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作业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中国哲学发端于()A. 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B.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秦汉大一统思想整合D. 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答案:A。

解析:原始宗教蕴含古人对天地神灵、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思考,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投射出先民对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的想象与追问,奠定哲学思辨雏形,是中国哲学思想源头。

2. 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在于()A. 统治者以身作则,凭借道德感召力治理国家B. 用严苛刑法约束百姓,维持社会秩序C. 倡导百姓自我修养,忽视官方引导D. 以物质赏赐换取百姓的忠诚与顺从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要修身正己,做道德楷模,以仁德风范引领百姓,使民众心悦诚服,自发遵循政令,摒弃严刑峻法,契合“德治”本意。

3. 老子“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哲理是()A. 力量弱小者总能战胜强大对手B. 以柔为表象,暗藏韧性与持久力,伺机而动C. 否定刚强的价值,一味追求柔弱D. 柔弱只是暂时妥协,目的是积蓄力量发动强攻答案:B。

解析:老子洞察自然与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如水滴石穿。

柔弱并非真弱,而是蕴含内敛韧性、持久耐力,遇强不硬拼,顺势迂回、隐忍蓄力,待时机成熟再破局反击。

4.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依据是()A. 人生来就有完备的道德观念B. 人在后天教育中逐渐养成善良品性C. 人天生具备“四端”之心,可发展为美德D. 社会环境促使人性向善,摒弃恶念答案:C。

解析:孟子提出人天生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人下意识生恻隐欲施救,是“仁之端”;借此扩充、涵养,能转化为仁义礼智等完备美德,为“性善论”关键证据。

5. 庄子倡导“齐物论”,目的是()A. 抹杀万物差异,追求绝对统一B. 让人们摒弃主观偏见,平等看待万物C. 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陷入虚无主义D. 建立统一标准,衡量世间万物价值答案:B。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中国哲学史题目与答案

中国哲学史题目与答案

1、我们的祖先大约在黄帝时已开始向文明时代过渡。

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商和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2、(理解)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使用国家机器外,还把原始的宗教迷信加以改造,使它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夏代的统治者已利用宗教迷信和天命论来欺骗人民了。

到了商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他们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主宰,编造了政权神授的谎言,说“帝立子生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上帝的意志和命令呢?其办法是通过“卜筮”。

“卜”“筮”都是一种预测吉凶祸福的迷信活动。

西周统治者承继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尚书召告》说“惟天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3、(小题)周朝奴隶主所谓的“德”,其具体内容是:一是“敬天”,二是“保民”,三是“孝祖”。

4、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诞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朔到《易经》。

现存《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经》,另一部分是所谓《传》,记录了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

5、《易经》大概是在殷周之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而编纂成的一本书,以供人们卜筮时参考。

《易经》64卦是由八卦重叠组成的,而八卦又是由“一”“一一”两个符号排列组合而成。

《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而引起变化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如乾()卦。

泰()卦,九三爻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把互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早期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洪范》说:“五行。

”水、火、木、金、土。

6、阴阳说和五行说在西周时期又有了发展?A 、周幽王时,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B、西周末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中国哲学史作业

中国哲学史作业

人之本性——善,恶?人的本性是我们一直讨论不完的话题,各种观点和各种证明让我们知道任何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

下面是一些古代哲学家的观点。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我们知道孟子主张性善论,即人生来就是善良的。

孟子对于性善论的最用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

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

”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情就叫做“性”。

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

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论证。

在那个时候,更多人主张性善论,因此,荀子也就一直背负着性恶论的恶名。

最近看过两部电影,一是《辛特勒的名单》,还有就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两部电影都有下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辛特勒的名单》告诉我们辛特勒是如何解救无数的犹太人,让我们看到了残酷和贪婪的德国军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辛特勒。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让我们看到了善良的小孩,每个人都舍不得的童真。

然而由于社会的复杂,让这两个小孩之间的友谊不能常存,看到了辛苦的犹太人,也看到了被麻木的一些德国人。

两部影片都没有介绍人之本性,更多的是给我们每个人呈现各种不同的人的性格,善良的,邪恶的,懦弱的,无知的,麻木的,可怜的,等等各种复杂的心理!但是好像也不能说明人的本性,但我们知道的是社会环境,即外面世界一定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人的性格也在一直变化。

