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滚的玩具》
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美术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表达,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玩具,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并学会运用色彩搭配来表现画面美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把握玩具的形态特征,并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2.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活中的滚动玩具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滚动玩具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结构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滚动玩具,讲解绘画方法和技巧。
a.先用铅笔轻轻勾勒出玩具的大致形状。
b.再用细笔描绘出玩具的细节,如轮子、图案等。
c.最后根据玩具的颜色进行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
3.教师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线条流畅、颜色均匀等。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会滚的玩具”这一主题具有浓厚兴趣,因为滚动玩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此外,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色彩搭配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然而,学生在观察细节、表现技巧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美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表格)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
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情境法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发现法。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12一年级上册

《会滚的玩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圆形玩具进行观察,了解其滚动原理和基本特征;2. 通过动手制作,掌握制作圆形玩具的基本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作业:学生需准备至少三种不同材质、形状的圆形玩具,观察它们在平面上滚动的状态,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观察完成后,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玩具特点、滚动原理以及玩具在滚动过程中的变化。
2. 制作作业:学生需利用提供的材料(如纸杯、彩纸、胶水、小棍子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一个能够滚动的圆形玩具。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玩具的平衡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顺畅滚动。
完成后,学生需提交一份作业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说明制作过程。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作业:学生需认真观察圆形玩具的外观和滚动特点,如实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作业报告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500字。
2. 制作作业:学生需按照要求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圆形玩具,不得使用其他非提供材料。
作品应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符合安全要求。
作业作品应包含学生的创意说明,字数不少于300字。
3. 提交作业:学生需在课后将作业作品和作业报告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报告命名为《小学美术课程《会滚的玩具》观察报告》,作品命名为学生的学号+姓名。
提交时间为下周一前。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观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创新性、制作作品的创意和实用性、完成度以及整洁度四个方面。
2. 评价方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作品和报告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语。
分数将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作为平时成绩记录。
3. 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将在课堂上或通过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了解了圆形玩具的特性和制作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会滚的玩具》PPT课件

联想滚动
❖ 说一说:滚动现象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
欣赏学生作品
会滚的玩具
找一找 谁躲在后面?
想一想 这回又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想一想
说一说
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 哪部分是圆形的? 那些会滚动?
会滚的玩具
哪些形状适合滚动?
感受
想一想: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找一找:哪些能滚动? 说一说:哪些蔬菜能滚动?
❖ 找一找:哪些不能滚动?
❖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能 滚动?
❖ 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想一想:
1、易拉罐怎样放才可以滚动? 2、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需要放倒才能滚动。
表现
想一想
哪些物品可以用圆形概括。
还有哪些……
想一想
想一想
这组图片有几个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比一比 怎样安排画面 大小
比一比 怎样安排画面
高低
画面安排有哪些特点? 说一说
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 说一说 颜色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
你想画什么? 交流一下有趣的想法吧!
课堂实践
作画要求:
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画出会滚动的玩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ppt课件

会滚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的会滚的玩具
3 哪些形状适合滚动?
4 哪些物体能滚动?
5
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滚动?
5 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滚动
6
我们怎么做滚动的玩具呢?
6 我们怎么做滚动的玩具呢?
6 我们怎么做滚动的玩具呢?
谢谢观赏
会滚的玩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
大家喜欢什么玩具?
2
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玩的玩具吗?
2
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玩的玩具吗?
我们一起过儿童节
我们一起过儿童节 我们一起过儿童节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教案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来设计和制作,是一种比较好的作业形式,首先材料的选择补角方便,其次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进行构思、设计、制作和装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六、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课堂检测与反馈
小组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学生寻找的会滚的材料中有的虽然是圆柱形的,但材质却太软,在经过学生的小手又画、又做的过程后便揉搓的不像样了,滚起来歪歪扭扭。所以在选材上应提醒学生尽量选用硬一些的材料,如果实在要用较软的材料,也要在制作时轻一点.体验动手的乐趣。
1.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2.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设计动物的形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白卡纸、彩色水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圆柱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时间
11.10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三、指导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四、指导学生游戏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7课《会滚的玩具》课件

