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2.6.1金属化合物的测定一 -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光光度法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 的吸收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按波长不同分为三个 光区:
10nm ——— 400nm ——— 780nm ——— 300μM
紫外光区
可见光区
红外光区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在可见光区,波长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
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Ax Cx
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光源
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
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 发射185~400 nm的连续 光谱。
红外光区:红外灯
★光的吸收曲线: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征的吸收曲线和吸收波长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
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
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
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Hg2+; Cd2+; Pb2+; As5+; Cr6+; Zn2+; Ni2+; Ca2+; Mg2+ • 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环境毒性,是《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界定的一类污染物;
汞中毒---水俣病事件
日本水俣镇 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废水,形成甲基汞。 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经过食物链使人 中毒。 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被称为“猫舞蹈症”。 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 其中1004人死亡。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应的池 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区 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红外光区(岩盐 ,氯化银) 。
(4)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 号,常用的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5)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环境监测》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
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 存在状态:单质与化合物 • 金属性(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 不同价态离子与不同类型非金属性离子结合形成各种化合
物,产生环境中金属的不同形态 • 在环境中不会降解,以不同的价态和形态存在并相互转换
如:Hg ; Hg2CL2 ;HgSO4 ; Hg(CH3)2 • 环境中重要的金属离子: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定性、定量依据: 定性依据: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吸收峰数目和吸
收曲线的形状 方法:对用待测物的标样配制溶液进行波长扫描,
记录吸收曲线。——常用紫外和红外吸收曲线 定量依据:吸光度与浓度呈正比—做标准曲线
吸光度 A = - lgT = abc = εbc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任 一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反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 或凹面反射镜,将分 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 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ຫໍສະໝຸດ Baidu缝。
(3)样品室
★物质对光的吸收:不同物质因其分子结构不同, 它所吸收光的波长、数目及形状也不同(定性依据)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
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
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呈正比。(定量依 据)
吸光度 A = - lgT = abc = εbc=Kc T-透过率; ε-摩尔吸光系数;b-液层厚度(cm); c-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mol/L)
镉中毒---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 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 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镉中毒---骨痛病事件
一、金属监测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吸收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电位分析法
3、测定条件的选择
• 反应条件: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 M + L = ML
M待测物,L 显色剂,ML有色化合物 显色条件选择:显色剂用量;pH;温度; 显色时间;溶剂;干扰消除
• 测量条件 入射波长—吸收曲线 吸光度范围—0.1~0.7(通过调节溶液浓度、比 色皿厚度实现) 参比溶液—(调节仪器零点,消除比色皿壁和 溶剂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常用:蒸馏水、试剂空白、样品空白、掩蔽 待测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