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原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精华十句,必背!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精华十句,必背!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全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七上论语十二则
七上论语十二则七上论语十二则内容如下: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论语12篇七年级上册
论语12篇七年级上册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
论语十则初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言语行为俱可。
愿学且思,审视而后行,以至于善,改而至于好。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论语》中所记载的“十则”得到了中国学子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崇,而“十则”中包含的精神和思想也被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言凝练而深刻,阐述了子思的伟大思想,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先,《论语》十则的第一句便以“学而时习之”来提示人们,学习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不仅要学习,还要时刻积极地消化吸收,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这是当年子思提出的努力学习的哲学观点,也构筑起今日中国教育所奉行的理念: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目的性的状态。
其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子思强调了友谊和热情接待的重要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中民族接纳新事物的基本思想,把“接纳为礼节”作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点,以此增添一项友好的文化精神。
再次,在“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句中,子思又提到了以礼让学习达到更高境界,强调要教育弟子以礼让,以文修身,由此凝练出弟子要通过礼仪的学习来修身养性,至此,传承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思想也流传至今。
再者,子思曾说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表达了信守诚言、坚守礼仪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人至今坚持的原则,传承出来的宝贵文化传承。
最后,子思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来贴近实践,提醒着人们要以言行一致,言行必须一致,才能彰显君子之风。
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原文
课内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乐的解释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新人教版
第10课《《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先生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先生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先生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先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先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先生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先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先生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七上《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文常】(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 ,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3)请写出《论语十则》中至今沿用的成语。
(至少写四个)**特别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的字词】(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学而不思则罔 (5)不亦君子乎 (6)吾日三省吾身 (7)三省吾身 (8)与朋友交而不信 (9)传不习乎(10)温故而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诲女知之乎(14)是知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而改之。
译:(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理解默写】(1)新学期又开始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一、原文及注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 说:通“悦”,愉快。
- 愠:生气,恼怒。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曾子:即曾参(shēn),孔子的弟子。
-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信:诚信。
-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不惑:迷惑,疑惑。
-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殆: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 堪:能忍受。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喜爱,爱好。
- 乐:以……为快乐。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饭疏食:吃粗粮。
饭,吃。
疏食,粗粮。
- 肱:胳膊。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精编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以下是小编带来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许多深邃的思想和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的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待他人不了解自己时应有的态度。
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能让人内心愉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讲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能有新的领悟,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这告诉我们,对于学过的知识,不能仅仅是记住,还要通过反复温习,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导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做人要诚实,对待知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不断完善自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这体现了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故虽有名马,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