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
2、价值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 a.态度经历五级水平的变化发展,即
接受 反应 评价 组织 性格化 b.当价值标准经过成为个人性格系统中的稳定态度时,才 能称为品德。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
一、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
1、顺从 2、认同 3、内化
二、态度学习的条件
A、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 2、认知不平衡 3、智力水平 4、教育程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品德是性格的一个方面,是性格中具有道 德评价意义的核心
二、品德的构成: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 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命题、规则等。
2.道德情感: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面引起的一 种内在体验,道德情感一这是道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 向和心脏,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的内部动力时成 了道德动力;
➢ 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 心理学一般把态度定义为一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 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 应”
(二)、态度的构成
认知成分
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 或命题有关
态度的成分
情感成分
与伴随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 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行为倾向 成分
4.人们有时难以从外显的为推断出一个人内在的真实 态度
第二节 品德的概述
一、 品德的性质
品德或称德性,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 道德有关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 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品德 的定义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 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 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其形成和改变是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a.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b.高中阶段的品德趋向于成熟(高中生品德发展进入以自律为主的
阶段);
五.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A.同点:
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质性的,二者结构都是由认识、情感、行为 三方面构成。
B.区别: 1、所涉及的范畴有别 a.态度涉及的范围更大; b.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陈伟品
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
(三).态度的影响因素和判断:
1、倾向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 系的影响。根据各成分的强度、范围或包含的内容,可 以区分出一个人同另一个人在态度上的差异;
2.根据各成分的强度、范围或包含的内容,可以区分出 一个人同另一个人在态度上的差异;
3.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态度,既可以分别考查态度的三个 成分,也可以同时考查态度的三个成分;
四、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和言行一致性: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使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b.自我意识增强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c.道德行为习惯进一步巩固逐渐形成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 的行为习惯。 d.品德的结构更为完善,逐渐成德发展的特点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例如: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2、 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2—5岁); b、权威阶段(6—8岁);
c、可逆性阶段(8—10岁); d、公正性阶段(11—12岁。
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 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 盾,是支配行为的力量。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更因为道德行为体现了人类行为的高度复杂性,道德行为是 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人的品德不是道德认,道德情感、道德 意志、道德行为的堆积,品德的这四个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成 分
总结教学启示
一、 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两类学习: 1、观察学习: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 .生成过程; d.动机过程。
二、亲历学习;
三、观察学习效应: a.习得效应; b.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 c.反应促进效应; d.刺激指向效应; e.情绪唤醒功能。
13.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本章要点
态度的概述 品德的概述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的性质
(一)态度的定义:
➢ 行为特征来看:态度往往表现为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 接受与排斥,是在特情境下以特定方式反应的内部准备状态。
➢ 态度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表现在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 为。
B、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集体的影响。
三、品德不良的转换
品德不良:是指个体具有的、不符合道德要求的 品质,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出现道德法律。
醒悟阶段
转换阶段
转变阶段
自新阶段
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策略
1、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规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小组道德讨论 7、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