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俗世奇人(1)-典题剖析
课文俗世奇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文俗世奇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cf3b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4.png)
课文俗世奇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课文俗世奇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艺海撷珍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大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之间的凡夫俗子中也不乏奇人高手,就像本文所介绍的“刷子李”和“泥人张”,你能否再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有难度哦!)二、明察秋毫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错误注音的是()A、天津(jīn)绰(chào)号规矩(jū)吃荤(hūn)B、发蔫(niān)褒(bǎo)贬擅(shàn)长扎(zhà)眼C、难堪(kàn)发怔(zhènɡ)怵(chù)谁沫(mò)子D、起哄(hònɡ)蘸(zhàn)了甭(bénɡ)信有诈(zhà)三、超级模仿秀“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请仿照上面句子,用“一……都……甚至……”造句。
(就看你的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四、知识迁移看完了两位俗世奇人的绝活,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下面这种匪夷所思的特异功能……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pì的小村庄,村庄里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
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zhàn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
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zhàn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五指,zhàn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可她想想,又笑了。
20 俗世奇人(2)-典题剖析
![20 俗世奇人(2)-典题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2b3004650e52ea55189883.png)
20 俗世奇人(2)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大医仁心周大新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
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
开腹做肝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
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毒的隔离服。
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
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
和照片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
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
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
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
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20 俗世奇人-要点梳理
![20 俗世奇人-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918c12763231126edb117c.png)
20 俗世奇人【基础须知】字词积累蔫:“蔫”读“niān”。
自来:从来要哪没哪:方言,意思是要什么没什么,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行。
倒好:倒彩。
营造:这里指建筑行业。
赛:方言,赶得上,如同的意思。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不相信。
派头十足:非常有派头,有架子。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天女穿的衣服,不用针线缝制,没有缝。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搜索:仔细寻找。
露(lòu)馅:比喻不愿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能耐:能力、本领。
发怔(zhèng):发愣、发呆。
未准:不一定。
挺牛:方言,挺傲气的意思。
横冲直撞:乱冲乱闯。
撂高的:招呼客人的伙计。
大名鼎鼎(dǐng):名气很大的意思。
地界儿:地方。
怵(chù):惧怕。
艺高胆大:手艺精,人的胆子也就大。
砍:方言,这里是把东西扔过去。
抠:读“kōu”。
戳:读“chuō”。
模(mú)子:模型。
【重点梳理】一、写作背景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二、作家作品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三、文章主旨这两篇短文以地道的“津腔”“津味”介绍了旧天津两位民间奇人及其技艺,表现了他们技艺的高超、思维的灵活、反应的敏捷,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民间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0俗世奇人解析
![20俗世奇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6d90bd0029bd64783e2cda.png)
导入新课“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俗世奇人》共有19篇作品,是作者的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
文章用天津话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并由日本画家作了精美的插图。
旧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在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的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俗世奇人》插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写作背景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
原创2:第20课 俗世奇人
![原创2:第20课 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6104af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1.png)
请分析“找”字的妙处。
原本海张五想在泥人张身上“找乐子”,但泥人 张却反在海张五身上“找乐”,为泥人张塑造了一 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奇人之身的机智形象。
本文的高潮在哪里?
