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胃功能紊乱呢?
中医怎么治疗胃功能紊乱呢?相信对于很多肠胃功能紊乱的人来说都会比较相信中医,因为传统的中医都是以草本植物入药,这样对身体的伤害没有那么大,而且经常吃西药的话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火,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调理,下面就教大家几种中医调理肠胃功能紊乱的方法,平时你可以试一试。
方1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
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
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
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
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
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
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
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5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
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介绍的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好用的,而且很多人通过这些方法都能将肠胃功能紊乱的现象调理好,所以你不妨也试一试,但是虽然中医调理比西药好,是药三分毒,所以平时最好也不要经常喝药,只要你在生活中注意好你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怎么治疗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胃痛、腹泻、便秘、胃酸倒流和腹胀等症状。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节:
饮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酸性
和刺激性食物。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有助于缓
解便秘。
- 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餐。
- 注意饮食中的饮料选择,避免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可以选
择温水、温茶和健康果汁。
- 有些人可能对乳糖和谷氨酸钠过敏,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相应
含量。
2. 生活习惯调节:
- 规律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 减少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休息、放松、冥想和休闲活动来
缓解。
3. 药物治疗:
- 胃肠道促动药: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来缓解便秘症状,如
洛托烷、多潘立酮等。
- 抗酸药物:对于胃酸倒流和胃痛等症状,可以使用抗酸药物,
如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 抗腹泻药物:对于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抗腹泻药物,如复方甘草片等。
4. 中医治疗:
- 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来调节胃肠功能,如柴胡、土茯苓、陈皮等。
- 接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胃肠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提供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向医生或中医师咨询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中医浅谈胃肠功能紊乱及治疗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21-吴小东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中医内科)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肠胃功能性疾病,通常此病生理解剖方面的器质性改变。
在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为在进食与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同时可能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有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况出现。
调解气机是基本治疗原则在中医中认为,肠胃功能紊乱是与人的情志因素有关,因此也将其归为郁证的范畴。
因此,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基本原则就是调解气机,在治疗中以下,一些细节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明辨病位,合理选择升阳与降气。
肠胃功能紊乱是属于中医中的脾胃病,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生从运脾论治,脾为运化的关键,运化出现迟滞则是属于升降失常,患者气机逆乱,临床治疗会选择使用补脾益气升阳之药。
升阳益气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胃气的通降。
胃部是主食纳,在纳入饮食的同时传出糟粕,在出入中相互依存保持平衡,维持了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胃主降气,以降为和。
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因此,在治疗中为气的通向,也是维持平衡的关键所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认为,如果有上腹有饱胀感、呕吐、恶心的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胃脘,在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以理气通降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胃痛、腹泻、肠鸣的患者病变部位在肠道则是需要以升阳益气为先。
(2)详辨病机,适当选择疏肝、柔肝与泻肝。
肠胃功能紊乱与七情郁结、忧思过度等有关。
情志不畅会引起机体内气血紊乱,在气机失调后肝木克土,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调肝属于此病必选治疗原则。
但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症型进行治疗,在调肝的同时注意疏肝,疏肝与清肝合理选择。
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中药治疗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不论何种疾病均可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合西医更可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药治疗中可加入调理肠胃的中药,改善肠胃功能。
虽然中药味苦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大家也要记住良药苦口的原则,这样更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怎么用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
怎么用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肠胃功能紊乱大多数是因为患者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而导致了,同时少部分人是因为生活饮食不规律而诱发肠胃功能紊乱。
如果对肠胃功能紊乱置之不顾,会导致患者日渐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的导致胃炎或胃溃疡,什么对我们的生命造成伤害。
所以现在就由介绍几个中医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方法。
1、神经性呕吐。
在病发时除了呕吐外无其他见证,那么我们可以选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来进行诊治,效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很好的疗效。
2、吞气症。
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3、肠激惹综合征。
若有腹痛而泻,胁肋满闷及脉弦,则为肝脾不和,可用痛泻要方加减。
在生活中,如果在黎明前常有腹鸣而泻以及腹凉肢冷和舌淡脉弦细等现象时,考虑是脾肾阳虚,此时要选用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进行治疗。
4、穴位按摩。
用双手拇指贴于胸前,其余四指贴于两腋下,相对用力提拿胸部肌肉,提拿一下,放松一下,同时由内向外移动,重复3遍。
