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将古诗中的意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一片美丽的湖泊,湖面上荡漾着轻轻的波纹,几只小船在湖面上飘荡。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舟过安仁》,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4)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体会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舟过安仁的教案(3篇)

舟过安仁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篙”、“棹”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舟过安仁》,理解诗句大意。

3. 通过注释,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诗中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4.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意思,感知诗词意境。

2.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1.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

2.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舟过安仁》的原文、译文、注释等。

2. 《舟过安仁》的诗歌背景资料。

3. 学生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杨万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为学习《舟过安仁》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错误。

三、精读课文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怎样的场景?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 学生分享对诗中情景的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理解诗句意思和感受诗的意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舟过安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背诵《舟过安仁》的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学习新的古诗词做铺垫。

二、拓展阅读1. 教师介绍杨万里的其他诗作,如《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作进行朗读、背诵。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杨万里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学生通过学习杨万里的作品,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和他的创作风格。

教师讲解《舟过安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宋代船只的兴趣,进而引入诗歌《舟过安仁》。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3 解析诗歌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相关诗歌推荐教师推荐其他杨万里的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5.2 诗歌创作练习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或生活场景为主题的诗歌。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6.2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内容进行表演。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舟过安仁的教学设计导语:安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教育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以舟过安仁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视野。

一、活动一:安仁古镇文化导览1. 活动目标:通过导览安仁古镇,学生们了解安仁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基本知识,培养对古镇文化的兴趣,增强地方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参观安仁古镇,并根据事先准备的导览问卷,引导学生们观察古镇的特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手工技艺等。

(2)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利用手机App或纸质地图进行地理定位和标注,了解安仁古镇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建筑景点。

(3)学生们将观察到的文化元素进行记录和拍照,回到学校后进行展示和分析。

二、活动二:古镇文化进校园1. 活动目标:将古镇文化引入校园,通过模拟古镇的环境和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利用校园的一片空地或者操场,按照古镇的布局和风格,搭建一个小型的古镇景区。

(2)学生们分别扮演古镇的不同角色,如摊贩、艺人、游客等,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古镇的生活氛围。

(3)学生们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适合古镇主题的手工艺品,如扇子、刺绣、剪纸等,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三、活动三:古文化体验之民俗活动1. 活动目标:通过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活动过程:(1)学校组织学生们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古装秀、舞狮表演、传统乐器演奏等,让学生们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2)学生们分组进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蜡染、陶艺等,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流程和技巧。

(3)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

四、活动四:古镇文化展览1. 活动目标:通过展览形式,展示学生们参与舟过安仁教学活动的成果,增强学生们对古镇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小舟”、“浪花”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9.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杨万里小舟浪花便捷斗笠10.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景象;(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词的魅力;(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景象和寓意;2. 运用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绘古诗中的画面;3. 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安仁古镇的图片;2. 教学课件:古诗《舟过安仁》的文本和译文;3. 生字词卡片;4. 默写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古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安仁古镇吗?它有什么特色?(3)简介安仁古镇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古诗(1)展示《舟过安仁》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2)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3)讨论交流:古诗中的景象和寓意是什么?3. 理解意境(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古诗中的画面;(2)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境;(3)教师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4. 应用拓展(1)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创作自己的诗歌;(3)分享和欣赏学生的作品。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惑;(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舟过安仁》并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3.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主题思想。

(3)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诗歌翻译练习的准确性。

(2)学生创作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1)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舟过安仁》原文及注释。

2. 课件:诗歌的图片、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

3. 网络资源:关于杨万里的相关资料、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内容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舟过安仁》的诗意和文学价值。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舟过安仁的主题活动,设计一堂优质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参与舟过安仁活动,学生将能够开拓视野,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舟过安仁活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掌握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5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给学生展示舟过安仁的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 导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了解舟过安仁吗?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回想之前的经历并表达个人观点。

2. 探究与学习(3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之前导入问题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探究舟过安仁的背景和内涵。

- 小组展示与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知识拓展(30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

以PPT形式给学生介绍舟过安仁活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对该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 学生课堂笔记。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下重点内容并进行思考记录。

4. 问题解决(30分钟)-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舟过安仁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 小组展示与总结。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并进行全班总结。

5. 活动体验(30分钟)- 学生参与模拟活动。

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模拟舟过安仁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

- 活动总结与反思。

学生回顾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培养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代诗歌的优美和深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舟过安仁》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简述诗的内容和主题。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的每一句,解释关键词语和意象。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3 诗的结构和韵律:分析诗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起承转合。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自然景色或人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3.3 分析与解读:学生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展示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和理解诗的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地背诵诗文。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4.2 学生分析和解读诗的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学生能够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舟过安仁》诗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背景的资料。

5.3 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色或人文背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课堂。

6.2 课堂活动: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描写和表达,解读诗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学习任务7.1 学习任务一:背诵诗文学生通过朗读和重复练习,完成对诗文的背诵。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

2024年《舟过安仁》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和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舟过安仁》的诗意解析,词语解释和诗句翻译。

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 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设计相关的写作和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舟过安仁》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掌握。

解析诗歌的意境和词语的含义,进行诗句翻译。

3.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思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5.1 教学资源推荐与《舟过安仁》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诗歌解读和背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2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练习与巩固6.1 教学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舟过安仁》诗歌内容的理解。

通过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型,检验学生对诗句和意境的掌握。

6.2 巩固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小短文。

鼓励学生在家中向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诗歌,增强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

舟过安仁优质课教案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借鉴。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较准,较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

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古诗词三首永登县大同镇贾家场小学任生平授课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授课班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二.备课时间:3月19日三.授课时间:3月23日四.学习目标: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八.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

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感童趣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 zhào篙棹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享童趣自学指导2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板书:江上所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板书:张风使伞5.再读悟童趣自学指导3再次朗读全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用笔写一写。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舟过安仁》的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题意。

2.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文,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诗文的意象和意境。

3.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集体背诵诗文,巩固记忆。

4. 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互评。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如查找其他相关古诗进行欣赏。

6.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舟过安仁》这首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欣赏与评价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读后感文章,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对安仁地区的情感寄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3)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

(2)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精选3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学难点: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2、课件(3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歌声振林樾。

师:意欲捕鸣蝉,生:忽然闭口立。

师:草铺横野六七里,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归来饱饭黄昏后,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同学们对得真不错!吟诵了这些诗句,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生:……师: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生:儿童、童年、童趣……师:是啊!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23页。

2、板书课题:舟过安仁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师:解题(强调“过”的意思,过:经过,划过。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配乐读。

6、齐读全诗。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意境。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舟过安仁”这个场景有什么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解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描述出诗中的景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