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惯性,能够列举生活中相关惯性的现象

2、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难点: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小车、木块、纸条、玻璃板、象棋子、杯子(内盛水)、硬纸板、鸡蛋。

学生:斜面、小车、木板、棉布、毛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看两张来自生活的图片(多媒体投影):

①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

②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研究相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投影: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它的探究历程。

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二、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能够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他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伽利略才提出了新的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你同意谁的观点呢?请各小组自主探究。

投影:自主探究提示:

(1)观察课本第44页图12.5—1,想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2)结合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怎样能够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②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速度有何变化?

所以,你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和物体受力之间可能有什么

关系?(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实行了研究,你同意谁的观点?

2、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师:你是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还是同意伽利略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生1:静止在课桌上的书,用力一推由静止变为运动,不推,重新变为静止。可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生2:骑自行车时我们停止蹬车,车仍然继续运动;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掷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向前运动,可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疑难解析,评价激励

师:爱因斯坦曾把一代一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破案过程,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向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光凭经验来做判断常常是靠不住的,在探究运动原因的“侦探小说”里,亚里士多德正是因为凭借生活中明显的线索引出了错误的判断。

师: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交流。

生:自行车停下,停下不是没有受力,而是受到了摩擦力才停的。所以,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摩擦阻力。

师:现在假设你是伽利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推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案”?师:物体不受力时能否继续运动需要实验来验证。

三、牛顿第一定律

1、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

投影:温馨提示

1、明确探究实验的对象、条件:要探究运动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会怎样,实验时我们应该把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应观察运动的物体在不受(阻)力时运动情况,你打算怎样创造“不受(阻)力”实验条件?

2、结合课本,分析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

思考:(1)为充分“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每次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

(2)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4)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设想一下,如果水平面充足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

(2)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师:下面请**组来展示实验计划与实验方案。

生:我们知道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有的,我们能够使物体受力逐渐减小,观察物体运动情况,进一步推理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实验时我们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进一步推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我们设计的实验表格:

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选填“大”“较小”或“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选填“短”“较长”或“很长”)

毛巾

棉布

木板

师:我想问一下,实验中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生:为了让小车的起始运动情况一样,也就是小车的起始运动速度相同。

师:很好,同学们的方法很精彩。通过观察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推理得出小车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的方案实行实验,实验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2、实行实验

师:同学们注意了,老师发现有几个组的小车不是沿直线下滑。

那几个组的学生都在频频点头。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

学生交流讨论。

生1:可能是小车的前后轮不在一条直线上。

生2:可能木板表面不平。

生3:小车的前轮在滑行时运动。

师:同学们思考得很全面,那该怎样解决呢?

生1:换小车。

生2:用光滑平整的木板。

生3:让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师:很好,那我们按照改进的方案重新做实验,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学生继续实验。

3、展示探究结果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实验,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展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投影实验结果:

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选填“大”“较小”或“最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选填“短”“较长”或“很长”)

毛巾

棉布

较小

较长

木板

最小

很长

生: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视频观看:当前的一项体育项目——冰壶球运动,因为球运动过程阻力很小,能以几乎不变的速度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