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鑫雨同学自述“我的竞赛历程”
端木守拙发表于2010-8-24 14:16:00
我的竞赛历程
一、进入整合班:
初二第二学期伊始,年级从四个平行班中选出一个作为整合班,我有幸被选入整合班学习。同时,学校决定比平行班提前半年加开化学课。在学期初,看到课表中赫然写着“化学”,我的心中充满期待。第一节化学课,我认识了化学启蒙老师——吕继红老师。活泼的课堂、绚丽的实验,无一不吸引我继续深钻。由于当时初中化学竞赛并没有开展,更不清楚高中化学竞赛的情况。因此并未刻意为竞赛做什么准备。初中的一年半,也只是学好课内知识,看些高中书籍而已。
二、高一上半学期:
开学初,我参加了一商局党校竞赛课,初步进入了竞赛的学习。第一次课时,组织老师在介绍竞赛赛程时说:“每年会从全国初赛一等奖中选拔出五人进入北京代表队参加全国决赛,我希望两年后在座的诸位当中能有人进入到那五人之中。”正是这句话,又一次点燃了我对化学竞赛的热情。首先花两周的时间补齐高中化学知识,随后开始看大学教材。虽然那时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大学书看的很慢。但每当学到新的理论,学会新的方法,我都感到十分愉快。
参考书: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四校合编,第四版上册,高教出版社)
《普通化学原理》(严洪杰等著,第二版,北大出版社)
《无机化学》(吉大、武大合编,第三版下册)
《奥林匹克化学》(吴国庆、李克安、严宣申、段连运、程铁明,第一版,北大,1993)
三、高一寒假:
在学期末,一商局党校老师通知寒假期间在中础宾馆举行为期十天的化学竞赛培训。当时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现在看来,那次做出的正确选择,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中础班里,第一次结识了众多有着同样追求的朋友,认识了诸位性格迥异的教授,更认识了在我竞赛路上影响颇深的刘建珍老师。在北大严洪杰教授的推荐下,我进入了北大附中周日的竞赛班学习。
参考书:
《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著,第二版,北大出版社)
《化学原理选讲》(严宣申,南方出版社,2001)
四、高一下北大附竞赛班:
来到北大附竞赛班已是高一下半学期,有幸听到了曹居东教授的有机化学、段连运教授的结构化学、高盘良教授的物理化学以及赵凤林教授的分析化学。虽然北大附竞赛班主要针对高二学生,但在这半年中学习身边学长的学习方法,在
课下与教授们探讨问题、想法,在课后疯狂的补充着知识,尽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我最寂寞、最孤独的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每周日来到竞赛班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聆听老教授们的谆谆教诲。可以说,北大附的竞赛班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当年4月分,我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化学竞赛(高一年级),并获二等奖。虽然成绩不大理想,但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收获不少。随后,我又投入到备战9月全国初赛的学习之中。
参考书: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裴坚、裴伟伟等著,第三版,高教出版社)
《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裴伟伟著,第一版,高教出版社)
《结构化学基础》(周公度、段连运著,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结构和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周公度,第二版,高教社,2000)
《中学化学奥林匹克全国竞赛基础教程及应试指导》(严宣申、吴国庆、曹居东等,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五、高一暑假:
这是9月全国初赛前的最后冲刺时间。虽然只是尝试,并未把一等奖作为最终目标,但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主要以总结笔记为主。利用暑假时间完成了无机、有机、分析、和结构的笔记整理工作,并做了近三年的初赛真题。在临考前的一周中,根据初赛大纲完成了知识点扫盲工作。
在高二9月的全国初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更加坚定了我走下去的信心。
参考书:重点整理的自学笔记
六、高二学年:
来到高二,由于时间紧、课业压力加大,因此我做了详尽的安排和计划,并时刻不放松要求,按计划完成任务。
我在高二学年上课基本不变。学期内是北大附竞赛班,假期是中础班。在中础班中遇到众多外地同学,与他们切磋、讨论才觉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实在太少。因此这一年,我通过看教材将各学科系统化,构建起知识体系,并初步达到冬令营水平。同时兼顾做竞赛题,从题中体会方法、技巧。
4月,我参加了北京市化学竞赛(高二年级)。由于我的目标不在于此,因此赛前也并未做过多准备。考前一周每天做一套往年真题即可。但由于一直在准备全国初赛,最终我取得了一等奖,也可谓是水到渠成。但由于这并非我的最终目标,因此并没有过多的为结果欣喜。
到6月份时,初赛阶段理论部分的学习已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做题。首先我重温了参考书后的题目,加深印象。随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将“丁漪题典”刷完。
7月中旬开始着手做模拟题和真题。由于竞赛不同于其他考试,最大特点就是真题很少,因此我将真题留到最后再做。模拟题可以训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而真题则是感受全国初赛题型、题风。尽管模拟题较多,但还是需要注意做题质量和效率。质量是指题目的完成情况,对于每道题都要做到计算过程完整、答题详尽,并且在核对答案时需要思考标答的思路。而效率则指题目的利用程度,对
于每套题都需要详细分析出题思路和考查知识点,并根据错误找出知识漏洞加以弥补。只有兼顾做题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做到不浪费每一套题。在做完题典后的一个月以每天三套的速度做套题,而真题则每天做两套。
刷完套题离全国初赛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我就翻看笔记,按初赛要求逐条整理知识点。并同时调整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考试。
由于我希望参加全国决赛,这一年在准备理论的同时还对竞赛实验进行系统的训练。
最终,我在2009年9月的全国初赛中获得一等奖,北京第四名。
参考书: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第三版,高教社,1994)
《普通无机化学》(严宣申、王长富,第二版,北大,1999)
《大学普通化学》(傅鹰,人教社,1981)
《元素化学》(格林伍德、厄恩肖,曹庭礼等译,第一版,高教社,1997)《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第一版,高教社,2000)
《有机化学》(R.T.莫里森,R.N.博伊德,复旦大学译,第一版,科学,1980)《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巨勇等,第一版,清华出版社,2002)
《高等无机结构化学》(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第二版,北大,2006)《结晶化学导论》(钱逸泰,第二版,中科大出版社,2002)
《化学奥林匹克优化解题题典》丁漪等选编1993~2002 669道
七、高三开学全国初赛+北京省选+省队培训
高三的全国初赛可谓是高考的预演,成绩好坏决定了将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取得一等奖或一等奖名次在后十名,就要及时调整心态投入高考复习;而如果名次靠前,则有继续参加选拔的机会。
我于2009年11月参加了北京队的选拔。在为期8天的高压培训中,这次全国初赛北京赛区获得前20名的同学悉数到场。他们来自人大附中、四中、十一学校、101中学、北师大二附中等等名校。前三天分别上有机、无机、物化,之后三天则考所学的内容,最后两天是实验的培训与考试。根据四场考试以及参考全国初赛成绩和授课老师的意见,最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北京队,随后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省队培训。而北京队培训结束后,经学长介绍,我又在安徽中科大参加了半个月安徽队的培训。回到北京后开始了全国决赛的冲刺。首先用三周的时间练习实验,基本上每天要站10小时以上。碰到时间紧的时候,更是牺牲午餐的时间。出发前最后两周则是做理论题,每天两套,一套4小时,要求与初赛相同。
参考书:
《高等有机化学》(Corey著,王积涛译)
《有机合成进阶》(裴坚译,第一版,化工出版社,2005)
《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第四版,高教社,1990)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四版,高教社,2000)
《奥赛经典—化学奥林匹克实验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Bernard Miller著,吴范宏译,第一版,华东理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