用双手拇指从人体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的膻中穴向两侧乳中穴分推,并沿肋间继续向外平推至胸侧,然后向下移一个肋间隙,再从胸中线开始至肋间向外分推至胸侧,循序而下。
从腹中线向两侧分推,由上腹部向下腹部依次分推,反复3遍。
5、调整食谱。
应该尽量少吃使胃肠胀气、排气增多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减少小麦、土豆和玉米等淀粉样食物的摄入量,因为这些食物只能被人体吸收小部分,大部分要靠大肠内部的细菌代谢分解,从而使产气增多。
炒菜烹调时可以适当加入姜、蒜、胡椒等调味品,可以使排气减少。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后都知道怎么治疗肠胃功能紊乱了。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要学会降低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懂得怎么积极地对待生活。
最后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
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对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评估
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对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评估中医穴位敷贴在治疗肠胃功能紊乱中的评估肠胃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本文旨在评估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效果。
中医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的平衡和功能。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穴位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医穴位敷贴能够调节肠胃蠕动。
肠胃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废物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敷贴槟榔术穴(四平穴)能够增加蠕动幅度和频率,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敷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也能够调节胃肠蠕动,减轻腹胀症状。
其次,中医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是肠胃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之一。
敷贴中草药配制贴剂于关元穴、内关穴等穴位,能够改善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中医穴位敷贴还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
肠胃功能紊乱往往伴有神经紧张和应激反应,导致肠道的过度紧张和痉挛。
很多研究表明,敷贴曲池穴、合谷穴等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肠道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腹痛和腹泻症状。
然而,虽然中医穴位敷贴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敷贴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和局部刺激的问题,在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时应保持清洁和注意观察。
总之,中医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它通过调节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以及调节神经兴奋性,缓解了许多肠胃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妙勇汤的临床应用
四妙勇汤的临床应用
四妙勇汤,是一种在中医领域中应用广泛的经典方剂。
它由苍术、白芷、陈皮和升麻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化湿排毒的功效。
四妙勇汤广泛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深受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四妙勇汤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灵活多样。
首先,四妙勇汤常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苍术和陈皮可以温中健脾,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白芷和升麻则具有散寒祛风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道受风寒侵袭导致的症状。
因此,四妙勇汤常常被运用于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次,四妙勇汤也被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流涕、打喷嚏、头痛、发热等。
四妙勇汤具有温中散寒、祛风解表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祛除寒邪,缓解感冒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四妙勇汤能够有效缩短感冒的发作时间,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此外,四妙勇汤还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四妙勇汤具有疏风散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
因此,四妙勇汤在治疗关节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综上所述,四妙勇汤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在治疗肠胃功能紊乱、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受
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四妙勇汤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胃肠功能紊乱的定义胃肠功能紊乱是指胃肠道的蠕动、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消化不良、腹部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现代社会,与不良饮食习惯、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种类繁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部疼痛、便秘或腹泻等。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体力逐渐下降、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1.2 藿香正气散加减的作用机制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藿香、苍术、白术、陈皮、白芷、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理气和胃、祛风散寒的作用。
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过程中,藿香正气散加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理脾胃: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苍术、白术等药物具有健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祛风散寒: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藿香、陈皮等药物具有祛风散寒、舒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时出现的胀气、腹痛等不适症状。
3. 调整肠道菌群:藿香正气散加减中的药物可以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
综上所述,藿香正气散加减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过程中通过调理脾胃、祛风散寒和调整肠道菌群等多方面作用发挥着显著的疗效。
1.3 研究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指由于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过大或其他内外因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异常的病症。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增大,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
传统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主要与脾胃气虚、肝胆湿热等病机有关。
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药方剂。
