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与清代考据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 朱 寿 朋 : 《光 绪 朝 东 华 录 》第 四 册 , 中 华 书 局 , 1958年版, 第4224页。
" # $ 故 宫 博 物 院 明 清 档 案 部 : 《义 和 团 档 案 史 料 》 ( 下) ,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第1327- 1328页。
" % $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中华书局, 1958年版, 第461页。
" & $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36页。
" ’ $ 戴逸: 《中国近代史通鉴— ——戊戌维新与义和团
106
运动》, 红旗出版社, 1997年版, 第384页。 " ( $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中华书局, 1958年版, 第15页。 " ) $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关键词: 陈垣 考据学 乾嘉学派 马克思主义史学
清代考据学是继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 学之 后中国古代第四大学术思潮, 既批判地总结了前人优 秀的学术成果, 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的新风气, 在中 国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考 据学家们在学术上辛勤耕耘 , 其严谨的学术精神、缜密 的考证方法、踏实的治学态度等都对中国近代学术的 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们的影响下, 后来的许多 国 学 大 师 , 如 梁 启 超 、王 国 维 、陈 寅 恪 、陈 垣 、胡 适 等 都 继承了其优良的学术传统 , 形成了20世纪 中国新考据 学派, 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陈垣是20世纪中国著 名 的 史 学 家 , 他 在 元 史 、宗 教 史 、历 史 文 献 学 等 方 面 都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学术思想的形 成、发展与清代考 据学都有着巨大的渊源, 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清代考 据学优良的学术传统, 而且在晚年树立了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完成了对清代考据学在史学指导思想上的 超越和升华。
三 、陈 垣 对 清 代 考 据 学 的 超 越 、升 华 陈垣晚年的史学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治学
道路由传统的爱国主义史学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他 回 顾 自 己 的 治 学 历 程 和 思 想 变 化 , 将 之 归 纳 为 “钱 、 顾 、全 、毛 ”, 表 明 他 由 钱 大 昕 的 考 据 之 学 , 经 由 顾 炎 武 的经世致用和全祖望的故国文献之学, 终于找到了毛 泽东思想, 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实现了对清代 考据学在指导思想上历史性的超越和升华。
( 三) “经世致用”的爱国思想。经世致用也是清代 考据学的一大特色, 无论是清初还是乾嘉时期, 清代考 据学大师们都具有浓厚的经世致用思想。清初一大批 思想家痛斥理学空谈误国, 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抨 击 朝 政 , 主 张 革 新 朝 政 以 “救 世 ”、“济 民 ”, 甚 至 将 矛 头 指向封建君主专制。乾嘉时期, 这一传统被继承发扬, 他们关注社会和民生, 努力为现实服务。钱大昕提倡 “明 道 致 用 ”, 主 张 “为 文 之 旨 有 四 , 曰 明 道 , 曰 经 世 , 曰 阐幽 , 曰正俗”[11]。段玉裁要龚自珍“博闻强记 , 多识 富 德, 努力为名儒, 为名臣, 勿愿为名士”[12]。陈垣“经世致 用”爱国思想的形成受到清学大师的巨大影 响 , 其中影 响最大的是顾炎武和全祖望的经 世致用思想。1950年 陈 垣 回 忆 道 : “九 一 八 事 变 后 , 世 变 日 亟 , 乃 改 顾 氏 《日 知录》, 注意事功, 以为经世 之学在是矣。北京沦陷后 , 北方士气萎靡, 乃讲全谢山之学以振之。谢山排斥降 人, 激发故国思想。”[13]全面抗战爆发后, 他又进一步提 倡 “有 意 义 之 史 学 ”, 欲 以 正 人 心 , 端 士 习 , 不 徒 为 精 密 考证而已, 也就是站在今天的爱国立场上认知历史, 陈 古证今, 用经世致用的思想来启迪当代人共同救国, 救 民于水火之中。
