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764cc8941ea76e58fa04ba.png)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7)1、目的及适用范围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上或附近切割双链DNA分子,用于特定基因的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2、主要试剂及仪器微量移液器、恒温水浴锅、限制性内切酶 EcoR I, BamH I 等、通用缓冲液10× Buffer3、操作步骤按顺序加入下列反应物,放入37℃水浴锅内反应2h。
反应物体积(μL)灭菌水3DNA4010× Buffer K 5EcoR I1BamH I1总体积504、问题向导4.1 建立一个标准的酶切反应: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遵循一条规则,即10个单位的内切酶可以切割1μg不同来源和纯度的DNA。
通常,一个50μL的反应体系中,1μL的酶在1X NEBuffer终浓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反应1h即可降解1μg已纯化好的DNA。
如果加入更多的酶,则可相应缩短反应时间;如果减少酶的用量,对许多酶来说,相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超过16h)也可完全反应。
4.2 选择正确的酶:选择的酶在底物DNA上必须至少有一个相应的识别位点。
识别碱基数目少的酶比碱基数目多的酶更频繁地切割底物。
假设一个GC含量50%的DNA链,一个识别4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4(256)个碱基中切割一次;而一个识别6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6(4096)碱基切割一次。
内切酶的产物可以是粘端的(3\'或5\'突出端),也可以是平端的片段。
粘端产物可以与相容的其它内切酶产物连接,而所有的平端产物都可以互相连接。
4.3 内切酶:内切酶一旦拿出冰箱后应当立即置于冰上。
酶应当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加入酶之前所有的其它反应物都应当已经加好并已预混合)。
酶的用量视在底物上的切割频率而定。
例如,超螺旋和包埋法切割的DNA通常需要超过1U/μg的酶才能被完全切割。
21。
ecori名词解释
![ecori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e87001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0.png)
"ECORI"是一个生物学中常用的术语,它代表了一种特定的酶。
ECORI是一种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也被称为EcoRI酶。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核酸序列,并在该序列上切割DNA链的酶。
ECORI 酶属于E. coli(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
ECORI酶的作用是识别并切割DNA中的G/AATTC序列,切割后产生两个黏性末端(sticky ends),这些末端具有未配对的碱基,可以与其他DNA分子的相应末端互相结合。
ECORI酶的活性可用于DNA重组、DN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中。
ECORI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操作中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限制性内切酶,有助于DNA分析、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研究等领域的进展。
常见限制性酶切位点
![常见限制性酶切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aeb21ec281e53a5902ff06.png)
常见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酶切位点)(BamHI、EcoRI、HindIII、NdeI、XhoI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技术2009-11-17 17:46:32 阅读2235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限制性内切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无论是构建克隆载体还是表达载体,要根据载体选择合适的内切酶(当然,使用T载就不必考虑了)。
先将引物设计好,然后添加酶切识别序列到引物5’端(英语怎么说?)。
常用的内切酶比如BamHI、EcoRI、HindIII、NdeI、XhoI等可能你都已经记住了它们的识别序列,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查证一下。
下面,我就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仅供各位参考。
下面这些内切酶都属于II型内切酶。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II型内切酶吧。
