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生命》学案
《海洋与生命》ppt课件(31页)

第三层(5自然段)小结第一部分。
运用了描述、列数字、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
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7—9自然段)介绍生命在海洋诞生发 展的过程。
第二层(10—15自然段)阐述原始生命诞生的原 因。采用总—分—总的写法,
首先提出海洋孕育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海 水的重要作用。
讨论
• 思考:有同学提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破坏
也很大,比如2003年的东南亚海啸.那么,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 利呢?
启示
• 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科普
说明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和确凿的材料, 揭示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说明了海洋 昔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如今是养育生命 的牧场。启示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 海洋生物资源,使其为国家建设服务。
( 四 )围绕中心选材。
本文在组材上,紧紧围绕“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这一中心说明。先 写生命赖以生存的海洋的环境“浩瀚的海洋”;然后写海洋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等客观环境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生 命的摇篮”;后来写海洋为生命,尤其是人类的生存提供珍贵的 食品“天然的牧场”。
训练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生命存在与延续的天 然牧场.
运用了
说明方法。然后从海洋的变
迁来说明生命在海洋里的诞生,在陆地上
进化。
• 作者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过渡
到对海洋植物的说明,那么作者都
介绍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说明它们 的作用。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说明海洋是天然 牧场,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资源。可分三层:
第一层:(19—20自然段)说明丰富的海 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海洋与生命 (2课时)

教案首页一、课题:海洋与生命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描写、比较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五、教学难点: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也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七、教学用具:黑板八、授课时数:2课时九、使用教材:成考语文(最新版)十、教学参考书:十一、教学过程:(一)导语: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
( 板书: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瀚 h à n 淀 di à n 翱翔á oxi á ng 莼 ch ú n 浒 h ǔ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 1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 2 )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
石莼,一作“石蓴”,亦称海白菜。
浒苔,也叫“苔条”。
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
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 1 ―― 3 )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 1 )浩瀚的海洋第( 4 )自然段:用确凿事实说明海洋之深。
第( 5 )自然段:小结,海洋又大又深。
第( 6 ―― 8 )自然段: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海洋与生命PPT课件

写作特点
(一) 语言精确周密又生动形象 (1) 精确周密。课文在介绍海洋生物学知识时,
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性词语。 (2) 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生动具体表现在恰
当地运用了比喻和形象性、描绘性的词语。 (二) 按事物的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 材料和安排结构
2021
阅读课文,思考:
• 这篇说明文运用了一些什么样 的 说明方法? • 除了说明,还有一些什么样的 表达方式? • 文章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感受?
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21——24自然段)说明海洋植物是
供养海洋动物的天然“牧草”。
2021
1-3 海洋的大
一、浩瀚的海洋
过渡句
说明海洋既大 又深
4. 海洋的深
海
1-3. 生命起源于海洋
洋
二、生命的摇篮 4-9. 海洋有孕育生命的条件
与
说明海洋是生命 的发源地
10-12.陆地高等动植物起源于海洋。
第三层:(15自然段)分析海水过去的特性,进一步 说明生命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四层:(16——17自然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 生与海洋的关系。
2021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可分三层: 第一层:(18自然段)承上启下,衔接两部分。 第二层:(19——20自然段)说明丰富的海
2021
海洋的动物 海洋的植物
2021
2021
2021
3、虽然海洋是昔日生命的摇篮,但现在生活在 陆地上的生命已经与海洋没有关系了。
海洋动物: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海洋植物:数量多、分布广,“真正的海洋牧场” 海洋动物的“燃料” 人类的珍贵食品 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 ------由于有大量的“海洋牧草”,才有大量的海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洋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海洋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学习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总—分)。
3、培养保护海洋、保护人类家园的美好意识。
教学难点:课文中较为生僻的专用名词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人类生命最初诞生在哪儿呀?没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诞生在海洋里。
要想知道为什么什么会诞生在海洋里吗?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自由读课文。
找出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哪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再默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1、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汇报,选出最优秀的讨论成果。
3、为每一段写一个小标题。
4、说说这样的写作顺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5、以后写作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四、拓展练习。
1、海洋除了对人类提供以上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那些呢?(自由发言)。
2、通过学习知道海洋对于生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海洋、水源呢?(写在文章的最后)。
六、板书设计:海洋对生命的重要性
含有生命所必须的无机盐
总
海洋为生命提供的条件水有很高的热容量
水能吸收伤害生命的紫外线
七、作业:1、练习册
2、搜集有关海洋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海洋与生命》课文一 课文 (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 识规律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2 、学习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既讲究精确、周密,又 讲究生动、形象。 3、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 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 说明层次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 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1、那些事实可以说明海洋动物已经 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2、什么是海藻?他有怎样的价值? 3、在远洋的深处还有没有海洋植物 的存在?为什么?
为什么说海洋是天 然的牧场?
因为形形色色的 海洋动物已成为 人类副食品的重 要来源。
小结:第三部分(13—17自然段): 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为人类生 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
世界海洋总面积有3、61亿平方公 里,约占地球面积的71%。而世界陆地 面积只有1,49亿平方公里,占29%。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而世界 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840米;海洋 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 最大深度是11034米,而世界最高的山 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2、巨大的海洋就像天然的温箱,是孕育生命的温 床。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 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80%以上。水是 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水,体内 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 进行,生命就会停止。
小结:第二部分(6—12自然段): 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提供生命发展的养分,保护生命的天 然屏障,是原始生命得以产生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
思想渗透:
我国不仅是陆地大国,同 样也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的 海洋大国。保护和开发海洋, 保护神圣的万里海疆,已成为 中华儿女的历史重任。
《海洋与生命》

