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俗世奇人说课稿
C4-20《俗世奇人》教案
![C4-20《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6682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C4-20《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2.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如何让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你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奇人”?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形象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张大力、刷子李、苏三等。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张大力一只手就能举起百斤重的石头。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总句的修辞手法。
3.学生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讨论作品主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哲理。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身边的奇人”。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奇人”的作文。
2.阅读其他作品,关注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五、教学反思1.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挖掘人物性格。
2.在讨论作品主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教师一言堂。
第20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0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a0d26f5fbfc77da269b1f3.png)
第20课《俗世奇人》之“泥人张”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一、讲教材冯骥才的«泥人张»写的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泥人张明山的故事。
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活灵活现。
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那么与处世的方法也专门不一样。
这不,面对有钞票有势的海张五的有意嘲讽与挑战,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
但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讥讽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钞票,贱买都没人要。
〞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但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
翌日,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买。
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钞票才把全部泥人买走。
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专门的处世方式爱护了自己的威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领吃饭。
另外,本篇文章用了大量的方言,富有浓郁的地点色彩。
二、讲学生农村中有专门多有绝活的手艺人,他们熟能生巧的故事学生确信听讲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爱好。
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差不多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专门是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专门强,需要在学习中多锤炼。
三、讲学习目标基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形,拟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情况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与语言品味感知人物形象并探究人物深层次的思想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一般人、尊重一般人的情感,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为人处世。
重点:利用语言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
难点:领会修辞的表达成效。
四、讲教法学法教与学都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我们要依照课文选择适合自己及学生的方法去教学。
本课打算采纳多形式的读与品与论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俗世奇人说课稿
![俗世奇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7a6ac19bed5b9f3f90f1cd0.png)
俗世奇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冯骥才的《泥人张》。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泥人张》这篇小说塑造了有独特技艺和个性的民间高人形象,令人捧腹,叫人敬仰,使人深思,同时津腔津调赋予了文章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说学情学生们学过《核舟记》、《口技》见识过民间艺人们的高超技艺,本篇课文与他们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精读、品味与探究上,学生经过两年的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在课堂中多锻炼。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标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设立为以下几点:1、了解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励他们开掘生活底蕴,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说教法1、传统学习法:让学生从书中对人物的描写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朗读法: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和把握人物语气语调,在朗读中体现人物形象。
3、表演法:将故事变为课本剧,学生通过肢体和语言展现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对文章内容由更加深入的理解。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流程(一)黄金300秒先让同学们读课文,读后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这个故事;并思考“俗世奇人”泥人张“奇”在哪,并将自学成果整理在导学案上“成果展示”部分。
自学后汇报自学成果,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情节之奇”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ae8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0.png)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天津地方文化、习俗等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表演教学法: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天津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天津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津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天津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幽默元素。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04d842227916888586d73c.png)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世奇人》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我们在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之时,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奇人轶事又何尝不值得去大写一番呢?在本课中,我将情节分析确定为教学重点,将语言的品味学习人物速写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但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巧点拔、重创造、悟精华。
所谓高起点,就是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也就是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
所谓巧点拔是我在本课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我设计了三种点拔方法:问中点拔、演中点拔、示范中点拔。
重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人物。
悟精华、需要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学法,品味优美句段,透析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范法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表演的相关道具。
四、下面就是我实施的具体步骤1、导入:采用“激趣法”。
根据教参建议,可采取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导入。
