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
与中国电视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兴起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 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 对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意义
伯明翰学派的兴起
社会背景:战后英国社会发生变化 学术背景:为了回应所谓工人阶级已经 ‚资产阶级化‛了的观点——即认为工人阶 级的生活条件、意识形态与中产阶级已经 没有本质区别,英国社会科学界开始注重 对都市工人阶级社区和文化进行研究,试 图证明工人阶级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并未 随着福利国家的来临和大众文化的流行而 消失。
态或过程‛; 存在着‚文献记载‛即有记录的文化作品和活动。根据这 种定义,‚文化是智力和想象性作品的总称,用丰富多彩 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精力。‛ ‚存在着文化的‘社会’定义。在这个定义里,文化是对 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
关于媒体话语和传媒受众
威廉斯的四种理想型的传播模式理论:
专制式的传播模式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质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学术传统 。 伯明翰学派文学艺术批评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媒介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家长式的传播模式 商业式的传播模式 民主式的传播模式 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只有在体制上从政府和市场中 分离出来,在言论自由的社会语境下,大众传播媒介才会 做出文化上的贡献。
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 他认为,阅听人在解读电视讯息时会建构起三 种立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和反对立场。 这三种立场带来三种取向的解读:偏好阅读、协 商阅读和对立阅读。这一理论开拓了伯明翰学派 的一个研究传统,即对大众文化消费主体——阅听 人的研究。
大众文化是自下而上产生出来的,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 够拥有不同于贵族精英的审美趣味。 早期的重头人物霍加特和威廉斯认为有必要对大众文化 进行重新审视,因为,大众文化代表着生生不息,看得 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大众文化具有沟通、交流及促进 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积极功能。 中心第二任主任斯图尔特·霍尔和约翰·费斯克提出了 新的大众文化理论,强调大众文化的参与性、快乐性、 抵制性、反抗性以及大众文化队社会变革的潜在进步意 义。
学派的诞生: 1964年,理查德· 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在英国 伯明翰大学(Birminghan University)创立了当代 文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 1968年,斯图亚特· 霍尔(Stuart Hall)接任主任。 1979年,德理查德· 约翰逊(Richard Johnson)第三 任主任, 第四任主任是乔治· 洛伦(Jorge Lorrain)。20世纪 80年代末,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扩展为文化研究系, 担负了向本科生讲授文化研究课程的任务。
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理论
第一阶段:1975——1979,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英国BBC的晚 间新闻节目《全国新闻》的观众进行研究,目的是理解和证明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模式,即不同观众如何对同样的节目进行 解码,关注焦点是不同阶级立场的观众的节目模式。 观点:影响文本意义的产生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文本自身的符 号内容;二是受众自身拥有的‚文化符码‛。只有这两者的互 动才能产生意义。 结论:讨论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不能简单地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 而应该从他们的社会语境入手。即,特定的解读方式是由不同 社会群体的受众所拥有的‚文化符码‛导致的。 与霍尔的差异:霍尔认为:观众不同的解码是其阶级立场的结果。 权力阶级——霸权立场,中产阶级——协商立场,工人阶级—— 对抗立场)
约翰·费斯克关于阅听人的抵抗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他认为,阅听人完全有能力将文化产品改制成他们愿 意接受的心态。他在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基础上提 出了大众文本(popular text)‚生产性文本‛(the producerly text)的主张。这种‚生产性文本‛是一种 ‚大众性‛的作者性文本(popular writerly text), 它既是通俗移动的,又是开放的。大众文本允许并且欢迎 这种抵抗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大众文本时多义的、模糊 的,混杂了不同的声音,它因此是一种‚活的文本‛,可 以透过阅听人的挪用而生产出新的额意义。
关于文化的重新定义
威廉斯的观点:文化有四层意思
文化是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追求完美的思
想观念密切相关; 文化是指整个社会里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 文化是指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 文化是一种物质、知识与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
文化的三种界定:
存在着的一种‚理想‛,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状
第二阶段:1985开始,持续一年时间。研究成果《家庭电视: 文化力量和家庭闲暇》。 将看电视的研究放置在‚家庭‛这个更为具体的社 会环境之中进行参与性观察和采访,从家庭内部的性别权 力关系的模式这个角度描述了观看电视的极端复杂性。 莫利开始研究性别对收视实践的影响,进而确认了 八个方面的主题:1)在节目选择上的权利和控制;2)看 电视的风格;3)有计划和无计划地收看电视;4)涉及电 视的谈话;5)录像机的使用;6)独自观看和负罪的快乐; 7)节目类型偏好;8)全国性和地方性新闻节目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 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 俗的撰写。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 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 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 ‚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Fra Baidu bibliotek 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 加以诠释等问题。 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 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 所采用的传播方式。
对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意义
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积极关注的重大发 现——电视工业首当其冲的要务便是生产商 品化的观众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
注重电视受众研究
注重电视的文化工业属性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质
源出于民间和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是对知识阶层 精英文化的一种反拨 重新界定文化的内涵,确定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 发挥文化在大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关注媒体话语和传媒受众,架构具有能动性、主 动性、批判性的阅听人主体。
