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指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从肝组织学角度判断,存在中度以上界面性肝炎是治 疗的重要指征。
以肝组织学为依据的治疗指征
治疗方案:
1).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泼尼松(龙)初始剂 量为30 ~40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10~15mg/d;硫唑 嘌呤以50mg/d的剂量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治疗一般推荐如下 用药方案:泼尼松(龙)30mg/d 1周、20mg/d 2周、15mg/d 4周,泼尼松(龙)剂量低于15mg/d时,建议以2.5mg/d的幅 度渐减至维持剂量( 5-10mg/d );维持治疗阶段甚至可将泼 尼松(龙)完全停用,仅以硫唑嘌50mg/d单药维持。 2).泼尼松(龙)单药治疗:泼尼松(龙)单药治疗时初始剂 量一般选择40-60mg/d ,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15-20mg/d 。 3). 替代药物:布地奈德。多用于需长期应用泼尼松(龙)维持治疗 4).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标准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 (MMF)、环孢素A、他克莫司、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PBC 早期患者,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是大多数无 症状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症状。主要有乏力、瘙痒。 随着疾 病的进展以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胆汁淤积症 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
PSC 临床表现多样,可起病隐匿,15%~55%的患者诊 断时无症状。患者出现症状时,最常见的可能为乏力,但无 特异性,常会被忽略而影响早期诊断。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及体征包括体质量减轻、瘙痒、黄疸和肝脾肿大等。黄疸呈 波动性、反复发作,可伴有低热或高热及寒战。突然发作的 瘙痒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患者还可伴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 酷似胆石症和胆道感染。
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平滑肌抗
体(SMA)、抗内皮细胞抗体、抗磷脂抗。(无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ERCP或MRCP。(金标准)
5).肝脏病理(非必须的)
I期 门静脉期
II期门静脉周围期
III期纤维间隔形成期 IV期肝硬化期
四、治疗方案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一、概述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 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高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 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 肝衰竭。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 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背景 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和皮 肤瘙痒;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 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
三、诊断依据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1).血清学检查: ALT、AST升高,ALP、GGT水平 正常或轻微升高。(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时血清TBIL 可显著升高) 2).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和(或)γ-球蛋白升高 自身免疫抗体:
1型AIH: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 滑肌抗体(ASMA),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 抗体(抗-SLA/LP)阳性。
2型AIH: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LKM1)和(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LC-1)阳性。
自身免疫学肝病相关免疫学检查的临床意思
3).肝组织学检查 界面性肝炎 由于门管区炎症导致与门管区或纤维间
隔相邻的肝细胞坏死,称为界面性肝炎。 淋巴-浆细胞浸润 AIH患者肝组织门管区及其周围
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肝细胞呈“玫瑰花环”样改变。 穿入现象 指淋巴细胞进入肝细胞胞浆的组织学表现,
一、概述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一种以特发性肝内 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慢 性胆汁淤积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4.重叠综合症:上述疾病任意两种出现。以AIH-PBC 重叠综合症多见。
二、临床表现
AIH 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AIH患者起病隐匿,一般表现 为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 体检可发现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偶见周围性水肿。
治疗指征: 1). 中度以上炎症活动的AIH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
>3×ULN、IgG>1.5×ULN],急性[ALT和(或)AST >10 ×ULN]甚至重症[伴出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1.5]应及时启动免疫抑制治疗,以免出现急性肝 衰竭。
2).对于轻微炎症活动(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3 ×ULN、 IgG <1.5 ×ULN )的老年(>65岁)患者需平衡免疫抑制 治疗的益处和风险作个体化处理。暂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者 需严密观察,如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现明显炎症 活动可进行治疗。
多见于活动性界面炎区域。 小叶中央坏死 研究结果显示,17.5%的AIH患者在
肝活组织检查中可出现小叶中央(第三区)坏死,可 能是AIH急性发作的表现之一。
AIH的鉴别诊断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胆管炎)
1).生物化学检查: ALP 升高 2-10 ULN,GGT 升高(酒精、 药物及肥胖等影响)
自身免疫性肝病
——2015诊疗指南
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依据 四、治疗原则
一、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 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分为: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2.自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PBC)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4.重叠综合症
ALT、AST可升高,一般不超过5 ULN。 2).自身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特异性指标) 3).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升高 4).影像学检查: 有胆汁淤积表现的患者需行超声检查,以除 外肝外胆道梗阻 5).肝组织学: I期 胆管炎期
II期 汇管区周围炎期 III期 进行纤维化期 IV期 肝硬化期 (AMA阴性者必须)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1).血清生化学检查 :PSC的血清生物化学异常主要表现为