可能你刚开始是好的,后来却变坏了,但心里还是有那个好的性格的基础,可能因为某件事,你有变化了,你又是以为好人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特点)。

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4、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5、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6、古代神话思维与易学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表现何在?7、神话传说对与后来的那家学说关系更紧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绝地天通。

9、殷周之际发生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10、西周与殷商相比,在观念形态上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在《尚书》与《易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观念的变化对于中国哲学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1、以德配天。

12、六府三事。

13、《国语·周语上》反映出的西周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4、《史伯论五材》和《晏婴论和同》中的“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5、《礼记》。

16、《洪范》。

17、《尚书》。

18、《易经》。

19、八卦。

20、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1、“《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22、试探《周易》基本原理对于现实社会管理与生活的意义。

23、你学习了《周易》之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24、五行。

25、贏缩转化。

26、天道远,人道迩。

27、伯阳父论地震。

28、物生有两。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是怎样体现孔子的哲学思想的?30、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1、有人说“儒家是一种宗教”。

你的看法如何?32、如何认识先秦儒家“仁”的精神?33、孔子“仁道”观与“德政”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34、六经。

35、诸子百家。

36、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可以作怎样的哲学阐释。

这一思想有什么现代价值。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期末作业及答案1.荀子的性恶论(1)荀子反对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观念的“性善论”,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性恶论”。

(2)荀子以自然资质为“性”,认为“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这种天就的、自然禀得的性与欲相连,是恶的,所以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等。

人性是恶的,若顺其自然发展,就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残杀,导致社会混乱。

(3)“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观。

荀子明确了“善”“恶”的含义,认为“善”即是一切行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规范,服从封建礼仪制度,“恶”即是破坏封建统治秩序。

正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才需要圣人去引导、教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是人为的结果。

人的本性只是一种原始的质朴材料,而人为则是用礼仪道德加工后的成品。

没有礼仪道德的加工,人的本性也不能变得完满美好,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地结合起来。

“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4)“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

荀子认为道德的最高要求便是“成圣”。

他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君子与小人无异,君子之所以能成圣,在于后天的努力。

荀子在强调要努力修习“成圣”的根本途径的同时,也强调了以礼义去导化百姓的巨大作用。

(5)荀子的性恶论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又企图把它说成是具有超阶级性的。

2.荀子的认识论(1)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即先有人的形体,然后才有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依赖于“耳目鼻口形”和“心”等器官。

肯定了人具有认识能力,客观事物可以被认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可知论)(2)他肯定了知识、才能来自客观,人只有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构成知识和才能。

他把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初步的认识,并重视经验知识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次,通过“心”的思维作用,对感官得到的初步知识加以综合、分类、整理。

“心有征知”,即“心”的认识作用更深入,有统率感官,检验感觉,得到正确认识的作用。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一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一

要求:认真阅读以下二篇文字并分析其基本思想;字数1500~2000;需要纸质版。

(1)朱熹: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若刘康公所谓“天地之中所谓命”者,理也,非气也;所谓“人受以生”,所谓“动作威仪之则”者,性也,非形也,今不审此。

而以魂魄鬼神解之,则是指气为理而索性于形矣,岂不误哉!(注:《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

”刘子即刘康公,周匡王或周定王之子。

)所引《礼运》之言,本亦自有分别,其曰“天地之德”者,理也;其曰“阴阳之交,鬼神之会”者,气也,今乃一之。

亦不审之误也。

《诗》曰:“天生丞民,有物有则。

”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所谓真者,理也;所谓精者,气也;所谓则者,性也;所谓物者,形也,上下千有余年之间,言者非一人,记者非一笔,而其说之同如合符契,非能索联配合而强使之齐也,此义理之原。

学者不可不察。

(注:《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2)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盖尝论之,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

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

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

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三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三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三要求:认真阅读以下两篇文字,阐明每一段的宗旨和主要的含义。

