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终极总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ME过程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代(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
致突变: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次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
自由基:是在其外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化学物通过接受一个电子、丢失一个电子或共价键均裂而形成自由基。
三段生殖毒性试验主要是根据以上发育阶段的区分来设计的,每一段试验大致相当于上述两个阶段。三段生殖毒性试验分别为:
1段:生育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
2段:胚体—胎体毒性试验(致畸试验)
3段:出生前后发育毒性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
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
致畸:致畸物引起畸形(发育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
脂/水分配系数: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
机体负荷:是指在体化学物和(或)其代物的量及分布。02016
33、适应: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02017
34、受体:是能与配体或激活剂高度选择性结合,并随之发生特异性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复合物。02023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基础》第5版+第6版,预防医学人民卫生主编:王心如
(一)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现代毒理学(modern Toxicology ):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living systems)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安全性评价(safty evaluation)与危险性分析(risk analysis)的科学。
卫生毒理学(health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环境中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亦可称“预防毒理学”。
(二)研究容
毒理学两个基本功能:检测理化因素产生的有害作用的性质(危害性鉴定功能)
评价在特殊暴露条件下出现毒性的可能性(危险度评价功能)
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
1、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直接关注外源性物质的毒性鉴定,研究化学物的毒性表现,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然”。
效应: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学改变,这类生物效应的强度是连续增加或减少的变量,用计量数据表示其强度,称量效应。(平均数)
反应:是某些效应只能以有或无、正常或不正常、阴性或阳性表示,称为质效应,统计中的计数资料。(百分比)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是指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时的剂量与引起生物作用的发生率或计量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一定低剂量围,其化学物作用的方向完全与高剂量相反,出现毒物兴奋效应现象呈现J 型形状。
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识别和了解源和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做到“知其所以然”。
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产生有害效应,3个阶段:
1)接触相:是指化学物的组成、理化性质、接触浓度或剂量,以及进入体的途径。
2)毒物动力学相:是化学物进入物进入体的吸收、转运、分布、蓄积、生物转化和排出过程;
3)毒效动力学相:是指化学物的活性形式到达靶组织,作用于受体,与其他分子结合并产生毒效应。
3、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管理,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化妆品、健康相关产品等进入市场后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
核心基础:危险度评价。基于描述、机制毒理学资料进行。
三致作用:是指化学物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诱发突变、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远期效应。管理毒理学研究容: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1)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好(或)人群观察,阐明某一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可分为三阶段试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局部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短期重复剂量毒性试验(28d)第二阶段:亚慢性试验或者先遗传毒性试验后亚慢性试验。第三阶段:生殖毒性试验、发育毒性试验(致畸试验)、致癌实验、慢性毒性试验。
危害: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可能性(不涉及剂量大小、反应的多少或效应的严重程度)安全性:是指在一定接触条件下化学物不引起或只引起可被接受的轻微损害。
2)危险度评定:是安全性评价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定量评定,是毒理学的科学性与毒理学的艺术性的结合与发展,看预测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有害健康效应(危险)的发生率。危险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物而产生健康损害的与其频率,(统计概念),可用绝对危险度或相对危险度表示。
危险度评定包括: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危险度表征(risk characterization)。危险度评定是对各种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挂历的主要依据,是管理毒理学的核心容。
3)危险性管理:根据化学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4)危险性交流:是个体、群体以及机构之间交换信息和看法的相互过程。
强调双向的作用过程。
危险性感知:是公众对实际危害或危险性的认知状态,通常受危险地特征影响使当事人会夸大或缩小对危险度的看法。
(三)毒理学展望#:
1、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
2、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试验(替代法,即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3、从阈剂量到基准剂量(用基准剂量法BMD来替代NOAL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