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育运动对心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血管功能假说
心血管假说的基本前提是,心境状态 的改善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善相关。身体
锻炼通过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 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 环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 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5.胺假说
胺假说的基本前提是,神经递质类化学物质分泌量 的增加同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有关。神经递质在神经 之间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研究表 明,抑郁的人经常出现胺分泌量减少的情况(如去甲肾 上腺素、血清基和多巴胺等的减少),而爱活动的人则 出现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身体 锻炼刺激了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对心理健康起到促 进作用。另据美国的柯斯楚巴拉医生报道,有氧运动 的另一项反应是副肾髓质以外组织分泌的荷尔蒙的增 加。他说“近期的沮丧理论指出,沮丧的原因是神经 元中缺乏副肾髓质以外组织分泌的荷尔蒙,神经细胞 传递信息因而受延误。跑步时,该荷尔蒙增加,跑步 后,分泌量亦增高。
4.严重疾病 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也可成为心理障
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最突出的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导致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 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而在机能缺失时,儿
童可引起智力发育迟滞,成人则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过 程的迟钝,不仅智力受到损害,而且性格上还会变得幼 稚、保守和狭隘。
巨人症系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过多所致。青少 年因骨骺未闭形成巨人症;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则形成肢 端肥大症;少数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后继续发展形成巨人症 。本病早期(形成期),体格、内脏普遍性肥大,垂体前 叶功能亢进;晚期(衰退期),体力衰退,出现继发性垂体 前叶功能减退。

(二)心理社会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是复杂的,主要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 件与环境变迁、心理冲突和特殊人格等。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3.分散注意力假说
分散注意力假说的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给 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 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例如慢跑、游泳等运 动活动能使参与者锻炼时进入自由联想状态。 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 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 复。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转移,可以达 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 健康。
自我效能。另外,长期进行游泳、健美、击剑等练习,
也可以发展积极情绪。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进行长期体育锻炼会有上述 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那么对于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 人来说,这种效益就会更加明显。因为我们要期待一个 心理健康的人通过长期体育锻炼大幅度地改变其心理健 康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在体育锻 炼之前抑郁、焦虑程度较低。这样,体育锻炼进一步降 低其抑郁、焦虑程度的可能性自然就小一些。而有心理 疾患的人如果抑郁、焦虑水平很高,通过长期体育锻炼 显著改善心理状态的可能性应当较大。
第四节 影响良好心理效应的体育活动因素
一、体育活动的类型
男生参加球类项目、女生参加球类和游戏 项目的锻炼更能产生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 中、小学生通过锻炼获得心理健康效应的 项目有不同的选择。
3.心理冲突
我们几乎天天都面临很多选择。做出选择 意味着得到什么,同时又必须丢掉什么。选
择情境造成的心理冲突常常会对个体的身心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人不满,但又不想 得罪对方,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使自己
处于心理冲突之中。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一个人如果长期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攻击 情绪,就会对他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 影响。
极情绪的长期控制作用。必须定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 维持对消极情绪的长期控制。
研究表明,有氧练习(连续有节奏的运动)和力量、灵 活性练习均可改善中年健康男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趣
的是,尽管有氧练习组提高了最大吸氧量15%,而力量、 灵活性练习组没有提高,但都改善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 平。还有研究表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和长期进行渐进 性放松练习(全身各部位依次先紧张再放松的放松方法) 均可降低工作压力较大的妇女的焦虑水平并提高她们的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 样的社会生活变动,如结婚、升学、求职、亲
人亡故等。由于生活事件的增加而产生的应激 体验与各种各样的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有着明 显的联系。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胃肠溃疡、癌症、神经症、事故、体 育活动中的损伤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等都与生 活事件的明显增加有密切关系。
据消息,身高2米55被称为亚洲第一巨人的王峰军因
贫血、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等病,于3月31日晚去世,年 仅39岁。
王峰军出生在农村,家中兄弟姐妹共6个,只有他自己
超高。他的个头与患脑垂体瘤和巨大蛛网膜囊肿有 关。十岁之前跟其他孩子一样,到十来岁的时候开始长
个儿,十八九岁时就长到了一米九,二十岁的时候超过了 两米。从那时开始父母便带着他到各地看病,直到2000 年在广州做了手术,才控制住了病情,否则还要继续地长 下去。
4.特殊人格
某些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格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
或精神病的一种内在原因。
例如强迫性神经症,其相应的人格为强迫 性性格,具体表现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 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拘谨呆板, 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事容易后悔,责任 心过重和苛求自己等。再如,与癔病相联系 的特殊人格特征是富于暗示性,情绪多变, 容易激动和爱自我表现等。
所以,运动有助于睡眠,但同样重要的是 要按规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运动量来进行有规律 地锻炼;否则,适得其反。
第三节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功效的原因和机制
一、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 (1)身体和心理是统一的整体。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寓
于健康的身体,既然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 那么体育运动能就为健康的心理打好基础。
2009年王峰军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只能拄着双拐 走路,由于生活困难以至于没有能力再看病。随后随着媒 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2013年河南一家医院愿意为他免 费治疗,2014年王峰军出院回家休养。