总结拓展
(3)会滚的材料的特点 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材料能够滚得很远,有的同学的材料滚得很近呢?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像纸杯和盘子这样的材料,它们的左右大小不一,重量、外形有变化, 所以出现了滚动不远且左右摇摆的情况。这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可以将两个纸杯背对着粘贴在一起,使它保持平衡。将两个盘子 之间插入一根吸管,也可以使盘子保持平衡。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1)制作方法 同学们一定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吧?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可以先设计一个卡通 形象,粘贴在准备好的会 滚动的饮料瓶上。无论我 们创作什么样的形象,都 必须使玩具能够顺利地滚 动,并且使用的装饰材料 一定要考虑其厚薄、大小 等因素。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
会滚的玩具
HUI GUN DE WAN JU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1)玩具的文化
总结拓展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2)会滚的玩具的特点 同学们发现了吗?会滚的玩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它们都是圆形或圆柱体的。圆形的物体为我们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会滚动的材料,又该怎样制作会滚的玩具呢?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2)欣赏作品 老师用卡纸、盘子、饮料瓶分别制作了几个会滚的玩具。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同学们,请你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 自己喜欢的、有特点的、会滚的玩具吧!
《会滚的玩具》评课稿

《会滚的玩具》评课稿《会滚的玩具》是一篇具有独特魅力的课文,通过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和生动细腻的描述,展现出一名小女孩与她的玩具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课文中,玩具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是拥有与人类一样的智慧和动力,能够主动地与小女孩互动,给她带来快乐和陪伴。
首先,文中的语言风格十分活泼有趣,给人以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课文生动活波。
例如,描述玩具机器小狗“滚动在地上,好像一个不肯听话的小木马”;描绘小女孩与玩具进行互动时,“她可以摸逗它、晃动它,还可以在它头顶上操纵它。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小女孩与玩具之间的无限乐趣。
其次,课文中对小女孩与玩具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行了细腻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朋友情谊和陪伴的温暖。
课文中写到,“她和它有共同的梦想和心愿,她爱亲昵地拥抱它,亲他的额头……她宝贝它”。
这些描述展现了小女孩与玩具之间的深厚感情,让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力量。
最后,课文通过将玩具赋予智慧和动力,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玩具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存在,而是通过和小女孩的互动,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
而小女孩也因为玩具的陪伴而变得更加开朗、勇敢。
这样的情节安排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应该积极向上,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会滚的玩具》通过活泼有趣的语言风格、细腻描绘的人物关系和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一次愉快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
这篇文章不仅能够唤起读者对童年回忆的共鸣,更可以促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孩子,向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不同材质玩具的特性,如滚动特性。
2. 学会利用不同材质制作会滚动的玩具,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增强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玩具的滚动特性,并尝试制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会滚动的玩具。
三、教学准备:1. 各种会滚动的玩具,如球、轮子等。
2. 不同材质的纸张、胶水、剪刀等制作工具。
3. 教室布置: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学生展示和玩耍制作的玩具。
4. 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制作示范,以供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激趣导入教师出示实物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教师出示会滚动的皮球、不倒娃)。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请小朋友们观察并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引出会滚动的玩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观察感知1. 课件出示长方形的纸盒,你能制作一个会滚动的玩具吗?看看老师带来什么?是怎样制作的呢?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哦!(教师演示纸盒小车)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如:推着纸盒小车前后摆动使小车滚动;用铅笔刨成圆柱体后两头削尖当轮子放在纸盒上使小车可以向前向后滚动。
小朋友们也可以试着在你们的材料中试一试。
活动二:动手实践1. 教师出示收集来的毛毛虫、不倒娃等玩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玩具有什么特征?是怎样制作的呢?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2. 教师总结:这些玩具都是圆圆的,都有两个相同的面,可以在平面上自由滚动。
那么怎样制作不倒娃呢?(教师出示不倒娃的资料卡)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小朋友们在制作时要注意细节,使你的玩具与众不同。
3.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名称及玩法。
【小学美术教案】《会滚的玩具》教案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案《会滚的玩具》教案课题:会滚的玩具(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第17课)课型: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会滚的玩具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滚动玩具的特点。
会滚的玩具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折、剪、贴、画等动手能力。
3.任感目标: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的意识。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滚的玩具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易拉罐、纸碟、吸管、厚质纸、剪刀、双面胶、彩笔等;(教师)各种类型玩具、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样的玩具?能不能告诉老师?(生答:略)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吗?请看(课件演示:画面中散乱的瓶子、圆盖、纸张,乒乓球,在短促的音乐声中组成一个会滚动的人物造型玩具),能说出它与你们所玩的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答:略)它又有什么特点?(生答:略)对了,我们只要动动脑筋,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出各种不同的会滚动的玩具。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剪剪、贴贴、画画,制作会滚动的小玩具。
(出示课题)二、合理选材,启发想像1.出示不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大胆想像。
(1)老师这里有很多纸碟、吸管、厚质纸、彩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出出主意,看看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玩具?(指生回答)(2)教师启发学生想像圆形的纸碟像什么?吸管又可以用来做什么?剩下的彩纸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圆形废旧材料,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的会滚动的玩具)(3)教师依据学生想法,演示在两个圆形纸碟中间插入一根吸管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车轮”,然后用彩笔在厚质纸上画出猴子的形象,用剪刀剪出外形,用双面胶粘贴在吸管表面,彩纸碎片装饰圆形纸碟。
制作出一个“猴子翻筋斗” 的会滚的玩具。
2.课件演示范例,引导学生欣赏,拓宽想像空间。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美术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 课件 (共20张PPT)