其主要成分包括藿香、草果、陈皮等,具有理气化湿、调中和胃的功效。
据传统中医理论,藿香正气散加减可调和脾胃气机,清热化湿,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辨证论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与研究导言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肠蠕动紊乱、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一、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与病理胃肠功能紊乱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紊乱、精神压力过大等。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1. 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中医理论,胃肠功能紊乱可分为多种不同的辨证类型,如脾胃虚弱、肝胆郁结、痰湿阻滞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舒缓症状的目的。
2.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消食导滞、行气活血、理气化湿等,如黄连、厚朴、山楂等药物都具有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蠕动紊乱。
临床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对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4. 中医养生调理中医辨证论治注重调理身体整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生活作息规律等方法,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胃肠功能紊乱。
三、中医辨证论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医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
其中,研究辨证类型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性、中医药物对胃肠功能的调节机制等方面成为研究的热点。
1. 辨证类型与治疗效果关联性研究通过分析大量临床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在胃肠功能紊乱中,不同辨证类型的患者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
这一研究结果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中医药物的活性成分研究通过对中医药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等研究,科学家们试图阐明中医药物对胃肠功能的调节机制。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和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其中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常用的方剂。
本文结合临床研究资料,对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背景胃肠功能紊乱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认为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脾胃失调、气机不畅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
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常用方剂,其具有理气健脾、行气和中的作用,能够缓解胃肠道的不适症状,调整脾胃功能,恢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二、临床研究资料分析1. 实验设计本次临床效果分析选取了近5年来关于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共包括了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50例患者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25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
2.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
3. 结果分析经统计分析,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率达到85%,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的60%。
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西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西药治疗组显著降低。
2. 行气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中所含的藿香、苍术等药物,能够行气和中,舒张平喘,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恢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泄功能。
3. 安全性藿香正气散加减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不含有任何激素、抗生素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疗效显著的同时安全性高,不易出现药物依赖和药物相互作用。
四、结论藿香正气散加减是一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方剂,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与治疗方法肠胃功能紊乱,也被称为胃肠道功能失调,是指肠胃无法正常工作的一种疾病。
这种状况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甚至疼痛,并且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本文将探讨肠胃功能紊乱的原因以及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原因:1. 不良饮食习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例如,经常暴饮暴食、咀嚼不细、过多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都会给肠胃带来负担。
此外,忽视早餐和缺乏膳食纤维摄入也会加重症状。
2. 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体内会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干扰消化系统的运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蠕动活动紊乱等症状。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以及一些心脑血管药物等,可能引起肠胃功能紊乱。
这些药物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或直接干扰消化道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恶心、腹泻和胃灼热等不适。
4. 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是人体内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当肠道菌群失衡时,有害菌数量增多,对有益菌的竞争力产生了影响。
这种失衡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并引发腹泻或便秘等问题。
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改善饮食习惯是缓解肠胃功能紊乱的首要步骤。
建议采取规律进餐,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合理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避免摄入过多油腻和辛辣食物,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消化负担。
2. 控制精神压力:积极应对压力对肠胃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和冥想等来缓解精神紧张。
3. 避免药物滥用: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出现胃肠道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合适的替代方案或调整剂量。
4. 肠道菌群调理:保持良好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于消化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增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摄入有助于促进有益菌种群的生长,并维护肠道健康。
饮食中可增加酸奶、米酒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或者选择服用益生菌补充剂。