中华书局, 1958年版, 第461页。 " * $ 茅海建: 《戊戌变法史事考》, 三联书店, 2005版,
第100页。 " + $ 茅海建: 《戊戌变法史事考》, 三联书店, 2005版,
第162页。
2007年9月号上旬刊 ○ 哲学史学研究
个领域: 校勘典籍为求文本之真, 研究小学为求语言文 字之真, 考订史籍为求史实之真, 搜集佚书为求原本之 真 。清 代 考 据 学 的 这 种 实 事 求 是 的 学 术 精 神 在 陈 垣 一 生 的学术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说: “欲实事求是, 非 考证不可。”“学者以实事求是之精神, 当于细微处加之 意 耳 。 ”清 代 考 据 学 家 们 的 怀 疑 精 神 在 陈 垣 这 里 也 有 深 刻的体现, 他说: “考证贵能疑, 疑而后能致其思, 思而后 能 得 其 理 。”[ 5] 实 事 求 是 是 陈 垣 在 治 学 方 面 的 第 一 要 义 , 但他对实事求是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论述, 而是通过踏实 的 史 学 研 究 来 体 现 其 实 事 求 是 的 学 术 精 神 。陈 垣 自 从 踏 上学术研究之路, 一直到逝世, 其世界观虽经多次改变, 然其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始终都没有改变过。
( 二) “无证不信”的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家们治 学, 在治学的方法上注重证据, 凡下一断语, 必广收佐 证材料, “无证不信”, “孤证不立”。阎若璩认 为: “总之 书传如此甚多, 非得理精而证确者, 断断不宜下论断 也。”“大抵著一书, 立一说, 必处处圆通, 不至有一毫隔 碍而后可。”[6]戴震认为: “据以孤证以信其通。”“出于空 言 以 定 其 论 ”都 是 令 人 难 以 信 服 的 “未 至 十 分 之 见 ”[7]。 梁启超归纳清人的治学方法时也说 : “凡 立一义, 必凭 证据, 无证据而以臆度者, 在所必 摈。”“孤证不为 定 说。”“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 皆为不德。”[8]陈垣治学亦 高度注重证据, 主张无证不信, 毕生以考据为手段, 进 行学术研究。他的考证的方法主要来 自钱大昕 , “从前 专重考证, 服膺嘉定钱氏”。一方 面他重视史料的搜集 与 整 理 , 即 充 分 的 占 有 史 料 , 对 史 料 的 搜 集 要 “竭 泽 而 渔”, 力求完备。另一方面要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校勘, 鉴别史料的真伪和可信度, 在他看来, 这项工作更为重 要。他说: “考证史事, 不能不缜密。稍一疏忽, 即易成笑 柄 。”[9] “校 勘 为 读 史 先 务 , 日 读 误 书 而 不 知 , 未 为 善 学 也 。 ”[ 1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哲学史学研究 2007年9月号上旬刊
陈垣与清代考据学
李兴强
(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摘 要: 陈垣与清代考据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继 承 、发 展 了 清 代 考 据 学 实 事 求 是 、无 证 不 信 、经 世 致 用 的优良学术传统。晚年, 他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 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宗旨, 完成了对清代考据 学在史学理论上的超越和升华。
二 、陈 垣 对 清 代 考 据 学 的 继 承 、发 展 ( 一) “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实事求是”最早 见 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称刘德“修学好古, 实事 求 是”。颜师古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是“务得事实, 每求真事 也”。清代考据学有着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 且 考据学 大 师 们 都 把 其 作 为 治 学 的 前 提 条 件 。钱 大 昕 称 戴 震 “实 事求是, 不偏主一家”[4], 阮元自称其学说“推命古训, 实 事 求 是 而 已 ”。清 人 的 实 事 求 是 精 神 贯 彻 于 考 证 学 的 各
