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摘要] 作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正义的思想,正义的思想构成了柏拉图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

具体表现在对正义问题的说明、正义观的不同回答、实现正义的手段和正义的实证分析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理想国》;柏拉图:理想国
古希腊伟大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 2 7年—3 4 7年),一生著述繁茂,《理想国》可算他的主要代表作。

理想的国家便是实现了正义的国家,然而什么是正义,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正义问题,而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次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在这本书中,围绕着正义这个核心问题,柏拉图考察了政体、财产制度、婚姻、家庭、教育、文艺、宗教、男女平等等广泛的领域,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一、正义的三个问题
在《理想国》里,正义的话题包括:第一,正义的定义。

第二,正义的心理基础,是人的灵魂的本质需要还是外在因素的强制?第三,正义的人是否比不正义的人更幸福?正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铸就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一精彩戏剧,并分别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正义观。

二、正义的四种回答
为了回答正义的三个问题,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与其自身的正义观相对的其他三种正义观,在对这三种正义观进行了简单的批驳之后,很快地就进入到其自身正义观的论证上。

在柏拉图的正义观中,有两个副本:一个是大写的国家正义,另一个是小写的个人正义感,并采取了从大到小的理路。

(一)与柏拉图相对的三种正义观
在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进行的辩论中,有三个人物纷纷登台,并相应地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正义观。

以克法洛斯和其子玻勒马霍斯为代表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

”1(P332C)(注:以下所引仅注明页边码)克法洛斯以
自己为例证来说明正义的生活有利于人的幸福,并能在死后得到神的青睐与照顾。

与此相反的是,作为第二个代表人物出场的智者色拉叙马霍斯却要激进和现实得多,他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338C),并且是“当时政府的利益”(229A)。

在他看来“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也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

”(334A) 而且,“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

”(334C)对色拉叙马霍斯来说,正义只不过是强者(尤其是政府)推行其利益的幌子,其实质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一种典型的生物进化论的立场。

而一种折衷、实用的立场来自于格劳孔,“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

”(359A)对于格劳孔来说,正义就是弱者的必需,从而正义不可能来自于内在的自觉,只可能来自于外在的强迫,“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之下,才走到正义这条路上来的。

”(359C—D)
以上三种正义观与柏拉图正义观的最大不同在于:柏拉图的正义观是来自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来自于灵魂,而不是其他。

在对人生活的意义上,正义的人生活得比不正义的人更幸福。

(二)柏拉图的正义观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首先是城邦的正义,然后才是个人的正义。

在城邦的正义中,通过运用纵向的分工和固定的专业化,城邦相继被分为经济—军事—哲学三个部分,同时,也相对应着劳动者—军人—统治者三个阶级。

三个部分与三个阶级一样,泾渭分明,等级森严。

一个人一生只能从事于一门职业。

也就是说,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三者的身份都是凝固的,而不是可改变的。

在柏拉图的设想中,凝固就代表着永恒,代表着城邦的和谐。

在这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中,掌握着智慧、唯一有资格研究哲学这门知识,掌握着巨大不是无限权力、进行统治的是哲学王,次一等的是保持着勇敢的军人,而最下等则是处在最底层、应以节制来服从统治、控制自己的欲望的广大劳动者。

在这种预设和恒定的前提下,大写的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433E)城邦正义或曰“善”的具体表现为:“当一个国家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462C)这种人体有机体的隐喻,隐含着“哲学王犹如人之头脑、军人犹如人之躯体劳动者仅相当于
人之手和脚”这样一个前提。

当柏拉图阐释其“伤一指,痛全身”(462C—D)的时候,可不要忘了,即使断掉全部手和脚,脑袋和躯体依然可以独立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和脚是不重要的。

因而在柏拉图的国家中,劳动者的地位依然有限!与国家的正义相对是个人的正义,正如在国家构架中有哲学—军事—经济三部分一样,灵魂也相对应着理智—激情—欲望的三重结构。

理智居于统治地位,激情是理智的盟友,欲望是应改造的部分,激情、欲望应服从于理智的控制和领导。

在这种“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444C)的大前提下,个人的正义即为“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份的事情的”(441D—E)。

三、实现正义的二种手段
为了使自己的正义信仰在尘世中得到贯彻实施,为了在现实中构筑自己的理想国事实上柏拉图随后很快付诸了实际,并差一点为此而丧命,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设了三种手段:公共教育,共产主义和谎言。