双鸟转车: 一种河南的木制玩具
彩蛋:一种河南的木制玩具。
击鼓车: 一种山东的木制玩具 可以自行走路。来自会滚的玩具给你什么感觉?
好玩 神奇 古老
制作会滚的玩具:
步骤二:
所需工具: 可以滚动的材料 彩笔 卡纸 剪刀
......
有趣的作品:
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现方式:
试一试 ●你想创作怎样的作品?
大家动手试试吧?
作品展示
点评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吧!
●1.夸夸自己 ●2.夸夸同学的作品
谢谢!
会滚的玩具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
你们见过会滚的玩具吗?
会滚的玩具:
什么是会滚的玩具? 请观察图片,说一说。
玩具怎么样滚动:
可以做成圆形的; 可以手动滚起来; 可以电动滚起来 ......
哪些玩具会滚呢?
弹珠(或弹球,玻珠弹蛋儿,西北有方言称 “羊眼仁”),玩具的一种,日语称波子。古 时,弹珠由玛瑙或石头所造,现代则用玻璃制 成的小球作玩耍使用或欣赏,通常尺寸是直径 1.5厘米至5厘米左右。打弹珠,一种流行于20 世纪下半叶的儿童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会滚的玩具》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会滚的玩具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玩具,以及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制作会滚的玩具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会滚的玩具。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际的制作过程来体验和感受。
同时,他们对于玩具有着天然的喜爱,因此对于本课的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美术,可能在技能和表现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会滚的玩具,以及它们的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会滚的玩具。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制作会滚的玩具,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会滚的玩具,以及它们的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会滚的玩具。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会滚的玩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讲解、示范、辅导和评价等。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会滚的玩具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最后,通过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会滚的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优秀精选教案1.1 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意义: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1.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绘画材料、玩具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和一颗探索创新的心。
二、知识点讲解2.1 绘画基础: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颜色、构图等,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
2.2 创意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玩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2.3 作品欣赏: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3.1 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各种会滚的玩具,了解其特点和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2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运用线条和颜色,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会滚的玩具”。
3.3 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玩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注: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仅为部分教案,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教案内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教师准备PPT,展示会滚的玩具的图片和视频。
•准备一些实际的玩具样品,以便学生观察和参考。
《会滚的玩具》教案

