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地震偏移成像基本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叠后偏移
叠后偏移: 即叠加偏移,是对叠加后的地震记录做偏移。
下面介绍圆弧切线法、波前模糊法和绕射曲线(面)叠加法。
1). 圆弧切线法
一次反射波NMO后, 得到时间叠加剖面

z*
1 2
vt0
(1.1.1)
得到视深度剖面
如果界面的倾角 =0或者很小,例如只有 或更小,则视深度界面就
是真深度界面。如果界面倾角不可忽略,则应1当 进行倾角校正,以求出反
要求:较密的地震道和较高的信噪比,以得到满意的偏移 剖面。
3). 绕射曲线(面)叠加法
绕射曲线或绕射曲面叠加法是把地震剖面上的波场振幅值按 绕射波时距曲线进行相加。因为绕射波时距曲线与所有反射波的 时距曲线形状相比较,其凸率最大,故亦可称它为最大凸率法。
具体做法是,当要得到地震剖面上某个(x0 , t0 )点的偏移后
地震成像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偏移成像 第二章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共聚集点偏移 第四章 共反射面叠加 第五章 偏移速度建模
第一章 偏移成像
§1.1 偏移成像的基本原理 §1.2 波动方程偏移 §1.3 叠前偏移 §1.4 偏移速度分析 §1.5 深度偏移 §1.6 三维偏移 §1.7 二维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技术的发展趋势:
1.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3DPSDM)------地震成像
(波动方程法3DPSDM, CRS叠加, CFP偏移)
2. 四维地震------开发地震
(VSP技术, P-S技术, 井间地震, 3D_AVO技术, 4D地 震, 弹性波阻抗反演, 裂缝分析, 岩石物理, 地震相与地 震属性分析, 油藏描述等)
dt t{1 [1 (v 2 tan 2 t ) / 4]1/ 2}
tant tant /[1 (v2 tan2 t ) / 4]1/2
2. 发展史
1).古典的偏移技术(60年代前) ------反射点的空间位置成像;
2). 早 期 的 计 算 机 偏 移 技 术 (60~70年代)------ 定性和概念 性地对反射波运动学特征成 像;
z0
1
ch(v0t0 )
1
r
1
sh(v0t0
)
(1.1.2)
2). 波前模糊法
波前模糊法也可以称为波前切线法,它是对叠加后的地 震剖面进行偏移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反推反射界面上的波场。
以地面接收点为中心,把相当于反射到达时间上的值送到 以间表v2t 示z 的,深就度把为反半射径数的值圆送弧到上以去t为。半如径果的我圆们弧把上深去度(z仍图以1双-4)程。时
过渡到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3.提高地震空间分辨率和保真度
§1.1 偏移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偏移成像的概念
偏移
反偏移
反射地震方法: 1.激发弹性波,2.记录反射波, 3.研究地质岩层结构和 物性特征。是一种反散射问题。
反射地震成像分做两步: 1. 记录反射波,2. 处理反射波。地震偏移技术是使 反射界面最佳成像的一种技术。
射界面的真实位置。
校正的做法是以地面各点为圆心,以各点
下至视界面的垂直距离为半径做圆弧,其圆弧 族的切线即为校正后的反射界面(v=cont)。
当速度是深度的函数时,例如 v v0 (1 z), 为常数时,
则圆弧的圆心不位于地面上,而位于地面点的正下方某深度 上。这时,圆心的深度和圆弧的半径由下式求出:
2). Kirchhoff积分法波动方程法偏移:70年代中期,French和 Schneider等在绕射偏移法的基础上使用了波动方程解的Kirchhoff 积分公式,发展为地震偏移的波动方程积分法。使绕射偏移建立 在可靠的波的基本原理上。因而改善了偏移剖面,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3).富里叶变换法波动方程法偏移:70年代后期,Stolt和Gazdag等 又先后提出了在频率-波数域解波动方程,外推地震波场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称为F-K域偏移方法。由于该方法计算简单,效率高, 因而很快得到了推广。
Reflection point smearing
(h2 / D) cos sin
NMO_DMO _PostMig Correction
三大处理技术:
反褶积、叠加、和偏移成像
反褶积和叠加引自其它相关学科 偏移成像基于古典技术
偏移成像:
1.具有地震勘探本身的特征。 2.计算机使其研究由地震波运动学特征
1. 偏移成像的基本概念
地震偏移: 叠前或/和叠后偏移
叠前偏移: 使CSP道集记录或COF道集记录中
的反射波归位, 绕射波收敛
叠后偏移: 基于水平叠加剖面,采用爆炸反射
面概念实现倾斜反射层归位和绕射波收敛
偏移原理和偏移效果见下图
偏移原理图
偏移过程的定量分析图
dx (v2t tant ) / 4
3).波动方程偏移技术(70年代 后)------定性或/和定量地对反 射波运动学或/和动力学特征 成像.
波动方程偏移技术的发展
1).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70年代初期,J.Claerbout教授首先 提出了用有限差分法解单程波动方程的近似式,用地面观测的地 震数据重建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波场,从这些传播过程的 波场中提取使地震界面成像的那些数据,组成地震偏移剖面。由 于这种偏移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解波动方程或其近似式,所以被 称为波动方程法偏移技术。
3. 偏移方百度文库分类
二.基于射线理论的叠后偏移 与叠前偏移
• 经典的偏移方法和早期的计算机偏移方法
• 都是基于射线理论
• 经典的偏移方法只研究到达时间。叠后偏移有圆 弧切线法和线段移动法;叠前偏移包括椭圆切线 法和交会法等
• 早期的计算机偏移方法利用了波前、绕射等地震 波传播的惠更斯原理,尽管只是定性的、概念性 的,但与手工操作法相比偏移剖面除了归位精度 提高外,还考虑了波形特征。叠后偏移有波前模 糊法、绕射曲线叠加法; 叠前偏移有Rockwell偏 移叠加法和Paturet-Tariel偏移叠加法等。
把各道上的所有反射波值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并把送到同一点
的值叠加起来,就可以组成偏移剖面。把某道 x0 上某时间t上的
振幅值送到相邻各道上的时间 ti由下式算出:
1
ti
t 2
4 xi v
2 2
(1.1.3)
其中
xi xi x0
用波前振幅叠加来求反射界面发出的波前实际上就是用这种 方法做切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