在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处。写出泥人张用 “机智”斗败海张五。
泥人张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技术上,泥人张是个超凡绝伦的人;在 性格上,他是个镇定自若,机智,智高一 筹的人。
我来品
奇
人物奇
泥人张
手艺奇 随意拿块泥就能捏得栩栩如生
面对羞辱镇定自若
行事奇
以独特的方式还击对手
情节奇
一件小事,情节曲折
海张五 取笑 侮辱
泥人张 捏一个海张五 贱卖海张五
语言奇
浓郁的“天津风格” 单口相声的风味 用词凝练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什么说”有第一,没第二”? 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
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以此写出泥人张的技术超凡绝伦
——《俗世奇人》序
冯骥才的博客 - feng_jicai - 新浪BLOG
《俗世奇人》 《神鞭》
《三寸金莲》
观
品人物
创造性阅读
将下边的两个感叹词放到对李中堂的 描写中去,并揣摩其心理活动。
啊
哼
1、中堂大人息怒! 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
2、中堂大人息怒! 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
探究性阅读
尝试从多角度品析“好嘴”之
敢说 巧说 快说
机心
敏 过
聪灵 明嘴
巧
人
“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 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
1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2、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
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3、人物形象丰满。
第20课《俗世奇人》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第20课《俗世奇人》讲、学、练立体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https://img.taocdn.com/s3/m/1117a74b7fd5360cba1adbf5.png)
第20课《俗世奇人》讲、学、练立体化教案【内容感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除奇山、奇水、奇石、奇树之外,还有身怀绝技的奇人。
他们有着一身的绝活,但平时却不显山露水,与常人毫无二致。
尤其是解放前的天津卫,简直是“俗世奇人”的聚集地,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两位——“刷子李”和“泥人张”。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发蔫(niān)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 āo) 怵(chù) 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2.多音字hòng 起哄nòng弄权cháo朝代hèng 横祸哄弄朝横hǒng哄骗lòng里弄zhāo 朝阳héng横行二、字形绰绰号组组织瓢水瓢戳戳穿悼悼词阻阻止飘飘扬戮杀戮掉扔掉租出租漂漂亮三、词义1.重点词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难堪:①难以忍受。
②难为情。
撂:放下,搁置。
2.近义词屏障•障碍都是名词,都有遮蔽、阻挡的意思。
“屏障”意思是像屏风那样起遮蔽作用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如“长城曾是一道阻止外族侵略内地的屏障”;“障碍”意思是阻挡,使不能顺利通过,如“为了安全起见,交通局在这段路程设置了障碍”。
3、相关成语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得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眼刁耳尖:形容眼力、听力特好,视觉和听觉都极敏锐。
四、文学常识1.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精选及解析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精选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b5804c9b6648d7c1c7468b.png)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精选及解析基础训练1、给以下加黑字注音。
A、横样〔〕赚钱〔〕背影〔〕戳〔〕B、发蔫〔〕绰号〔〕愣说〔〕醮浆〔〕C、瞅着〔〕发怵〔〕捏泥人〔〕瓢〔〕D、清爽〔〕衔接〔〕露馅〔〕发怔〔〕2、以下句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把这种稀松〔平常,普一般通〕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
B、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性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事故人情。
〕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C、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可怕恐惧〕三分。
D、一个泥团儿砍〔用刀劈〕过去。
3、以下句子中破折号的使用是表话题转换的一句是〔〕。
A、“可如此,难题就来了——”B、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
C、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但天津卫的事没有如此完的——D、“益照临的张五爷但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4、“但是”“然而”“但”“可”,通常表上下意思转折,但不尽然。
以下句子中不表示转折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但是,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
B、倘假设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但这是传说。
人信也可不能全信。
C、排行老五,因此又有“海张五”一称。
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
D、益照临的张五爷但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5、以下句子中对人的观看和描写最合乎适应及逻辑顺序的一项〔〕A、中间一位,架式挺牛,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横冲直撞往里走。
B、中间一位,横冲直撞往里走,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
C、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D、中间一位穿得阔绰,架式挺牛,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横冲直撞往。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太太问他:“你们什么原因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截了当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
初二下册课文:俗世奇人课后练习题解析
![初二下册课文:俗世奇人课后练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468ce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e.png)
初二下册课文:俗世奇人课后练习题解析八年级下册课文:俗世奇人课后练习题答案?一、熟读课文,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要旨并进行评判。
文章题目是“俗世奇人”,阅读时应当着眼于“奇”字。
“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
他手艺出众,技艺精湛,原本已在“奇人”之列,然而,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奇崛之极。
他以如此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吃这一碗饭的同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
“刷子李”事实上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
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
同时又心细如发,关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泥人张”则是另一种风格。
他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冷静自若,喜怒不形于色。
他胸有成算,后发制人。
面对无故侮辱,他以自己专门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镇定的奇人,恰与“刷子李”形成鲜亮的对比。
二、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恰当的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那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如此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亮的对比。
有比较才有高下,一组对比就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作者运用如此的对比句突出表达了他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扬和确信。
朗读时关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应该重读,应读得响亮,有底气,读出中意风光的味道。
而关于“吃素,发蔫,靠边站着”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该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表情。
另外,还不妨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成效。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那个地点有什么作用?)“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通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剔除、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
20 俗世奇人分析
![20 俗世奇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9db76df242336c1eb95ed1.png)
结构梳理
海张五
赚下金山——有钱
泥 人 张
泥人张
将军义子——有势
猖狂 蛮横
单手捏泥人——技艺高超 贱卖海张五——沉稳干练
艺高 胆大
拓展延伸
作者在《泥人张》中写道:“手艺人靠 手吃饭,求谁?怵谁?”联系社会现实,你 认为作者的这种做人做事的观点行得通吗? 我认为行得通。从古至今,无论在任 何社会环境中,手艺只要有真本领,就能 赢得别人的尊重,就能衣食无忧。而且手 艺人吃饭,旱涝保收,的确是谁也不用靠, 谁也不用怵。
整体感知
听课文朗读,感受各个手艺 人的“奇”。
泥人张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各 自有什么特点?