The Type II restriction systems typically contain individual restriction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enzymes encoded by separate genes. The 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s typically recognize specific DNA sequences and cleave at constant positions at or close to that sequence to produce 5-phosphates and 3-hydroxyls. Usually they require Mg 2+ ions as a cofactor, although some have more exotic requirements. The methyltransferases usually recognize the same sequence although some are more promiscuous. Three types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s have been found as part of Type II R-M systems forming either C5-methylcytosine, N4-methylcytosine or N6-methyladenine.Ap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GGGCC^C 3'BamHI(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ATCC 3'Bgl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A^GATCT 3'EcoR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A TTC 3'HindII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A^AGCTT 3'Kpn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GTAC^C 3'Nc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CA TGG 3'Nd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A^TATG 3'Nhe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TAGC 3'Not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GGCCGC 3'Sac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AGCT^C 3'Sal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TCGAC 3'Sph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GCA TG^C 3'Xba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T^CTAGA 3'XhoI (类型:Type II restriction enzyme )识别序列:5' C^TCGAG 3'当然,上面总结的这些肯定不全,要查找更多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你还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方法:1. 查你所使用的内切酶的公司的目录或者网站;NEB网站上提供的识别序列图表下载2. 用软件如:Primer Premier5.0或Bioedit等,这些软件均提供了内切酶识别序列的信息;3. 推荐到NEB的REBASE数据库去查(网址:/rebase/rebase.html)当你设计好引物,添加上了内切酶识别序列,下一步或许是添加保护碱基了,可以参考:NEB公司网站提供的保护碱基参考表下载NEB公司网站上关于设计PCR引物保护碱基的参考双酶切buffer的选择(MBI、罗氏、NEB、Promega、Takara)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不需要连接反应的分子克隆方法,优点包括:①设计引物不必考虑选择什么酶切位点;②不必考虑保护碱基的问题;③不必每次都选择合适的酶来酶切质粒制备载体;④而且不需要DNA连接酶;⑤假阳性几率低(因为没有连接反应这一步,载体自连的问题没有了)。
金盾 EcoRI 内切酶说明书
![金盾 EcoRI 内切酶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e0d34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d.png)
EcoRI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D6329EcoRI2000U产品简介:EcoRI 内切酶为进口分装,基本信息如下:识别序列缓冲液兼容性(%) 酶切温度失活条件 甲基化干扰? G^AATTC CTTAA^G 1X EcoRI 1X B1X G 1X O 1X R 1X Y 2X Y 37ºC65ºC 20min有时有干扰100 0-20 NR 100 100* NR100*,Star activity ,当酶量5倍或以上过量时会产生星号活性,即产生非特异性酶活性。
NR ,不推荐使用这种缓冲液,因为会产生很高的星号活性。
根据识别序列邻近序列的不同,酶切效果受CG methylase 导致的DNA 甲基化的影响。
酶储存液组成为:10mM potassium phosphate (pH7.4 at 25ºC),300mM NaCl ,1mM EDTA ,1mM DTT ,0.2mg/ml BSA ,0.15% Triton X-100 and 50% glycerol 。
1X Buffer EcoRI 组成为:50mM Tris-HCl (pH7.5 at 37ºC),10mM MgCl2,100mM NaCl ,0.02% Triton X-100,0.1mg/ml BSA 。
1X Buffer Y 组成为:33mM Tris-acetate (pH7.9 at 37ºC),10mM magnesium acetate ,66mM potassium acetate ,0.1mg/ml BSA 。
酶切和连接效率:50倍过量的本内切酶消化1小时,>95%被酶切的片段可以被连接并被重新酶切(recut)。
活性单位定义:在37ºC ,50微升反应体系中反应1小时,将1微克的λ DNA 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即1U 。
