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水文气候概况
1、近海海流 中国海的海水流动,除周期性的潮流外,还有在较大范围内的水平及垂直方向流动的海流。海流是海洋中热量与物质的输送者,它也蕴藏着很大的动力能源。我国沿岸海域潮流性质、运动形式、历时与流速复杂,随潮汐类型、海岸和海底形态等条件变化。在潮流性质上,有正规半日潮流、不正规半日潮流,以及不正规日潮流等,其运动方式主要是往复流,部分为旋转流。潮流历时,在开阔海面,涨、落潮差不大,流速较小;河口区,由于受径流下泄的作用,涨潮流历时较落潮流历时长,退潮流速也大得多;在海峡区,历时因地而异,流速变化也比较大。 海流,在中国还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与季风漂流。黑潮暖流,源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主干沿台湾以东,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顺东海大陆坡向东北流去。在台东北,黑潮向北分出一支支流,流向浙闽沿海,一般称为台湾暖流。黑潮主干流到日本九州以南,又发生一次大的分流,分出的西支沿九州西岸北上,称之为对马暖流。对马暖流流至济州岛东南海面再一次分支,主支经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另一只流向西北进入黄海,通常称为黄海暖流。黑潮主干在九州以南转入太平洋,一直流到东经160°,与北太平洋大洋环流相接。黑潮主干流域的平均宽度不足185 200米,其中主流宽度为37 040米。黑潮流随季节、区段和水深而变化。 (1)渤海、黄海、东海暖流与沿岸流 黄海海域的沿岸流是该区陆地入海的冲淡水流,由渤海起经渤海海峡南部,绕过成山角,并与黄海暖流汇合流向长江口,沿途又有冲淡水流并入而加强。强大时可绕过长江浅滩进入东海;东海沿岸流,其生成主要是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径流,两支淡水流在夏季汇合于长江口外,并合成一支流向东北,势力强时可抵达济州岛附近。冬季,则向南流去,沿岸经台湾海峡直入南海。 (2)南海表面环流 南海海域的海流,由于南海其长轴为东北—西南向,能够在季风影响下形成相应风向下的漂流,东北季风时为西南漂流。在广东外海,冬季期间,在较深的水深处,有一支狭窄的逆风向海流,而且流速比较大。
2、季风 中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特别是热力作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冷高压,冷空气从大陆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
季节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中国的季风气候。 (1)冬季风 大陆上的冷高压于9月形成,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随季节变化而逐月加强,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亦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强盛时可吹到澳大利亚北部,亦即冬季风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气经常混合于此辐合带或热带辐合带,这时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在西太平洋上与北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吹来的凉湿气流相遇后形成一条南北向的辐合线,在这些辐合带上降水量较丰沛。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000米以下),中国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2)夏季风 4、5月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而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来自3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们深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北部,亦即为中国夏季风的北界,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即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 7月中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达中国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很
快从北向南抵达华南或沿海地区。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另一著名季风区的印度季风进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它的退却需4~5个月的时间。
3、气旋活动 发生在中国海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它们都是中国海的重要天气系统,直接影响近海海域的气候状况。 温带气旋,主要活动在东海,全年各个季节都可发生,不过,强气旋集中在冬、春季,而在夏季基本没有强气旋的发生。
4、潮汐 中国沿海的潮汐主要是太平洋的潮波传入所产生的,在受到各海区的地转和地形的影响下,产生各自的潮波系统。中国沿海的潮汐类型的分布,是由主要潮波系统的分布决定的。一般说来,除南海外,中国沿海大多为半日潮类型;南海大多为混合潮类型,而北部湾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全日潮海区,这是因为该海区的固有振动周期接近24小时的缘故。
5、海水的温度 由于中国海南北跨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差别明显,加之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因子等的影响,使得近海表层温度的地理分布比较复杂。 海域水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左右,南海26℃左右。一年之中,南部海域变化幅度小,北部海域变化大。沿岸区域温度受潮汐和河流影响较大,潮流使沿岸水温呈周期性日变化。一般在夏季涨潮时水温降低,退潮时水温升高,冬季的情况正好相反。
6、海水的盐度 中国海表层海水盐度变化同样受到许多地理条件的影响,但其中突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大陆径流所形成的低盐的沿岸水;而是外海流入的高盐海水。其次还受到蒸发、降水量等的影响。 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为31,东海33-34,南海34以上。 盐度地理分布有以下特点:一是河口区的盐度普遍较低,其中长江径流量最大,所以盐度仅有1左右,珠江口次之为10。北方河流径流量偏小,河口盐度低的幅度大大小于南部海区;二是南海因外海的高盐度海水直逼近岸,因此盐度偏高,其中海南岛沿岸水域盐度最高,为33.5-34。 盐度在季节上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夏季偏低,冬季偏高。各海区冬、夏两季盐度变化幅度均在1左右。
7、降水 降水取决与天气系统、气团活动、地理环境条件等要素。由于中国海南北距离长,又处在东亚季风区,使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为:南多北少,地区差别大;北部雨季短且集中于夏季;海上与临近沿海相比偏少等。 根据沿海和海岛海洋站长期观察资料,降水的地理分布北少南多,
由北而南年平均降雨量逐渐增加。 中国海域降水,不仅在区域上极不均衡,而且在实践分配上也差别很大。这种季节上的差别由南而北越来越大。
8、海雾 我国沿岸海域的海雾,总的趋势是北多南少。年平均有雾日数,黄海和东海较多,渤海和南海一般较少。辽东半岛东部、山东半岛的成山头至青岛、长江口至福建北茭和琼州海峡一带为多雾区。
(文章来源于“天津市海洋局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