情节里出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海张五和 泥人张。
海张五:有钱、有势。 泥人张:沉稳干练、艺高胆大。
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外, 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 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 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
当中堂大人看到杨七杨巴送上来的茶汤时发生了什么?
——中堂大人大怒 李鸿章此时心里怎么想的? “啊”后的心里话————“这上面这么多脏土!” “哼”后的心里话————“真是岂有此理!”
当李中堂的心情由“爽”转“怒”,作 者是怎样营造出这种紧张的气氛的呢?
描写李中堂欣赏莲花落子的祥和气氛
气氛烘托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第20课 俗世奇人
R 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 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液泛舟赤 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 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 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 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 嘴杨巴。
2016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20课《 俗世奇人》配套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2016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20课《 俗世奇人》配套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bb2614ee06eff9aef807a5.png)
《泥人张》则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量 中来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泥人张”时, 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面对张海五的挑衅,人们 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报”,却先写泥人张的沉 稳,小作反击,而事后的反击更是令人叫绝。叙事
中重重设置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排得曲折有
致,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
个性风格。
泥 人 张
海
人格较量
智力较量
比较两篇短文叙事有什么不同?
• 《刷子李》一文先设下一个谜团,然后慢 慢揭开谜底,所以在叙事时,对刷子李的 神奇大加渲染,以此来突出刷子李的 “奇”。 • 《泥人张》则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 较量中来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 “泥人张”时,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 叙事中又设置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 排得曲折有致,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 超凡的技艺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自主预习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āo) 怵(chù) 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 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 点破绽。
此文还有哪些“奇”处?
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情节奇
一件小事,情节曲折
领略情节之奇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 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
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
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品味。
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AB卷(附答案)
![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AB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c200283968011ca2009108.png)
第20课《俗世奇人》习题AB卷(附答案)20俗世奇人01 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荤菜(hūn)蔫了(ān)看风使舵(duò)B.褒贬(bā) 发怔(zhèng) 逢场作戏(fénɡ).绰号(huò) 发怵(hù) 八面玲珑(línɡ)D.抠门(ōu) 戳破(huō) 左右逢(uán)(解析:A“蔫”应读为“niā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顶顶的张五爷。
B.这二位,一位胖黑墩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
.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D.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露寡闻,没有见识吗?(解析:A“顶顶”应写为“鼎鼎”;B“墩”应写为“敦”;D“露”应写为“陋”。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她是最近演技最棒的男明星之一,特别会逢场作戏,还拍了知名导演的电影,大家都很喜欢她。
B.这就是他的阴险之处,知道对方太厉害,所以先让别人替他打头阵,他自己在后面看风使舵。
.凭他在商场的人脉,他做起生意左右逢,一帆风顺。
D.即便在人事倾轧最严重的地方,她仍能八面玲珑,如鱼得水。
(解析:A“逢场作戏”原指卖艺要遇到适当的地方就开场表演。
后用以比喻在一定的场合下随意应酬,偶而凑凑热闹,不是指演技好。
) 4.(西宁中考)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D.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并且”改为“和”)(解析:D去掉“并且提高”。
人教语文八下第20课俗世奇人(1)
![人教语文八下第20课俗世奇人(1)](https://img.taocdn.com/s3/m/5d7ccbfd195f312b3169a58e.png)
八年级语文 (下) 讲学稿
课题:«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从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分析人物的“奇”从浓郁的天津方言中品
味语言的“简洁传神”。
(重点)
学法指导:
两篇小说都具有传奇色彩,让你见识到在市井之中也藏龙卧虎,那些深藏在市井之中的手艺人凭借着自己的绝活儿和智慧创造出不朽的传奇,阅读文章,分析人物的“奇”表现在什么地方?课堂上把你的阅读所得和同学分享。
自主学习
1、泥人张“奇”在何处?