《会滚的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特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不同形状的玩具、圆柱、球体、长方体等。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玩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会滚动的玩具,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见过的会滚动的玩具。
(二)探究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玩具。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操作玩具,观察玩具的滚动特点。
(1)圆柱和球体容易滚动,长方体不容易滚动。
(2)圆柱和球体在平面上滚动时,速度较快,长方体滚动时速度较慢。
4.教师提问:为什么圆柱和球体容易滚动,而长方体不容易滚动呢?5.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圆柱和球体的形状容易滚动,长方体的形状不容易滚动。
6.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让长方体滚动起来呢?7.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将长方体放在斜面上,使其滚动。
(三)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个斜面,让学生将长方体放在斜面上进行滚动实验。
2.学生操作,观察长方体的滚动情况。
(四)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玩具,提问:这个玩具会滚动吗?为什么?2.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个玩具可以滚动,因为它是由多个圆柱和球体组成的。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会滚动的玩具?(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会滚动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下周一带回学校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二)探究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玩具。
师:同学们,现在每组面前都有不同形状的玩具,你们可以自由地操作它们,试试看哪些玩具能够滚动,哪些不能。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会滚的玩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会滚的玩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是一节设计·应用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或其他材料,经过想象,设计制作有特色的会滚的玩具。
玩具之所以“会滚”离不开“圆”,所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圆”的存在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会滚的玩具“会滚”的特点。
学会发现、寻找可以制作会滚玩具的基本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联想,大胆创新,敢于实践;能根据联想的形象,利用不同材质,再经过剪一剪,画一画,制作有特色的会滚的玩具。
2.通过寻找材质、展开联想,学生大胆动手实践,进行创意,制作会滚的玩具,采用绘制、拼贴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3.体验联想、创意和成功的乐趣,懂得珍惜自己创作的劳动成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会滚”的原理,并依次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在“会滚”的前提下,完善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导入过渡语: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这段视频,看看视频中的豚鼠是怎样前进的?2.出示课题过渡语:对了,它们是坐在会滚的玩具球里前进的。
你们想不想动手制作出一个会滚的玩具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滚的玩具》。
(二)讲授新课1.玩具的文化中国玩具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8年,在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一件长约7cm的陶猪,距今约5500年。
约公元前1890—前1620年的齐家文化遗物中也有陶制玩具,如小型的杯、罐、甑等器皿以及瓶、鼓等形状的响铃。
风筝和球类游戏在中国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人们都喜好蹴鞠。
宋代流行踢毽子、千千(陀螺)、空竹、风车、滚杯、七巧板、九连环等,都是中国传统民间玩具。
木制玩具是玩具中的一大门类,由于其原料易得,且可塑性强,因此由古至今,木制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庞大。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会滚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7 《会滚的玩具》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制作会滚的玩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物理原理,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制作出会滚的玩具。
同时,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制作出会滚的玩具。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物理原理,如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出会滚的玩具。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物理实验器材等。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会滚的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会滚。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所学原理,动手制作出会滚的玩具。
板书设计1. 《会滚的玩具》2. 内容:展示基础的物理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以及制作过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原理,尝试制作出会滚的玩具。
2. 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会滚的玩具,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物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展示与讨论:利用PPT展示各种会滚的玩具,如滚铁环、滑板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玩具的共性。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可以滚动?”以及“滚动需要什么条件?”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玩具,提高他们对物体形态和色彩的感受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运用基本形状和色彩进行创意设计,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素养;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举例:如何将一个圆形和两个椭圆形组合成一个有趣的滚动玩具,需要学生进行空间思考和创意设计。
(2)制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粘贴、切割等技巧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举例: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保证制作过程的安全和作品的质量。
(3)审美评价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会滚的玩具》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造型》章节中的《会滚的玩具》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并观察生活中各种会滚的玩具,认识它们的造型和色彩特点;2.引导学生运用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状设计并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3.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和色彩搭配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滚动玩具,培养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会滚玩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会滚的玩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一年级美术上册《会滚的玩具》优秀精选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会滚动的玩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制作和展示会滚动的玩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如剪、贴、折等。
2.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会滚动的玩具,如球、车、轮等。
3. 创作自己的会滚动的玩具,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简单的制作技巧,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会滚动的玩具。
难点: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和美观实用的会滚动的玩具。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准备一些会滚动的玩具,如球、车、轮等。
3. 准备展示用的白板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会滚动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新课:讲解和示范简单的制作技巧,如剪、贴、折等。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会滚动的玩具。
4.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的技巧和观察的重要性。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更多的会滚动的玩具,并尝试制作。
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2. 运用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玩具,了解会滚动的特点。
3. 运用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七、教学步骤:2. 教师讲解制作技巧,如剪、贴、折等,并示范操作过程。
3.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动手制作自己的会滚动的玩具。
4.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5.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制作技巧,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学生能否发现生活中的会滚动玩具的特点。
3.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看学生在合作制作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让家长见证学生的成长。
第17课 《会滚的玩具》(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7课《会滚的玩具》(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制作会滚的玩具,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滚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 会滚的玩具的制作原理。
2.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制作会滚的玩具所需的材料: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
2. 课堂示范所需的教具:示范用的会滚的玩具。
3. 学生作品展示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会滚的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会滚的玩具的制作方法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会滚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制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将制作好的玩具展示在展示板上,互相欣赏、交流。
6. 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制作要点,提高学生的认知。
板书设计:1. 《会滚的玩具》2. 制作方法和原理3. 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会滚的玩具,要求造型美观,滚动顺畅。
2. 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会滚的玩具,让学生了解了简单机械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但在作品的美观度和滚动顺畅度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