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点是胃肠蠕动异常,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肠道功能紊乱与脾胃虚弱、湿热阻滞等有关,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功能紊乱中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的理论,肠道功能紊乱可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进行辨证。
虚证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滞,治疗时应以健脾养胃、理气调中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陈皮等,可益气健脾、理气调胃。
实证主要表现为湿热阻滞、肠道积滞,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行气导滞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厚朴等,可清热利湿、行气化滞。
因此,中医药在治疗肠道功能紊乱中注重辨证施治,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药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有丰富的药物资源。
例如,柴胡可以舒肝解郁、理气和胃;枳壳可以行气导滞、消食除胀;厚朴可以燥湿除滞、行气止痛等。
这些中药都有明确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此外,中药复方制剂也是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的常用药物,例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
这些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具有综合调理肠道功能的作用。
三、中医药的针灸疗法中医药的治疗肠道功能紊乱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常常应用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这些穴位与胃肠道相关,针刺后可以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腹胀、腹泻等症状。
总之,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肠道功能紊乱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辨证施治、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疗法等方面都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然而,中医药治疗需要医生熟练掌握中医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还需要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中医医生,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养生小贴士)
中医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也叫做胃肠道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这个对身体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突出的表现是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老年人发病率是比较高,而中医在治疗本病效果是比较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是怎么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食疗有哪些方法呢?上海中潭中医院胡兴猛分析指出,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学中可将其归属于“腹痛”、“泄泻”、“下痢”的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过度劳倦、年老体衰等引发。
本病在临床中可辨证有肝气乘脾、湿浊困脾、脾肾阳虚、脾胃虚弱等型,在具体应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食疗方法时,要注意辨证论治。
1.肝气乘脾型【表现】腹胀腹痛,痛则腹泻,泻出不多,泻后痛减,胸闷嗳气,肠鸣不止,食少纳呆,偶见便秘,常因情绪郁怒而发作,苔薄白,脉弦。
【治疗】治宜疏肝理气,醒脾固肠。
适宜的食疗方有佛手煮鸡蛋、扁豆梅花粥等。
2.湿浊困脾型【表现】腹胀腹痛,肠鸣腹泻,饮食不当则腹痛,泻下加重,完谷不化,恶心呕吐,身体困重,神疲倦怠,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治宜健脾利水,祛湿止泻。
适宜的食疗方有车前子红茶、薏苡仁粥等。
3.脾肾阳虚型【表现】腹痛肠鸣,黎明泄泻,泻后痛减,小腹发冷喜温,形寒肢冷,面色萎黄,食少纳呆,神疲倦怠,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治宜健脾补肾,固肠止泻。
适宜的食疗方有荔枝粥、四神腰花等。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的,上述中所说治疗方法是比较常见的,效果也是比较好,胃肠功能紊乱除了中医治疗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消化的食物,还要注意作息规律,要养成不熬夜不抽烟的习惯。
中医食疗如何调理胃肠功能
中医食疗如何调理胃肠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胃肠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时,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而中医食疗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以其温和、安全、有效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中医食疗究竟是如何调理胃肠功能的呢?中医认为,胃肠功能失调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腑,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气滞血瘀等都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因此,中医食疗调理胃肠功能的关键在于根据个体的体质和胃肠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和食疗方法,以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清热利湿、理气活血等目的。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
在食疗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
山药健脾益胃,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芡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可以将这些食材煮粥食用,如山药薏米芡实粥,做法简单,将山药、薏米、芡实洗净,加水适量煮粥,煮至软烂即可。
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健脾的菜肴,如黄芪炖鸡,将黄芪 30 克、鸡肉 500 克一起炖煮,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
对于食积停滞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胃脘胀满、嗳腐吞酸、口臭、大便酸臭等症状。
这时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消食导滞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
山楂能消食化积,尤其善于消肉食积滞;神曲和麦芽能消食和中,鸡内金则是消食化积的良药。
可以用山楂煮水喝,或者用鸡内金研末冲服。
也可以制作一些消食的食疗方,如焦三仙汤,将山楂、神曲、麦芽各 10 克,加水适量煮汤饮用。
如果是湿热内阻引起的胃肠不适,常见症状有胃脘灼热、口苦口臭、大便黏腻不爽等。
在食疗上,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薏苡仁、苦瓜、冬瓜等。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苦瓜清热利湿、解毒明目;冬瓜清热利水、消肿解毒。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本文将讨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常见症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常见症状1. 腹部不适:胃酸倒流、腹部饱胀、腹泻或便秘等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腹部不适或难以忍受的剧痛。
2. 食欲不振:人们经常在出现食欲不振时就会怀疑自身是否患有消化问题。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吃东西后感到恶心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3. 消化问题:包括消化时间延长、饭后持续反酸和伴随身体其他部分(如口腔)组织损伤等现象。