另据观察者网了解,44岁的乌克兰男子列昂尼德-斯 塔德尼克曾在2007年被世界吉尼斯短暂地认定为“全世 界最高人”,身高达8英尺5英寸(约合2.57米)。2014年 ,列昂尼德因脑溢血去世。由于患巨人症,曾经一段时 间,列昂尼德几乎三年长30厘米,这对他来说是噩梦: 我的身高是诅咒,是上帝的惩罚,不值得庆贺。我不知 道自己犯了何种罪孽,我一辈子都梦想着能像普通人一 样
(5)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困难和竞争、对抗和胜利。 经常进行这种艰苦的磨练、顽强的拼搏后,对人 的性格会产生非常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向一 个人的生活工作中迁移,向健康的人格中迁移。
二、体育活动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
美国学者考克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
身体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因的六项基本假说,试图从
2.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的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中 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
它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这一假说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提供了身体活动促 进心理健康的原因的部分解释,但并不全面。
经验表明,体育活动不论是集体进行还是单独 进行,都具有健心作用。虽然单独进行身体活 动或在家内进行身体活动可能比集体健身活动 较小降低抑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 单独活动或锻炼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单调、贫乏环境中 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父母对儿童的态
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 患有“离异”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抑郁症四种神 经症的个体进行的早期家庭关系调查表明,患有这四种 疾病的人的父母与正常个体的父母相比,表现出较少的 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者较多的过度保护。
理论上解释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 1.认知行为假说
认知行为假说的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可 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 境具有抵抗作用。这一理论解释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 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是一致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
了一项自己认为较为困难的任务后,他们会感到自我效 能的提高。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身体锻炼是一 件困难的事。如果能够使自己养成锻炼的习惯,人们就 会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提高感。这种感受有助 于打破与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性 循环。
先天性的或由于生后早期的病因所发生的持久性的 以智力、感情及意志上的缺陷为主的精神状态,称为 精神缺陷。
3.大脑的外伤或化学中毒 因摔伤、碰伤或战争时的战伤造成的脑震荡、脑挫伤
等都可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 人格改变等。有害的有机与无机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内, 可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障碍,如酒精中毒、 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二、体育活动与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直观晴雨表。情绪影响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情绪得到明 显的表现。
因此,
谈心理健康应该从情绪开始。
(一)情绪与健康
健康是人的体质的外部表现,常以不产生 疾病作为主要标志来衡量。健康与遗传、环
境、生活、工作、营养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与人的情绪密不可分。民间谚语“笑一笑
有一项研究表明,进行8周的体育锻炼后,精神病
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另有研究表明,进 行有氧练习的学生,其心境状况改善的程度比控制组大,
特别是那些练习前存在情绪问题的学生,其心理状态改 善的程度最为明显,这提示体育锻炼可能对有心理疾患 的人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总的来说,系统的体育锻炼不但对生理功能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对心理健康也具有至少是同样重要的作用。
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形象地揭示了情 绪与健康的关系。
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祖国医学中多有揭示,例如《素问》中“怒 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 等,就说
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
据研究,如果人们隔天进行运动,那么他 们在运动后的那个晚上睡得比较好,睡得时间
也比较长,睡得比较 深。如果白天运动多一 点,睡觉时生长激素就会多分泌一点到血液中, 以便帮助肌肉组织恢复。
另外,体育运动可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 过程,增强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其功能更完善, 所以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
(2)体育活动促进人际交往。
体育运动(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 应该都属于群体活动,在体育运动中,不 论是哪种国籍的人,也不论属于何种性格 类型的人,都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同伴、 与教练员和老师、与对手进行交流,只有 这样才能完成体育活动。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青少年学生学会了 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等良好的 交往原则。
(3)体育活动是宣泄不良的身体能量和心理能量的 最佳途径。
(4)体育活动有助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么注意力不稳定、很难集 中,要么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担心、消极、痛苦” 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在注意不集中的情况下, 从事体育活动是不可能做到的。此外,从事体育 活动,可以摆脱当前痛苦的事情和消极的情绪, 从而转移人的注意力。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
的影响
授课教师:朱栋栋
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是指每一天个对都自进己能行否的成锻功地炼完活成 动, 且这种锻炼锻炼活动持续很长时期一项。任用务所于持有研的究信心的和长期望期,体
育指锻持炼续安 时排 间一 为3般0都分持钟续左1右0的—运12动个即活月对所动自具。己备。一成的有功潜次地在研性完能究成力运一的报动项认任识告活务,动仅是 一次以自行车功率计的练习就使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大学 生焦虑程度下降。但是,这种一次性运动活动没有对消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
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与遗传因素的关
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 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遗传
因素的明显影响。统计调查表明,精神疾病的发病原 因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 2.病菌、病毒感染
像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 传染病,就是由于病菌、病毒损害了神经系统组织而 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