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摘要】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中医药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321-0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病变,表现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可归入中医学的“噎膈”、“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 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re的中医病名
目前re在科研和临床中尚无统一、规范化的病名。余彩珍等[1]认为就其临床表现描述re应属于中医之’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王贤斌等[2]认为re的主要症状是与体位改变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疼痛,故可按胸痛辨证论治。1997年3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o疾病部》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瘅“,与re十分相似,但目前还未普遍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
2 re的病因病机
王唏显等[3]认为re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传变特点;痰浊血瘀是其最终结局。李春婷等[4]认为在re的发病中,脾虚失运是本,肝胃气逆是标,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是re病机的关键。段国勋等[5]认为re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肺,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马银成等[6]认为是外邪入侵,食滞肝郁等原因,使胃气郁而不降,胃郁日久,易从阳化热,中焦气滞,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从而导致胃气不降,湿热中阻。金庆灼等[7]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损及脾胃,久则脾虚胃热,水谷不降反随胃气上逆所致。吴志宪[8]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两脏。病机多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脾虚湿盛,痰浊内生;或肝脾失和,中焦壅滞,邪郁胸膈,气机升降失常。
3 re的治疗
3.1 辨证治疗:对于re的中医辨证分型,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临床分型论治较为混乱。陈江宁等[9]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102例病人辨证分型为肝胃郁热、胃阴不足、气滞血瘀3型,其中肝胃郁热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胃阴不足型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启膈散加减。有效率分别为91.2%、
90.0%、81.8%。郝娅宁[10]等把re辨证分型为三个证型,肝胃不和型,方用匀气汤ⅰ号(白芍、枳壳、柴胡、法半夏、川连、吴茱萸、炙甘草);脾胃虚寒型,方用匀气汤ⅱ号(匀气汤ⅰ号加苍术、紫蔻仁等);肝郁化热型,方用匀气汤ⅲ号(匀气汤ⅰ号吴茱萸减半,加龙胆草、焦山栀、元胡、大黄等)。分组治疗re42例,疗程4周,症状缓解率3组平均为81.8%,其中肝胃不和组82.6%,脾胃虚寒组76.7%,肝郁化热组38.0%。林小武[11]将48例re辨证分型为肝胃郁热、痰瘀结胸、脾虚邪实3型,其中肝胃郁热型以柴胡、白芍、法半夏、黄芩、旋覆花、枳壳、丹参、蒲公英等组方,治疗20 例,有效率达100%;痰瘀结胸型以全瓜蒌、枳壳、丹参、蒲公英、当归、法半夏等组方,治疗17例,有效率为94.1%;脾虚邪实型以太子参、大枣、茯苓、丹参、蒲公英、当归、清半夏、郁金、枳壳、桃仁、陈皮、炙甘草、生姜等组方,治疗17例,有效率81.8%。田波[12]将38例病人辨证分为4型;脾胃虚寒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气犯胃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肝胃郁热型用化肝煎合左金丸;胃阴不足型用一贯煎加减,结果总有效率为89.47%。张琼英等[13]引用涂福音教授的观点,将re辨证分为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5型,临床治疗取良好的疗效。李文[14]把106例病人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痰气交阻、脾胃虚寒和脾胃阴虚5型。其中肝胃不和型采用疏肝理气、降逆和胃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清热通降、芳香化湿治疗;痰气交阻型采用开胸理
气、化痰畅咽治疗;脾胃虚寒型采用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治疗;脾胃阴虚型采用养阴益胃、甘凉濡润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3%。黄贤樟等[15]认为re病机关键在于胃气上逆,酸水泛溢,提出降逆制酸的治疗大法,并根据病人体质、饮食、病情等因素的差异和临床症状的不同,将本病分为寒邪客胃(丁香柿蒂汤)、胃火上逆(竹叶石膏汤加味)、湿痰内阻(藿朴夏苓汤、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食滞胃腑(保和丸)、肝胃不和(柴胡平胃饮)、胃阴不足(麦门冬汤加味)、脾胃阳虚(丁蔻理中汤)7型论治。
3.2 专方治疗
3.2.1 和胃降逆为主的基础方治疗:朱生樑等[16]用丁香降气
汤(由丁香、柴胡、枳壳、旋覆梗、代赭石、太子参、川黄连、吴茱萸、甘草等)治疗re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丁香降气汤),对照组30例(予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0%,胃镜下食管炎症总有效率80.0%;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0.0%,胃镜下食管炎症总有效率
83.3%。龚雪康[17]用加味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制半夏、黄芪、竹茹、三七)8周为1个疗程,治疗re50例,对照组使用吗丁啉,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除吞酸外,其他各项单项症状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
3.2.2 清热祛湿为主的基础方治疗:马银成[18]用蒲公英、茵陈、白花蛇舌草、瓜蒌、茯苓、白术、白芍、黄连等组方,治疗re30
例,疗程1个月,总有效率93.33%;王少龙[19]用泻肝抑酸汤(黄连、黄芩、吴茱萸、蒲公英、白芍、延胡索、沙参、麦门冬、炒莱菔子、瓦楞子),治疗re48例,总有效率93.7%,高于口服雷尼替丁胶囊和多潘立酮的西药对照(83.3%) (p <0.05)。
3.2.3 疏肝理气为主的基础方治疗:郑发顺[20]用柴胡舒肝汤
加减(柴胡、芍药、陈皮、枳壳、炙甘草、川芎、白芨、内金、香附、法夏、代赭石)治疗re101例,对照组用吗叮啉、硫糖铝,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3.80%(61/65);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3.3% (30/36)。朱晓燕等[21用]疏肝和胃汤(柴胡、枳壳、旋覆梗、代赭石、白芍、川黄连、吴茱萸等),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35例,疗程8周,总有效率为82.86%(29/35),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宋海波等[22]将156例re病人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中西药组96例,中药组中脾胃虚寒型用自拟方食管炎1号(丁香、白豆蔻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九香虫随症加减)。胃内积热型采用食管炎2号(酒黄连、吴茱萸、随症加减);西药组用洛赛克20mg,每日1次,反酸明显者加用吗丁啉10mg,每日3次;中西药组用以上中药及西药,4周后复查,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中药组(76.9%)和西药组(80.0%)(p<0.01)。陈培琼等[23]将60例re患者平均分为两组,ⅰ组予(乌贝散加味)和西沙必利,ⅱ组单予西沙必利,疗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