4. 黏液排放量增加: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排放了大量黏液,这也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之一。
二、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1. 饮食调整:改变饮食习惯对于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非常重要。
建议避免辛辣食物、高脂肪食品、咖啡和碳酸饮料等,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规律进餐和慢慢咀嚼也有助于减轻消化问题。
2. 管理压力:压力是许多人面临的困扰,但我们经常低估了它在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减轻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抗胆碱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部不适和腹泻,而促进排便和改善便秘的药物则有助于减轻便秘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建议的剂量。
4. 善用中医:传统中医经验对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例如,采用针灸、艾灸、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穴位,改善胃肠道运动和调整体内能量平衡。
但是,在选择中医治疗时,也应该找到合适且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咨询和治疗。
5.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和减轻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重要因素。
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提高胃肠道功能的稳定性。
结语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且困扰人们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问题。
卒中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康复治疗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帮助。
家属心理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关心 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同时,家属自身也应保持良好的 心态,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患者。
05
疗效评估及随访管理方案
疗效评估指标和方法
临床症状改善
局部症状。
内外兼治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中药内 服与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提高
治疗效果。
03
饮食调养与营养支持策略
饮食调养原则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 食欲。
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以减轻 胃肠负担。
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规律 。
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实现营养均衡 。
食疗方案推荐
针对不同证型推荐相应的食疗方案,如气虚血瘀型可食 用益气活血的食疗方。
注重食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推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润肠通便等功效的食疗 方,以改善胃肠功能。
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食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04
生活方式调整及心理干预措施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制定适合患者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 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 累。
心态调整
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 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胃肠功 能的影响。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改善胃肠功能。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分析藿香正气散是一种中草药方剂,由藿香、白术、干姜、甘草等多种草药组成,具有理气和胃、祛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胃肠功能紊乱是指胃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腹泻、便秘、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通过对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对该草药方剂的合理应用。
一、藿香正气散加减的药理作用藿香正气散是一种祛湿理气的中药方剂,主要应用于脾胃湿热、脾胃气滞和中焦湿浊等证型。
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促进消化吸收;2. 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3. 抗菌抗病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对胃肠道的侵害;4. 调节神经内分泌,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不适感。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藿香正气散进行加减,以增强其疗效。
1. 症状改善明显据报道,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明显。
患者在服用该草药方剂后,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在1周内症状即可显著缓解,疗效稳定。
2. 促进消化吸收藿香正气散加减在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黏膜通透性等途径,提高了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从而增强了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为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调节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在服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后,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病原微生物在胃肠道中的繁殖受到了限制,从而减少了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的肠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 降低复发率在经过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的患者中,复发率明显降低。
藿香正气散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以增加患者的体质,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使得胃肠道环境得到良好的维持,从而降低了病情的复发率,为患者长期康复提供了保障。
5. 安全性高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安全性较高。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
胃肠功能紊乱最好的治疗方法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至关重要。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同时要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多食用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其次,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缓解症状。
