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性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赤峰市松山区第四中学高金玉
摘要: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过分刻意追求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整,把课堂教学环节都挤满,而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活动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状态,追求一种真实、自然、民主的教学情景。学生能愉悦地思考、感悟、实践、创造,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成、体验、想象、创造、交流
今天,当我们的课程改革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悄然地更新呢?还在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吗?还怀旧地在讲台前动情地直抒胸怀、指点画面吗?反思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我们是否一次次地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我们是否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来呢?一次次地聆听教授特级大师的教诲,细细拜读教育专家们的指导理论,沐浴着课堂改革的春风,让我有了一点点豁然开朗。美术课堂教学只有注重生成性,才能使美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才能使师生互动发展。
由此,我想到了当今美术课堂教学的一种现状: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唯恐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太小,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大量信息充斥其中,繁琐的设计,使课堂花里胡哨;教者花招繁多,事无巨细,学生应接不暇,不胜其烦。试想:一幅国画中,景物纷至沓来、拥挤不堪,能算得上好的作品么?任何一堂美术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不可能让所有的教学形式都现身于课堂我们要学会取舍,要学会应对课堂的生动灵活性。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让热闹的课堂冷场,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在依据教学设计的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新的契机而进行弹性化的教学,为美术课堂创造学生自主体验空间,留足学生自主想象空间,创设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形成更多师生交流的空间。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探索,有所创造。
一、创造学生自主体验的空间
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的山水画有“马一角”和“夏半边”之称,他们往往以山水一隅或春柳初绽的山径,寥寥野枝,淡淡帆影渐行渐远于画面远处,点化了大自然的磅礴之气。正所谓“咫尺有万里之势”。同样我们的美术课堂也不必面面俱到,对于老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发现了什么,而是做一名引导者,把最甜的甘蔗留给学生自己去品尝。大可抓住主线,以点带面,以四两拨千斤,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营造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空白处真切地感受、体验并产生独特的认识。
我在执教《微观世界》时,以《微观世界》录象为媒介创设有效
情境,以放大镜为道具,以美术欣赏要素点、线、形、色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静心体验、感悟,一个反刍、消化的时空。我先从影片《微观世界》里截取一个精彩片段:呈现在大屏幕上的是一群被放大的蚂蚁世界,它们正忙碌着。学生的眼球被屏幕上放大的蚂蚁世界所吸引,发出了“拍这部片子的人真不简单”、“他们要花多长时间去观察这些小生命呀”、“原来这就是微观世界,拍这部电影的人是多么细致认真呀!”的感慨!
我让学生带上放大镜,做一回小蚂蚁,也来一次微观世界的旅行,并让他们带上美术欣赏的要素点、线、形、色去体验从蚂蚁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手以及周围的世界。
学生们带着放大镜一个个又饶有兴味地观察着,教室里安静极了……这些“小蚂蚁们”观察得非常认真。
一会儿,学生欣喜地叫了起来:“我手背的汗毛孔是一个个点”、“我手心里有一个大黑点那是一颗痣”、“拇指上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我发现掌纹的颜色比其他地方深一些,手背的颜色比手心的颜色又深一些”、“我看到手背上的汗毛是一根根直线,还有一些线纵横交错组成了奇怪的形状,我还看到手背上的脉管有点泛青色”……
师:“再用放大镜看看周围的世界,看看同学们课前收集来的‘宝贝’,又看到了什么?别忘了现在你是一只小小的蚂蚁。”
教室里静悄悄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们在沉静的观察、体验中感悟着微观世界的魅力,使课堂平添了几分含蓄与空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
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这是理想的教育境界。因为这是一种深思的沉默,一种回味的沉默;沉默也是一种参与,一种内在的参与——在沉默的外表下,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迸发。
二、留足学生自主想象空间
齐白石不摹水波,笔下墨虾却游走于清流,几笔水草好似“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徐志摩语)。欣赏中国画艺术,看是其一,想象和感受“所看”背后的,或方可体味其中的韵味。好比琴声无形,仍使听者切切。正如老子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样在美术课堂老师把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把思考留给自己,把课堂留给学生。
课堂剪影:
教师以极快的速度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孙悟空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同学们,想不想再看老师画一幅,不过这次老师更厉害,能背对黑板眼睛不看去作画。”随即教师又用毛笔蘸墨在黑板事先铺好的宣纸上随意画了弯弯曲曲的粗粗一笔:“猜猜老师画的像什么?”生:“像海马、像蛇、像路……”师:“到底是什么,老师也不知道,但老师随意的一笔却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象,可见你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想看一幅真正的画吗?想和孙悟空一样本领超群吗?”老师出示由一只鞋变成的孔雀形象,并利用课件转动那只变孔雀的鞋激发学生想象,不同的位置可以变成什么。随即教师又拿出几张用白纸剪出的鞋和用彩笔画的并在黑板上摆出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在黑板上添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老师给的越多,学生越受到限制。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灵性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心,在成人眼里“怪异”的想象力,常令我们教师自愧不如。“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在美术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给予因势利导,给予呵护学生的童心,为孩子们留足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创意无限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三、创设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留白”,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让欣赏者在艺术空白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把创作与欣赏联结起来,共同创造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我们的美术课堂也要给学生留多一些创造的空间。
课堂剪影:
走进教室,我发现讲台上的一堆学具,于是我问是谁的,请拿回去。不料却遭到同学的反对,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我明白了:原来是一位同学因数学课用铅笔、尺子、橡皮等学具拼插着玩儿,遭到老师没收而放在讲台上。
职业的本能使我觉得应进一步和学生探讨,至少看问题不要那么绝对。
“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决定不还他学具,但你们想知道老师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