我便自耍了一个小魔术引入:“同学们也许早就看出我魔术中的破绽了,老师的这点小把戏的确不高明,不过我今天倒要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有真绝活,有真本事的民间奇人”。
多媒体展示课题:俗世奇人──刷子李。
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趣。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43d5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7.png)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20《俗世奇人》说课稿jhy
![20《俗世奇人》说课稿jhy](https://img.taocdn.com/s3/m/0cf52243f7ec4afe04a1df44.png)
20《俗世奇人》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及民间艺术妙趣横生。
包括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萧乾的《吆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
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俗世奇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记叙近代民间艺人的绝技及其生存状态。
“泥人张”与“好嘴杨巴”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泥人张”绝妙的捏泥人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的奇葩,而他沉稳、干练,一言不发妙招制胜的行事更是令人称奇;杨巴凭借一张好嘴让“杨家茶汤”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正是这张好嘴让“杨家茶汤”化险为夷,并且更名为“杨巴茶汤”,声威大震。
其思维之敏捷,人情之练达,说话之巧妙,非常人能比,确实是“奇”。
我们在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之时,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奇人轶事又何尝不值得去大写一番呢?教学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俗世奇人之“奇”,理解两位奇人迥然不同处世哲学,同时热爱并了解了我国民间文化独具的价值,特别是精神上的价值,增强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理解“俗世奇人”之“奇”,学习文章刻划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及生活在社会底层艺人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领会如何在当今社会生存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神韵毕现地写人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说教法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但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巧点拔重创造悟精华所谓高起点,就是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也就是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
《俗世奇人》讲课稿(最终定稿)
![《俗世奇人》讲课稿(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efa3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c.png)
《俗世奇人》讲课稿(最终定稿)第一篇:《俗世奇人》讲课稿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4、指导自学。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什么奇人奇事吗?2、和大家一样,我也曾经从媒体中见识了不少奇人高手,有用耳朵拉汽车的,有空手掰铁锅的……他们都来自民间,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绝活。
今天,让我们跟着当代作家冯骥才去认识一位天津的奇人。
(出示有关天津“泥人张”彩塑的图片,学生观赏。
)教师引导:大家看到的是天津“泥人张”彩塑,“泥人张”彩塑作为民族艺术的奇葩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你想知道它的创始人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奇人泥人张,去一睹他的风采。
二、了解故事情节出示如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10个字以内)(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2、梳理故事情节。
三、感知人物形象思考:具体说说海张五和泥人张各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海张五:有钱有势猖狂蛮横泥人张:1、泥塑手艺高超,独一无二;(手艺奇)2、个性内敛,沉稳而机智,不畏权贵。
(个性奇)3、面对羞辱出招奇特,善于后发制人,一招制敌。
(行事奇)四、揣摩、品味语言1、分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2、依次出示如下语句,学生揣摩品味:(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这样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这个“找”字?试着将它换用“捏”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听赛没听”,“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俗世奇人》说课稿.doc
![《俗世奇人》说课稿.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1d78f0da38376baf1faebf.png)
《俗世奇人》“群文阅读”研讨课说课稿《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的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进一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课文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
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形神兼备,仅两三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本节课拟通过《刷子李》、《快手刘》比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的非凡技艺,见识“人物之奇特”。
运用默读、略读,感受“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体会“情节之绝妙”。
提升阅读兴趣,感受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一、说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文本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比照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的非凡技艺,见识“人物之奇特”。
2.运用默读、略读,感受“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体会“情节之绝妙”。
3.通过群文阅读,提升阅读兴趣,感受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二、说重点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通过群文阅读,感受故事情节,提升阅读兴趣。
三、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通过群文阅读,找准切入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感受祖国民间文化的魅力。
五、说学生农村中有很多有绝活的手艺人,他们熟能生巧的故事学生肯定听说过一些,本篇课文与之相似,应该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世奇人说课稿
![俗世奇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c32b6fa98271fe910ef9d4.png)
20、俗世奇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一、说教材说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第20课《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
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秉持着围绕目标,注重知识迁移,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原则,可抓朗读,可提问,也可启发点拨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为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品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展开讨论、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说说我的目标解读过程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板块”第8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和确立关键词本条目标中的关键行为动词是:“有”“领悟”“获得”“做出”“说出”。
结合第20课的内容及其主旨确定适合本科的核心概念,即:“领悟作品的内涵;做出自己的评价和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第二步:分析中心词,构建概念图1、领悟作品的内涵由文题《俗世奇人》可知,本篇小说的作品内涵有二①本文写了俗世中的什么人?②写了这些俗人的什么奇事?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
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0faae52b160b4e767fcffd.png)