关于大众文化是对知识阶层精英文化的一种反拨
与中国电视文化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兴起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 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 对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意义
伯明翰学派的兴起
社会背景:战后英国社会发生变化 学术背景:为了回应所谓工人阶级已经 ‚资产阶级化‛了的观点——即认为工人阶 级的生活条件、意识形态与中产阶级已经 没有本质区别,英国社会科学界开始注重 对都市工人阶级社区和文化进行研究,试 图证明工人阶级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并未 随着福利国家的来临和大众文化的流行而 消失。
态或过程‛; 存在着‚文献记载‛即有记录的文化作品和活动。根据这 种定义,‚文化是智力和想象性作品的总称,用丰富多彩 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精力。‛ ‚存在着文化的‘社会’定义。在这个定义里,文化是对 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
关于媒体话语和传媒受众
威廉斯的四种理想型的传播模式理论:
专制式的传播模式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质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学术传统 。 伯明翰学派文学艺术批评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大众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伯明翰学派媒介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家长式的传播模式 商业式的传播模式 民主式的传播模式 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只有在体制上从政府和市场中 分离出来,在言论自由的社会语境下,大众传播媒介才会 做出文化上的贡献。
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 他认为,阅听人在解读电视讯息时会建构起三 种立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和反对立场。 这三种立场带来三种取向的解读:偏好阅读、协 商阅读和对立阅读。这一理论开拓了伯明翰学派 的一个研究传统,即对大众文化消费主体——阅听 人的研究。
大众文化是自下而上产生出来的,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能 够拥有不同于贵族精英的审美趣味。 早期的重头人物霍加特和威廉斯认为有必要对大众文化 进行重新审视,因为,大众文化代表着生生不息,看得 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大众文化具有沟通、交流及促进 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积极功能。 中心第二任主任斯图尔特·霍尔和约翰·费斯克提出了 新的大众文化理论,强调大众文化的参与性、快乐性、 抵制性、反抗性以及大众文化队社会变革的潜在进步意 义。
学派的诞生: 1964年,理查德· 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在英国 伯明翰大学(Birminghan University)创立了当代 文化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简称CCCS)。 1968年,斯图亚特· 霍尔(Stuart Hall)接任主任。 1979年,德理查德· 约翰逊(Richard Johnson)第三 任主任, 第四任主任是乔治· 洛伦(Jorge Lorrain)。20世纪 80年代末,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扩展为文化研究系, 担负了向本科生讲授文化研究课程的任务。
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理论
第一阶段:1975——1979,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英国BBC的晚 间新闻节目《全国新闻》的观众进行研究,目的是理解和证明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模式,即不同观众如何对同样的节目进行 解码,关注焦点是不同阶级立场的观众的节目模式。 观点:影响文本意义的产生有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文本自身的符 号内容;二是受众自身拥有的‚文化符码‛。只有这两者的互 动才能产生意义。 结论:讨论个人对文本的解读不能简单地从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 而应该从他们的社会语境入手。即,特定的解读方式是由不同 社会群体的受众所拥有的‚文化符码‛导致的。 与霍尔的差异:霍尔认为:观众不同的解码是其阶级立场的结果。 权力阶级——霸权立场,中产阶级——协商立场,工人阶级—— 对抗立场)
约翰·费斯克关于阅听人的抵抗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他认为,阅听人完全有能力将文化产品改制成他们愿 意接受的心态。他在罗兰·巴特‚文本理论‛的基础上提 出了大众文本(popular text)‚生产性文本‛(the producerly text)的主张。这种‚生产性文本‛是一种 ‚大众性‛的作者性文本(popular writerly text), 它既是通俗移动的,又是开放的。大众文本允许并且欢迎 这种抵抗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大众文本时多义的、模糊 的,混杂了不同的声音,它因此是一种‚活的文本‛,可 以透过阅听人的挪用而生产出新的额意义。
关于文化的重新定义
威廉斯的观点:文化有四层意思
文化是心灵的普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追求完美的思
想观念密切相关; 文化是指整个社会里知识发展的普遍状态; 文化是指各种艺术的普遍状态; 文化是一种物质、知识与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
文化的三种界定:
存在着的一种‚理想‛,文化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状
第二阶段:1985开始,持续一年时间。研究成果《家庭电视: 文化力量和家庭闲暇》。 将看电视的研究放置在‚家庭‛这个更为具体的社 会环境之中进行参与性观察和采访,从家庭内部的性别权 力关系的模式这个角度描述了观看电视的极端复杂性。 莫利开始研究性别对收视实践的影响,进而确认了 八个方面的主题:1)在节目选择上的权利和控制;2)看 电视的风格;3)有计划和无计划地收看电视;4)涉及电 视的谈话;5)录像机的使用;6)独自观看和负罪的快乐; 7)节目类型偏好;8)全国性和地方性新闻节目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 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 俗的撰写。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 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 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 ‚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Fra Baidu bibliotek 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 加以诠释等问题。 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 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 所采用的传播方式。
对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意义
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积极关注的重大发 现——电视工业首当其冲的要务便是生产商 品化的观众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
注重电视受众研究
注重电视的文化工业属性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质
源出于民间和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是对知识阶层 精英文化的一种反拨 重新界定文化的内涵,确定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 发挥文化在大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关注媒体话语和传媒受众,架构具有能动性、主 动性、批判性的阅听人主体。
关于大众文化是对知识阶层精英文化的一种反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