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

作者: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第09期

刘庆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

摄影/郭琦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首先需要对“文明”界定清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引用了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指出,人类社会是从“蒙昧社会”到“野蛮社会”,再发展至“文明社会”,恩格斯解释“文明社会”就是形成“国家”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学术研究上的“黄河文明”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进入“国家社会”的历史。

形成“文明社会”要有相应的生态与地理环境,人们居住地的不高不低,高不至于无法取水,低不至于为水患所袭。气候的不冷不热与四季分明,雨水的不多不少能够为人类生存、生产、生活提供较好的生态与地理环境。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文明时代的人类生存物质条件,不同于野蛮时代,更不同于蒙昧时代,粮食品种与家畜种类多样化。

从世界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情况来看,其依托的生态地理环境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世界史上的最早文明:

西亚两河流域文明

幼发拉底河是西亚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亚美尼亚高原),全长2750公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托罗斯山区的哈扎尔湖,全长1950公里。两河中下游一带,是人类社会文明最为重要的发祥地。这里缔造了世界历史上的最早城市、发明了最早的文字、应用了最早的金属器、构建了最早的祭祀性建筑。

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主要是来自两个地区的移民:一部分来自西北部的利凡特北部地区和安纳托利亚南部地区;另一部分来自东部的扎格罗斯山区。西北区的居民从山区下到两河流域北部高原。东区居民很可能是在放牧过程中,逐水草迁徙到了冲积平原的东缘,他们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迁徙。

古埃及文明之源:尼罗河

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上埃及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国王称“法老”。

上埃及南部地区,又称赛伊德,包括从开罗以南的明亚到南部边境纳赛尔湖尼罗河谷地。在前王朝时代,上埃及是同下埃及(三角洲地区)分开的一个政治实体。约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奴隶制国家。

南亚次大陆文明与南亚两河流域

恒河流域在历史上为印度斯坦的核心地带,是印度文化的摇篮。数千年来,肥沃富饶的恒河产生了世界古代史上灿烂的印度文明。

印度河,在巴基斯坦境内,其中下游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出现较发达文明。

上述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与南亚次大陆文明均发源于大河流域,而且主要在大河流域中下游,尤其是大河流域中游。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中国大河流域与古代文明分布,以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分布最为集中,如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宁夏、河北、山西等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数量之多、时代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各大河流域中是十分突出的。至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更是其他大河流域所无法相比的,这里有影响范围最大、文化影响最大的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有夏商文化之源的河南龙山文化,构成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物化载体,基本形成、发展于黄河流域中游的河南、陕西的大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长江流域古代文化,只能说是构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明的一部分,它们不是中国的“根文化”。而诸如北方的辽河流域、海河流域等,南方的珠江流域、湘江流域等,其作为华夏文明形成时期的文化,只能认为是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关系,不属于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主体文化。上述情况,反映了在文明形成中,世界四大文明形成地区均起源于大河流域中下游,尤其是中游的特色与共性。

黄河流域中游的中华民族“根文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或曰文化之源。之所以如此,这与中国古代先民视天地为一体密切相关。从6400年前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墓主人左青龙、右白虎与脚踩北斗,隐喻着从“天中”北斗“求中”于地的遗存,到清华简《保训》记载舜“求中”于“陶”,这与文献记载“陶为天下之中”完全吻合,“陶”即今黄河流域之濮阳、菏泽一带。《保训》又记载:至商汤六世先祖上甲微,为夏禹“求中”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嵩山,于是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上的“天下之中”,于是华夏民族从夏商周至唐宋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

1963年,在陕西宝鸡陈仓区贾村出土的西周成王五年“何尊”的122字铭文中清晰有“宅兹中或”,“或”周围加“口”为“國”,“中或”意即“中域”“中土”“中国”。《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故训传》:“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毛诗笺》:“京师者

诸夏之根本。”《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春秋公羊传解诂》:“内其国者,假鲁以为京师也;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土言之辞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史记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先民在黄河流域中游的“求中”活动,已为考古发现佐证,如上甲微为夏王朝“求中”于“河洛”之地的“嵩山”,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属于“五帝时代”的郑州西山古城、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等;属于夏商时代的都城遗址如:1977年在登封市告成镇考古发现的王城岗城址,被认为是夏王朝最早的都城——“禹都阳城”;此后又在新密市发现的夏代中期的新砦城址(有的学者认为是夏启之都);还有属于“大嵩山”范围偃师二里头城址、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等王都。古代都城作为国家的缩影,都城是国家政治统治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军事指挥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黄河流域中游自西向东孕育了长安(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的中国古代“轴心”文化,构成中国历史上的“根文化”与“根文明”,黄河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中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应建立国家级黄河文明博物馆

基于黄河之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应该在黄河流域中游的中国历史上的“天地之中”——郑州地区,建立黄河“全流域”性质的国家级文明博物馆——黄河文明博物馆,借此保存、展示中华民族根文化。与此同时,还应该在西安、银川、兰州、济南、太原、石家庄等地建立“黄河文明博物馆”的“分馆”。要成立包括水利部、国家文物局,及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相关省份负责人组成的跨部门的“黄河文明博物馆”和各“分馆”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