第20课《俗世奇人》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熟读课文,明白得具有浓郁地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以情形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人物的大聪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
【教学重点】 1.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2.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明白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乐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拔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专门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想】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让语文课富有魅力、富有神韵;让学生能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同意知识。
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会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外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讲明以下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专门大。
八下20俗世奇人 教案说课稿
![八下20俗世奇人 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3003ac0029bd64783e2cf5.png)
20、《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冯骥才教学目标: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理解俗世奇人之“奇”处,习得“奇”法;阅读积累凡人高手的故事,有所感悟。
教学设想:尝试海量阅读。
教学准备:预习作业和课外阅读积累。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诵读。
一、看快乐凡人看凡人奇事视频导入。
二、说俗世奇人1、简要讲述两篇文章的故事梗概。
2、小组交流预习作业中对人物之奇的分析,然后探讨:人物之“奇”的异同点;文章写法的相同点。
三、讲凡人奇事学生交流阅读积累的凡人高手的故事。
四、谈学习感受谈本节课最深的感受或最大的收获。
立足教材拓展阅读——《俗世奇人》说课稿保康县实验中学贾耀俊一、说理念和教材:1、教学理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话为我们描绘了教育的理想境界:“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而生本教育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源泉和目标。
对于语文教学,郭思乐教授主张海量阅读,而反对精读文本,只有海量阅读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实质上的生本教育。
2、海量阅读:海量阅读的孩子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还培养了“博取众长”、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改造创新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这是生本课堂的终极目标,生本理念在海量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本节课就是我对于海量阅读的初步尝试。
3、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第20课《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
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法学法1、教学目标: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理解俗世奇人之“奇”处,习得“奇”法;阅读积累凡人高手的故事,有所感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4bc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0.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俗世奇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撂怵抠戳 (蛮)横2、赏析几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2、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准备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适时点评)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
(板书课题)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
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二)、自由朗读1、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音。
放声朗读。
2、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给几个字注音:阔绰撂怵抠戳 (蛮)横3、指名朗读,师纠正。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问题设计: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17eaf3aeaad1f346933fe4.png)
《俗世奇人》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泥人张、杨七、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师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引出:如何评价好嘴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环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师:文中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那么杨巴的“好嘴”好在何处?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仿读,标出难以认读的字词。
俗世奇人说课稿
![俗世奇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233b38bd64783e09122b97.png)
《俗世奇人——泥人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第20课《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好嘴杨巴》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形象。
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
《泥人张》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两笔就能够勾画出人物的神韵。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本文写的是生活于天津市井里巷的泥人张——张明山的故事。
凡夫俗子的泥人张有一手捏泥人的绝活,眼里看见什么,手里准能捏出来,而且是惟妙惟肖。
泥人张除了手艺出奇外,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方法也很不一般。
这不,面对有钱有势的海张五的故意嘲讽与挑衅,泥人张“处荣辱而不惊”,在不动声势中用捏泥人的方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摆在了桌上,“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好一个绝世的海张五。
可是,泥人张的这一举动却遭来海张五的又一番挖苦与奚落,“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买都没人要。
”泥人张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可是他又一次在沉默中爆发了。
第二天,泥人张生产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摆在杂货摊前,并注明要贱卖。
这一招害得海张五花了大价钱才把全部泥人买走。
泥人张“无声胜有声”,又打了一个胜战,他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怵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全文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拟定为:知识目标:字词积累,理清思路,认识人物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塑造人物方法;学习幽默传神,极具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中国民间文化的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写“泥人张”单刀直入,三言两语介绍泥人张后,便切入正题,这是一场人格的较量,也是智力的较量。
俗世奇人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_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说课稿
![俗世奇人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_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f026dd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5.png)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俗世奇人说课稿《俗世奇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赏析作品语言特色,品味简单而曲折的情节,评价作品人物及思想内容。
2、能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考怎样为拯救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课后练习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请举出一个例子。
(如用铲车开啤酒的司机。
)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4、推出重点人物“泥人张”。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某海张五是什么人人怎样用文中的话回答。