包装清单: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包装 D6329-1 EcoRI (10U/µl) 2000U D6329-2 10X Buffer EcoRI 0.3ml D6010Y10X Buffer Y1ml —说明书1份保存条件:-20ºC 保存。
酶切鉴定-BamHI and EcoRI
![酶切鉴定-BamHI and EcoRI](https://img.taocdn.com/s3/m/250f87f9941ea76e58fa04f2.png)
注意事项
1. 直接在抽提的质粒 直接在抽提的质粒DNA管中加入酶切体系。 管中加入酶切体系。 管中加入酶切体系 2. 为使微量操作更精确,可以4个人(8 tubes)一起做 为使微量操作更精确,可以 个人 个人( )一起做9 体系混合液,然后再分装10ul于各质粒管中。 于各质粒管中。 份酶切 体系混合液,然后再分装 于各质粒管中 3. 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防止样品溢出。 上样时要小心操作,防止样品溢出。 4. 接触凝胶时,因其中含有EB或荧光染料,要戴手套, 接触凝胶时,因其中含有 或荧光染料 要戴手套, 或荧光染料, 废物丢弃要在固定位置。不接触凝胶时不需戴手套! 废物丢弃要在固定位置。不接触凝胶时不需戴手套! 5. EB是极强致癌物!小心! 是极强致癌物!小心! 是极强致癌物
限制性内切 酶切割DNA 酶切割
A: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f1 ori Ampr pGEX Vector (4900 bp)
BamH I EcoR I
B: The product of PCR
1 2 3
4900 bp
X-gene cDNA
Primer1
740 bp
Primer2
体积( ) 体积(µl) 10 2 1 1 1 5 20
酶切一小时后,每管加入 酶切一小时后,每管加入5 ul的6xloading 的 buffer,中止反应,混匀。 ,中止反应,混匀。 20~25 ul上样,在一个泳道中加入 ul DNA 上样, 上样 在一个泳道中加入10 Marker。 。
核酸电泳 根据核酸的解离性质, 根据核酸的解离性质,用中性或偏碱性的缓冲液使核 酸解离成阴离子,置于电场中便向阳极移动, 酸解离成阴离子,置于电场中便向阳极移动,这就是 电泳。 电泳。 凝胶电泳有许多优点:简单、快速、灵敏、成本低。 凝胶电泳有许多优点:简单、快速、灵敏、成本低。 常用的凝胶电泳有琼脂糖 琼脂糖(agarose)凝胶电泳和聚丙烯 凝胶电泳和 常用的凝胶电泳有琼脂糖 凝胶电泳 酰胺(poly-acrylamide)凝胶电泳。可以在水平或垂直 凝胶电泳。 酰胺 凝胶电泳 的电泳槽中进行。 的电泳槽中进行。凝胶电泳兼分子筛和电泳双重效 果,所以分离效率很高。 所以分离效率很高。
限制性内切酶使用
![限制性内切酶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f9da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7.png)
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一个标准的酶切反应包含:1、DNA2、合适的酶缓冲液3、蛋白酶4、为了提高酶切效率,可加入BSA。
3、加酶应用中的注意点内切酶一旦拿出冰箱后应当立即置于冰上。
酶应当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加入酶之前所有的其它反应物都应当已经加好并已预混合)。
酶的用量视在底物上的切割频率而定。
4、DNA待切割的DNA应当已去除酚、氯仿、乙醇、EDTA、去污剂或过多盐离子的污染,以免干扰酶的活性。
DNA的甲基化也应该是酶切要考虑到的因素5、缓冲液对于每一种酶都提供相应的最佳缓冲液,可保证酶活性。
使用时的缓冲液浓度应为1X。
有的酶要求100μg/ml的BSA以实现最佳活性。
不需要BSA 的酶如果加了BSA也不会受太大影响6、反应体积内切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是:1小时内,50μl反应体积中,降解1μg 的底物DNA所需的酶为一个活力单位。
因此酶:DNA的反应比例可以由此确定。
较小的反应体积更容易受到移液器误差的影响。
为了将甘油的浓度控制在5%以下,要注意酶的体积不要超过总体积的10%(一般酶都贮存于50%的甘油中)7、混合这是非常重要然而常常被忽略的一步。
想要反应完全,必须使反应液充分混合。
我们推荐用枪反复吸取混合,或是用手指轻弹管壁混合,然后再快速离心一下即可。
注意:不可振荡!8、反应温度大部分酶的反应温度为37℃;从嗜热菌中分离出来的内切酶则要求更高的温度。
一般为50-65℃不等9、反应时间1酶活单位的定义时间为1小时。
如果加入的酶较多,可以相应地缩短反应时间;反之,如果加入的酶量较少,也可以延长时间以使反应达到完全10、终止反应如果不进行下一步酶切反应,可用终止液来终止反应。
我们使用如下反应终止液:50%的甘油,50mM EDTA(pH8.0),和0.05%溴酚蓝(10μl/50μl反应液)。
如果要进行下一步酶切反应,可用热失活法终止反应(65℃或85℃,20分钟)。
热失活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使用
![限制性内切酶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443c89312b3169a551a46d.png)
用Universal Buffer和Basal Buffer进行限制酶活性表示TaKaRa公司,为了方便限制酶的统一使用,采用了通用缓冲液 (Universal Buffer) 测定限制酶活性的体系 (5种通用缓冲液中,用标注的),以此时的活性值作为100%。
并把在其它通用缓冲液中的相对活性表示如下表。
有 ( ) 标记的是易受Star活性影响的缓冲液,为了避免Star活性的影响,希望尽量使用或标注的缓冲液。
每种限制酶都有其自身的基本缓冲液 (Basal Buffer),其中AccⅢ、BalⅠ、BcnⅠ、BglⅠ、Bpu1102Ⅰ、Cfr10Ⅰ、Eam1105Ⅰ、Eco52Ⅰ、NruⅠ、Psh BⅠ、Sna BⅠ、SspⅠ、TaqⅠ、VpaK11B Ⅰ(共14种)由于没有十分合适的通用缓冲液,只能使用基本缓冲液(Basal Buffer)。
各种限制酶的基本缓冲液组成不同,相互之间不能通用。
各种限制酶在基本缓冲液中的相对活性也被列于下表,供参考。
