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开辟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被侵略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进入新的阶段。但在西欧,受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影响,第二国际内部出现思想混乱,工人运动出现了分化并陷入低迷。在俄国,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社会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等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十月革命胜利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新课题。对于解决这一课题的难度,列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将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象的比喻为登一座人迹罕至、未经勘探的高山,其中要经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曲折,“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早经试验合格的东西。”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努力在新的实践中寻找正确的道路。
一、“战时共产主义”的提出
1.提出背景
1919年夏,刚刚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就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危机。不甘失败的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组织叛军,发动叛乱。英法美日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开始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苏俄欧洲部分3/4国土被吞噬,苏维埃共和国与重要的产粮区、工业原料产地的联系被切断,国内陷入危机局面,经济困难,粮食奇缺,饥荒遍野。为了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需要,苏维埃政府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原则,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适应战时需要的非常措施。由于这些措施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性质,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主要内容
(1)全部工业实行国有化,剥夺剥夺者;
(2)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买卖;
(3)实行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
(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推行平均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等
3. 作用
积极作用:它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它为短期内取得战争胜利、捍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弊端:这样的政策有明显的临时性和过渡性,战争结束后仍然实行并向社会主义之间过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脱离了当时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不满情绪,会爆发导致严重政治危机。
如:在1920年下半年,发生了多起由富农发动的农民暴乱;
1921年2月底3月初,作为十月革命重要军事力量的喀琅施塔的水兵发生叛乱。
二、新经济政策的提出
1. 提出背景
农民的不满,经济的困顿,水兵的叛乱,促使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列宁深入乡村进行调查,阅读群众来信,接待来访工人、农民
和基层干部,了解群众的疾苦和诉求,列宁为之动容。(尤其要求取消余粮收集制,诉说收成被“洗劫一空”)为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列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造农业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 主要内容
(1)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
农民只需将自己收成一部分作为赋税上交国家,其余归个人所有,农民可以支配自己劳动成果绝大部分,提高生产积极性。
(2)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初期主要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农产品直接交换。后期允许私人自由贸易。
(3)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
凡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归国家所有,经营。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还把一部分已国有化的小工业企业还给私人经营。
(4)采取租让制、租赁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家把一些暂时无力恢复生产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租给资本家,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和技术使它尽快恢复生产。
(5)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在国有企业内进行经济核算,计算成本和利润,以盈利多少作为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对职工实行物质奖励,多劳多得,改变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此外还废除劳动义务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作用
(1)不仅是苏俄经济政策的重大转折,而且是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转变为间接、迂回的过渡方式。
(2)思想上,这一重大转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一方面受到许多工人、农民的欢迎,另一方面也遭致党内一些人的反对,一些老布尔什维克甚至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辟”。比如,在1921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发生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列宁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党内很多人对新经济政策还不那么清楚……对过去的经济政策的错误没有明确认识.”列宁这句话引起一些人哗然,一位代表就站起来大声喊:“不!如果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官僚主义邪恶’,那么新经济政策就是‘资产阶级邪恶’。”列宁经过反复解释和耐心教育,大多同志消除疑虑,新政策得到很好贯彻。
(3)实践上,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取得明显成效,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实施政策后,第二年(1922年),苏俄工业总产值增长36.6%,农业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谷物产量仍增加了20%。新政策使苏维埃俄国很快摆脱了经济、政治危机,极大增强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列宁当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三、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
苏维埃政府建立并基本巩固后,布尔什维克党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他在晚年身患重病情况下,也没有停止这种探索,形成许多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
(1)理论
《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宁肯少点,但要好的》等,这些文献中,他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积极回应第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