传》也载: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禾梁(青禾梁《北史.附国传》作青稞)青稞的形状像大麦,只是颗粒比较小,它具有耐寒旱。成熟期较短等特点,是适应性强,耐低温,在海拔高度为4650米以下,年平均温度为0℃-12℃,年降水量为160-1000毫米的地区都可生长青稞。因此,对于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它成了最适宜的农作物。
而藏北高原却是片不可耕的土地上,游牧是唯一的出路。游牧则是牧民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游牧生活相对封闭,自成体系。所有的生活资料都取自牛羊;吃牛羊肉,喝牛羊奶,穿羊皮衣,羊毛鞋,住牛毛帐篷。③由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藏民的食物来源植物和动物有其独特的特点,即除青稞以外,并有小麦,马铃薯,玉米,豌豆等作物,而最大的食物来源是游牧的牛羊肉及其奶制品。
二,西藏特殊的饮食文化
人们获得食物的两个来源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分布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各有不同。同时,不同的生存条件也决定了人们饮食需求,饮食心理,烹饪方法和进食方式的不同。
在西藏的传统饮食藏餐就是酥油,糌粑,青稞,牛羊肉,并且不加任何辛辣调味的日常简单饮食模式。这种特殊的饮食文化是由于西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生存条件所决定的。由于西藏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低,其饮食方面较为特殊。《太平寰宇记.吐蕃传》载:其国风雨雷雹,每隔日有之,盛夏节气如中国暮春之月,山有积雪,地有瘴气,令人气急(按,非瘴气,实为高原缺氧反应)不甚为害&&无器物,以手捧酒而饮之&&俗养牛羊,取乳酪供食,兼取毛为褐而衣焉。不食驴马,以麦为面④因此,在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就需要大量的热量,而大部分时候人们需要出门游牧就需要简单快速的烹饪方法和方便易携带的食物。
1,糌粑:把青稞或豌豆过水澄清晾干,上炒锅炒得开花时过筛,然后磨成粉状,这就是糌粑。根据口味,磨成粗细不等,也可去麸皮磨成精制糌粑。糌粑可分为青稞糌粑,豌豆糌粑,蚕豆糌粑和混合糌粑几种。以青稞糌粑为上品,一般是节日食用,或招待客人⑤。而糌粑也被誉为揣着口袋里的美食,关于这还有个很美丽的故事,据说有位聪明贤惠的妇女,她丈夫以放牧为主,守在一群牛羊在茫茫的草原上,每天清晨就出去,天黑后才能回到家中,而这一整天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吃的,妇女十分心疼丈夫,想了很久,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糌粑。这虽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也说明了在西藏,藏族居民因西藏草地资源,十分适宜游牧生产,农区的面积相对较小,游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的饮食习惯
和烹饪方法也刻有游牧方式的烙印,即:方便易携带又容易食用,又不需要太复杂的制作方法。
2,酥油茶: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觉绝对不能没茶。酥油茶则是他们时刻都不能缺少的饮料佳品。制作方法是,将砖茶久熬漉汁,倒入酥油茶桶,加少许酥油和适量食盐,然后用甲捋与酥油茶桶中上下压数十次,直搅得水乳交融,不见油珠为宜,最后倒入锅内或茶壶中,用温火加热,但绝不能烧开,便可饮用。从牛羊奶汁中提取出酥油并加工成既能解渴,取暖又能增加身体热量的酥油茶。青藏地区的饮茶习俗源于隋唐时期,至今仍然保留着唐人吃茶的习惯,藏族人用沸水把茶煮开,追求酽醇,人称熬茶,饮来解乏生津,提神醒脑,更有助于消化肉类食品中的脂肪。⑥
3,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两天后,便成青稞酒了。⑦藏族群众对酒多有偏爱,而青稞酒,性温,入口醇绵,味微甜,而且强身健体,不易致醉而受青睐。与中原地区人们喝酒不一样,因其地势高,天气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经常要出去放牧,所有他们喝酒时一般不摆菜肴,不兴猜拳行令,而在饮酒时互唱酒曲,在歌声中喝酒。若在行路或放牧时,他们怀揣酒瓶,一人一口,互相传递,既能暖胃热身,又不易致醉。还可以用来和糌粑,用以解饿。
4,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饮食中的重要原料。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牦牛肉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是风干牛羊肉。其牧人日常饮食中多肉、奶等高蛋白食品,但比较单调。风干的牛羊肉有冰冻杀菌作用,易储存,易携带。
5,牛羊奶制品:藏餐中牛羊奶也很重要,可以做成特色的奶制品。搅拌牛羊奶,分离成酥油和奶渣;酥油就是未经进一步加工的黄油。先在细长的酥油桶里放进砖茶烧的水和少许盐,放上一小坨酥油,上下搅动,使水与酥油充分溶合,就是西藏特有的酥油茶了。许多外来人喝不惯这股特有的羊膻味,一旦喝惯了就有瘾。不喝就腰杆痛。奶渣含于口中,有生津解渴功效,并可拌糌粑,做过节时吃的奶渣糕。奶制品中的酸奶,味道醇正上好。中西部的酸奶嫩嫩的,东部嘉黎一带则稠粘得搅不动。
因为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这片大地上生产出特殊的农作物,食物来源种类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藏族居民特殊的饮食文化,以青稞,牛羊肉为主,结构单一,品种简单的饮食特点和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就需要大量的热量,而大部分时候人们需要出门游牧就需要简单快速的烹饪方法和方便易携带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