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情境一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看是谁?——幻灯生:海宝。师:这里还有三张图片,你们看看哪张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师:B和C为什么不像?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幻灯师:看来与A图像不像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我们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幻灯生观察并回答。师板书:6÷4=1.5、12÷8=1.5,所以它们很像。师:图A的长是宽的几倍?生:A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师:12÷8=1.5表示什么意思?生:D图表示长是宽的1.5倍。师:B,D 两幅图为什么不像呢?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长又是宽的几倍?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

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观察,从我们学校到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生答。师追问:真的是骑车快吗?我们来比一比。——幻灯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师:怎么求速度?生答:路程÷时间=速度指名列式求速度,板书: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提问:你们说谁快? 再问:40÷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1小时跑20千米。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揭示课题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手指着除法式子)除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谁知道?生答。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板书:比。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教师再进行示范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中间。它读作:六比四。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样的。师:谁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来写。提问:45∶3是谁与谁的比?生...它表示什么意思?那么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师小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比呢?生... 师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

3、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师:比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两个小圆点叫什么?以6∶4=1.5为例: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是前项,后面的数是后项,比的结果叫比值。问:你知道比号是怎么来的吗?——幻灯介绍比号的来历。(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师:

先读一读,你怎样理解这个比?通过以上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分率,份数关系,一个小小的比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比。 2、师:树高与影长的比是5.7∶3 。随机提问 3、我们还可以借助比的关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来,就从生活中最熟悉的购物开始吧。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4、找身边的比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身边也充满了比,例如:我们班人数和老师人数比是25∶1。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学生汇报。 5、师:其实,身体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一读。(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问:读完这两条你有什么想法?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教师观察,有的同学伸出小拳头,老师问:你这是干什么呀?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6、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幻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分的方法,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7、知识延伸:——幻灯师:同学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16,为什么都选9∶16呢?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三、总结与延伸: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内

容,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布置作业:完成书51页练一练。寻找适生活中的比,记录下来,再说说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4=1.5 12∶6=2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8÷4=2 8∶4=2 12 ∶ 6 = 2 读作:十二比六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 东洲小学边娜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 师: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师: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的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呢? (它是把A缩小了;它是把A扩大了。) 师:C和E为什么不像? 师:究竟为什么B、D与A像呢,我们下面再来做个深入的研究,看看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拿出草稿本对照表格,写一写,写好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长是宽的1.5倍。) 汇报: 6÷4 =1.5(师板书) 3÷2 =1.5 3÷8 = 12÷8 =1.5 12÷2 =6 师: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C、E不是 二、建立模型,理解意义

1、比的意义:师: 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都运用了除法,其实像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 2、比的写法读法与比号。 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2)结合板书,认识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 6÷4= 6 : 4 =1.5 |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仿照老师的写法,谁能把下面这个式子写成比的形式? 3÷2=3 : 2=1.5 3÷8=3 : 8 = 生同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还有比值。)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说生活中的比 师:(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谁能合实际说说,这个1:2意思?甘蔗汁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二分之一,或水的体积是甘蔗汁的2倍。师:如果现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水来配? 2升。 师: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2.5升。 师:(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的5.7:3 有什么含义呢? 假设树高是5.7米,那么影子的长就是3米。 如果树高是11.4米,那么影长就是多少?6米。 2.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从同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比如说我们全班的人数是43,那你们的人数和老师人数的比就是(43比1),我们班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数量的比是()。大家想想,还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你的身边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发现的比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 (1)学生思考、讨论。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熟悉的好朋友,大家看看是谁呀?(出示淘气的照片) 师:最近他让他的好朋友笑笑帮他制作了四张照片,可是淘气看了后却说有两张照片和他不像。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四张照片) 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观察后说。 师:大家和他的意见一样吗?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并不

能说明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种像与不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观察着几张照片像不像,通过讨论,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师:首先观察几张照片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那么我们就把这几张照片放到方格之中研究。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格子的长度看作1厘米的话,那么长方形A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 教师板书。 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把其他的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表示出来。 接下来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制作了一张表格。 学生观察这张表格表格中都有哪些须要解决的问题呢?以图A为例。 师:A的长是宽的几倍?方法是长除以宽,那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方法是宽除以长。 分组完成其他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汇报。 师:那么,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生:长是宽的1.5倍。 生:宽是长的2分之3。 师:这些算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都是除法算式 师:都是除法算式。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用出发来解决的,请看下面:(教师展示课本中第49页的图片)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 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 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 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 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 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 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 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 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数学北师大版6年级上《生活中的比》教案