胆汁淤积型改变,ALP、GGT升高。ALT、AST通常正常。
晚期可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
2).免疫球蛋白:30% 出现γ-球蛋白血症;50%出现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包括抗核
以肝组织学为依据的治疗指征
治疗方案:
1).泼尼松(龙)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泼尼松(龙)初始剂 量为30 ~40mg/d,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10~15mg/d;硫唑 嘌呤以50mg/d的剂量维持治疗。诱导缓解治疗一般推荐如下 用药方案:泼尼松(龙)30mg/d 1周、20mg/d 2周、15mg/d 4周,泼尼松(龙)剂量低于15mg/d时,建议以2.5mg/d的幅 度渐减至维持剂量( 5-10mg/d );维持治疗阶段甚至可将泼 尼松(龙)完全停用,仅以硫唑嘌50mg/d单药维持。 2).泼尼松(龙)单药治疗:泼尼松(龙)单药治疗时初始剂 量一般选择40-60mg/d ,并于4周内逐渐减量至15-20mg/d 。 3). 替代药物:布地奈德。多用于需长期应用泼尼松(龙)维持治疗 4).对标准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标准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 (MMF)、环孢素A、他克莫司、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PBC 早期患者,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是大多数无 症状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症状。主要有乏力、瘙痒。 随着疾 病的进展以及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胆汁淤积症 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
PSC 临床表现多样,可起病隐匿,15%~55%的患者诊 断时无症状。患者出现症状时,最常见的可能为乏力,但无 特异性,常会被忽略而影响早期诊断。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及体征包括体质量减轻、瘙痒、黄疸和肝脾肿大等。黄疸呈 波动性、反复发作,可伴有低热或高热及寒战。突然发作的 瘙痒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患者还可伴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 酷似胆石症和胆道感染。
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平滑肌抗
体(SMA)、抗内皮细胞抗体、抗磷脂抗。(无诊断价值)
4).影像学检查:ERCP或MRCP。(金标准)
5).肝脏病理(非必须的)
I期 门静脉期
II期门静脉周围期
III期纤维间隔形成期 IV期肝硬化期
四、治疗方案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一、概述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 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高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 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 肝衰竭。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 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背景 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和皮 肤瘙痒;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 小胆管炎,最终可发展至肝硬化。
三、诊断依据
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1).血清学检查: ALT、AST升高,ALP、GGT水平 正常或轻微升高。(病情严重或急性发作时血清TBIL 可显著升高) 2).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和(或)γ-球蛋白升高 自身免疫抗体:
1型AIH: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 滑肌抗体(ASMA),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 抗体(抗-SLA/LP)阳性。
2型AIH: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LKM1)和(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LC-1)阳性。
自身免疫学肝病相关免疫学检查的临床意思
3).肝组织学检查 界面性肝炎 由于门管区炎症导致与门管区或纤维间
隔相邻的肝细胞坏死,称为界面性肝炎。 淋巴-浆细胞浸润 AIH患者肝组织门管区及其周围
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肝细胞呈“玫瑰花环”样改变。 穿入现象 指淋巴细胞进入肝细胞胞浆的组织学表现,
一、概述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一种以特发性肝内 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慢 性胆汁淤积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4.重叠综合症:上述疾病任意两种出现。以AIH-PBC 重叠综合症多见。
二、临床表现
AIH 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AIH患者起病隐匿,一般表现 为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 体检可发现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偶见周围性水肿。
治疗指征: 1). 中度以上炎症活动的AIH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
>3×ULN、IgG>1.5×ULN],急性[ALT和(或)AST >10 ×ULN]甚至重症[伴出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1.5]应及时启动免疫抑制治疗,以免出现急性肝 衰竭。
2).对于轻微炎症活动(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3 ×ULN、 IgG <1.5 ×ULN )的老年(>65岁)患者需平衡免疫抑制 治疗的益处和风险作个体化处理。暂不启动免疫抑制治疗者 需严密观察,如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现明显炎症 活动可进行治疗。
多见于活动性界面炎区域。 小叶中央坏死 研究结果显示,17.5%的AIH患者在
肝活组织检查中可出现小叶中央(第三区)坏死,可 能是AIH急性发作的表现之一。
AIH的鉴别诊断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胆管炎)
1).生物化学检查: ALP 升高 2-10 ULN,GGT 升高(酒精、 药物及肥胖等影响)
自身免疫性肝病
——2015诊疗指南
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依据 四、治疗原则
一、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 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分为: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2.自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PBC)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4.重叠综合症
ALT、AST可升高,一般不超过5 ULN。 2).自身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特异性指标) 3).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升高 4).影像学检查: 有胆汁淤积表现的患者需行超声检查,以除 外肝外胆道梗阻 5).肝组织学: I期 胆管炎期
II期 汇管区周围炎期 III期 进行纤维化期 IV期 肝硬化期 (AMA阴性者必须)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1).血清生化学检查 :PSC的血清生物化学异常主要表现为
胆汁淤积型改变,ALP、GGT升高。ALT、AST通常正常。
晚期可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
2).免疫球蛋白:30% 出现γ-球蛋白血症;50%出现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包括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