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第七章练习(1)(2)

现代教育学第七章练习(1)(2)
现代教育学第七章练习(1)(2)

《现代教育学》练习:第七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B )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 )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 )

A地方课程B研究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

8.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A )

A孔颖达B朱熹C孔子D孟子

9.真正全面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贝尔

10.以下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A语文B数学C英语D科学

11.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A)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12.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D )

A活动课B综合课程C必修课程D选修课程

13.我国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A )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周安排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

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1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D)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C促进国家发展D推进素质教育17.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C )

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学校课程D学科课程

1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C满足社会、价值提高升学率的要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9、教育部于( C )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A 1999

B 2000

C 2001

D 2002

20、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

A 发展性学习

B 自主性学习

C 探究性学习

D 合作性学习

2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2、新课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 A ),初中阶段(C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A )

A 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 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 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 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24、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修补充的课程是(C )

A 国家课程

B 学校课程

C 地方课程

D 活动课程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D )

A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C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6、1918年,美国( B )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独立领域。

A 斯宾塞

B 博比特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二、多项选择题

1、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包括(ABE )

A 国家

B 地方

C 城市

D 农村

E 学校

2、新课程改革涵盖(ABC )

A 幼儿教育

B 义务教育

C 普通高中教育

D 职业高中教育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ABCD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 劳动与技术教育

4、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有(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D 实践性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 民主的

B 平等的

C 对话的

D 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

A 学习者

B 定向者

C 促进者

D 定论者

7、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有(ABC )

A 自主

B 探究

C 合作

D 默写

E 死记

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取原则是(ABCD )

A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B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C 鼓励动手,重视学习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

D 注重综合,注意各科知识相联系

9、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ABC )

A 学生

B 教师

C 校长

D 专家

10、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包括(ABCD )

A 普及性

B 基础性

C 发展性

D 义务性

三、填空题:

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2.新课程规定,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以___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_为内容。

3.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6.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课时分配、学课顺序、学科设置和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几个部分组成。

7、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四、名词解释

1、课程

2、隐性课程

3、悬空课程

4、素才性课程资源

5、课程标准

五、简答题:

1.简述整合课程的五个层次。

①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

②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

③人文,自然,社会学科的整合

④文化的整合

⑤学生与文化的整合

2.简述所教课程、所学课程和所得课程的定义及相互关系。(195+后面)

所教课程:是由学校教师决定并组织学生学习的课程,包括知觉课程,教案课程和实施课程。

所学课程:是在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学生按照学校和教师的组织和要求而实际学习的课程。

所得课程:是在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经过专门学习后内化为自身发展结果的课程。相互关系:①相互影响但不等同

②所教到所学是教师的内容转化过程,与教师的知识经验、主体价值观、生活体验有关。所学到所得是学生的内容转化过程,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主观状态(需要、兴趣)、学习态度、方法有关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宏观: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

客观:教育目的,学生的身心需要,课程的有关理论

4、论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目标)(204-209 6点)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恰当与合理的比重。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分科课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统整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①地方和学校依据其现实的教育状况,有选择地实施国家课程。

②在普通高中阶段增设选修课程,占课程量的三分之一

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有选择地学习一定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参与不同的主题活动。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即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含义。

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含义: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和社会背景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辛德智力因素,多远智能和成功智力理论

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教育平台的构建

7、简述课程实施的分类理论,谈谈你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的理解。(书200)

分类理论: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科书的课程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定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利范围内做出正确的课程决定。

六、案例分析:

1、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小学生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之,实行新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你对这两地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①质+量相结合

②主观+客观

③发展性评价/非终结性评价(分数、名次)

(着眼于未来)(着眼于过去)

④不会使学生恶性竞争

2、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并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在听课时我常常发现,三五个学生围成一组,开展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就是“合作学习”,但也有人质疑这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doc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础教育改革 1、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2、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3、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七次。2001年是第八次改革。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④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经验,学生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态势:①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③教学评价逐步确立了新观念与新方法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日趋整合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 第七章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本章摘要: 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标志。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体系。

一、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有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四是能够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并能清楚表达出来。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 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基础。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 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特点。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的具备。 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由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所构成。当某种能力以一种固化的形式存在下来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教师具备了某种技能。 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由一般教学能力和具体学科教学能力构成。 ⑴.一般教学能力 一般教学能力指各种各样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学诸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判断的能力等。在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能力。这种能力现在已成为教育技术的关注对象,具体体现为教学分析技术。 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从手段看,表现为: 第一,言语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和连贯性等;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备课讲稿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 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B )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例介绍练习题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例介绍练习题 一、填空题 1.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与“社会”、“语言”、“”、“艺术”并列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答案:科学;健康 2.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科学知识、和。 答案:科学方法;科学情感态度 3.当代各个国家都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的上,我们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也要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案:科学素质;主动探究 4.“做中学”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实验,而不是死记固定的陈述性知识。 答案:行动;提问 5.“STS”的中文意思是、技术与。 答案:科学;社会 6.在我国的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主要通过课程、和三种途径来进行。答案:专题教育;课外活动 二、解释题 1.“做中学”教育目标 答案:“做中学”教育目标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方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2.“STS”教育 答案:“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3.幼儿园“STS”教育的方法 答案:幼儿园“STS”教育在方法上仍坚持立足于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索,立足于学前儿童的动手操作,立足于学前儿童的直接生活经验。让学前儿童从问题出发,在操作思考中学习,在判断决策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 4.生命教育 答案:一般来说,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5.儿童的生命教育 答案:儿童的生命教育是个体生命教育的最初阶段,指的是教育儿童从观察与分享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完成生命教育的幼小衔接的任务,初步达成人生第一阶段“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标。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提纲

