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校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校训

校训,何谓校训?乃一校之道,一校之魂。概之以数字之内,而为之训。然所训为何?体耶?肤耶?弗然!鄙之见,一校之训,所训当为校风,学风,学者心也。若无训之,则此二风一心不正,不正者则学无方,行无理,社不安,国不宁!故而数字校训莫可轻视之。

吾校之训为“博学明理,立志笃行。”其意为何?

《晋书儒林》曰:“博学是以明道,前虽不至,其以博士征之。”博学为基,意在“明道”。或无广博之学,怎晓警世之理?又岂可谈道?“博学”为术,为法,“明道”为吾等所求。今古圣贤,彼等所授之道来源为何?然因其博古通今。广之学,则明理多也,后方寻德求道。且博者,亦具博大宽容、兼收并蓄之意。是故吾等师生当博采众长,深吾所学,精吾所知。

“明理”:《朱熹集传》:“明,谓明于理”。《淮南子·时则》“天地乃明。”,高诱注:“明,理。”,《新书·六术》——道德说:“明,德之理也。”,《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今意为明事理,明情理、明哲理、明法理、明道理、明学理。明理者,学理精通、事理明了、文理顺畅、明辨是非。

“砺志”:语出汉班固《白虎通·谏诤》“砺志忘生”。《山海经·中山经》“阴山多砺石”,《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砺行,乐道好古。”,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志”之“砺”原为砥石之意,引以磨砺、磨练之意。“志”于《说文解字》解为“意”,亦有意志之意。励志者,当如孟子所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身坚志远何事不可为之?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笃行”之“笃”者,谓曰性以忠贞,行以为安,意以专一,坚持不懈。“行”者,谓曰践行之。故笃行者,当立志而坚行,不失本心,方可达己志成所欲。

博学方可明理,励志方可笃行。且夫为师者无博学则无以为师,无理者不可育人,少励志则无以成器,乏笃行则无以为事。然今人所谓博学,皆以名利为引,所求非为明道而为求名逐利。而所明之理亦为获利之理,视利即为理,如此何有明可言?理偏则志亦为利所充,为利所缚,岂有远大可言?岂能以砥砺之?如此,行又怎可能正?呜呼!世疏世异,古德先贤之风难见矣,然吾辈切不可随波逐流,当重拾贤圣之风,莫使博学明理励志笃行成数字空言。

八字之训,心莫离之,校训于外,心训于内,博学明理,励志笃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