新课教学30分钟本节小结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层(第5段)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既大且深,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下基础。
正因为海洋深广才孕育了生命,成为生命得天然“牧场”。
(二)第二部分,说明生命在海洋中诞生发展,回顾生物进化历程,是全文重点。
这一部分共十二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指出人类把陆地看作故乡,但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原始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时间是“大约在三十二亿年以前”;接着阐述了原始生命诞生的意义,“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新纪元”;然后说明了原始生命发展的四个方向:一是动物,一是海藻。
第二层(4-9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首先指出海洋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生物的组成,水的“溶剂”作用,水的“温床”、“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层(10-12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然后说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的过程及原因。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三)第三部分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则概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层(第2-3段),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他们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4-7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他们的作用。
这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海洋丰富的植物,说明他们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有的“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海洋与生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洋与生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海洋与生命》是一篇介绍海洋与生命关系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通过对海洋与生命密切关系的阐述,让读者对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篇课文在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上具有重要价值。
它不仅能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海洋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常识,但对于海洋与生命这样较为复杂和抽象的主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科学术语,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文中说明事物的方法和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2)体会作者对海洋与生命关系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播放海洋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海洋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海洋与生命优秀》PPT教案模板

海龟
寄居蟹属软甲纲,多数种类都居住在随 身携带的“房屋”--螺壳里。
乌贼属头足纲,十足目,乌贼科,又可称为花
章鱼跟乌贼一样,也是属于头足类的动物。
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的重要成员。
海锦、水母和珊瑚是原始的动物。它们
起源于7亿年以前,身体结构十分简单,这 一点不同于所有其他无脊椎动物。
问题二: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一:共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大意是什 么
第一层(1——3自然段)写海大。 第二层(4自然段) 写海深。
主要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二: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浩瀚) 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 瀚”? “大” “深”
海绵
轻盈飘逸的水母
海兔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作者董裳亮, 大学教授,生物 学专家。
课文结构
1
浩瀚的海洋
1
生命的摇篮
3
天然的牧场
浩 瀚 hàn 棘皮jí 蓝藻zǎo 曝晒pù
石莼 chún 氯化钠lǜ
浒苔hǔ 礁膜jiāo
翱翔 áo xiáng
浩瀚的海洋
问题一 :这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 大意是什么?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海洋动物)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海洋动物)
返回主菜单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海洋植物)
返回主菜单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问题3.1:生命为什么没有诞生于陆地, 而是诞生于海洋之中?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生命产生条件
海洋与生命分析

