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两大研究方法:思辩与实证 一 两大研究方法 思辩与实证 1.思辨即抽象思维,主要有演绎,分析和比较等, 演绎即从概念到概念,从判断到判断进行思维, 从既成的一般性理论推导出个别性结论. . 2.实证是从事实出发,力求以自然科学的缜密 系统和严格的理性精神来进行研究,当代的实证 既是对经验和事实的推崇,又尊重思辩方法,是 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三 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可能带来结构性失业增 多、西方文化涌入、敌对势力渗透等问题,可 以预测到犯罪特别是经济领域的犯罪会日趋严 重,如侵吞国有资产的犯罪增多,权力“寻租” 行为产生变种,经贸往来中的犯罪将会突出, 走私犯罪以新的形式出现,金融领域的犯罪将 会升温,不当竞争行为加剧,高科技犯罪增多 等。
三 犯罪空间 1.社会功能化的犯罪空间 2.案件频发场所 3.案件高发地段
四 犯罪侵害 1.侵害对象的特征 2.侵害对象与犯罪人的关系
五 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的人数构成 2.共同犯罪人员状况及相互关系 3.团伙犯罪的特点 4.犯罪团伙成员关系和地位 5.犯罪团伙成员的主观认识 6.犯罪集团
第九章 犯罪类型
(二)现代的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阶级斗争理论 3.矛盾冲突理论 4.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 5.本能异化论 6.综合动因论 7.四维结构犯罪原因加犯罪场论
二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1.犯罪人类学理论 2.犯罪生物学理论 3.犯罪心理学理论 4.犯罪社会学理论 5.犯罪政治学理论 6.犯罪经济学理论
三 内容体系 (P16-17) 1.绪论 2.犯罪现象 3.犯罪原因 4.犯罪对策 5.几种重要的犯罪
第三章 主要的犯罪观
一 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观及代表人物 意志自由论 贝卡利亚等 二 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观及代表人物 行为决定论 龙勃罗梭 菲利 迪尔凯姆 三 马克思主义的犯罪观 1.根源与本质 2.社会危害及控制
(2)负效应有: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易使人不择 手段而违法犯罪,其竞争性增强了利己性,其 自主性使政府监督权减弱,其开放性带来的大 流动为犯罪提供了诱因和条件,其盲目性和自 发性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3.犯罪率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目前的社会转型造 成了社会控制力量的减弱社会控制出现了过渡 性失调的局面,而经济发展与犯罪率增长并没有 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体系
一 研究对象 (P5-7) 1.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 广于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反社会行为,即扰 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刑法中 的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违纪行为、 罪错行为、过误行为、不道德行为等.
二 犯罪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P18-20) 1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包括 研究对象、犯罪概念、目的、重点、 学科范畴等都不同.) 2.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的关系. 3.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4.犯罪学与劳动改造学的关系. 5.犯罪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二 犯罪成本与犯罪动机 1.犯罪成本对犯罪动机的影响 2.三类犯罪成本对犯罪动机的作用
三 犯罪目的 1.犯罪目的的分类 2.主体认知与犯罪目的 3.过失犯罪
第八章 犯罪行为
一 犯罪手段 1.总体状况及演变趋势 2.不同类型犯罪的手段 (1)暴力犯罪手段 (2)智能犯罪手段
二 犯罪时间 1.犯罪行为时段 2.犯罪行为季节性 3.作案时间与连接作案期间
第一篇
绪论
一 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二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三 主要的犯罪观 四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 概念 (P2-4) 1.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 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 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从学科渊源讲,犯罪学脱胎于刑法学, 归流于社会学,我们称其为刑事社会科学.
第六章 犯罪人
一 性别构成 1.男女犯罪人的分布状况 2.男女犯罪人犯罪类型比较 3.男女犯罪人犯罪目的比较 4.男女犯罪人作案场所和手段比较 5.男女犯罪人犯罪劣迹及前科比较 6.男女犯罪人犯罪对象比较
二 年龄构成 1.老中青犯罪人年龄分布状况 2.犯罪类型比较 3.犯罪动机比较 4.作案手段比较
第十五章 综合治理社会治安
1、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是我国基本战略方 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对策。 2、含义:领导问题;力量问题;手段问 题;对象问题;目的问题。 3、基本特点是:综合性。
4、 建立预测、预防、处理和改造的工作 体系。 (1)科学预测是必要前提和重要组成部 1 分。 (2)预防是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 (3)依法处理是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 (4)改造是最后一道工序,是治本的 重要措施。
二 被害人学的研究 1.初期的研究以探明与犯罪有关的被害 人为主题,注重犯罪原因中被害人的参与, , , 如门德尔松根据犯罪成立过程中,被害人 , 的有责性及过错,将被害人分为五种类型. 2.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被害人的保护. (了解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 其权利和义务)
三 对犯罪被害人补偿救济的探讨 1.犯罪被害人的补偿制度,是为了补偿犯 罪被害人,而以公共基金的方式支付金钱 , 的制度,又称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 , . 2.意义:通过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回复 由于发生犯罪而失衡的法秩序及国民对 刑事司法的信赖,由此而安定社会. 3.补偿救济的范围和方式 (有选择性)
二 犯罪学产生的原因 (P3) 1.犯罪形势严峻,寻求刑事镇压之外的治 罪之策.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其提供 了理论前提.
三 特点 (P7-12) 1.研究的是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本质、 特征和规律. 2.重在穷究犯罪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 标又治本. 3.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制.