字数1500~2000;需要纸质版。

周易外传·系辞上传第十二章(节录)1.“谓之”者,从其谓而立之名也,“上下”者,初无定界,从乎所拟议而施之谓也。

然则上下无殊畛,而道器无易体,明矣。

天下唯器而已矣。

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

无其道则无其器,人类能言之。

虽然,苟有其器矣,岂患无道哉?君子之所不知,而圣人知之。

圣人之所不能,而匹夫匹妇能之。

人或昧于其道者,其器不成;不成,非无器也。

无其器则无其道,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

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则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

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

而人特未之察耳。

2.故古之圣人能治器,而不能治道。

治器者则谓之道。

道得则谓之德。

器成则谓之行。

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

器效之著,则谓之事业。

故《易》有象,象者,像器者也,卦有爻,爻者,效器者也。

爻有辞,辞者,辨器者也。

故圣人者,善治器而已矣。

自其治而言之,而上之名立焉。

上之名立,而下之名亦立焉。

上下皆名也,非有涯量之可别者也,形而上者,非无形之谓。

既有形矣,有形而后有形而上。

无形之上,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皆所未有者也。

故曰:“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践其下,非践其上也。

故聪明者耳目也,睿知者心思也,仁者人也,义者事也,中和者礼乐也,大公至正者刑赏也,利用者水火金木也,厚生者谷蓏丝麻也,正德者君臣父子也。

如其舍此而求诸未有器之先,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而不能为之名,而况得有其实乎?3.老氏瞀于此,而曰道在虚。

虚亦器之虚也。

释氏瞀于此,而曰道在寂。

寂亦器之寂也。

淫词炙輠,而不能离乎器,然且标离器之名以自神,将谁欺乎?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一、填空
1.吕不韦生活在~。

(春秋、战国、汉代、明代)
2.静为躁君是~的用语。

(黄帝、老子、庄子、告子)
3.孙武为~人物。

(佛教、道教、兵家、玄学)
4.爱无差等是~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家、法家、墨家、名家)
5.戴震是~的重要代表人物。

(汉代哲学、宋代哲学、明代哲学、清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1.孝悌
2.道统
3.北宋五子
4.一念三千
三、简答题
1.简答黄老之术。

2.简答濂洛关闽之学。

3.简释因果报应说。

4.简答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5.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表达怎样的思想。

6.韩愈道统观。

四、论述题
1.你怎么理解中国哲学史上的儒、佛、道三教关系?
2.何谓理学?理学之特点。

3.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4.朱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地位。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主张“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凸显孔子“仁”的思想,强调践行“仁”就在一念之间,关键在于个人主观意愿与行动。

2. 道家“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是()A. 以弱示人、伺机而动的策略B. 消极避让的处世态度C. 力量上真的弱于对手D. 轻视刚强力量答案:A。

解析:道家洞察自然、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弱可胜强,劝人遇强不硬抗,隐忍迂回、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反击。

3. 孟子“养浩然之气”目的在于()A. 强身健体B. 涵养道德、充盈精神C. 威慑他人D. 修炼法术答案:B。

解析:“浩然之气”是孟子道德修养论的关键,靠日积月累的义举、自省涵养而成,使人胸怀正气、坚守道义,无畏权势、利益诱惑。

4. 庄子反对“人为物役”,提倡()A. 回归自然、逍遥自在B. 大肆掠夺自然资源C. 消灭物质欲望D. 消极怠工答案:A。

解析:庄子批判世人追名逐利,沦为物质、功名利禄的奴隶;倡导摆脱世俗羁绊,顺应自然天性,于天地间悠游,寻内心自由。

5. 荀子主张“性恶论”,补救措施是()A. 隆礼重法B. 放任自流C. 单纯依靠道德感化D. 压制人性答案:A。

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有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等恶端,需借礼仪规范约束行为、法律制度严惩恶行,双管齐下,使人向善。