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调整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改善胃肠道黏膜保护的药物、调节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药物或者长期连续使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中医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常见的中药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对一些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和接受中医治疗。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尽快缓解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恢复健康。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肠黏膜pH测定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Hale Waihona Puke 血浆内毒素检测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01.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02.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01
功能: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以防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强免疫;营养作用。
02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水解酶等。
1
功能: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保护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B
D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A
E
AGI Ⅳ级:
AGI Ⅳ级处理: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急救处理(如结肠镜减压)(1D)。
中医学对AGI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肠功能障碍/衰竭”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胃肠功能障碍当属中医“反胃”、“胃痛” 、“泄泻”、“痞满”、“腹痛”、“关格”等范畴,在许多医籍中均有论述。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为主通降,喜润恶燥。
脾胃属土,位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既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气机升降,所以既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可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常,故脾胃有升清降浊,通上达下之功。
中医食疗如何调理胃肠功能
中医食疗如何调理胃肠功能胃肠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胃肠功能失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
而中医食疗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食疗是如何调理胃肠功能的。
一、中医对胃肠功能的认识在中医看来,胃肠属于脾胃系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脾胃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二、胃肠功能失调的常见类型及表现(一)脾胃虚弱表现为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溏稀、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
(二)脾胃虚寒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得食则缓、呕吐清水、大便稀溏等。
(三)胃火炽盛常出现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
(四)食积胃肠多有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
(五)胃肠气滞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频作、肠鸣矢气、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
三、中医食疗调理胃肠功能的原则(一)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避免暴饮暴食。
(二)五味调和酸、苦、甘、辛、咸五味适量摄入,不可偏嗜。
(三)寒热适中避免食用过寒或过热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肠。
(四)食养脾胃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
四、适合调理胃肠功能的食物(一)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
可煮粥、煲汤或蒸熟后直接食用。
(二)薏米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
常与红豆一起煮粥食用。
(三)芡实味甘涩,性平,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
可与莲子、山药等一起煮食。
(四)小米性温,味甘,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作用。
煮成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食品。
(五)南瓜性温,味甘,可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六)猪肚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
可与生姜、胡椒等一起煲汤。
(七)鲫鱼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为胃肠功能障碍/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 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 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 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 • • •
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血浆内毒素检测 肠黏膜pH测定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AGI 严重程度分级: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AGI Ⅲ级(胃肠功能衰竭) AGI 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伴有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
AGIⅠ级:
有明确病因,胃肠道功能部分受损。
基本原理:
胃肠道症状常常发生在机体经历一个打击(如手术、 休克等)之后,具有暂时性和自限性的特点。
基本原理:
患者一般状况急剧恶化,伴远隔器官功能障碍。
举例:
肠道缺血坏死、导致失血性休克的胃肠道出血、Ogilvies 综合征、 需要积极减压的腹腔间隔室综合症 (ACS) 。
AGI Ⅳ级处理:
•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 急救处理(如结肠镜减压)(1D)。
中医学对AGI的认识
• 中医古籍中并无“肠功能 障碍/衰竭”这一病名, 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 胃肠功能障碍当属中医 “反胃”、“胃痛” 、 “泄泻”、“痞满”、 “腹痛”、“关格”等范 畴,在许多医籍中均有论 述。
举例:
腹部术后早期恶心、呕吐;休克早期肠鸣音消失、
肠动力减弱。
AGIⅠ级的处理:
1、建议损伤后24-48小时尽早给予肠内营养 (1B)。 2、尽可能减少损伤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儿茶酚胺、阿片
类药物)的使用 (1C)。
AGIⅡ级:
胃肠道不具备完整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法满足机体对
营养物质和水的需求。胃肠功能障碍未影响患者一般状况。
AGI发病机制
• 三、肠道免疫系统破坏
肠道免疫系统包括淋巴滤泡、Peyer’s小体、位 于板层的淋巴细胞、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以 及肠系膜淋巴复合物。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分泌型 免疫球蛋白A (sIgA)会在肠點膜的表面形成一种免 疫屏障,其对肠道内的菌群具有调节作用。
若肠道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则会影响到sIgA的分泌, 其分泌量减少就会使肠道免疫屏 障作用大幅度减弱。
正常胃肠道功能包括促进营养物质和液
体的消化吸收、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
吸收、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灌注、分泌、
运动和协调的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是足够
功能的先决条件。
