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课时: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

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1998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

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

a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

b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

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

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古书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声悲。”

4、用音乐要素的手段分析作品的第一段落,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和管子特有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民族乐器中管乐的演奏特点。

5、总结:《江河水》用乐器管子表现出了一个“悲”字。(三)、中阮作品《火把节之夜》

刚刚欣赏完一首凄凉悲伤的作品,让我们改变一下情绪,来欣赏一首有弹拨乐器中阮来演奏的《火把节之夜》。

1、作品介绍:

最早是一首琵琶独奏曲目,后移植为阮独奏曲目。乐曲描述了彝族人民庆祝火把节的情景。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此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听完音乐,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完成表格,教师评价并出示正确答案。

3、乐曲第几段给你“欢”的感觉?为什么?

4、《火把节之夜》最早为琵琶曲,琵琶与中阮都是弹拨乐器,他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呢?根据图片让学生各抒己见。

相关知识:琵琶(pí pá)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阮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柳琴大致相同。目前阮多用拨片弹奏。右手弹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5、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琵琶和阮的知识,他们的音色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琵琶和中阮两段乐曲,让学生对比聆听并总结两者音色的区别,教师补充。

琵琶的发音清脆、明亮,富于颗粒性,音色清澈、明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

(四)、“离”的环节,我给学生介绍了传统京剧曲牌《夜深沉》,梅兰芳先生在他的《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一段就是使用了这段音乐。主奏乐器为弓弦乐器京胡,音色清脆、嘹亮,乐曲的华彩乐段使用了极快的速度演奏一段扯不断的旋律,表现了娴静的虞姬面对生死,内心的矛盾挣扎,倾泻她对项羽的无限眷恋之情。

(五)、“合”即为开头课前播放的《春节序曲》,不管是从乐器的组合还是乐曲意境表达,都能体现一个合字。

五、教学小结: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音乐带给了学生美的体验。虽然音乐声音消失了,板书设计却直观、清晰地留了下来。当将内容加以连线,音乐情感的的悲欢离合就像人生的起起伏伏展现在我们眼前。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面对着成长和升学的各种压力,通过音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这一重要的抉择,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音乐情感与德育渗透不谋而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正确的面对人生。

“品音乐之美,悟人生之味”,我想这就是音乐课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吧。

学情分析

在对本校高一年级12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9%的学生喜欢音乐,有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2%的学生表示对音乐不感兴趣。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是外国音乐,在接触音乐的过程多以电脑

网络为媒介,可见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是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缺少正确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缺乏对音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和学习中提不起精神,有时甚至学生直接听不下去,造成学生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民乐篇》效果分析

《民乐篇》我是按教学大纲“悲欢离合”的教学情绪路线进行设计的,导入环节用民族管弦乐团的《春节序曲》作为“合”的部分,重点讲解情绪“悲、欢”《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两首作品,“离”用《夜深沉》作为教学反馈环节最后出现。

《民乐篇》这节课我认为不太好讲,因为对于这种民族传统的、古典的知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再有学生平时接触的也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环节的设计和具体的教学中就得下点功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引起兴趣,在设计中我采用了几个方面进行乐曲分析。

一、《江河水》在第一段中采用了对比唱谱的方法,即将没有装饰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对比聆听,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乐器采用装饰音的演奏方法去模仿人的声音并表达情感,足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及装饰音在旋律中的作用。

二、第二首乐曲《火把节之夜》段落清晰,完全可以充分教给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段落的情绪处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并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在介绍中阮乐器音色的时候,用同时弹拨乐器的琵琶进行对比聆听。这一部分是我这一节课的精华部分,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琵琶专业,我自己弹奏琵琶和中阮,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更能直观的欣赏对比两个乐器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好。

四、我的授课流程是按音乐的情绪路线“悲欢离合”进行的,作品情绪对比明显,线条清晰,学生学起来思路也比较明朗。

《民乐篇》教材分析

音乐组

“民乐篇”在选材时采用符合“悲、欢、离、合”四种音乐情绪的乐曲,并以“吹、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