2、杨七、杨巴“奇”在何处?
3、天津方言的融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天津话干脆利落,本
文语言简洁传神,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批注的方法画出并品味语言。
(摘录三句写在下面,以便课堂讨论、发言)
例: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戳”字要比“放”或者“立”传神,表现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
20《俗世奇人》课件讲解
![20《俗世奇人》课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6c3c45d7e21af45b307a8bf.png)
《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 、刷 子李 、酒婆、 死鸟、 张大力、 冯五爷、蓝眼 、好嘴杨巴等。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怵 chù 抠 kōu 撂 liào 戳 chuō
模子 mú 敦厚 dūn 一撮 cuō 黏软 nián
《好嘴杨巴》则更有现实意义,他的回答虽然聪明,但 更是无奈的,揭示出旧时代手艺人艰难的生存境况。
品析好嘴之“好”
阅读课文(6—15)自然段
品析内容: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 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 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 痛改前非! 品析角度:
说话的难度、说话的艺、
秫米面 shú 擀面 gǎn
硌牙 gè
吓懵 měng
小说三要素
自然环境 1.环境 社会环境 2.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人物
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环境: 天庆馆,估衣街 情节:开端:偶遇海张五 发展: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
高潮: 贱卖海张五 结局: 智斗传千古
人物:泥人张、海张五、围观群众
说话的效果、他人的反应……
练练好嘴
慈禧太后喜欢京剧,常赏赐东西给演员。一次,她听 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 都赐给你,带回去吧!”
他看到慈禧太后心情不错,心想,早听说老佛爷写的 “福”字不错,何不趁机要一幅字呢?于是他壮着胆子说: “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 赐点……”“要什么?”今天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心情还真是 不错,居然没有发怒。
我来写:
我身边的“俗世奇人”
学案2:第20课 俗世奇人
![学案2:第20课 俗世奇人](https://img.taocdn.com/s3/m/c9719f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5.png)
俗世奇人【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荤()蔫()褒贬()绰号()抠()蘸()发怔()撂()怵()戳()(2)解词发怔:。
怵:。
天衣无缝:。
难堪:。
大名鼎鼎:。
【重点句子分析】(1)由题目可知,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
刷子李、泥人张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
两篇短文都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均只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写“刷子李”一波三折,写“泥人张”则单刀直入,情节虽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2)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怎样精读精读一篇文章,除要了解文字意义之外,还要把文字所含的思路条理和语言条理印人脑中,成为熟套的一部分。
想做到这样,就必须全神贯注地或者说一面吟诵一面体会地由慢而渐渐快地读若干遍,直到熟了,能尝到其韵味为止。
所以,面对一篇课文,即使意思全明白了,也不可弃之不读了,还要认真地读,体会词语、句子内在的含义,体会作者斟酌词句的妙处,体会文章的内蕴,这样,文章才算读到家,才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小初高学习]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 俗世奇人阅读篇 (新版)新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 俗世奇人阅读篇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076e3f16fc700abb68fc7e.png)
20.俗世奇人阅读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快手刘冯骥才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买糖。
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竞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闲,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睢,在哪儿呢?”咦,碗下边什么也没有,难道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竞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
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的唏嘘之声。
“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
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
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由来。
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消磨掉的。
他给了我多少快乐啊!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
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会碰见他。
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