限制酶在各种缓冲液中的相对活性附带·活性测定用Buffer 推荐使用的Buffer*1+0.01%BSA→100%: Afl II, Aor13H I, Eco O65 I, Fok I, Hin1 I, Mun I, Nco I, Pvu I, Sse8387 I, Xba I *2 +0.01%BSA+0.01%Triton X-100→100%: Not I按Universal Buffer分类的限制酶各Universal Buffer的组成■ 使用注意事项10×Buffe r都为10倍浓度的缓冲液。
此外,10×T溶液中不含BSA,在使用时将BSA添加进去,使最终浓度为0.01%,有些限制酶(带有*1或*2标记)的反应体系中需加BSA或Triton X-100,添附的溶液是10倍浓度 (0.1%) 的液体,使用时,请在反应体系中添加1/10量进行反应。
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
![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https://img.taocdn.com/s3/m/943d1fb3960590c69ec3761a.png)
E.coli DNA连接酶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 “缝合” 起来,即把梯子两边扶手的断口连接起来,这样一 个重组的DNA分子就形成了。
SmaI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什么叫平末端?
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 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 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方式
什么是黏性末端?为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 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 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DNA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电泳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电泳](https://img.taocdn.com/s3/m/22bfa19fa8114431b80dd83d.png)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一、实验目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二、实验原理
),并在这个顺序
GAATTC
CTTAAG
EcoRⅠ
NNNNNN5’
pTA2载体后获得的重组载体pTA2-p53进行酶切分析,外源p53基因
( p53基因是人体抑癌基因,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
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与其相反的电极进行泳动的现象。
的磷酸根残基,在
:在电泳前向凝胶预加核酸染料,电泳过程中染料同DNA结合,电泳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观察到荧光,从
Eppendorf管封上封口膜于37℃水浴(金属浴)中酶切(酶切时间需小于2小时,以免产生星号活性)。
DNAmarker;泳道2:
电泳检测示例
反应时间:一般酶切鉴定3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酶减少,
一般要求在最后加酶,且。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8d6a2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5.png)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07)1、目的及适用范围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上或附近切割双链DNA分子,用于特定基因的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2、主要试剂及仪器微量移液器、恒温水浴锅、限制性内切酶 EcoR I, BamH I 等、通用缓冲液10× Buffer3、操作步骤按顺序加入下列反应物,放入37℃水浴锅内反应2h。
反应物体积(μL)灭菌水3DNA4010× Buffer K 5EcoR I1BamH I1总体积504、问题向导4.1 建立一个标准的酶切反应: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遵循一条规则,即10个单位的内切酶可以切割1μg不同来源和纯度的DNA。
通常,一个50μL的反应体系中,1μL的酶在1X NEBuffer终浓度及相应温度条件下反应1h即可降解1μg已纯化好的DNA。
如果加入更多的酶,则可相应缩短反应时间;如果减少酶的用量,对许多酶来说,相应延长反应时间(不超过16h)也可完全反应。
4.2 选择正确的酶:选择的酶在底物DNA上必须至少有一个相应的识别位点。
识别碱基数目少的酶比碱基数目多的酶更频繁地切割底物。
假设一个GC含量50%的DNA链,一个识别4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4(256)个碱基中切割一次;而一个识别6个碱基的酶将平均在每46(4096)碱基切割一次。
内切酶的产物可以是粘端的(3\'或5\'突出端),也可以是平端的片段。
粘端产物可以与相容的其它内切酶产物连接,而所有的平端产物都可以互相连接。
4.3 内切酶:内切酶一旦拿出冰箱后应当立即置于冰上。
酶应当是最后一个被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加入酶之前所有的其它反应物都应当已经加好并已预混合)。
酶的用量视在底物上的切割频率而定。
例如,超螺旋和包埋法切割的DNA通常需要超过1U/μg的酶才能被完全切割。
21。
限制酶使用说明
