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摘要] 作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正义的思想,正义的思想构成了柏拉图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具体表现在对正义问题的说明、正义观的不同回答、实现正义的手段和正义的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理想国》;柏拉图:理想国
古希腊伟大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 2 7年—3 4 7年),一生著述繁茂,《理想国》可算他的主要代表作。理想的国家便是实现了正义的国家,然而什么是正义,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正义问题,而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次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在这本书中,围绕着正义这个核心问题,柏拉图考察了政体、财产制度、婚姻、家庭、教育、文艺、宗教、男女平等等广泛的领域,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一、正义的三个问题
在《理想国》里,正义的话题包括:第一,正义的定义。第二,正义的心理基础,是人的灵魂的本质需要还是外在因素的强制?第三,正义的人是否比不正义的人更幸福?正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铸就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一精彩戏剧,并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正义观。
二、正义的四种回答
为了回答正义的三个问题,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与其自身的正义观相对的其他三种正义观,在对这三种正义观进行了简单的批驳之后,很快地就进入到其自身正义观的论证上。在柏拉图的正义观中,有两个副本:一个是大写的国家正义,另一个是小写的个人正义感,并采取了从大到小的理路。
(一)与柏拉图相对的三种正义观
在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进行的辩论中,有三个人物纷纷登台,并相应地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正义观。以克法洛斯和其子玻勒马霍斯为代表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1(P332C)(注:以下所引仅注明页边码)克法洛斯以
自己为例证来说明正义的生活有利于人的幸福,并能在死后得到神的青睐与照顾。与此相反的是,作为第二个代表人物出场的智者色拉叙马霍斯却要激进和现实得多,他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338C),并且是“当时政府的利益”(229A)。在他看来“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334A) 而且,“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334C)对色拉叙马霍斯来说,正义只不过是强者(尤其是政府)推行其利益的幌子,其实质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一种典型的生物进化论的立场。
而一种折衷、实用的立场来自于格劳孔,“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359A)对于格劳孔来说,正义就是弱者的必需,从而正义不可能来自于内在的自觉,只可能来自于外在的强迫,“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之下,才走到正义这条路上来的。”(359C—D)
以上三种正义观与柏拉图正义观的最大不同在于:柏拉图的正义观是来自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来自于灵魂,而不是其他。在对人生活的意义上,正义的人生活得比不正义的人更幸福。
(二)柏拉图的正义观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首先是城邦的正义,然后才是个人的正义。在城邦的正义中,通过运用纵向的分工和固定的专业化,城邦相继被分为经济—军事—哲学三个部分,同时,也相对应着劳动者—军人—统治者三个阶级。三个部分与三个阶级一样,泾渭分明,等级森严。一个人一生只能从事于一门职业。也就是说,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三者的身份都是凝固的,而不是可改变的。在柏拉图的设想中,凝固就代表着永恒,代表着城邦的和谐。在这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中,掌握着智慧、唯一有资格研究哲学这门知识,掌握着巨大不是无限权力、进行统治的是哲学王,次一等的是保持着勇敢的军人,而最下等则是处在最底层、应以节制来服从统治、控制自己的欲望的广大劳动者。在这种预设和恒定的前提下,大写的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433E)城邦正义或曰“善”的具体表现为:“当一个国家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462C)这种人体有机体的隐喻,隐含着“哲学王犹如人之头脑、军人犹如人之躯体劳动者仅相当于
人之手和脚”这样一个前提。当柏拉图阐释其“伤一指,痛全身”(462C—D)的时候,可不要忘了,即使断掉全部手和脚,脑袋和躯体依然可以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和脚是不重要的。因而在柏拉图的国家中,劳动者的地位依然有限!与国家的正义相对是个人的正义,正如在国家构架中有哲学—军事—经济三部分一样,灵魂也相对应着理智—激情—欲望的三重结构。理智居于统治地位,激情是理智的盟友,欲望是应改造的部分,激情、欲望应服从于理智的控制和领导。在这种“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444C)的大前提下,个人的正义即为“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441D—E)。
三、实现正义的二种手段
为了使自己的正义信仰在尘世中得到贯彻实施,为了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理想国事实上柏拉图随后很快付诸了实际,并差一点为此而丧命,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设了三种手段:公共教育,共产主义和谎言。
(一)公共教育
教育在理想国的构建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实施具体的教育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干净的画板”,在没有“得到一个干净的对象或自己动手把它弄干净之前,他们是不肯动手描画个人或城邦的,也不肯着手立法”(501A ),同样也不可能着手实施教育,作为实施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一个丝毫不受尘世间的污染、有待作为教育者的哲学家重新塑造的人。因为不可能凭空“得到一个干净的画板”,所以柏拉图只好“着手把它弄干净”,以求实现塑造自己梦想中的好公民形象!如果柏拉图在设计理想国的目标还有那么一些宽广的仁慈的话,那么在谁配享有受教育权这个问题上则是冰冷的。首先,在谁是城邦的公民上,城邦拥有无限的权力。“身体不健全的,城邦就让死去;那些心灵天赋邪恶且不可救药的人,城邦就毫不姑息处之以死。”(410A) ,能够接受教育的仅限护卫者(军人)和完善护卫者(哲学王)两个阶级,而占城邦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者根本无权享有受教育权。因此,柏拉图所指的公共教育仅是从国家创办这个意义上而言,而不是指受教育对象。为了使护卫者(军人)的心灵达到和谐,并且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心灵中的理智和激情,对护卫者进行音乐和体育教育;为了使完美护卫者(哲学王)摆脱可见世界,达到可知世界中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