海洋与生命[ 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运用描写、比较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
2 .教学难点: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也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 教学步骤](一)导语:早在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
( 板书:海洋与生命)(二)作家及背景: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瀚h àn 淀di àn 翱翔áoxi áng 莼ch ún 浒h ǔ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 1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 2 )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
石莼,一作“石蓴”,亦称海白菜。
浒苔,也叫“苔条”。
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
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 1 ―― 3 )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 1 )浩瀚的海洋第( 4 )自然段:用确凿事实说明海洋之深。
第( 5 )自然段:小结,海洋又大又深。
第( 6 ――8 )自然段: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 2 )生命的摇篮第(9 ――15 )自然段:从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海洋与生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洋与生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海洋与生命》是一篇介绍海洋与生命关系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准确的数据,阐述了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对海洋的依赖和保护海洋的必要性。
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对于学生了解海洋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阅读经验,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海洋科学这类较为抽象的知识,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学习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珍惜生命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1)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海洋与生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海洋与生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洋与生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海洋与生命》是一篇介绍海洋与生命关系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从海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性。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海洋与生命的科学知识,还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文,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海洋与生命这样较为复杂的科学主题,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特点以及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掌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并能体会其作用。
(3)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

海洋与生命说课稿《海洋与生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洋与生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海洋与生命》是一篇介绍海洋与生命关系的科普说明文。
文章从海洋的大环境说起,阐述了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阅读经验,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海洋与生命这样较为复杂和抽象的科学知识,他们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掌握文中的重要科学知识。
(2)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1、教学重点(1)理解海洋在生命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2019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4课《海洋与生命》ppt课件2

3. 在预习后,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 中的基础知识作业。
的基本撒即可都不恐怖方式
打发第三方士大夫阿萨德按时风高 放火 发给发的格式的广东省都是方
式方式方式度过度过发的发的
OK的十分肯定会说不够开放的时 间快发红包国剧盛典冠军飞将
• 啊所发生的方便的科级干部看电视吧高科 技的设备科技发布十多年开放男可视对讲 你疯了放到疯狂,饭,看过你的飞,给你, 地方干部,密保卡价格不好看积分班上课 的积分把控时代峻峰不看电视
海洋与生命
基础练习部分:
1、dìng kuí jùn zĭ ē hè
2、B(冠:帽子 腾:奔跑、跳跃 隽:同 俊,隽秀 耸:高起,直立)
3、D 4、对峙 垂照 滚涌 壮观 5、A
6、D 7、A 8、B 9、A(B句错在突出 母亲河的吸引力;C句错在只在引用,并 没有做具体描写;D句错在用想象笔墨冲 淡了屈原生平悲剧,增添游兴)10、C
第三层:(10自然段)分析海水过去的特性,进 一步说明生命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四层:(11——12自然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 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三部分: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为人类 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可 分三层:第一层:(1自然段)承上启下, 衔接两部分。
第二层:(2——3自然段)说明丰富的海 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二层(4自然段)写海深。 第三层(5自然段)小结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可分为 四层。
第一层:(1——3自然段)介绍生命在海洋诞生 发展的过程。
第二层(4——9自然段)阐述原始生命诞生的原 因。采用总——分——总的写法,
首先提出海洋孕育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海 水的重要作用。
《海洋与生命》课件PPT25页

写作特点
(一) 语言精确周密又生动形象 (1) 精确周密。课文在介绍海洋生物学知
识时,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性词语。 (2) 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生动具体表现
在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形象性、描绘性的 词语。 (二) 按事物的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 组织材料和安排结构
• (三 )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 有描述、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解释、顺序
、列数字等。
• ( 四 )围绕中心选材。
• 本文在组材上,紧紧围绕“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这
一中心说明。先写生命赖以生存的海洋的环境“浩 瀚的海洋”;然后写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客观 环境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生命的摇 篮”;后来写海洋为生命,尤其是人类的生存提供 珍贵的食品“天然的牧场”。
快乐作业
《海洋与生命》课件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海洋与生命
主讲人:姜峥 制作人:姜峥 黑龙江医药卫生职业学校
•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始生命在海洋里
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用了什么说明
顺序?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这部分主要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进行说
明,采用了顺序说明。
• 第七、八自然段中先说“大约在 32 亿年以
• ( 2 )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
,一部分海洋变成陆地,迫使一些生 物由水生向陆生转化。
• ( 3 )海洋中的高等动植物是从陆地
返回海洋的。
• 作者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过渡
到对海洋植物的说明,那么作者都
介绍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说明它们 的作用。
• ( 1 )海洋里有大量的“牧草”这就是多种
多样的海洋植物,这些海洋植物,不仅为 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不少植 物还是人们珍贵的食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海洋与生命教案北京课改版

