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现状中的_省略_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生存现状研究为例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 第4期2009年8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1Xi′an U niv.of Arch.&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1 No.4
Aug.2009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现状中的
防灾避害策略研究
———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生存现状研究为例
张 倩1,2,李志民1,2,冯 青1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陕西西安710055)
摘 要: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城市的建筑安全影响巨大,尤其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其密集居住的现状,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在震灾中受到严重的威胁.街区未来的良性发展是既要保持原有的传统风貌,又能够有效地防灾避害.本文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在对现状调研基础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和总结了在此次震害中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保障未来街区的居住安全、整体保护与良性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防灾避害;传统民居院落;生存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930(2009)0420537207
1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密集居住现状与地震灾害
1.1 5・12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安全的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陕西省也在重灾区之列.此次大地震在建筑物方面破坏巨大,这也同样涉及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陕西省文物局的有关统计结果了解到,省内有56处文物保护单位出现灾情,308件可移动文物受损,不可移动文物中以古建筑类受损严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各地建筑环境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密集居住现状与地震灾害的影响
除了那些重要的历史文物之外,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建筑密度极高,大多数房屋建筑质量低下,安全疏散通道被堵塞,虽然震害中尚未发生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现象,但是高密度的居住现状,导致地震发生的短时间内,人员无法疏散到安全地带.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之下,拥挤、混乱同样危及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历史街区中的高密度居住现状发展到今天源于多年的累积,在平日没有灾害发生时人们已经对于杂乱无序的街巷院落处于麻木状态,建筑质量的低下除了影响居住舒适性,并未涉及到人们的安全问题.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房屋倒塌现场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些城镇地区的建筑环境与很多历史街区相似,建筑往往并未按照规范要求保留安全建筑间距,即使结构寿命可以长达近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在8级地震的摧毁之下同样大量倒塌,密集建造的结果造成相邻的建筑倒塌后互相叠累,对于人员的逃生造成极大地障碍,更何况历史街区中大量私建的质量低下的砖混房屋,在灾害面前更是缺乏抵御灾害的能力.本次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敲响了建筑安全重要性的警钟.居安思危,对于众多历史文化街区高密度的居住现状,我们应该关注其建筑本体安全性和环境逃生安全性的问题,这是我们以往容易忽视的内容.以此为契机,通过对历史街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居住现状成因,是今后可以有力解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密集居住现状的重要前提,对于保障这样的城市区域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刻
3收稿日期:2008212213 修改稿日期:2009206219
基金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QN08)
作者简介:张 倩(19712),女,湖南芷江人,副教授,规划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及居住环境规划与设计研究.
不容缓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区域的密集居住现状,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违章建设严重
多年以来,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始终介于保护与发展的夹缝中.虽然幸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的保护,但是实际投入的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当地居民为了改善生活而进行见缝插针的自发建设,建筑本体缺乏结构安全性保障,建筑之间也根本不考虑留出安全通道的距离,形成了街区内高密度、高容积率、低绿地率的现状.尤其是在本次大地震的影响之下,根据本文所调研街区的数据显示,约有半数以上的房屋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害,有些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建筑最终倒塌,使得居民生命财产和历史文化遗迹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1.2.2 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匮乏
受到建设条件的限制,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普遍匮乏.上、下水设施不完备,天上下大雨院内小河流,电线如蜘蛛网密布,供电线路衔接混乱,消防、救灾通道不畅.在此次地震中,由于过高的建筑密度和低下的建筑质量,混乱的交通状况,开阔场地避难场所的缺失,以及极度匮乏的防灾减灾设施,使得历史街区生存环境中的危机凸显.
1.2.3 时代发展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追随新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老的历史街区,旧屋仅由老人留守.空闲的房屋以出租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为了追求出租房屋的利益,街区居民拼命私建增加建筑面积,这种不顾街区土地开发强度的盲目扩建,导致了街区的高密度复杂居住现状.在此次震害当中,由于居住人口众多,人们无法在最短时间内都通过狭窄的巷道逃离到安全的开阔地,使得一旦发生房屋坍塌时的逃生机率大大下降.
正是以上的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的现状,对于在震灾中的避害施救十分不利,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密集居住现状中的防灾避害研究十分必要.
2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的密集居住现状及问题
图1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土地利用现状
Fig.1 Existent actuality of t he land use in steles forest historical district in Xi ′an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集居住、旅游、商业、文化为一体,是西安城内著名的旅游片区.但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街区居民各种违规自建行为的普遍,造成街区内严重的高密度居住现状,在本次地震灾害中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文物建筑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该街区现状资料的调研分析,初步总结了在此次震害中传统民居院落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防灾避害策略,为该街区未来的整体保护规划提供了研
究基础.
2.1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整体现状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内围绕着重要的历史遗迹———碑林博物馆有
大量的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以及众多经营碑帖篆刻、古玩字画、匾额
装裱、笔墨纸砚的商业门店,是极富西安古城特色的地段.街区南依西
安古城墙、北靠东木头市街,西临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及安居巷,东临
柏树林街,街区现状占地11.68hm 2,共有居民1420户,人口4240
人,在整个街区中,传统民居居住用地613hm 2,文物古迹用地2167
hm 2,文化娱乐用地0.23hm 2,商业用地0.46hm 2,行政办公用地
0111hm 2,道路广场用地1.91hm 2(见图1).街区内以居住为主,密度
极高,许多院落建筑密度高达70%~80%,多条主要巷道尚未与城市
市政管网连接,无法保证上下水、供热供气等设施入院,居民私接电器
走线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私建的建筑质量低下,既无合理规划,更无
相应的科学设计保障,建筑质量的安全隐患非常严重.受到这次地震
的影响,很多加建的房屋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安全性能十分低下,严重影响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危及到其周边现存的历史建筑遗迹,亟待在搞清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整治计划.
2.2 街区主要院落类型
根据典型实例调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的院落按照现状使用功能
835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