6. 董仲舒新儒学融合的思想不包括()A. 法家B. 道家C. 墨家D. 阴阳家答案:C。

解析:董仲舒吸纳法家集权、法治理念,道家自然观、辩证思维,阴阳家阴阳五行学说,构建新儒学体系,迎合汉武帝大一统诉求,独未融入墨家思想。

7. 王充《论衡》驳斥“天人感应”,依据是()A. 现实中灾异与人事不符B. 天无意志,不能与人感应C. 迷信之说缺乏实证D. 以上皆是答案:D。

解析:王充以理性、实证眼光考量“天人感应”,指出灾异多为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天无情感、意志,无法与人互动;谶纬迷信无证可依,荒诞不经。

中国哲学史作业

中国哲学史作业

浅谈荀子哲学思想摘要: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

同时又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开山之祖。

在那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在许多专门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

其中尤以其深刻、丰富的哲学思想见长,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里,笔者就其主要的哲学思想进行总体性的探讨,以其从中汲取更多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浅谈荀子哲学思想一、荀子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产生的背景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人。

今河北邯郸人。

生年卒月不详,其政治、学术活动年代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到秦王政九年(前238)间。

早年游学于齐、秦、楚等国,曾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荀子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适应当时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适应当时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形势而产生的。

从时代背景看,早在西周后期,奴隶制就已经出现危机。

春秋时期,奴隶制加速崩溃,奴隶社会内部,封建主义的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并日益成熟。

春秋战国之交和战国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向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权,并逐渐具备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

秦始皇最终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中国。

荀子就是生活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他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有着要求实现封建大一统的强烈愿望,他的学术活动,他的哲学思想,就是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集中统一的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服务的。

二、荀子主要哲学思想简述(一)、“性恶论”哲学思想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就是人类自我认识的开始。

千百年来,对“人性是什么”的问题,思想家们一直在思考。

春秋末年的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中国思想史上首先提出了人性问题,但孔子没有揭示人性的基本内容。

在荀子之前,系统阐述人性学说的是孟子,孟子剖析人性,主要侧重于社会性领域。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二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二

《中国哲学史(下)》作业二要求:认真阅读以下文字并分析其基本思想;字数1500~2000;需要纸质版。

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节录)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然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

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

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

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

又云“工夫次第,不能不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矣乎?知食乃食等语,此尤明白易见,但吾子为近闻障蔽,自不察耳。

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

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

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

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歧之险夷者邪?知汤乃饮,知衣乃服,以此例之,皆无可疑。

若如吾子之喻,是乃所谓不见是物而先有是事者矣。

吾子又谓“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

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是亦察之尚有未精。

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来书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暗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是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食”等说可见,前已略言之矣。

此虽吃紧救弊而发。

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

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

《中国哲学史》课程习题一、填空1、《老子》又叫做《______》.答案:道德经2、孔子,名____,字_____。

答案:丘,仲尼3、六经指《___》、《___》、《___》、《___》、《___》、《___》等六部中国上古经典。

答案:诗、尚、礼、乐、易、春秋4、四书指《___》、《___》、《___》、《___》等四部儒家经典。

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5、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概括的六大哲学流派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道、墨、法、名、阴阳:6、八卦是乾、___、震、___、离、___、兑、___。

答案:坤、艮、坎、巽7、董仲舒哲学的宗旨是:答案:“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8、王充《论衡》一书的宗旨是______。

答案:疾虚妄。

10、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答案:《明夷待访录》11、孟子的四端说中,仁之端是___________。

答案:恻隐之心12、三纲领八条目是对先秦儒家修养理论的概括,其中三纲领指:_____、_____、_____;八条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佛教华严宗的四法界指:_____、_____、_____ 。

答案: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14、唐代禅宗最著名的禅师是____。

答案:慧能。

15、冯友兰的“贞元六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二、名词解释1、和实生物2、道法自然3、无待4、名教与自然5、明心见性6、慎独7、仁者以通为第一义8、俱分进化论答案略三、指出下列哲学思想和哲学典故的出处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作业中国早期的佛教道教哲学山西大学初民学院2013级文科实验班姚国荐2013351017第一部分:讲个故事天上一轮紫月亮一这个似真似幻的故事,要从2014年一月份的某一天说起。

