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丁玲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颖丁玲是在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又是被“左倾”长期迫害的一位女作家。
晚年丁玲指的是在经历“文革”后复出的丁玲,即在1975年出狱以后一直到1986年去世这一段时间的丁玲。
这段期间她仍然坚持着文学创作,但创作风格与以往截然不同。
这段期间在她的作品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强烈冲突。
她在高调宣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表达了“左倾”路线给女性同胞的肉体以及精神上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本文重点探讨了丁玲在其晚期创作中的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存在的强烈冲突。
一、政治意识的高扬复出后的丁玲致力于大幅宣扬政治意识,一方面,由于她饱受“左”倾迫害,早已习惯时刻将政治放在第一位,不断表现作为一名党的好同志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复出后的丁玲有着迫切想要获得党的认可的强烈期盼,因此,她必须向群众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就导致了她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都极力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复出后的丁玲开始改变创作风格,她极力鼓吹“文艺为政治服务”,把作家政治化,更加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坚持革命文学的方向,这在她多次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中可以明确体会到。
1980年丁玲在庐山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学术讨论会上发言宣称:“创作本身就是政治行动,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有的作家说他可以不要政治,你是个作家,就有志向、就有理想、就有感情,这都不是与政治无关的吧!”与此同时,丁玲还多次向外国作家宣传“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丁玲在《到群众中去!》一文中指出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他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把政治融入他所描写的形象、感情中,使读者觉得这只是文字,但这些吸引人的优美的文字却起到政治上的作用”。
由此可见,丁玲对党的热情和忠心。
她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意识,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貌。
但是,复出后的丁玲忽略了当时文艺思想的调整,依旧盲目宣扬“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她的这种文学观是偏激、僵化的,这就使她走了极端路线。
晚年丁玲政治意识的表现不仅从她所发表的文学观点中可以看出,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也非常明显。
在小说《杜晚香》中,丁玲成功塑造了一个满怀革命热情的无私的劳动者的形象,以充分表现出她心中对党的热情以及无私奉献的渴望,很好地表现出了她强烈的政治意识。
小说的主人公杜晚香从小饱受后母的严厉斥责,十三岁被后母卖给人家做媳妇,她一直勤勤恳恳的为家人操劳,在土改运动中受到了党的教育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妇女干部。
1958年她只身一人来到丈夫工作的北大荒,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工作并参与各种无偿劳动,最终她成为了有高尚品德的新型劳动者。
小说主人公杜晚香是一个被政治化了的农村妇女,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女人,她在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作者所要表达的政治意识显而易见,杜晚香在家庭生活中与丈夫极不平等,她不但没有怨言,反而表现出了无条件地顺从,甚至还不自觉地产生出对他的尊敬与爱慕。
在杜晚香身上所表现出的都是丁玲以前强烈批判的陈旧道德观念。
由此可以看出,晚年丁玲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政治效应、政治功利,她的这种观念是落后的,她从陈旧的视角来表现落后的封建的道德观念,这是她从前极力反对的。
二、女性意识的展现尽管丁玲一再强调严肃的政治观,但她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自我和个性一直没有泯灭。
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一些女性意识,尽管她在表达女性自由与解放意识时有所收敛,但不难看出,晚年丁玲对早年所热衷的追求“自我、个性、坚强”的女性意识并没有完全摒弃,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丰富地表达了。
复出后的丁玲一再宣称自己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作为作家,她也深知什么才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在她谈论创作的一些文章与讲话中可以看出她对于女性情感的抒发并没有完全抛弃。
在《谈创作》一文中,丁玲说:“去年,我对外国记者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的,是好的,我们还要坚持下去;我现在还是这个意见……但作者的有些话不够完善,他批评‘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我说文学就是为了爱嘛,怎么不是为了爱呢?如果你没有爱写文章干什么?正因为你爱你才写嘛!”丁玲的话体现了她一直没有完全放弃表现自由解放
的精神,文学是为了爱,女作家当然要在文学作品中尽情表达自己作为女性的感情。
因此,丁玲仍然关注有关女性的问题,她在这里的言论与前面所提到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论完全背道而驰。
她极力要表达的政治意识与她要隐蔽表达的女性意识之间的摩擦也就导致了她复杂的创作心理,这种思想的矛盾造成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纠缠。
丁玲晚年作品中依然保留着一丝代表个性解放的女性意识,只是与前期以小说为主体,大胆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受压迫不同,晚年的作品大多数以回忆性小品的形式,其中最典型的是《“牛棚”小品》。
《“牛棚”小品》是丁玲在身患癌症之后凭着坚强的毅力写出来的,她用文字控诉了“左”倾错误对人性的扭曲,同时也充满感情地挖掘了深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表达了一个女人的坚强以及她与爱人坚贞不渝的爱情。
文章讲述了他们患难与共,在身处逆境时仍然积极追求自由与真情,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丁玲早期强烈推崇的女性意识。
丁玲的《“牛棚”小品》写出人与人之间关怀、温暖的一面,写出了人性的美好和对恶势力的抗争,其中表现的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则体现出丁玲心中的女性意识并没有完全泯灭。
三、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矛盾晚年的丁玲表现出了对革命与政治的推崇,她在创作上一方面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对共产主义的真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澄清自己在政治上的清白,从而选择在作品中大幅宣扬政治意识,因此,她的政治意识的高扬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这种偏激的行为让晚年丁玲走入了一个极端。
然而,对于她的大半生的复杂经历她又有许多感想要抒发,因此她又不忘借助于小品文有限的空间隐秘地表达一些女性意识。
这使她极力想要表达的政治意识与刻意隐藏的女性意识相冲突,促成了这一时期她复杂的创作心态。
“文革”后丁玲复出,其公开表达的文学创作观明显倾向于政治化,大肆宣扬“文艺为政治服务”,但也不能忽略丁玲复杂的心理矛盾。
她在很多公开发表的谈话中又提出“艺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这就体现了晚年的丁玲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是坚持从一开始就热衷的代表解放的女性意识,还是坚持后来迫不得已鼓吹的代表着奉献的政治意识?面对两种选择,丁玲自己都很难把握,因此才会出现她前后言论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态一直伴随着丁玲的整个晚年创作。
晚年的丁玲这种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矛盾的心态不仅仅表现在她的创作观点上,还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丁玲认为《杜晚香》是她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大概是因为《杜晚香》所表达的题材是永远正确的,但由于她的矛盾心态,她在《“牛棚”小品》中又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女性情感,只是这种表达是很隐蔽的。
四、结语丁玲的一生始终在追求女性自由和解放,她从人性的角度去进行文学创作使她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政治也一直伴随着她。
丁玲所处的时代是特殊的,她的思想与创作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她在这几十年中所承受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但她坚强的毅力与勇气使她顽强地坚持下来,她豁达的心态让人敬佩。
丁玲是一个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作家,但是到了晚年,她不得不
(沈颖南京林业大学 210037)被束缚。
残酷的现实掩盖了她的才华,这不得不说是她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