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领导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
中国企业的领导力问题
——专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
本刊记者刘晓崔文官
(引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日前编辑出版了“麦肯锡学院”丛书,该丛书包括《麦肯锡方法》、《麦肯锡意识》、《麦肯锡工具》。借推广这套丛书的机会,本刊对杨斌进行了独家专访,请他就如何提升企业领导力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国企“双失”问题的解决之道
Q:就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最容易出现哪些管理和领导力问题?
A:沃伦·本尼斯等美国著名的领导力研究专家有一个基本看法,美国的组织,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管理过度、领导不足,所以他们呼吁应该重视提升领导力。如何来区分管理和领导问题呢?可以这么认为,管理更多依赖于制度,而领导则更多依赖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突出特点,是领导过度、管理不足;外资企业往往存在管理过度、领导不足的问题。在国有企业当中,则存在领导和管理“双失”的情况。
Q:为什么在国企中会存在领导和管理的“双失”?
A:管理跟不上是因为国企的管理基础薄弱。1979年之前中国没有企业,1992年之前中国没有像样的公司;而领导力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领导者一人戴着两顶帽子,一方面可以认为他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名国家干部,一纸调令可以将他此前的业绩全部抹掉。
形成和维护领导力最重要的因素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要有长期的心理契约。但在国有企业,领导者很难在一家企业做到“三长”,即“长期任职、长足思考和长远布局”。很多国有企业换了领导者之后,新任领导者不能自己搭班子,企业领导班子是上级为了寻求某种制衡,提前安排好的。这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公司的一把手可能与副手们的意见完全不一致,让一把手做什么都束手束脚,很难提升公司的领导力。所以我说国有企业存在“双失”的情况。
Q:国有企业当中,有没有在提升领导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
A:中粮集团是一个,招商银行也是其中之一,招商银行这些年在提升领导力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非常注重对分行长、支行长,进行领导力的提升培训。
如果企业不注重提升领导力,那他们就只能依赖于少数几个明星企业家。一位青岛的著名企业家曾经比喻,青岛有特别大的大树,也有很小的小草,但缺少灌木。一家企业如果只有一棵大树,缺少灌木,将是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假设这家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到年龄退休了,这家企业的领导力将无法得到传承。
Q:您刚才提到正在帮一些国有企业提升领导力,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企业为了提升领导力,具体在做什么?
A:主要在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开始认同领导力的提升。例如,中国移动在人力资源部设立了高管能力提升处,致力于提升高管领导力。
第二件事情,聘请咨询公司,做一个领导者胜任素质模型,而且在公司员工的聘用、提升、培训、奖励和流动五个方面,认真贯彻领导胜任素质模型的要求。这种模型外企几乎都有,然而在国企里却很少能够看到。国有企业以前对干部的要求是“德、廉、勤、绩、能”,但与领导者胜任素质模型完全是两回事。
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所需要的领导者胜任素质框架也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一家水务公司的胜任素质模型中,一定要包含政商敏感性,因为这家企业的很多业务都依赖于地方政府审批。而政商敏感性对一家服装企业的高管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服装行业充分竞争,政府管制也比较弱。
第三件事情,叫领导者继任计划,包括明日之星计划、管理培训生计划,还有轮岗计划、外派计划等。别小看外派计划,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都规定,外派是员工将来能够被提拔成为公司高管的前提之一。在中国银行,一名员工如果没有在驻外分行工作过一年以上,就没有资格被提拔为分行行长。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也有类似的规定,一名员工如果没有在地方分公司担任过一把手,就不能从部门经理直接提升为公司副总。
因为部门领导者很多时候不会成为最终决策者,他的领导力是不全面的。而地方分公司负责人的领导力相对更全面。中国共产党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就是将总部的原则和地方的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所谓政策基础上的经验与灵活,而这最能够锻炼一个人的领导力。
民企“人治”泛滥的应对之策
Q:您刚才说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过度、管理不足,这是否是全球民企的普遍问题?
A: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未来十年必须解决一个难题。迷信或者受制于某个明星级创业者,是这些民营企业未来的炼狱,哪怕是现在的明星级民营企业,也可能会中途夭折。
民营企业既需要练管理基本功,又需要妥善处理好领导者的传承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必须解决。在华人社会,组织领导者通常是以生理的方式传承,说白了就是不死不传。美国企业通常采取治理的方式完成领导者的传承,老一辈的领导者在恰当的时候,先从一线退居二线,然后再从二线变为企业顾问,继任者逐步上位。
Q.那么,中国民营企业的人治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A:民营企业的解决方案只有大浪淘沙,坦率的说必须由第一代创业企业家向第二代企业家过渡。过渡好了,这家企业就有可能走得更远;过渡得不好,这家企业有可能衰落甚至死亡,这方面没人能帮助他们。但我也注意到,有一些民营企业,比如万科,非常重视领导力的培养,为下一次传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Q:万科是怎么做的?它能够给民营企业提供哪些思路?
A:万科曾经从中海集团挖了很多骨干人才,并且让这些人才在企业当中真正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非常渴求人才。但引进人才之后,创业企业家还必须足够包容,在驾御企业的同时,让这些人才真正能够独当一面。
Q:其实一些民营企业也意识到了传承问题。并且看上去也已经提前储备好了人才,找到了合适的人来辅佐他的下一代。
A:我个人并不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人治问题、传承问题已经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在中国民营企业里,只要创业企业家肉体上没有消亡,他所建立起来的很多企业制度,甚至是他的办公室,他的桌子、椅子,都不能轻易调整,谁要这么做,肯定会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