第十七章 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一 预测 1、预测工作的进展 2、预测的根据和意义 3、预测的种类和内容 4、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二 预防 1、重要性和可能性 2、基本原则 3、体系 (1)狭义的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 和社会预防。 (2)广义的包括社会预防、治安预防 和刑罚预防。
第十八章 对违法犯罪人的处理和 改造
二 犯罪场的构成内容 1.时间因素 2.空间因素 3.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 4.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
第四篇 犯罪对策
第十五章 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系统工程 第十六章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第十七章 犯罪的预防和预测 第十八章 对违法犯罪人的处理和改造 第十九章 累犯、惯犯和再犯 第二十章 被害人及其补偿救济
三 职业构成 1.不同职业的犯罪主体状况 2.职员犯罪 3.在校学生犯罪 4.企业职工犯罪 5.农民犯罪 6.城市个体经营与各种城市职业的犯罪 7.城市无业人员的犯罪
四 外来犯罪人 1.犯罪类型的特点 2.犯罪行为特点 3.外来犯罪人对犯罪的认知状况
第七章 犯罪动机
一 犯罪动机中的经济性因素 1.犯罪人的经济收入与犯罪动机 2.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的犯罪人经济收入 与犯罪动机 3.犯罪人对自身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 4. 犯罪人的主观评价和犯罪动机
第二十章 被害人及其补偿救济
一 被害人学的产生及意义 1. 在二战后兴起,被害人学是以科学地探讨在 犯罪发生时,被害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被害人 的态度与诱发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加害 人和被害人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等为目的的 学问 2. 意义:(1)揭示犯罪的实态,将其成果应用于对 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追究,并为预防犯罪提供了 有益的资料.(2)保护被害人,使其得以切实的补 偿和救济.
二 现状 在此主要是理解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 1.八十年代末以前,有“正比论”、“同步论”、 “代价论”和“反比论”等;八十年代末以后, 分析更为全面多元,如“远正近负效应论”、 “社会控制中介论”等。 2.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效应: (1)正效应如生活水平提高使因贫困的犯罪减 少,法治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转型使矛盾暴 露从而得以尽早解决等;
第十一章 犯罪原因概述
一 犯罪原因是一个系统 二 犯罪原因的等级 三 犯罪原因的共性与个性 四 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
第十二章 四维结构犯罪原因
一 犯罪的社会原因 1.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原因 2.社会意识方面的原因 二 犯罪的个体原因 1.个性心理结构特征与犯罪 2.个体人生观特征与犯罪 3.犯罪动机
三 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关系 1.在宏观上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2.在微观上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之间 的关系 3.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连接点是意识.
第十四章 犯罪场
一 犯罪场与犯罪 1.犯罪场是指犯罪原因产生发怒子效应的 特定领域,或者说,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 为的特定领域. 2.犯罪场不是犯罪原因,但它是发生犯罪 必不可少的条件.
5、完善党政领导的协调机制。 (1)必要性和重要性 (2)构想:建立协调机构;制定协调 准则;提高协调功效
第十六章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一 刑事政策 1、含义 2、刑事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3、轻轻重重的国际趋势 二 刑罚 1、刑罚的本质 2、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谦抑性
三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 1、含义 2、体现 3、意义
第十三章 犯罪原因结构的内在关 系
一 犯罪社会原因结构的内在关系 1.生产力状况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 的地位. 2.生产方式结构原因与社会意识原因的关系. 二 犯罪个体原因结构的内在关系 1.两者所处的地位和层次各不相同 2.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人生观特征存在控制与 反馈的内在关系.
第十三章 犯罪原因结构的内在关 系
一 处理 1、方针 2、具体措施 (1)社会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纪律处分 (3)工读学校 (4)行政处罚 (5)刑事惩罚
二 改造 1、可能性和艰巨性 2、自我改造 3、教育改造 4、劳动改造
第十九章 累犯、再犯和惯犯
一 概念 1、累犯和再犯的概念 (1)刑法上的一般累犯 (2)刑法上的特殊累犯 2、累犯的种类 3、惯犯的概念和形式 二 特点 三 处罚
具体的研究方法: 二 具体的研究方法 (P23—36) 1.犯罪调查 2.犯罪统计 3.比较论证 在具体研究中注重电子计算机的运用.
第二篇 犯罪现象
犯罪的历史、 一 犯罪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二 犯罪人 三 犯罪动机 四 犯罪行为 五 犯罪类型
第五章 犯罪的历史、现状及 趋势
一 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犯罪的发展变化历史分为四个时期: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犯罪呈急剧下降的发 展趋势.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罪呈大起大落发展 趋势. (3)十年动乱时期,犯罪呈大幅度增加的发展趋势. (4)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来,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 进入八十年代前三年,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率高达 70%-80%.
一 犯罪分类 1.国外近代的犯罪分类 2.我国当代的犯罪分类 (1)刑法学的犯罪分类 (2)犯罪学的犯罪分类
二 侵财犯罪 1.主体状况 2.时空特点和犯罪手段
三 杀伤犯罪 1.主体分析 2.行为特征与发生规律
四 性犯罪 1.性犯罪人状况 2.性犯罪特点和规律
五 经济犯罪 1.经济犯罪主体的结构 2.经济犯罪的特点 3.经济犯罪的主观因素
六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1.主体结构与生活状态 2.犯罪行为特点与运行方式 3.犯罪动机与相关因素
第三篇 犯罪原因
一 二 三 四 五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 犯罪原因概述 四维结构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结构的内在关系 犯罪场
第十章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
一 中国犯罪原因理论 (一)古代的理论 1.社会进化和犯罪 2.法律与犯罪 3.贫困和犯罪 4.欲求与犯罪 5.人性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