课题:生活中的比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比在数学中式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抽象出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关键:利用情境中知识合作探究,体会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么? 2、(出示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3、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 4、生答 5、那C和E怎么了? 6、同样的人物,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想知道 么? 7、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你可以先仔细观察,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 9、你能画一个具有A B D 这样关系的长方形吗? 10、学生画 11、交换验证 12、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解决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 13、出示情境图,求出速度和单价 14、开课到现在,我们用除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这些算式,根据以前的 经验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除。今天我们给起个新的名字——比板书课题 15、师述比的定义 二、探究新知

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 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2008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为什么呢?你对我们举办的奥运会我哪些了解呢?你看了哪些比赛?结果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列举出表示比赛结果的比)]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选美”比赛吗?今天我们也来一次“选美”比赛,不过,今天参加的对象有点特别(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5*4、7*2、3*2),请大家选出最美的一位来。(学生选择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选择第三个长方形。] 其实这个实验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希纳早在100多年前就做过了,他设计了不同的长方形,请他的朋友来参观并投票选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和我们今天的评选结果一样。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自由发表意见)那就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观察。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跟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系?是不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关系?]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亲身参与一项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选美”活动,简要介绍这项实验的最初来历,将学生的情绪调控到认知的最佳状态:懵懂而新奇、疑惑而未果。随即以艺术的一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学生产生“这是否跟我们的数学有关联?”的自觉数学意识.]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引出比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课件出示:将三个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 (学生根据图,找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并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列出有关的式子5÷4=5/4、7÷2=7/2、3÷2=3/2) 正是由于长方形长与宽的这种关系使得长方形变得美观,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长方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情境一:哪几张照片更像? 师:(投影示相片A 出示B、C、D、E)仔细观察图片,哪几

张与图A比较像? 学生观察图。思考,回答。 可能会这样回答:图C与图E不像,一个变胖,一个变瘦。 图B与图D,一张变大,一张变小。 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再引导:你能用像、不像或变形这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生:…… 师:图片B、C、D、E都是长方形。为什么BD像,CE则变形了。你能猜测一下其中的原因吗?生:…… 情境二:谁的速度快?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像这样的问题:投影出示情境: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翻开书本49页,填在表格里,并口答出结果。组织交流。 情境三: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展示情境,说一说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填在表(2)上。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联系情境2与情境3。 师:你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吗? [ 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我按5张图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请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连州镇实验小学陈慧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69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计算、比较、观察及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与态度: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探究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

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习卡、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新知 引入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猜猜是谁的照片?前两周老师帮你们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啊,图A其实是原图,因为学校说布置教室要把照片晒出来,老师就把照片编辑了一下,你们看看,哪张照片与图A像? 请观察: (1)哪几幅图和图A像?哪几幅图和图A不像?(B、D和图A像,C、E和图A不像)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奥数网: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 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 应 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 / 5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 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

写出 范文最新推荐 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 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 千克大 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 3 / 5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 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高年级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有目的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初步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2008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将举行的盛会是—(学生回答)这是件令我们感到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出示实例1:淘气被“2008年北京奥组委”邀请担任现场小记者,需要上交照片,你看:(ppt先出示照片a,接着再出示照片b、c、d、e):照片b、c、d、e是组委会的有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将淘气的照片有的放大了有的缩小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义。 1、观察探究(ppt)。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哪几张与原来那张比较像?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生:……) 这些照片的像与不像与照片的什么有关呢?(生:……) (2)小组探究。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ppt出示下图)(略)。 (3)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完成课本第51页的第3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软尺。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 二、基础练习 (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它们边长的比是( ):( );它们个 积的比是( ):( ). 2.一辆汽车5 1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3.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 4.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鸡和鸭的只数比是( ):( ),比值是( ), 表示( )是( )的( )。鸭和鸡的只数比是( ):( ), 比值是( ),表示( )是( )的( )。 5.9 8=( ):( )=( )÷( ) 6.( ):( )=3 1=( )÷6=6÷( ) (二)对还是错. 1.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 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 )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长是3分米. 4.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5.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 50 1. ( ) (三)求比值 26:39 0.25:1.2 1:32 98:152 250克:1.2千克 (四)练一练 课本第51页的第3题。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汇报交流 2.独立思考后交流 说说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比和比值)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比值越小,坡度越平缓。) 三、实践活动 量一量,找出你身体上的“比”。 组内合作测量、 写出找到的比并计算比值、 汇报交流。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介绍黄金分割比。展示雅典古城的巴台农神庙和它的剖个图。 五、全课总结 对比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与同伴说一说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活中的比 4