那天傍晚,我在成都双流机场等待着去往四川青城山的客车,恍惚之间却看到了一位老妇人抱着一柄琵琶蜷缩在机场的角落里。

她穿着一袭黑色的日本僧袍,虽蓬头垢面,却颇有几分洗尽铅华的大气之感,让人不禁唏嘘。

她抬头看见了我,惊异的眼神中泛起了期待已久的光芒,然而我却猛然间看到她的脸已经被毁容,甚至难以辨别她的面庞。

正在我惊诧之际,她从容的抚着琵琶掩着脸,开始慢慢的弹唱:“钟声响,已报丑时夜半;感怀手中青竹翠美,竹桶之水何以安。

无奈桶底一时尽破,好教水一地安眠;骤然桶无水,明月何见?水邪?月邪?此刻天下空邪。

”一曲唱罢,她转身看向我,问道:“这时代,爱听禅理的人不多了,请问你从哪里来,去何处高就?”(——哦,我是山西大学的学生,一直以来笃信老庄之道,正准备去青城山上求得真知。

)“呜呼!求道之人,我倒是见多了,我在这里苦行,也已经不知是多少个年头了,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十二个世纪一转眼就过去了,连佛祖都忘记了把我打入六道轮回之中。

”(——老人家,您说的这些话真有禅意。

请问您是哪里的大德高僧,恕我肉眼凡胎,不经意间怠慢了您。

)老人家从容的正了正衣襟,开始慢慢讲起她的故事:“我是过去日本的大族,安达家的幼女,俗名千代野。

不知是福是祸,我的父母给了我一副姣好的容颜,使我遗世而独立,却也为我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烦恼与忧愁。

我看厌了世家大族的肆意杀戮,也看厌了公子哥儿们的纸醉金迷,立下决心了却烦恼,出家苦行。

”“哪想到各寺庙的住持们,只看了我一眼便严词将我赶走,直到最后,我来到了常乐寺。

寺院的住持是从中国来日本传法的大觉禅师,大觉禅师对我说:“你求道的心是好的,但我也必须这样要求我门下的其他弟子,你在这里,会使他们忘记自己的追求,所以,你还是走吧。

”“从此我便意识到了我的美貌是我修行之中最大的障碍,我决心要消除这一切,只为了我的理想与追求!那天晚上我把烧红的木炭覆盖在我的脸上,无法承受的疼痛让我猛然间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醒来以后,我发现我正躺在常乐寺的僧房之中,大觉禅师微微颔首,向我点了点头。

于是,我便留在了这里,开始慢慢参悟佛法。

”(——老人家,您求道的赤诚之心怎能不让人敬佩啊!)“在大觉禅师圆寂之后,我乘船渡海,来到了东晋时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正是释道分庭抗礼的时代,于是我开始寄居在庐山东林寺修行,随着慧远法师学习佛法,这一去,便是整整一千年未归。

啊,我说了那么多陈年老话,却还没讲到正题,你倦了吧?”(“——老人家,我在很认真地听您说。

听着您的讲述,我好像在俯瞰这捉弄人的大时代,任凭千年的光阴如长河一样,不急不缓地流过。

”)人生如梦啊!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看我把那些千年前记忆的碎片一粒粒重拾起来。

我今天若做说梦的痴人,又岂能免贤者的一笑。

二在那段岁月里,我独自面壁,影不出山,迹不入市,开始静静的修行。

心里荡漾着师傅的禅理,却久久不能领悟。

而像彭城的刘遗民、豫章的雷次宗、南阳的宗炳等共同修行的人多少都有些成就了,后人也把他们共称为“东林十八高贤。

”与他人的差距愈大,我也愈加急迫,愈发无法贯彻慧远师傅的禅定之法,西方净土似乎也离我越来越远。

直到后来,西域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沙门来到长安传道,师傅便命我赴长安传书,与鸠摩罗什法师往来通信,弘扬中观学说,翻译《大智度论》,并作《大乘义章》。

在长安的那段时光,是我学佛的旅途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

不仅鸠摩罗什法师的气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让我感受到了佛法的真理与人间爱的真谛,而且还见到了僧肇大师对鸠摩罗什法师学说的继承发展,写出了《般若无知论》这样的光辉著作。

