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课时作业(2)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3.北宋中期,“三冗”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A.定期考核官员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D.慎选地方官吏

5.王安石注重培养人才,主持编纂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其中的“三经”

是指①《诗》②《书》③《周礼》④《易》⑤《春秋》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6.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积贫——富国之法 B.积弱——强兵之法

C.“三冗”——取士之法 D.保证时间——免役法

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

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A.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C.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D.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8.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 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

10.下图反映了王安石的新法主要触犯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A.大官僚、大地主 B.皇帝

C.平民百姓 D.小商人

11.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12.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1)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6分)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1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

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

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

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青苗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乙: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18分)

(3)根据上面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4分)

北宋王安石变法试题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属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理解材料。转运使是北宋时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北宋政府为筹集军费,纵容土地兼并,目的是镇压“盗贼”和平定“边境扰动”。解题关键要将选项与材料有机结合进行分析。答案:C

3.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④和“三冗”局面的出现无直接联系,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答案:D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恩荫制”是宋朝官员子弟除科举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升官途径。庆历新政严格“恩荫”制,使官员子弟的升官途径大大缩小,直接限制了官僚特权,所以选B。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作了新的解释,主持编纂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故选A。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结合变法的影响可知A、B、D对应正确,“三冗”造成积贫积弱局面,而取士之法的目的是保证变法顺利进行,以选拔人才。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