![限制酶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f427e4fe518964bcf847ca7.png)
限制酶使用说明一、分类目前,已被发现的限制酶,根据其反应的必须因子和切断点等特性,被分为以下三大类:类别反应必须因子切点酶例 I 型 s-腺苷基蛋氨酸、ATP、Mg2+识别部位和切点不同,切断部位不定Eco B、Eco KII 型 Mg2+切断识别部位或其附近的特定部位Eco R I、Bam H I III 型 ATP、Mg2+识别部位和切点不同,但切断特定部位Eco P I、Hin f III 应用于基因工程研究用的限制酶,一般全是II类酶,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酶都属于II类酶, 这些限制酶由于其反应条件和底物DNA种类的不同,其切断状况及出现Star活性的频率等各有不同,并且其程度也根据酶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因而在使用限制酶时,必须对这些要素充分注意,确保目标序列的切断反应能顺利进行,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使用限制酶时的一些注意点。
二、注意事项1. 甲基化的影响从带有DNA甲基化酶基因的宿主菌中制备的DNA,其碱基的一部分已经被甲基化,因此即便使用能够识别、切断被甲基化部分的序列的限制酶,也几乎无法切断被甲基化的部分。
被甲基化的部位,根据底物DNA及宿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宿主菌为大肠杆菌的情况下,根据宿主的种类有以下两种情况:在进行转化时,通常使用的菌株为C600、HB101、JM109等,因为都带有dam、dcm甲基化酶,所以使用这些菌株制备的DNA时,必须注意。
另外,动物由来的DNA,CG序列多为5m CG;植物由来的DNA,CG及CNG序列多为5m CG和5m CNG。
2. Star活性限制酶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使用时,对于底物DNA的特异性可能降低。
即可以把与原来识别的特定的DNA序列不同的碱基序列切断,这个现象叫Star活性。
Star活性出现的频率,根据酶、底物DNA、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限制酶都具有Star活性。
并且,它们除了识别序列的范围增大之外,还发现了在DNA的一条链上加入切口的单链切口活性,所以为了极力抑制Star活性,一般情况下,即使会降低反应性能,我们也提倡在低甘油浓度、中性pH、高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反应。
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
![EcoRI限制性内切酶的](https://img.taocdn.com/s3/m/5e9d0064ddccda38376bafc7.png)
什么是黏性末端?为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
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 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 常用种类 2. 作用:
E.coli DNA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
形成磷酸二酯键 E.coli DNA连接酶
E.coli DNA连接酶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 “缝合” 起来,即把梯子两边扶手的断口连接起来,这样一 个重组的DNA分子就形成了。
SmaI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末端?
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 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 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酶切鉴定-BamHI and EcoRI
![酶切鉴定-BamHI and EcoRI](https://img.taocdn.com/s3/m/ab55fcd49b89680203d825fa.png)
电泳时,在胶中加人荧光染料如溴化乙锭(EB),EB 为扁平分子,很易插入DNA中的碱基对之间。DNA与 EB结合后,紫外光照射时可发射出红橙色可见荧光。 Eb可引起移码突变。
溴化乙锭 吖啶橙
放射菌素D
(一) 琼脂糖凝胶电泳
以琼脂糖为支持物。电泳的迁移率决定于以下因素:
1. 核酸分子大小 迁移率与分子量对数成反比。 2. 胶浓度: 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3. DNA 的构象: 一般条件下迁移率:
超螺旋DNA >线形DNA>开环DNA 4. 电压: 一般不大于5V/cm。在适当的电压差时,迁移率
限制性内切 酶切割DNA
A: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B: The product of PCR
123
f1 ori
Ampr pGEX Vector
(4900 bp)
BamH I EcoR I
X-gene cDNA
Primer1
740 bp
Primer2
BamHI+EcoRI
pGEM-xy1
Construction of pGEX-740
实验方案
在一个洁净的1.5 ml离心管中混匀下列反应物:
反应物 质粒DNA 10×T Buffer RNase A BamH I EcoR I H2O 总计
体积(µl) 10 2 1 1 1 5 20
注意采用混合配样
酶切一小时后,每管加入5 ul的6xloading buffer,中止反应,混匀。
DNA鉴定的三种荧光染料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cf393379563c1ec5da71ab.png)
观察酶切后与未酶切质粒的DNA带位置。
100bp DNA Marker 未酶切质粒
已酶切质 粒
点样孔
3000bp 1500bp 1000bp
500bp
2.96kp 1.9kp
注意事项
1. 第一步确保样品加到反应体系中,若有粘壁,用掌型离心机离 心到底部!