竺道生在逍遥园往复问答的大家风采、在翻译经书时的深达玄妙,都感染了我、触动了我,我也渐渐地掌握了他们的这些学说。

然而,还有一件事儿在始终困扰着我,那就是——真正的空。

(——老人家,请允许我打断您一下。

既然您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大师的调教,熟读了许多经书,又为何不回东洋去传播佛法,而沦落于此,苦行终日呢?)我很抱歉,请先让我讲完这故事的最后一章吧,这是我......我一千年记忆里最不堪回首的一页,每一次回想起来,都让我这把老骨头隐隐作痛。

三西元438年春,我已经在中国居住了整整五十五个春秋。

终于有一天,慧远师傅把我叫到了他的僧房里,对我最后一次面授机宜。

他当时平静地说:“要记得:只有以真知佛性的智慧明白空与色不二,不牵挂现实世界里的苦难与名利,才能不为世俗感情所牵累,才能超脱轮回。

”刚讲完这句话,慧远法师就闭上了双眼,安详的圆寂了。

当我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一股阴气仿佛毫无遮挡的从城墙之中袭来。

走到城门口,我不由得大惊失色,城门口的空地上垒起了一座高台,台上三五名拿着拂尘和长剑的道士在咿咿呀呀的唱着古怪的歌曲,台下却有成群结队的沙门顶着狂风向城外走去,在梳着辫子的鲜卑军士的呵斥下显得垂头丧气。

经过打听,我才明白,中国的北方早已是鲜卑人的天下,而大司徒崔浩则是当今的红人,深得鲜卑皇帝宠信。

我又听说,崔浩不但是个大汉奸,更是一个五斗米道的教棍,他怂恿鲜卑国王将寇谦之任命为国师,传播邪教,打压沙门,毁灭净土。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身体上热气腾腾,汗水更是湿透了我的衣裳,一腔热血冲破了佛法的禁锢,我忘记了师傅的谆谆教诲,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山西平城,准备与寇谦之,与那皇帝老儿辩个究竟!到达平城,已是三天后的黄昏,在平城东南的“天师道场”,我看到皇帝老儿正在与寇谦之、崔浩谈论着古代治乱史,他听得手舞足蹈,深以为然,并且亲授符箓,向着供奉的三尊邪神鞠躬致敬。

我愤然下马,冲进了那个臭气十足的窝棚。

哪成想立刻被门前的小尉掀翻在地,一顿拳打脚踢,被众人拖到了皇帝面前。

“来者何人?怎生得如此嘴脸?还敢大胆穿着僧袍!”“我是日本僧人千代野,久居天朝,希望能帮助皇帝陛下看清现实,脱离苦海。

”这时崔浩眼珠子一转,冷冷的说:“我曾经听闻:‘真师者,观其形,道貌岸然,形瘦神灼,足捷身轻,双眸炯秀,内蕴光明,巍峨顶骨,鹤发童颜,举止潇洒,言语清新,叩问玄旨,对答纷纷,非本直论,即据丹经,声声三品,神与气精,如斯内外,所遇乃真。

假师者,面黑神昏,头无鹤顶,眼带蛇纹,厥口如蜜,语涉旁门’。

而你,相貌鄙陋,言语不实,分明是妖魔鬼怪下凡祸乱人间!”我回答道:“般若无所知、无所见,人有所知便有所不知,你用我现在的容颜来攻讦我,又怎么知道我的过去。

况且,真理佛法与容貌何干。

正即是正,邪即是邪!”寇谦之突然眉头一皱,拖着长调说道:“无量天尊!一个倭国僧人怎敢污蔑本道!本尊有云:道以中和为德,以不和相克。

是以天地合和,万物萌生,华英成熟;国家合和,天下太平,百姓安宁;室家合和,天垂福庆,父慈子孝……”这时皇帝满目崇敬的神情,突然之间嘴角一抽,大喝一句:国师说得好!还是沙门灭的太少!我这时也没得功夫和寇谦之计较,忿然转过身来,眼含着热泪,用颤抖的声音向皇帝说道:陛下,佛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何您终不开窍?您说天下沙门灭的太少,怎知普天之下唯有佛法才是正道。