•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比较 完整的功能性隔离带,可将肠道和机体内 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肠腔内的细菌、内毒 素、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食物抗原物质 等具有致病性的抗原侵入机体的功能,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机体能够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包括:
养 (2D)。
AGI Ⅲ级:
给予干预处理后,胃肠功能仍不能恢复,整体状况没 有改善。
基本原理:
临床常见于肠内喂养(红霉素、放置幽门后管等) 后,喂养不耐受持续得不到改善,导致MODS进行性恶化。
AGI Ⅲ级举例:
持续喂养不耐受——大量胃潴留、持续胃肠道麻痹、 肠道扩张出现或恶化、IAH进展至Ⅱ级 (IAP 1520mmHg) 、腹腔灌注压下降 (APP) (<60mmHg) 。喂 养不耐受状态出现,可能与MODS的持续或恶化相关。
• (2)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 • 人体气机主要体现为五脏 之气的升降,心肺 居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居下,在下者宜升;肝 之升发能制约肺之清肃下降,心火下降以温肾脏 ,肾阴不断上升养心阴以制心火,使心肾相交水 火既济;脾胃居中,通连上下,为气机升降转输 的枢纽,同时又需心阳的温煦,脾胃得心阳之温 ,纳运相合,升降相宜而化生气血以养全身。
AGI发病机制
• 二、肠粘膜缺血、缺氧
在某些失血性休克、应激等疾病状态下,机体为了保证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 血供,会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使全身血液重新分布,通过减少外周循环以及 肠道的血流,来保护重要的组织器官。 同时肠道血流灌注明显减少,为首要受损器官,血流减少导致胃肠组织氧供下降, 当肠黏膜的氧供下降超出机体代偿范围时,就会产生无氧酵解,乳酸等酸性物质生 成增多,导致肠點膜酸中毒,肠點膜上皮细胞损伤。 肠黏膜缺血、缺氧不仅仅会影响肠道的 运动和吸收功能,而且会造成广泛肠管功 能障碍和/或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肠壁通 透性增高,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穿过黏膜屏 障,进入门静脉及体循环,这个过程中可能 会导致炎症反应的瀑布样激活,参与 SIRS 的发生。
AGI发病机制
• 四、营养障碍
经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活动所必须 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还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肠黏膜机械屏障 的保护作用。 肠道存在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脏器 功能障碍综合征不能给予肠内 营养时,受诸多病理因素的影 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害,削弱了机体抵御 疾病的能力。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 1.有引起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出现消化道出血, 疑及有应激性溃疡发生,急诊内镜检查证实者; • 2.胃肠道本身疾病出现肠道胀气、肠鸣音减弱,严 重腹泻等,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 • 3.任何原因引起高度腹胀、肠鸣近于或完全消失疑 及中毒性肠麻痹患者; • 4.发生肠道菌丛失调,粘膜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变 化,影响胃肠消化吸收者。
•
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 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 • 注意顾护脾胃,使脾胃之气充实,运化功能健 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即《 金匮要略方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 谓“四季脾旺不受邪”。否则,脾气失运,气 血亏虚,人体易病,如金· 李杲《脾胃论· 脾胃 盛衰论》中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AGI发病机制
重要环节
胃肠道粘膜屏障受损 各种致病因子 (创伤、感染等) 胃肠道 (细菌库) SIRS MODS
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入血
AGI发病机制
• 一、肠道微生态失衡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微生态平衡的状态以共同生存。 如滥用抗生素,一方面会杀灭肠道内敏感的专性厌氧菌,使 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拮抗力及 其它生物体的拮抗功能减弱或消失; 另一方面使易产生耐药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 等肠杆菌科细菌、真菌以及外源性耐药菌等,容易 黏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并获得生长优势,同时容 易造成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发生易位,侵及入血。 由此而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肠道 机械屏障功能破坏,进而出现肠黏膜屏障的防御能 力下降。
• MeakinS和Marshal率先提出“肠道是发生 MODS的原动力”。
• Deitch提出肠衰竭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 天以上;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 • 2001年Ninghtingale提出将“由于肠吸收 减少,需要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以维持健 康生长”作为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 20世纪90年代末,黎介寿教授明确提出“肠 功能障碍应是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 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黏膜屏障功能 产生障碍”。 • 王宝恩则认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复杂多 样,并且从胃肠道的病理生理学角度进行了 阐释,复杂的病因最终通过影响胃肠道的生 理功能,而使肠道消化吸收障碍、肠道运动 能力减退、肠道各种屏障受损,从而发生肠 道细菌过度繁殖和(或)菌群失调,细菌及内 毒素易位,终致诱发、加剧MODS/MOF。
AGI Ⅲ级的处理:
1、监测和处理IAH (1D)。 2、排除其他腹腔疾病,如胆囊炎、腹膜炎、肠道缺血。 尽早停用导致胃肠道麻痹的药物 (1C)。 3、避免给予早期的肠外营养(住ICU前7天)以降低院内 感染发生率 (2B)。
4、需 Ⅳ级: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基本原理:
AGI通常发生在没有针对胃肠道的干预的基础上,或者
当腹部手术造成的胃肠道并发症较预期更严重时,此时亦认 为发生AGIⅡ级。
AGIⅡ级举例:
胃轻瘫伴大量胃潴留或返流、下消化道麻痹、腹泻、 腹腔内高压 (IAH) Ⅰ级(腹内压 (IAP) 12-15mmHg)、
胃内容物或粪便中可见出血、存在喂养不耐受(尝试肠内
急性胃肠损伤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
急性胃肠损伤是指由于重症患者急性 疾病本身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
AGI的常见病因
• 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极为复杂,常见的病 因:严重感染;严重创伤、烧伤;各型休 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超量 输血(输血量超过3L/d);急性药物或毒物中 毒等。
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诊治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 陈岩
• 目前胃肠功能障碍没有确切的定义,但对其 认识却是不断深入的。 • 1956年Irving最早提出胃肠功能障碍的概念, 指“功能性肠道减少,不能满足食物的消化 吸收”。
• Fleming与Remington提出来的定义为 “肠道功能下降至难以维持消化、吸收营 养的最低需要量”。
营养途径72小时未达到20kcal/kg BW/day目标)。
AGIⅡ级的处理:
1、IAH的治疗 (1D); 2、恢复胃肠道功能,如应用胃肠动力药 (1C); 3、开始或维持肠内营养;如果发生大量胃潴留或返流, 或喂养不耐受,可尝试给予少量的肠外营养 (2D); 4、胃轻瘫患者,当促动力药无效时,考虑给予幽门后营
机械屏障 免疫功能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机械屏障
• 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侧面的 细胞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 。
• 功能: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 肠壁固有层的物质进入肠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