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最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机制研究 中的应用
分析与肝损伤有关的蛋白, 寻找用于肝损伤诊断和防治的生物标志
物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应用于现有已 知的几乎各种类型的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中。从查阅到的文献的数量来看,目前 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的应用 以 DILI 为主,其次为 CCl4肝损伤。
1. 细胞毒性的初始机制 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线粒体损伤和
特异性免疫反应.(氧化应激,谷胱甘肽 耗竭,介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等等)
不同的肝毒性通常与它们损伤的初始机 制的具体模式相关。
一个简单的药物可能有几个初始的损
伤机制。
这些初始的特异损伤机制作为/上游事 件( upstream event),接下来,他们会导 致由先天免疫系统参与的非特异的/下 游事件(downstream event),这样平衡了 促炎和抗炎反应,决定了进一步恶化或 者恢复的进程.
敏性肝毒性和非过敏肝毒性。
三步损伤模型
2009年,Russmann等提出 1.初始损伤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抑制线 粒体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 2. 初始损伤可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mitochandrial perability transition,MPT)的发 生; 3.MPT依赖于ATP的获得性导致细胞坏死或凋 亡.
定义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 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ALT或DBIL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AST、 ALP和TBIL同时升高且其中至少有一项升高 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药物性肝损伤: 1、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 2、占成人肝病的10%。 3、占暴发性肝衰竭的10%~ 25%。
2.加强蛋白质组学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 中的应用力度
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
的研究中已有应用,如薯蓣皂苷对 CCl4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五味子乙素 保肝本质探讨等。
下阶段应加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 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
可以先从当前公认的保肝药物着手,探讨其 蛋白质组机制; 在此基础上,开展不为人熟知 的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机制,最终全面揭示 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本质,从而为保肝药物
发病机制
1、药物本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性肝 损伤。
2、药物代谢产物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形成新抗原, 启动机体细胞或/和体液免疫,引起免疫介 导肝损伤。
3、不同年龄、性别、妊娠、营养状态以及遗传 因素使机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4、长期饮酒以及肝内外疾病的存在是增加药物
性肝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
PAPA 剂量达到 275 mg/kg及其以上时, 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T) 显著升高( P <0. 000 1) ,肝小叶中心坏死;
进一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采集的
尿液进行分析后发现,PAPA 引起了超 氧化物歧化酶( SOD1) 、碳酸酐酶 ( CA3) 和钙调蛋白( CaM) 3 种
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
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实例2
Wang 等将小鼠灌胃给药吡咯里西啶类 生物碱 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 的急性肝损伤, 抽提肝组织蛋白做 双向凝胶电泳( 2DE) 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基质 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技术 鉴定,
概述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 新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 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建立完整的蛋白质 文库,其学术理念和技术方法已广泛应 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如疾病发生发 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疾病生物标志物的 发现和验证研究等。
蛋白质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研究中的应 用实例:
Van Swelm 等将对乙酰氨基酚(PAPA) 以0 ~350 mg/kg ip小鼠,收集给药 24 h 内尿液,采集 24 h 时血样.
2.直接线粒体抑制和死亡受体介导的途径 影响MPT
MPT的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通过严重细胞应激造成的直接途径
(内在路径) 二是通过死亡受体放大通路间接引起的,
即轻度细胞应激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 引起的(外在路径)
在内在路径中,严重的细胞应激激活内 质网通路,溶酶体通透性增加,随后激活 Bcl一2家族中促凋亡(如Bax,Bak,Bad) 和源自文库凋亡(如Bcl-2蛋白),然后激活MPT.
病因
上市应用的1100种以上的药物有潜在的肝毒 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 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有抗结 核药物、抗生素、激素及相关药物、抗肿瘤 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以及中草药。
由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占 所有药物性肝损伤的20%~30%。
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
有可预见性 呈剂量依赖 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发生率高 病程长
不可预见性 无明显剂量相关性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 发生率低 病程短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
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 2.个体的易感性-- 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 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
研究现状及策略
1.广度与深度: 研究标本多集中在血清,肝脏标本;各种标
志物描述性展示 应一步通过对其他组织( 或尿、胆汁、线粒 体等) 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拓宽蛋白
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广度; 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多个生物标志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如何关联,从而增强蛋白质组学在 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深度。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isoline 110 mg/kg引起了小鼠血清 ALT,天冬氨酸 转氨酶( AST) 显著升高和肝组织病理性 损伤,表明 isoline引起了 DILI;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小鼠肝组织样品 分析后发现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表达蛋 白点,并证实其中有 9 个蛋白参与了 isoline 致小鼠DILI 的氧化应激性损伤 过程或肝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