哪承想寇谦之立刻挥起宝剑开始唱到:望天空金风浩荡,看大地绿树葱茂……俺本是英灵转世,举国法替天行道……要保我大魏江山,不让外夷人崇佛灭道……刚吃罢龙肝凤脑,才饮干玉液琼瑶……那皇帝老儿还不知已被人家戏耍,连声称赞:好好好!妙妙妙!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忽有斥候来报,长安一寺发现大量兵器,守将怀疑沙门欲与反贼同谋。

我心里一沉,知道大事不好。

果不其然,皇帝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屠杀长安沙门,焚毁一切经像,在天下禁绝佛教。

我仰天长啸,看到长空中煞气东来,把洁白的明月都染成了可怖的紫色。

(——老人家,请千万要节哀啊......寇谦之、崔浩之流确是几个欺世盗名的渣滓,可是请相信我,自古到今,大部分中国道人,都是正直的君子,不齿于这种恶劣的行径......)尾声从那以后,我深知无法面对长安城内死去的冤魂,决定隐姓埋名,游走他乡,用一生弹唱的苦行,为自己的愚蠢赎罪。

同一年,南方的刘裕举兵北伐,披着宗教的外衣屠戮无数,打着恢复中原的旗号使北方赤野千里。

不知道那位满怀壮志的寇谦之,下辈子是不是也脱光了这国家博爱的外衣,令这国家接受他赤裸裸的宗教真理?大时代沧桑,还有多少像他一样所谓的宗教战士,一遍遍重演着他强暴的作为?但请让我唱罢!暗夜里,孤舟随风飘荡,尽管情急切,总看不见前面云山。

世途风浪何太急,几时方登彼岸?莫忧、莫念,黄柯一梦犹未醒,千年韶华已消散。

前人悲歌成金曲,后人何必空嗟叹?唯有真在梦中,始见暗夜明月。

(完)注:①篇首的曲词改编自千代野的著名禅诗,原诗如下: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圆满,期望脆弱的竹子永远不会断裂。

然而顷刻之间,桶底塌陷,从此再没有水再没有水中的明月,而我的手中是空。

②篇尾的浪花节曲词,改编自林启彦译《三十三年落花梦:宫崎寅藏回忆录》③文章部分情节参考牛津大学《津渡》杂志创刊号文章④文中部分语言引自或改编自《中国哲学史》,郭齐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⑤文中有关人物、情节、时间,与真实情况并不完全符合。

第二部分:笔记要点总结A 佛教部分(隋唐以前)一、佛教传入1、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2年),博士弟子景庐接受月氏国使臣口授《浮屠经》,佛教确定传入中国。

2、东汉末年,由上流社会进入民间,佛教已经在中国流行。

二、与道教及儒家的竞争1、东汉时期流行老子化胡说,汉末三国时期,佛教界提出反对。

2、《三破论》通过汉语翻译攻击佛教。

刘勰通过《灭惑论》进行反驳。

3、儒家与佛教基本达成共识,双方在大体方面没有根本性矛盾。

而在细节方面(如沙门对君王行跪拜礼)的问题有一定冲突,代表: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三、六家七宗1、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合称六家七宗。

其中本无宗、心无宗、即色宗是主流。

2、本无宗:代表人物:道安,接近于王弼的“以无为本”。

讲求“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以及“一切众法,本源空寂”。

3、心无宗:支憨度,强调“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

”4、即色宗:支道林、支遁:“色不自有,即色而空。

”四、僧肇(384—414)1、不真空论:现象(因为)不真→(所以)空。

2、物不迁:万物不变。

“求静于诸动,动静未使异也。

”每一刻都在每一颗独立存在。

3、般若无知又无所不知。

即“圣人抛却了世俗知见的羁绊,就可以由无知达到无作不知的境地。

”五、竺道生(355—434)信奉大乘涅槃佛性学说1、佛性说:“性本是真,举体无伪”一“阐提”人皆有佛性2、顿悟说:理论依据来源于鸠摩罗什翻译的的《十住经》。

真理属于本体,与渐修的现象属于两个层面,真理也只能一步一步的顿悟。

六、慧远(334—416)1、法性说:无性之性谓之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