(一)公共教育
教育在理想国的构建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实施具体的教育之前,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干净的画板”,在没有“得到一个干净的对象或自己动手把它弄干净之前,他们是不肯动手描画个人或城邦的,也不肯着手立法”(501A ),同样也不可能着手实施教育,作为实施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一个丝毫不受尘世间的污染、有待作为教育者的哲学家重新塑造的人。

因为不可能凭空“得到一个干净的画板”,所以柏拉图只好“着手把它弄干净”,以求实现塑造自己梦想中的好公民形象!如果柏拉图在设计理想国的目标还有那么一些宽广的仁慈的话,那么在谁配享有受教育权这个问题上则是冰冷的。

首先,在谁是城邦的公民上,城邦拥有无限的权力。

“身体不健全的,城邦就让死去;那些心灵天赋邪恶且不可救药的人,城邦就毫不姑息处之以死。

”(410A) ,能够接受教育的仅限护卫者(军人)和完善护卫者(哲学王)两个阶级,而占城邦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者根本无权享有受教育权。

因此,柏拉图所指的公共教育仅是从国家创办这个意义上而言,而不是指受教育对象。

为了使护卫者(军人)的心灵达到和谐,并且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心灵中的理智和激情,对护卫者进行音乐和体育教育;为了使完美护卫者(哲学王)摆脱可见世界,达到可知世界中的实在,
在教育的内容上还得加上算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辩证法;为了强化教育的效果,还得包括审查故事、篡改历史和禁止诗歌、戏剧进入城邦。

总之,一切学习的内容都是早已给定。

在一个当代的自由者看来,柏拉图的教育简直是一场“洗脑”运动。

二共产制度
柏拉图的共产制度仅适用于护卫者阶级包括(军人和哲学王),其内容包括:女人应该归男人护卫者共有,儿童也都公有,男人女人同吃同住,没有任何私财。

如果说柏拉图的教育意味着“把灵魂融入那个在它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最适合它发展的环境”,那么共产制度意味着“抽出那些使灵魂偏离其正确成长轨道的环境因素”2。

这是由于在《理想国》中,国家、正义都是灵魂的产物,因而要改革国家、达到正义,必须革新人的灵魂。

从而柏拉图很自然地想到除教育以外的共产制度,这是其国家、正义理论逻辑的必然产物。

柏拉图提出共产理论,也是针对当时希腊现实情况而发的,当时的希腊犹如现今社会一样,盛行着一夫一妻制和财产私有制。

由于柏拉图一心想让护卫者阶级摆脱可见世界,进入纯粹的理念世界,而现实世界中的一夫一妻制和财产私有制是世俗的,对护卫者阶级的欲望有着无限的诱惑,因此,柏拉图欲除之而后快!
四、对正义的实证分析
仅仅建立了正义的政制还是不够的,还得表明它存在的理由、它自身的优越性。

希腊的历史恰恰提供了这种历史的经验材料,因为希腊雅典的政制原本就依次经历了斯巴达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

这正好是柏拉图所必需的。

在柏拉图的理论预设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的性格”(445D),因而有多少种坏的政制就有多少种坏的人物性格,而其他政制之所以相对于柏拉图的“王政”来说是不正义的,是因为在其他四种政制中存在不一致和不和谐,而“不一致和不和谐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引起战争和仇恨”(547A),其实质在于智慧丧失在城邦中的统治地位,被勇敢和节制取而代之,在人的灵魂中,理智退其次,激情和欲望占据主导。

这种分析,仅放在柏拉图自我构建的理论中才是有意义的,一旦将它放在历史的试金石上,成败立现,谁是最好的政制,历史会证明并已经证明。

即使在柏拉图生活的公元前4世纪,民主政制
已是希腊人最好的选择,并为了维护其民主政制不惜处死了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

客观地来说,柏拉图是个天才似的人物,但是他的天才建立在天国,而不是在人间。

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注定在人世间得不到实现,但正是这个理想,激励着人类不断地向前探索,并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和仁人志士。

以至于德国18世纪末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施莱格尔F.Schlegel 曾说:“一个人,天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3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著1理想国M. 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 【英】厄奈斯特·巴克著1 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M. 卢华萍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 亚里士多德著.尼各马可伦理学M. 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