——海大人义子。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外形、别人对他的称呼(又恨又怕)、语言、神态等看出。
某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3)“奇”在品性奇特。
应付从容、自尊沉稳、内敛干练。
总评:大本领、大智慧。
对联。
1、天津风味:嘛样、砍过去、撂高的、牛2、用语传神:对话描写。
3、用词凝练:第一个“找”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
第二个“找”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泥人张就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泥人。
一个“找”看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海张五自取其辱的可笑。
如换成“捏”“揉”等词,则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不够形象生动。
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的一戳中的“戳”字,可引导学生从泥人张此刻心情去思考,即可明确:这“戳”字表明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
《俗世奇人》说课稿
![《俗世奇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12e359fc850ad02df804161.png)
《俗世奇人》讲课稿《俗世奇人》讲课稿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回看天津近年来的语文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更注重字词句段篇与教材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当然这也与时下的考核相关,只有中考时才加入几篇名著的考核,而小学时期更是没有相应的考核、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核心素养来讲,整本书所能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庆幸的是我们小语教师差不多开始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推广、如此的开始,也再次证明我们对教育的负责,对小孩终生发展的负责。
二、讲教材《俗世奇人》主题是民间文化,表现丰富而生动的天津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奇闻轶事、文章从小角度切入,表现出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与高尚的人格,可谓俗人不俗;其语言生动幽默,特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文章中的一“俗”一“奇”,安排曲折有致的故情况节,富有特色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探讨。
三、讲目标重难点1、回顾《俗世奇人》中的人物,概括人物形象、2、了解本书编写的特点,体会单篇与整本的同异。
3、品味教材语言的特色,增强对家乡语言的热爱与对家乡民俗的热爱。
四、讲教法1、“快速翻页叫停"游戏的激趣导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小孩快速带入到文本中、2、学生由对单个人物分析到合作探究一组人物的共同特点,既有独立考虑又有集体讨论,让思想与思想碰撞。
3、“天津味"语言的引领示范,更加把小孩带到了那个俗世之中、五、讲教学过程六、讲亮点一、指导个性朗读,以学生为主体小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表现外显行为特征的具体化,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看了赵老师共赏《俗世奇人》一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深深地感到,语文素养的理念差不多深入进了语文课堂。
(一)指导朗读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赵老师耐心指导,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再读,体会语言的魅力、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通过如此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以教定学",为学而教,体现了“教学生学"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特不注重知识迁移与知识点巩固、如:让学生分不用两个成语概括两个人物的名声,得到了“大名鼎鼎”与“臭名昭著”;再如:教师出上联归纳海张五其人,学生出下联,这就是对在课堂上进行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二)巧妙激发兴趣有人讲,“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世奇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俗世奇人》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是围绕“民风民俗”展开的。
本课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文章。
课文通过记叙旧天津的民间奇人及其有关绝活的传奇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也反映了旧天津人才济济、龙蛇混杂的市井风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人物形象。
这是本课的重点。
2、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
这是本课的难点。
3、了解地方文化,感受手艺人的独特人生,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语言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作者和旧天津民俗所知甚少。
因此,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特别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出示有关旧天津民俗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那里的民俗风情。
同时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天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我用课件出示课题,接着再出示作者资料。
老师明确:本课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冯骥才。
此环节,通过老师语言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很好地引出本文的课题。
在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引导学生进入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
1、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让学生注意“怵、抠”等字的读音跟写法。
如提醒学生“怵”字的读音是“chù”而不是“xiū”。
这样以点到面,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接着,课件出示:“泥人张”和“好嘴杨巴”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答。
并提醒学生,倾听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倾听。
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结构,理
清课文思路。
在对课文有了了解后我引导学生进入
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语言
1、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思考:分析“好嘴杨巴”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各小组代表发言并相互补充,老师再进行小结:随着事件的一波三折的发展,成功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胆有识、机敏、圆滑、精于人情世故的杨巴形象。
2、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文段,说出它有什么特点,并根据情景进行诵读,要求读出声调和语气等。
例如:
有学生诵读后回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地方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高兴?这几句中“砍”“赛”“嘛”三个词为天津方言,具有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也有学生诵读后回答:泥人张捏好海张五的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
这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
为了体现语文课堂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理念。
我通过生生互答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补充归纳:多用天津地方方言,突出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语言极富表现力;人物语言个性化;运用夸张增强表达效果。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情景再现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用心去感悟文本,激起共鸣。
环节四:拓展思维
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环节五:作业布置
为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使学生乐学乐做。
1、语文贵在积累,要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聚沙成塔。
因此我设计了课后摘抄文中一些你觉得有趣很有特点的句子。
2、阅读冯骥才的其它作品。
如《神灯前传》。
3、搜集古今中外“俗世奇人”的事迹。
五、说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此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20、俗世奇人
泥人张绝技捏泥人
好嘴杨巴绝活嘴儿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