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关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34bba5da417866fb84a8e8a.png)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俗世奇人)课文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文分析〔一〕综述: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作者冯骥才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情节尽管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同时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二〕分析:由文题可知,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人,二写“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领。
泥人张、杨七、杨八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因此,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只是。
写“泥人张”,那么是单刀直入。
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
面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么样“回报”。
因此,故事有了悬念。
而泥人张的回报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
而海张五接着又侮辱起泥人张的手艺──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对此,泥人张竟然毫无反应,但事后的“回报”更令人叫绝──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泥像,并大书“贱卖”等字。
泥人张一言不发而妙招制胜。
情节尽管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好嘴杨巴》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天津市井奇人杨七和杨巴的故事。
小说开篇点明二位主人公的奇特之处:不是兄弟赛似兄弟,在经营茶汤时,一个在内“闷头制作”,一个“专管外场照应”,配合默契,硬是把这生意做得远近闻名。
接下来点明他们买卖红火的秘诀。
秘诀之一自然是茶汤的制作与众不同,这一点要紧落笔在主内的杨七身上,作者用两个段落详细地写出了杨七制作茶汤的两个绝活。
但作者的落脚点显然并不仅仅限于对技艺的确信和对手艺人的赞扬上,他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天津卫码头上,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须得靠人吹。
一句转入对扬巴的“好嘴”的描述。
何以见得?作者有意顿下笔来,隐忍不发,只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一带而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俗世奇人(1)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那次,李鸿章来天津,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琢磨三天,难下决断,幸亏知府大人原是地面上走街串巷的人物,嘛都吃过,便举荐出“杨家茶汤”;茶汤黏软香甜,好吃无险,众官员一齐称好,这便是杨巴发迹的缘由了。
这日下晌,李中堂听过本地小曲莲花落子,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
知府大人忙叫“杨七杨八”献上茶汤。
今儿,两人自打到这世上来,头次里外全新,青裤青褂,白巾白袜,一双手拿碱面洗得赛脱层皮那样干净。
他俩双双将茶汤捧到李中堂面前的桌上,然后一并退后五步,垂手而立,说是听候吩咐,实是请好请赏。
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手指尖将碰碗边,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
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和杨巴慌忙跪下,谁也不知中堂大人为嘛犯怒?
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糊涂,这就透出杨巴的明白。
他眨眨眼,立时猜到中堂大人以前没喝过茶汤,不知道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嘛东西,一准当成不小心掉上去的脏土,要不哪会有这大的火气?可这样,难题就来了——
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
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
大人说话,不能改口。
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
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
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
李中堂这才明白,刚才茶汤上那些黄渣子不是脏东西,是碎芝麻。
明白过后便想,天津卫九河下梢,人情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这卖茶汤的小子更是机敏过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错把芝麻当做脏土,而三两句话,既叫自己明白,又给自己面子。
这聪明在眼前的府县道台中间是绝没有的,于是对杨巴心生喜欢,便说:
“不知者当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他也顺坡下了),但你的茶汤名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呀,赏银一百两!”
这一来,叫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茶汤不爱吃,反倒奖巨银,为嘛?傻啦?杨巴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叩头谢恩,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
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
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
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
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
1.试概括选文内容。
2.官员们为什么在众风味小吃中,选中杨家茶汤敬献李鸿章?
3.从选文看,作者是怎样塑造杨巴这个人物的?
解析与答案:
1.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概括和理解能力。
答案:选文讲述了杨七杨巴向李鸿章献茶汤,遭误解,杨巴几句话机智化解,赢得奖赏,留下美名的故事。
2.
解析:摘录选文第一段中的语句,组织回答即可。
答案:他们认为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杨家茶汤”黏软香甜,好吃无险。
3.
解析:结合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以及周围人的反应分析。
答案:作者有对人物言行的直接描写;也用众官员的“懵”“糊涂”与他敏锐的反应作了对比,突出了杨巴的机智伶俐;又用李鸿章暗自喜欢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表现杨巴的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