陈垣在解放前后就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 史观 , 1949年在 《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 开 信 》中 说 道 : “我也初步研究了辩证法唯物论和历 史唯物论 , 使我对 历史有了新的见解 , 确定了 今后治学的方法。”[14] 解 放 后 , 他 明 确 了 学 术 研 究 为 人 民 、为 时 代 、为 社 会 服 务 的 方向。1950年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 他认为自己以前 的研究“谈不上为人民服务”, “糊里糊涂做了一 辈子学 问, 也不知为谁服务”。1952年在给包仲修的信中说道: “解 放 前 我 著 书 , 只 凭 自 己 一 时 的 兴 趣 , 不 问 人 民 需 不 需要, 故所著多不切实用之书。”[15]此后, 他努力学习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来指导 自己的学术研究。1959年他说: “不能掌握 真正科 学 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对史学家来说, 实际上是最大的 苦恼和不幸, 思想局限 , 目光狭隘。”“因为没有指路明 灯, 纵然苦心孤诣地千思万想, 还会惶恐不安, 最后也 只 好 不 了 了 之 。”[ 16] 1957年 还 在 《明 季 滇 黔 佛 教 考 》重 印 后记中自我批评道: 限于当时思想认识, 过于重视知识 分子, 看不见人民大众。总之, 晚年的陈垣, 不顾年高体 弱 , 努 力 学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 突 破 了 清 代 考 据 学 “经 世 致 用 ”的 传 统 史 学 圈 子 , 树 立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唯 物 史 观 , 并 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 看到了人民群众巨大的 历史作用 , 确立了史 学研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服务的治学方向, 完成了对清代考据学在史学指导思 想上的超越和升华。
陈垣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 被 学 术 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陈垣自幼 就受到了 清 代 考 据 学 的 深 刻 影 响 , 张 之 洞 的 《书 目 答 问 》和 纪 昀 等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两部书引领他踏进了学术 殿堂。他“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后几年中, 又把 这本书读了好几遍……掌握了比较丰富的 目录学知 识, 为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2] 影响陈垣一生学术研究的清代考据学家主要是 钱大昕、顾炎武、全祖 望。陈垣从钱大昕那里学到了精 密的考证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从顾炎武和全 祖 望那里找到了 “经世致用”的爱国思想火花。他 在 1946年的家书中也说: “朱竹、全谢山、钱竹汀三家 集不 可不一看, 此近代学术之泉源也。”[3] 总之, 清代考据学 对陈垣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陈 垣 与 清 代 考 据 学 清代考据学也就是清代汉学 , “汉学”一词是 清 人 的发明, 又称“朴学”、“考证学”。汉学的学术特点 是注 重训诂文字, 考订名物制度, 务实求真, 不尚空谈, 其学 术宗旨是由小学以通经明道。戴震认为: “《六经者》, 道 义之宗而神明之府也。”将经看成道义之源 , 并 责问专 讲义理之人“试拮以求理义于古经之外乎? ”[1]清代考据 学的直接先驱是康熙时期的阎若璩、胡渭、毛奇龄等 人 , 他 们 分 别 在 训 诂 经 书 、考 辩 文 献 、考 释 历 史 地 理 等 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乾嘉考据学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乾嘉汉学是一种时代文化, 其时并没有统一的派
别和团体。然而若从学术倾向与学术特点来分析, 则可 分为两大学术系统: 一是以苏州人惠栋为中心, 以信古 为标志的吴派, 其治学方法和特点是惟汉是从, 凡古皆 真。二是以徽州人戴震为中心以求实为特征的皖派, 此 派后学名家甚多, 有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乾嘉学派 在治学的态度上, 重视客观资料, 不以主观想象轻下判 断 , 广 泛 收 集 资 料 , 归 纳 研 究 , 有 着 细 致 、专 一 、锲 而 不 舍的精神。他们针对宋明理学 凿空悬惴、牵强附会、以 虚理说经的方法, 强调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发展出一整 套 以 声 音 、文 字 、校 勘 诸 学 科 为 途 径 , 以 博 览 、求 证 、推 理为手段的方法论, 它以坚实的材料为依据, 以逻辑的 方法作论证, 显示了自己的哲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