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3.在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第29届奥运会上,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菲尔普斯、郭晶晶、奥运志愿者……) 师:志愿者是奥运会的形象大使,所以“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为自己拍下了这样一张志愿者的微笑照,我们一同看看吧! (出示淘气照片A)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我还准备了四张,想看吗?(再出示其余四张)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呢?(有的像,有的不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比”的意义。 活动一: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哪几张与原来那张比较像?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 这些照片的像与不像与照片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探究。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②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1/2。 ③照片B和C的高度一样,照片C的长是照片B的3倍。 ④照片D和E的高度一样,照片D的长是照片E的4倍。 ⑤6÷4=1.5 12÷8=1.5 3÷2=1.5 (或 4÷6=2/3 8÷12=2/3 2÷3=2/3)此时出示下表。 长方形长宽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A 6 4 B C D E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明确:(师)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活动二: 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奥运志愿者,除了要上交个人照,还要对奥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就要问问同学们,知不知道奥运会中有一个比赛项目叫马拉松?(出示课本插图) 师:猜一猜骑单车快还是马拉松运动员跑得快?反馈,要比谁快,实际上是比什么? 生:要比谁快,算出路程除以时间的商,看哪个商大也就是速度快。 师:怎样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汇报交流,老师板书: 40÷2=20(千米)

生活中的比教案

1 / 6 课题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比”字,你认识的“比”有哪些? 生:比胖瘦。 生:比大小。 生:足球赛中的5比3。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比”,我请教了词典,它告诉我“比”字的4项意思:(1)比较量的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2)能够相匹;(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4)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第1项意思,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数学中比的例子;第2项意思一般在语文中用的比较多,如:今非昔比、无与伦比等;第3项意思是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的第4项意思

(全班轻声齐读)。 二、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2 / 6 (情景一)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智慧老爷爷帮他制作了一些相片。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 生:图B、图D和图A比较像。 师;那谁能说说图C和图E为什么与图A不像呢? 生:图C变矮变胖了,图E变长变瘦了。 师:那图B和图D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1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6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做一做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A、B、D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或宽是长

我的作业:《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的放大缩小”、“速度”和“水果的单价”一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本单元的后两节课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1、出示我班金泽号的照片,当场鼠标拖动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缩小,让孩子说说照片怎么样了?为什么?只拉长长或宽,让孩子说说照片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照片变形与否可能与照片的什么有关 系?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一)情境体验 情境一:验证猜想 1、课件出示:抽象出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中,并给出长、宽的数据,你认为哪些长方形没有变形,哪些是变形的?(长÷宽或宽÷长) 2、动笔算一算,验证你的猜想,完成后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板书:6 ÷ 4 8÷3 ) 情境二:比速度 1、我们班金泽号是跑步能手,他想看看自己是跑步快还是骑车快,出示情境图文: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要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路程÷时间= 速度) 2、引导学生比较,能时间÷速度吗? 情境三:购买柑桔(比单价) 1、他跑累了,口渴了,想买水果,出示情景图:买柑桔,你认为他该到哪家买?为什么? 2、口答,并得出结果。(总价÷数量) (二)揭示比的意义

生活中的比示范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此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本节课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同学的照片,但是却有不同的样子,想看吗? 师:仔细观察,那几张照片与照片A最像? 师:照片B、C、D、E都是长方形,为什么B、D像,则C、E变形了呢?想知道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二、分析探究,初步感知 情境一:哪几张照片更像?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课件出示)师: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

