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对小学英语教材不断改版的现象,新课改要求小学英语
教师将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到底该怎么改变?从那些方面改
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
前,掂出自己的力
量,找到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回答。
明确小学英语教师角色认知与作用,是新形势下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是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是学生营造积极心理的促进者,是英语教师科研的研究者.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回答。
当今基础教育的比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同时基础教育又走在了这次课改的前沿。所以小学教师更应尽快更新观念,适应这场充满挑战又存在机遇的浪潮。面对小学英语教材不断改版的现象,新课改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将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到底该怎么改变?
从那些方面改变?又该遵循什么原则?这是在教师心中萦绕许久的问题。
教育界对于教师在新时期的角色转型有很多说法,在我看来,大致可从三个角度阐述,即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师生关系发展角度和课堂教学发展的角度。
第一章从教师自身发展角度出发
1.1 由权威型教师向非权威型教师转变
传统的教师角色给人们留下的不外乎是威严、权威的教师形象,教师是课堂绝对的统治者,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教师的要求一定要做到。这种角色观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教学是对话与知识的建构活动,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师不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毕竟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每时每分都有新的技术涌现,自由民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为课堂营造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和教师并称为教学的双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2 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引导者转变
新课程理念:“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我们还懂,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一条鱼吃,不如教给他钓鱼的方法,有人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新课程理论认为,上学期间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为了分数而学习,甚至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
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按照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乃至人生的引路人。记得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人生在世,莫过于遇到一位好的老师,特别是一位好的小学老师,因为他为我们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1世纪的学生需要的不是一位只能把英语说得很遛的小学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
指导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例如,就拿孩子学单词来说,教师只要教了孩子音标,或者他们跟着录音机,查阅单词表,自己就能学会,不是非得老师教了才会。那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进行有效合理的自学指导。
1.3 由“教书匠”角色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书匠,有人曾把它定义为只教知识、技能,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为物质利益所驱使,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教学是一个爱的事业,是两个特殊人群进行的社会活动,它要求一方必须为此作出努力和牺牲。简单的将两者定义为商品买卖的关系,只能反映出师生的一种简单的紧张关系。另据调查表明:即使在新的教学观盛行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我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这表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一是一,二是二,成了知识的传声筒,成了按部就班的“书匠”,总把课本里的答案当圣旨,不容更改和质疑,更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须知,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一尘不变的固定模式,它需要人们不断产生质疑,开动脑筋,用高超的教学手段去解决问题。通过与孩子的接触,我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个反复而长期的行为,此间我们要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触碰,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从心灵深处打动孩子让他们心服口服比强制性的教学要求更能取得效果。有句话说得好:只有从孩子心底发出的声音才是真实的声音。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
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在创设的情景下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研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说到底为的还是为发展建构良性的师生关系作准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只在于对人整体发展的一种成全”,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
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第二章从师生关系发展的角度出发
2.1 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来说,交往便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而对教师来说,交往便是分享与理解,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提倡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通过对话的途径,那么能够对话的前提是什么?那便是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教师的威信并不是通过权威形象来确立,而是要使学生对你充满信任感,觉得你能倾听他们说话。尝试与他们平等交流,你会听到他们的心里话和想法,那么你的换位思考会更容易。这将对你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2.2 与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
咋一听这似乎是个天方夜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与刚刚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如何成为学习上的伙伴。细想其实不然,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知识贮备不见得比学生的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可以学到老师不知道的东西,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甚至主动的向学生学习,才有可能走在前面。孩子现在很多方面的素质都是胜于我们的教师,他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媒体、文化在他们周围出现的频率是从前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他们拥有比教师更为鲜活的思路,灵敏的头脑。而教师拥有的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