EcoR I
Bcl-2 (1.9kb)
操作步骤(改动)
1.酶切:
20ul反应体系
组分
加入体积
灭菌双蒸水
11ul
10×buffer H(含BSA) 2ul
质粒DNA
5ul
10U/ul EcoRI 2ul
掌型离心机混匀,37℃水浴反应1h
2.制胶(0.8%):称取0.48g琼脂糖倒入三角瓶中,加入1×TAE缓 冲液60ml,微波炉加热至沸腾,摇匀,至无颗粒。
3.倒胶:胶冷却至60℃左右(不烫手),缓缓倒入电泳槽 (先胶布 封口,放好梳子)。 4.点样:1 ul含SYBR Green I的载样buffer
+5ul酶切产物 或+5ul 未酶切的质粒, 混匀。 (点样孔置负极端)
5.电泳:稳压条件下90V电泳,待染料(指示过5V/cm胶长度)
6.电泳时电场强度不超过5V/cm胶长
思考题:
1. DNA的纯度会不会影响酶切产物的质量?如果会,请 说明原因。
2. 比较本实验酶切后与未酶切质粒的电泳图谱,综合前 两个实验,分析可能的原因
2. 当样品在37℃ 水浴时,要盖紧盖子,否则水汽进入管内,使 反应体积大大增加,造成酶切失败
3. RE一定要在低温(-20℃)下贮存(含50%甘油) ,每次吸取后 应放在冰盒,用完后立即放在-20℃,新购的大包装酶应先分装
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b6c9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3.png)
基因组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在DNA片段的精确切割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基因组测序的基础步骤之一。
分子生物学研究:限制性内切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用于制备特定DNA片段,是基因克隆、基因表 达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
生物技术药物开发:限制性内切酶在生物技术药物开发中用于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的切割和调控, 从而实现基因治疗和基因疫苗等创新药物的开发。
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 用:通过限制性内切酶 对基因进行切割,可以 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 制。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可以用于 检测特定的基因突变或 变异,有助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
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可以用于 编辑患者的基因,为个 性化医疗提供技术支持。
限制性内切酶在基 因编辑技术中的应 用,如CRISPRCas9系统,可用 于创建疾病模型, 以研究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
合成生物学:限制性内切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用于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从而实现精确控制 细胞代谢和行为的目的。
PART SIX
伦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人类基因库的污染,对人类生命尊严和伦理道德造成威胁。
法律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对人类基因库的改变和干预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 批准和监管。
责任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责任问题,例如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滥用、误用等行为需要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透明度问题:基因编辑技术需要公开透明,对技术的使用和结果需要向公众和相关部门进行报 告和公示。
安全性问题: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 治疗中的使用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 副作用和风险
法律问题: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和基 因治疗的应用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和伦理准则,以确保安全性和合法性
EcoR I限制性内切酶
![EcoR I限制性内切酶](https://img.taocdn.com/s3/m/bb50357243323968011c92ef.png)
Eco R IG A A T T CC T T A A GTaKaRa Code:D1040A包 装 量:4,000 Units附带试剂: 10×H Buffer 500 μl10×Loading Buffer 500 μl纯 度:1) Overdigestion Test:≥12 Units2) Ligation-Recutting Test:Ligation Effi.:100%,Recutting Effi.:100%3) pKF3 Cloning Test:<2%●酶贮存液:10 mM Tris-HCl, pH7.5100 mM KCl0.1 mM EDTA1 mM DTT0.01 % BSA0.15 % TritonX-10050 % Glycerol●起 源:Escherichia coli RY13●一般反应体系:Eco R I 1 μl10×H Buffer 2 μlDNA ≤1 μg灭菌水 up to 20 μ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在上述20 μl的反应体系中,37℃反应5分钟可以完全切断λDNA,满足各种实验需求。
针对特殊酶切底物DNA,如果得不到良好的酶切效果时,可以将反应时间延长至1小时。
●活性确认:在50 μl反应液中,37℃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纯度检测:1) Overdigestion Test:在1 μg DNA中加入过量的该限制酶,进行长时间(24小时)酶切反应,然后进行琼脂糖电泳,确认切出的DNA片段的电泳谱带不发生变化。
2) Ligation-Recutting Test:在经过10倍量该酶切出的DNA片段中,加入 T4 DNA Ligase,使其连接,然后再使用该酶进行切断反应,判断Ligation-Recutting效率。