生活中的比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9-70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经历比产生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本节课理解比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结合我校研究的碰撞课堂,体现碰撞环节,同时主要设计了一系列指向教学目标的评价任务。 1、小组学习单的碰撞 把主情境图的5张图片放在方格纸中研究,学生进一步发现长方形的形状可以用它的长和宽这两个特征量来表示,找到图片像与不像背后的原因,体会比的现实来源。学生经历了比产生的过程。(解决目标1) 2、与书本碰撞、与同桌碰撞 自学比的读写、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同桌碰撞,汇报自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解决目标2) 3、小组碰撞交流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学生已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基础,在解决目标1后,这个环节显得容易些,进一步解决目标2。 4、足球比分2:0的碰撞 学生在碰撞争辩中,认识到各类比分的比不是我们数学中的比,前者是相差的关系,后者是相除的关系。 一系列碰撞活动,小组汇报,体现碰课理念。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 一节课结束,我就想: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我们既要为数学内容而教,同时也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带着批判、审视的目光,结合实践对理论加以检验,并且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经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努力提升驾驭课堂、捕捉信息,资源重组等能力,做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生活中的比(二)教案 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的内容,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预习提纲: 1.怎样求比值?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是比?举例说说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二、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问? 三、知识迁移 (一)说一说(进一步理解比的意思) 1.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比?并写出来。 2.课件分别出示课本说一说的第一幅图、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谁能结合实际说说,这个1:2意思?(2)结合实际说说树高和影长的比是5.7比3,这个比的意思。 3.联系实际说说“1:4”的含义? (二)想一想 1.试求这些比的比值。 1:2 5.7:3 1:4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求比值的? (3)你还能写出哪些比?求出这些比的比值。 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足球比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师:如果我们用字母a表示第一个数,b表示第二个数,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思考:对字母b有什么要求? (2)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 ①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还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试把下个各比写成分数。 1:2 7:3 1:4 ②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分数形式的比各部分名称和读法吗? ③讨论:怎样求分数比的比值? 四、巩固所学。 1.判断对错。 (1)小红3小时走了11千米,她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1/3。() (2)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3)3厘米比4厘米的比值是3/4厘米。() 2.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1)六(1)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知道除法可以求出比值。 3、知道比和比值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体验——引发猜想 (一)探究活动一:照片变没变形 拖拉——如何放大一张照片? 1、师:怎样才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放大呢? (生:……放大镜、将长与宽都变长) 2、师:好,我来试试,看,放大了吗?但是你们笑什么?你们能来试试吗? 3、师:放大了吗? 总结:放大一张照片,可以增加长,也可以增加它的宽。 (板书:增加,长、宽) 猜测——怎么放大,照片才不会变形? 1、师:这是我们放大后的照片,但是和本人相比你觉得像吗? 2、师:真像吗?我们来对比看看呢?(PPT出示标准照片进行对比)你敢保证 它一点也没变形吗? 3、师:你认为长与宽怎样变化放大后才不会变形? 生1:我认为长和宽都增加相同的长度,它就不变形。(板书:我们的猜测——1、长与宽分别增加相同的长度) 生2:我认为长与宽扩大相同的倍数,它就不变形。(板书:我们的猜测——2、长与宽分别扩大相同的倍数) 4、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梳理刚才两种想法:(手拿两张没变形的照片)一认为长增加多少,宽也增加多少,就不变形。二认为长扩大多少倍,宽也扩大多少倍,那么就不变 形。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从变化前与变化后图形的长与长,宽与宽分 别进行的比较,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图形自身的长与宽之间会不会也有 某种关系呢?(想一想,不管怎么拉,怎么变,只要满足它们之间有个 什么关系,那么它们就不会变形?) 生3:……(板书:3、图形长和宽之间的倍数一样) 二、探究——验证猜想 验证——怎么放大,照片才与原来的相象呢? 1、师:好,看来对于“怎样变化长与宽才能让放大后的图片不变形”这个问题, 我们基本有这三种不同的猜想(板书:猜想),那么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下面就来进行一下验证。(板书:验证) (PPT出示3张不同规格的照片) 2、师:看,这儿有3张照片,其中B和C都是用正确的放大方法对A进行放大 后的照片。它们没有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满足了我们的想法一 的条件、还是想法二或者是想法三的条件?(先别盲目说,这就是需要 研究的问题) 师:为了方便研究,对图片进行了一个处理:加格子(方便我们知道每幅图的长和宽有多长分别占了几格)去图片留方框(研究的是图形问题),重 叠起来研究。 4、师:现在给大家30秒的时间,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对哪一种猜想进 行验证。 5、调查:说说你们小组准备对哪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6、师:为了便于大家的研究,这儿提供了一个表格,请大家按照表格所涉及的 内容,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4分钟,好开始。

《生活中的比》教案2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omparison in life"

《生活中的比》教案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生活中的比》教案 2、篇章2:《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篇章1:《生活中的比》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 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在上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两只手各拿一支笔,左右手同时画一个长方形。同桌比比,谁的两个长方形画得更像。老师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画得像。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谁 画得更像吗?学了今天这节课你肯定有办法来证明了。 教学过程: 一、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1、(出示淘气的照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 是淘气的图片(出示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几幅图和图片 a像,哪几幅图不像? 生:图bd像,ce不像。 师:你认为像或不像可能和图片的什么有关? 生:面积 生:周长 生:图片的长和宽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案

四、比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比; 2、比的化简; 3、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5、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数学的应用价值 6、渗透事物间普通联系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关键:联系相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时安排 1、生活中的比 2 2、比的化简 2 3、比的应用 2 4、练习三 2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个性化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1、呈现生活中的“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是广泛存在的。 2、计算比值。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通过讨论,为后面学习“比”的知识作铺垫 学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后,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再由学生说说求比值的方法。 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称的了解,会求比值等。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他们的关系,并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探究后回答。 对比的有关知识的掌握 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