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的这一观点,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国文化延绵数千年,不曾断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造就了一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使她能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使自己充实、丰富,并获得不断更新。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应主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这一丰厚的底蕴和旺盛的生命力。

正如梁漱溟当年所说:现代化的中国“是一棵新树,但他是从原来的老树根上生长出来的,仍和老树为同根,不是另外一棵树”。

近代以来,中国古老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深层的价值系统却始终未曾中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华文化这一自主独立性一直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移。

即使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出现一定困难,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山雨欲来之时,中国丝毫没有动摇自身的主见和意志,坚持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西方文化同本土文化相适应而不是取而代之。

假若当年中国也和那些缺乏文化根基的国家一样,一切都按照西方的话语体系来思维和表述,中国的改革开放只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失败的例证,为西方世界提供笑柄。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人的热切愿望。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和国家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力量,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读《决定》,仔细惴摩,认真思考,国家为什么用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现在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发展的重点又在哪里?就学习《决定》谈点体会。

为什么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什么用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然是深化,就表明以前也有过文化体制改革,只不过在现在的条件下,要把它推进一步。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作出部署等等。

这些文件出来了以后,对于推动中国的文化发展应该说是起了很好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国的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把我们祖国的文化看成一个沙漠,其实是一个绿洲,我们要在这个绿洲上培育一个更美好的、更鲜艳的花朵,建出繁花似锦的文化绿洲。

所以称之为大发展、大繁荣。

而这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所以我理解为什么叫这个标题,它是有渊源的、有基础、有背景的。

为什么现在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什么现在来提出要大发展、大繁荣我国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呢?我以为这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一个思路,同时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过程中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路径。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在中国古代的思想里有一个提法叫“仓廪实而知礼节”。

现在我们中国的GDP,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国际贸易也在世界上属于前
列,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就应该自觉的来推动文化的发展。

从老百姓来说,因为文化是人和人群生活的必需品,不管你有没有主动去建设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总是存在的,比如说唱戏的和听曲儿的,唱戏的是做文化的,听曲儿的也是在享受(消费)文化,所以文化总是存在的。

八十年代我在做文化研究的时候给文化下的定义就是文化是相对稳定的生活样态。

一种生活的样态就是一种文化,但她又是相对稳定的,不是随随便便变化的。

从老百姓的生活来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他的文化消费就必然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上来了,从大家一到放假过节、过年的时候,出外旅游的热潮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家对于文化的需求是非常高涨的,另外从电影来看,一个电影出来几天之内票房就过亿,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大家有一定的能力,在文化的消费方面大家可以增加支出来享受文化,所以中央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做出在经济基础、经济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

严密的逻辑体系从整个决议来看,这个决议的九个部分,应该说逻辑性非常强。

第一部分,从历史的演进开始,用很简练的语言把我们几千年很灿烂的文化概括出来,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从中国的文化发展史来看,中国对世界对人类文化发展是做出来重大贡献的。

第一部分写了现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什么要加快文化发展,而要加快发展的原因有三个,很简单,第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包含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第二是民族的复兴必须要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就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推动小康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推动民族的复兴。

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的复兴。

这个是有历史经验的,欧洲文艺复兴大体就是这样的,先有文艺复兴然后有整个欧洲社会历史的发展。

所以说这个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都表达得很清楚。

接下来第二部分表达我们发展的道路、我们发展的目标、我们发展文化的方针这么几个重大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文化是有不同性质的,有先进文化、有落后文化,有好的文化也有坏的文化等等,我们到底要怎么样建设文化。

接下来是第三章的问题,规定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本性的指导方向,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含了核心价值观在内的思想
道德建设的要求,这就实际上把整个文化建设即强国的文化给一个定性,主要从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给他一个定性,这就是我们文化前进的方向,文化前进的方向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清楚这个东西后,就要弄明白我们的文化发展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第四部分第五部分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了人民,这其实是把文化的主体、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归宿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发展文化,为什么?———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更好的保证人民的文化权益。

这里用文化权益而不是文化需求,享受文化是我们的权利啊,是必须得到满足的,是我们发展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我就理解,解决了需求的主体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发展文化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

接下来,人民有这种需求,我们要满足人民文化的权益、保障这种权益该怎么办呢?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不大力发展文化就难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就无从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不应该是小打小闹,而是要把我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要让她如同金融、房地产、汽车制造业等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只有她成为一个重大的支柱产业,才能够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

你没有这个强大的产业作支撑和后盾,作为基础和舞台,就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要使文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理顺体制和机制。

体制和机制必须把它做好了,而且体制和机制又是要改革开放的,就是对内要改革、对外要开放,我们的东西要走出去,外面的东西要走进来,能够形成整个国际交流的,而绝对不是封闭的。

体制机制建好以后,有了这个很好的舞台,主角是谁?文化发展和挑土不同,挑土谁的劲大、力强、年轻就可以挑得很多,但是文化不同,文化必须是文化人制造的产品,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宏大的人才队伍来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党是我们国家所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同样的,党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负有领导、组织、协调、管理的职责,所以最后落脚到党来统领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重在建设从文化这个概念来看,英文里是CULTURE,它的意源是耕耘,那么文化的重点在哪里呢?在于建设。

所谓不耕耘就没有收获,不建设我们的文化当然就不能有大发展。

同时在概念的使用上,我们决议中的文化的概念既是广义的又是狭义的,用得很活。

因为文化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物质的文化,精神的文化和制度的文化。

文件中这三个方面基本上都涉及到了,但是也有侧重,主要
强调的是精神的文化,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从精神层面来阐释的。

在这个里面,我们从整个决议来看,关于文化消费、文化制造、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文化共享都说得很清楚。

大学的使命在于以文化育人高校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肩负着传承创新的特殊使命。

从文化视角审视教育,教育本质是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活动,教育的作用是不断把外在于个体的文化内化于个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

这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心理积淀和重构过程。

教育过程便是“以文化人”的过程,“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

“育人”的目标是“使个体社会化”,“文化”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育人”的内容和途径,二者统一于文化育人的过程之中,它是文化育人的哲学基础。

大学文化通过建构、内化、升华的作用完成育人的过程。

凝练精神文化、培育学术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打造物质文化、倡导行为文化等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履行文化育人使命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谐育人环境的建设,必须从文化建设人手,结合学校的历史和现实,凝炼富有个性的大学文化,培养“文化育人”的全员意识,促进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构建学术自由、管理民主、机制完善的和谐育人环境。

最后,这个决议里面提出了很多新东西,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的研究,但这正好说明文化强国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建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我们可能期待的是,如同通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造出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样,相信经过长期的文化大发展,一个强大的文化大国,具有辐射力的文化强国肯定是我们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