3) pKF3 Enforcement Cloning Test:使用10倍量的该酶,将Enforcement Cloning Vector pKF3 DNA切开,然后再进行连接后,转化至TH2感受态细胞中,判断该酶切位点受到影响的重组体所占的比率。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鉴定重组质粒作业指导书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鉴定重组质粒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edea3eaf1ffc4fff47ac2e.png)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鉴定重组质粒作业指导书实验目的掌握单、双酶切的技术,理解酶切法进行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一)酶切各种限制性内切酶能专一地识别碱基顺序,例如,Eco R Ⅰ酶的识别顺序为:GAATTC;Scal I酶的识别顺序为:AGTACT,用Eco R I和Scal I同时酶解含有这两个单一酶切位点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就产生两条带有相应酶切位点的线性DNA分子。
当Eco R I和Scal I同时酶切一个质粒DNA时,酶切反应必须完全。
不同酶切反应都需要Mg2+并要求一定的盐离子浓度,但不同的酶达到最佳酶切效率所需的盐浓度不同。
因此生产厂商在销售酶的同时往往附带专门的缓冲液。
如果盐离子浓度使用不当,会使酶的识别位点发生改变,例如当盐离子浓度低于50mmol/L时,Eco R I内切酶的专一性就降低,只能识别中间的4个核苷酸序列(称该酶为Eco R I*)。
绝大多数酶的反应温度是在370C,酶切反应时间需30min、60min以至2h以上。
一般来说,如酶的纯度不佳,酶切时间不能太长。
终止酶切反应时,大多数可在65℃水浴中,保温10min,就可使大部分酶失活。
Eco R I酶置65℃水浴中,保温10min,丧失95%的酶活性。
内切酶一般都保存在50%甘油的缓冲液中。
当保存在10%甘油中时,酶活力丧失更快。
少数较耐热的酶,在加热前先加pH7.5的EDTA,至终浓度为10mmol/L。
EDTA螯合了反应系统中所有的二价阳离子,就更便于终止酶切反应。
酶切要完全,酶解的数量也要适当。
设计酶解DNA的数量时,除了根据连接与转化的要求外,还要按照DNA浓度的高低,酶液单位的高低等具体情况而定。
同时还要考虑到DNA每经一步处理,就得重新纯化,这样DNA浓度的损失量几乎达到50%。
并且每经一步操作后,都要取一定量的DNA样品进行电泳鉴定或作为电泳对照样品。
因此,在设计酶解数量时,不能用量太少,但是酶解数量过多,势必要消耗大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这也是不必要的。
Eco R I使用说明
![Eco R I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087ce02cc1755270722087a.png)
Eco R IG A A T T CC T T A A GTakara Code:D1040A包装量:4,000 Units附带试剂:10×H Buffer 500 μl10×Loading Buffer 500 μl纯度:1)Overdigestion Test:≥12 Units2)Ligation-Recutting Test:Ligation Effi.:100%,Recutting Effi.:100%3)pKF3 Cloning Test:<2%●酶贮存液:10 mM Tris-HCl, pH7.5100 mM KCl0.1 mM EDTA1 mM DTT0.01 % BSA0.15 % TritonX-10050 % Glycerol●起源:Escherichia coli RY13●一般反应体系:Eco R I 1 μl10×H Buffer 2 μlDNA ≤1 μg灭菌水up to 20 μl●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在上述20 μl的反应体系中,37℃反应5分钟可以完全切断λDNA,满足各种实验需求。
针对特殊酶切底物DNA,如果得不到良好的酶切效果时,可以将反应时间延长至1小时。
●活性确认:在50 μl反应液中,37℃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纯度检测:1)Overdigestion Test:在1 μg DNA中加入过量的该限制酶,进行长时间(24小时)酶切反应,然后进行琼脂糖电泳,确认切出的DNA片段的电泳谱带不发生变化。
2)Ligation-Recutting Test:在经过10倍量该酶切出的DNA片段中,加入T4 DNA Ligase,使其连接,然后再使用该酶进行切断反应,判断Ligation-Recutting效率。
3)pKF3 Enforcement Cloning Test:使用10倍量的该酶,将Enforcement Cloning Vector pKF3 DNA切开,然后再进行连接后,转化至TH2感受态细胞中,判断该酶切位点受到影响的重组体所占的比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0
1
1
1
1
1
Protocol for Fast Digestion of Different DNA
1. Combine the following reaction compon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order indicated:
Water, nuclease-free (#R0581) 10X FastDigest® or 10X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DNA FastDigest® enzyme Total volume: Plasmid DNA 15 µl 2 µl 2 µl (up to 1 µg) 1 µl 20 µl PCR product 17 µl 2 µl 10 µl (~0.2 µg) 1 µl 30 µl Genomic DNA 30 µl 5 µl 10 µl (5 µg) 5 µl 50 µl
Description
FastDigest® enzymes are an advanced line of restriction enzymes for rapid DNA digestion. All FastDigest® enzymes are 100% active in the universal FastDigest® and FastDigest® Green buffers and are able to digest DNA in 5-15 minutes. This enables any combination of restriction enzymes to work simultaneously in one reaction tube and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sequential digestions. FastDigest® enzymes can be used to digest plasmid, genomic and viral DNA as well as PCR products and do not show star activity even in prolonged incubations. Enzymes used in common downstream applications such as ligation, blunting and dephosphorylation reactions also have 100% activity in FastDigest® and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includes a density reagent along with blue and yellow tracking dyes that allow for direct loading of the reaction mixtures on a gel. The blue dye of the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migrates with 3-5 kb DNA fragments in a 1% agarose gel and has an excitation peak at 424 nm. The yellow dye of the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migrates faster than 10 bp DNA fragments in a 1% agarose gel and has an excitation peak at 615 nm.