1 海洋与生命 [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运用描写、比较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 教学重点、难点 ] 1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 2 .教学难点: 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也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 ( 板书:海洋与生命 )
(二)作家及背景: 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瀚 h à n 淀 di à n 翱翔 á oxi á ng 莼 ch ú n 浒 h ǔ 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 1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2
( 2 )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石莼,一作“石 蓴 ”,亦称海白菜。浒苔,也叫“苔条”。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 1 ―― 3 )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 1 )浩瀚的海洋第( 4 )自然段:用确凿事实说明海洋之深。 第( 5 )自然段:小结,海洋又大又深。 第( 6 ―― 8 )自然段: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 2 )生命的摇篮第( 9 ―― 15 )自然段:从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原 始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第( 16 ―― 17 )自然段:从海洋的变迁来说明生命在海洋里的诞生,在陆地上进化。 第( 18 )自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 3 )天然的牧场第( 19 ―― 20 )自然段: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它们是人类副食的重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海洋与生命》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2、学习本文运用描述、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能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其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学会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4、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趣。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学习难点】 学习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童裳亮, 作家,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海洋与生命》是他为《科学与实验》杂志写的一篇 。 2、识记文体 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滨.( ) 细菌.( ) 死寂.( ) 曝.晒( ) 溶剂.( )屏.障( ) 脊.椎( ) 甲壳.( ) 石莼.( ) 浒.苔( ) 礁.膜( )茂盛.(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异养生物: ②自养生物: ③自食其力: ④举足轻重: ⑤搏斗: ⑥形形色色: ⑦微不足道: 三、合作探究 ㈠理清结构层次。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全文由三个小标题组成,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㈡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
2、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为什么?
3、作者是怎样介绍海洋之大?
4、在介绍海洋之大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作者是怎样介绍海洋之深?
6、在介绍海洋之深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7、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海洋的大和深呢?
四、课后作业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海茫茫,水汪汪。
2、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3、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了生物向高级的方
向发展。
4、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45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一、自主学习 1、朗读第二部分。 2、辨析“反映”和“反应”。 3、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㈠研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文字。 2、“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理解词语: ①光合作用: ②异养生物: ③自养生物: 4、 原始生命诞生有什么意义? 5、原始生命发展的方向是怎样的? ㈡研读第二层。 1、朗读第二层文字。 2、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或生命以海洋为家园的原因是什么?) ㈢研读第三层。
1、朗读第三层文字。
2、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里,又怎么会在进化中来到陆地呢?
3、概括第10段的内容,并划分层次。
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三、课后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回答问题。
1、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2、这几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46
第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朗读第三部分。 2、昔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 2、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为什么? 3、作者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过渡到对海洋植物的说明,你知道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这些海洋植物有什么作用? 4、概括第7段的主要内容。 5、第三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6、第三部分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三、拓展延伸
文章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2、围绕中心选材。
在组材上,紧紧围绕 的关系这一中心说明。先写生命赖以生存的海洋
的环境 ;然后写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客观环境为原始生命的诞生
提供了必要条件 ;最后写海洋为生命,尤其是人类的生存提供珍贵的
食品
。
3、思路和条理清晰、严密。(请找出文中过渡语句)
4、语言准确、严密,又闪烁着生动形象的亮色。(见文后练习三)
①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
②原始生命的诞生,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的新纪元。
③天然的牧场/海洋牧草
④经验告诉我们,哪里森林成阴,哪里就百鸟齐鸣;哪里牧草丛生,哪里便牛羊成群。
四、课后作业
根据第三部分第4段文字,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课文里,作者把海洋说成是“天然的牧场”,从本段文字来揣摩,所谓“牧草”指
什么?“牛羊”又是指什么?
五、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