第一章 ·在中国古代.对“教”的理解:“教”是一种上者、长者对下者、幼者进行规范灌输的过程。教的内容以道德的养成为主。 ·在西语中教育的本义意味着要用引导的方法来发展受教育者潜在的心理能量。 ·定义的三种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填空) ·教育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便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一门学科能否独立存在,是否发展成熟,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便是看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萌芽和创立、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学术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授学》) ·康德---哥尼斯堡大学开设的由哲学教授轮流教授教育学的讲座,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特拉普---德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探讨》---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完成了教学与教育的结合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4点浏览就好 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 ·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出现。进入奴隶社会后:学校产生。 ·学校产生与下列条件有关: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文字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时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从形式上看,人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学制的定义: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

现代教育学原理答案

01任务: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答:(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 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 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 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 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1) 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 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 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 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 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 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 育。 02任务: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由内因与外因构成的,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分)(2)顺序性(1分)(3)阶段性(1分)(4)不均衡性(1分)(5)个别差异性(1分)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03任务: 1、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现代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 比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2) 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 (5)融合性; 2、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答出 以下任意5点即可得10分。(1)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 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 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 应性 04任务:1、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 些?答题要点:(1)三种教育力 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 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 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 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 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 互补作用 2、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 可能性)是什么?答题要点:(1) 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 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 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 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 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 教师职业规范。 3、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 方面?答题要点:(1)主体意识 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 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 辈群体影响较大。 05任务: 1.简述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与其 特征有哪些。答:①根本原因是 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 口素质;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 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2) 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发展、全面 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 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2.简述教学的任务:答:答:1)培 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 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简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 的主导作用。答:人的身心发展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 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 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1)受教 育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 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 社会发展状况。教育如果能得到以 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 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 展的独特作用。 4.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答:(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 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 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 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 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 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 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 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 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 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学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 A.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杜威 B. 卢梭 C.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B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D )为主体的策略。

现代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 模拟试题集 大纲说明: 识记:填空题、名词解释 领会:简答题、综合题 简单应用:论述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识记: (1)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额,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领会 (1)给“教育”这一概念下定义的意义 (2)对“教育”这一概念含义理解的多样化的原因 A.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认识和解释也不同,他们总是从某一角度提出对于教育的理解。 B.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人们对某一概念下定义主要根据事实和历史事实。 C.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对于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D.根本原因:有事人给“教育”下定义时没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而是采取了“定义性陈述”的方式,导致了“教育”定义的混乱。 (3)谢弗勒有关教育概念的三种定义性陈述。 1、规定性定义:指创造的定义,也就是下定义者用自己的语言对于有关概念或术语下定义。“规定性定义”对于下定于本身并无特殊的规定,而只是要求被定义的概念或术语在著作或文献中始终保持表示这种规定的含义。 2、描述性定义:指适当的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在这类定义中没有任何逻辑要求或规定,定义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定义者的主观意图的和知识、语言水平。优点:避开了繁琐的逻辑规则,缺点:随意性太大,对下定义者的知识水平依赖性太大。 3、纲领性定义:旨在说明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即“事物应该是什么”。 (4)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 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有着明确的规则:吧被定义的概念放在它邻近的属概念里,并且指出它和同一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公式:(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5)按照逻辑规则给“教育”下定义的基本思路。 第一,教育做为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对此我们的回答是:教育活动的是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他有别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第二,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并不仅仅只有教育一种,如还有医疗,美容等。那么他们的差别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在所有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中,只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则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第三,很多社会活动都对于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那么,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其他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首先,其他社会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无意识的,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意义的。其次,其他社会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亦可能是有意识的,但却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再次,正如有些社会活动并非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但却会产生教育效果和教育影响一样,教育虽

现代教育学名词解释

能能教育教育学知识普及---简稿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发展的因素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5)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6、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选择题 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 A. 信息和人员 C. 设计和制作 D. 技巧和环境 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D ) A.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 )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 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 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C)被引进视听教学领域以后,使视听教学运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教育技术的观念也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A.学习理论 B. 教学理论 C. 传播理论 D. 教学系统方法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 A.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 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 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响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 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 技术 D. 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 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 B )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 C ) A. 19世纪末 B. 1922 C. 20世纪20年代 D. 1936年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 B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 1945---1955 20世纪初出现的采用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的视觉教学,主张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 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和选择教具等。因此,在本质上与直观教学是(A)。 A. 一致的 B. 无联系的 C. 不同的 D. 相反的 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D ) A. 1972 B. 1973 C. 1994 D. 2005 在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是(B)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 A.加涅 B. 戴尔 C. 瑞奇 D. 赫本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B ) 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 关于过程与资源 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 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 为了促进学习 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 源;为了促进学习 施拉姆循环模式在香农一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B ) A. 译码 B. 反馈 C. 干扰 D. 信号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B)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教育学 知识框架

教育学知识框架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形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的物产阶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3、现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360安全浏览器.lnk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中国教育 1、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2、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3、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在正在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内发论 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的定义 遗传素质在人都能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定义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3、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的定义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3、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因素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1、西方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2、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中国近代的教育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目的 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教育目的 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