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analysis by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FastDigest® Buffer is recommended, as the dyes of the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may interfere with some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Double and Multiple Digestion of DNA The combined volume of the enzymes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should not exceed 1/10 of the total reaction volume. Use 1 µl of each enzyme and scale up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ppropriately. If the enzymes require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s, start with the enzyme that requires a lower temperature, then add the second enzyme and incubate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Scaling up Plasmid DNA Digestion Reaction
2. Mix gently and spin down. 3. Incubate at 37°C in a heat block or water thermostat for 5 min (plasmid and genomic DNA) or for 20 min (PCR product). Optional: Inactivate the enzyme by heating for 5 min at 80°C. ® 4. If the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was used in the reaction, load an aliquot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directly on a gel.
DNA FastDigest® enzyme 10X FastDigest® or 10X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Total volume: 1 µg 1 µl 2 µl 20 µl 2 µg 2 µl 2 µl 20 µl 3 µg 3 µl 3 µl 30 µl 4 µg 4 µl 4 µl 40 µl 5 µg 5 µl 5 µl 50µl
® ®
QUALITY CONTROL ASSAY DATA
Functional Activity Test 1 µg of lambda DNA was completely digested with 1 µl of the enzyme in 5 minutes at 37°C in 20 µl of reaction mixture. Ligation/Recutting Assay ® After overdigestion with 1 µl of FastDigest EcoRI for 30 min, more than 95% of DNA fragments can be ligated and recut. Labeled Oligonucleotide (LO) Assay No detectable degradation of single-stranded or doublestranded oligonucleotides occured during incubation with ® 1 µl of FastDigest EcoRI for 1 hour. Prolonged Incubation / Star Activity Assay No detectable degradation of 1 µg of lambda DNA due to nuclease contamination or star activity occurred during ® incubation with 1 µl of FastDigest EcoRI for 0.5 hour. Longer incubation may result in star activity. Blue/White Cloning Assay ® pUC57 DNA was incubated with 1 µl of FastDigest EcoRI for 1 hour. After reli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background level of white colonies was <1%.
Quality authorized by: Jurgita Zilinskiene
(continued on back page)
Thermal Inactivation: Incubation at 80°C for 5 min. Methylation Effects on Digestion Dam: never overlaps – no effect. Dcm: never overlaps – no effect. CpG: may overlap – cleavage impaired. EcoKI: never overlaps – no effect. EcoBI: may overlap – no effect. Compatible ends TM Check /ReSearch for the list of restriction enzymes producing compatible ends. Number of Recognition Sites in DNA
Note: The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can be used as an electrophoresis loading buffer for any DNA sample at a final 1x concentration.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FastDigest® Green Buffer in the sample supply excess salt concentration which may alter DNA mo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